保安腰刀是保安族文化的精髓,是保安族人民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是保安民族认定自我的历史凭证,是保安族得以延续的文化之脉,是保安族借以区别其他民族的身份象征。保安腰刀的制作,在保安民族的生存发展中曾发挥过巨大作用;时至今日,保安腰刀的制造业,仍是保安族人民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创造财富的渠道,仍然在保安民族的繁荣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保安腰刀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使之继续延续下去,对于保安族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安腰刀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需要解决的一些新问题。随着经济文化的现代化,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传统文化形式的保安腰刀所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和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保安腰刀的实用性有所降低,使用范围有所缩小,创造财富的能力有所下降,使用现代化生产工具后,产品数量大大增加,但改变了过去手工研磨的精细程度,使产品质量有所降低。青年人愿意学习钻研这门技艺的人数不多,随着老工匠的亡故,制刀匠人数有了减少。另外,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对刀具实行管制,使保安腰刀的销售和流通受到一定的限制。
当前对于保安腰刀这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技艺的保护、发展、传承并使之有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不仅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之外,作为保安腰刀传统技艺的拥有者——保安族人民来说,也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观念与意识,积极寻求保护、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
1.要对保安腰刀的制作技艺进行系统的普查总结,保存第一手的资料,如运用现代科技对保安腰刀生产的每道工艺流程、技法进行原模原样地录像、录音,制成光盘归类存档。
2.组织建立纯手工腰刀制造厂,组织、鼓励腰刀制作能手招收学徒,不断培养新的手工艺者,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保安腰刀的传承难题。并不定期地开展腰刀手工艺者之间的制刀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重塑保安腰刀精美、耐用的良好形象。
3.将腰刀生产比较集中的村落,如干河滩、安民湾可以建成保安腰刀文化生态保护村,努力保证腰刀生产者的规模。对制刀技艺超群的匠人实行重点扶持、保护,并向上级文化部门申请“民间工艺大师”、“民间工艺能手”等荣誉称号,建立激励机制。
4.建立旨在保护、宣传保安腰刀文化的网站、网页,及时发布相关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并力求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加强宣传,以提高当地干部和群众对保安腰刀手工艺的保护意识,提高腰刀制作者的行业道德,“重质量,讲信誉”,努力培养保安族群众尤其是刀匠的民族感情和文化意识。
5.鼓励文艺、体育工作者创作以保安腰刀为素材的文艺节目、体育项目,保证作品准确到位,形象生动地表现腰刀文化,并鼓励相关节目参加各类文艺活动、体育节会。
6.以政府机构或民间协会的形式设立“保安族文化研究会”,为研究保安腰刀等相关文化搭建平台,提供有力保障。研究会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会,集中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前沿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组织相关的文化工作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提倡研究者从细微处入手,多角度探索,力求总结出保安腰刀的各种价值以及发展状况,并及时整理成册,编纂出版。
此外,保安腰刀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对它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一成不变,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使保安腰刀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同时也不能对其进行隔离,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也就是说,保安族的腰刀文化不是“濒危野生动物”,它并不缺乏载体,如果忽视了保安腰刀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反映和交融,其保护和发展的效果往往有限,所以要在保留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开发。如景泰蓝工艺的成功引入,就使得保安腰刀的发展再次出现一缕曙光,传统的刀艺与景泰蓝手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保安腰刀的审美艺术水平,拓宽了它的销售市场,扩大了保安腰刀的知名度,也充分显示了保安族腰刀文化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和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在机遇和挑战共存的特殊条件下,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发展观,将西部大开发看成是保安族腰刀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开放和交流中丰富、发展和繁荣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面临保安腰刀文化传承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有的放矢地制订一些相应的保护政策和发展措施,并将保护和发展问题提升到一个全民族、全社会重视的高度。只有这样,保安腰刀文化才能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历史潮流中保其存在的价值,才能有其旺盛的生命活力,不断得到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