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街开间小饭馆,每日从菜市场买来米面鱼肉菜,做熟了再卖给吃饭的人。与它相邻的小饭馆每日也是这样。这种景象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极为常见。它与国民经济有关系吗?换句话说,类似于小饭馆小商店能产生社会财富吗?
这是一个曾经长期让人困惑的问题。
在1980年以前,我国在统计社会财富时,用的一个指标叫工农业生产总值,由此我们知道,除去工业和农业所创财富,其他是忽略不计的。1980年之后,才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概念,也就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GDP”。一、二、三产业被同等重视起来,三产进入了社会财富的统计范畴。
到了今天,第三产业,即广泛意义上的服务业被格外重视起来,甚至有的城市产业排序定的目标是三二一次序。这种变化是社会整体进步的突出表现,这一进步直接关系着社会财富增长的方式向高级发展和人的生存环境、生存质量向优质转变。我们前面所举的小饭馆、小商店仅是服务业中最平常最传统的业态。在今天,以金融、通信、教育、医疗、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经发展到了影响整个社会进步的方向和水平的地步,也已渗透到了一、二产业的各个环节,并直接影响着它们的竞争力。
这个道理放到今天没人不理解。问题在于放到实际操作中,未必就真的愿意去补齐这个短板。原因也许很复杂,譬如,工业很发达的地方,就会考虑,从已有工业可以拿来很好的效益,还有必要花大力气搞服务业吗?
服务业不兴,即或是“腿短”,就经济整体而言,也是一只漏水的桶。
关于这一点,人们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尤其发达地区,尤其人均GDP过了4000美元,甚至近万美元的地区。发展第三产业,平稳有序地完成产业调整、转移,推动社会整体转型,度过成长阵痛期,解决诸多社会矛盾,跃上新的发展平台,把握住新的经济增长极,这都是必然选择。这也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走过的成功道路,我们也迎来了这一天。
目前,世界发达城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有多少呢?有资料显示,伦敦、纽约、东京最多的财富产生于金融、文化传媒和医疗服务,这三个产业所创财富占产生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在1990年,这些地方就已将制造业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地方,它们占据高端,分享世界各地其他行业的成果。我们知道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工农业方面比中国差了老远的距离,但在服务业上却是一枝独秀,在GDP中占有50%以上的份额。即使在上海、杭州这样的服务大市,也有印度人在通过提供国际物流平台、商务翻译或信用结算发着中国人的财,主要是给制造业、纺织业搭建交易平台和进出管道。
这些对我们都是有引导意义的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