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听一位博士级人士分享育儿心得,忽生感慨:我们的世界实在有太多的爱了。
故事是这样的……
博士有个儿子,他是父母眼中绝顶聪明的孩子,尤其在语言方面的天分极高。受过教育的父母对儿子的一言一行都有精准的分析,于是,无论孩子乖巧还是顽皮,都有理由把他的行为化成正面的价值去歌颂、褒扬。譬如有一天,爷爷打电话找孙儿闲聊,这位博士的儿子劈头就问:“爷爷,你买了什么礼物给我?”爷爷被孙儿这么一问,顿觉不好意思,没想过买礼物的爷爷唯有骗他:“当然买了!不过要卖点关子,下次来你家时才给你惊喜!”
等到爷爷来访时,老人当然忘了随口的约定,孙儿一见爷爷两手空空,顿时扁嘴:“爷爷你讲大话!”爷爷这才想起来,赶忙说:“我就是特意来带你去挑礼物的……”
博士爸爸对儿子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孩子的年纪虽小(只有五岁),就能用一语中的的方式让一个大人在他面前立即就范,从而达到他的目的,是非常厉害的行为和思想模式。
博士这样分析:“原本话应该这样说的:‘爷爷你好久没来看我啦!……你什么时候来啊?……你来的时候会买礼物给我吗?……你会买什么给我呀?……’但是,他跳过了很多步,上来就问‘爷爷,你买了什么礼物给我?’让你不能敷衍,立即就范。往好处看,这是种厉害的语言能力。”
这代父母都喜欢把事情往好处看,“棒下出孝子”这种育儿方法早已不成气候,今天的父母都跟孩子讲心、谈爱,培养正面待人的态度当然是件好事,但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我们对下一代的爱过于泛滥,泛滥得已经失掉了理智与尊卑。
为什么爷爷一定要买礼物给孙儿?爱的表现除了物质难道就没有其他了吗?
“往好处看”四个字,不该等于认同孩子的所有行为。
博士的另一个女儿的故事也让我堕入迷思:她是个学业卓越又律己的好孩子,有一回考试拿了个好成绩,博士问女儿想要爸妈赏她什么,她想了良久,竟然这样说:“我想要的东西都有了,什么都不缺,一定要赏的话,就再给我买三本补充练习做做吧!”
博士的分析当然是说,这个女孩实在乖巧得无话可说,但我听完反倒有点担心,如果那是我的女儿,我会摸摸她的额角,看她是否得了病!一个几岁的人居然对世界已经无欲无求,作为父母在赞叹之余是否也该反思一下:我们给孩子奉上的东西、铺设的路、造就的世界,是不是太多、太丰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