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4700000014

第14章 无状之状,无物不象

“引语”

本章是描述“道”体的。本章以抽象的理解,来描述“道”的性质,并讲到运用“道”的规律。在这里,“道”即是“一”。在前面几章中,老子所说过的“道”有两种内涵,一是指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一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即宇宙本体。这两者之间实际是相互联系的。本章所讲的“一”(即“道”)包含有以上所讲“道”的两方面内涵。老子描述了“道”的虚无飘渺,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不象”。“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①。

此三者不可致诘②,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③,其下不昧④。绳绳⑤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⑥。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⑦。以知古始⑧,是谓道纪⑨。

“注解”

①“夷”、“希”、“微”:这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感观所不能把握的道。

②致诘:究诘,追究。

③皎:光明。

④昧:阴暗。

⑤绳绳:形容纷芸不绝。

⑥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⑦有:指具体的事物。

⑧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

⑨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译文”

看它看不见,名叫“夷”;听它听不到,名叫“希”;摸它摸不着,名叫“微”。

这三者的形象无从究诘,它是浑沌一体的。

它上面不显得光亮,它下面也不显得阴暗,它绵绵不绝而不可名状,一切的运动都会还回到不见物体的状态。

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叫它做“惚恍”。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随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后面。

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必须了解最初的历史,才能参透“道”的规律。

“深度剖析”

在本章老子为我们提出了三个带有悬念的命题,即所谓“夷”、“希”、“微”,它们分别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摸的没有形体的东西,也就是无形、无声、无状的东西,老子认为这些无形、无声、无状的东西根本不能追根问底,但是它们却可以浑然而为一体。

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是说看不见的名叫“没有”。老子这话隐含的意思是要人看到“没有”,看到“空无”。老子在另一章说“大象无形”,意思是大的图像是没有形状的,感觉像是没有,其实有。人从认识有形到认识无形,本身的形状也渐渐扩大。

人从看到了空气那一天才算是真的长了眼睛。同时,人只有领悟了虚空的含义才会明白人是怎么回事。世界必须是空无的才能运转,如果世界是实心的,像块整石,那就会把人闷死。

老子说“听之不闻名曰希”,是说听不到的叫“寂静”。老子这话隐含的意思是要人听到“寂静”,听到无声之声。老子在另一处说“大音希声”,是说最大的声音充盈世界,以至听不见。比如人睡在夜晚的海船上,开始时听见波涛,渐渐地也就什么也听不见了。这样,我们就知道寂静其实是一种声音,正如寂寞其实是一种语言。之所以让人感觉不到寂静的声响,是因为它已完全占据我们的心灵,合二为一。很多时候我们听不见静音,其实是那声音太大太近,而不是太小太远。所以,寂静是可以倾听的。从听到静音的那一刻起,人恢复了听觉。孔子在梦中听周文王弹琴,听出了“无声”。

老子说“抟之不得名曰微”,是说捉不到的叫“微茫”。老子这话隐含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捉到微茫。微茫如暮色,仿佛不可触摸,其实人走在暮色中,全身都是暮色。

老子说:“此三者(指看不见的形象、听不到的声音、捉不到的苍茫)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不可致诘”就是不可追问。世界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不可追问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这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不是追问起源,而是把握现在。追问起源必会陷入无限虚空,不如将世界作整体的把握与认识。世界并不是从哪里来,而是由很多元素共同合成。你要问我风从哪里来我知道(宋玉说风是“起于青萍之末”),你要问我世界从哪里来我不知道,因为世界原来并不是一个整体,上帝都不能一天就造完;世界,可见其组成是分层分次的,是一个有序的东西,大概是由图像、声音与微茫组成。

老子说它们确实存在但却无法命名,因为它们缺少可以进行比拟的对立或等同物;而且同时,它们也没有形状、没有表象、没有标记,只不过就是一个混沌的存在。按照老子的理论,这个不能言说的东西,就是“道”,老子认为大道就是那个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摸也摸不着,无法用我们人类的感官去感觉,只有用意识去体会;无法以概念来分析和判断,只能以精神来接近的自然规律。因此夷、希、微都只是一个简单的描绘词,无法以它们来探索大道的本源,也无法真正了解大道。因为大道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存在于冥冥之中的,是变化的,是无影无形、无声无息的。它没有光亮和黑暗,没有前进与退后,没有停止与运动。可以说它没有丝毫的相对性,它是永恒的,是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当你感觉到它的存在,似乎可以把握到时,它却又忽然回归到先前无迹可寻的状态中去了。总之它给我们的感觉是惚惚恍恍、恍恍惚惚,无始无终,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前无后,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没有最贴切的概念来概括它,因此把它叫作“惚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虽然道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从而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被公认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一直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道就在我们的身边。道就是规律,道就是自然界中的注定,是不可违背的。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就能够掌握自古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

“迎之不见其首”,指看不见开头。“随之不见其后”,指找不到结尾。看不见开头并不是没有开头,而是开头太乱或太远。找不到结尾并不是没有结尾,而是结尾太远或出乎意料。这两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龙的巨大与灵动,我们做事当如神龙,不能让人看见首尾,不能示人以全貌,这样才能不被控制,连龙都怕被控制,因为龙多屠龙的人也多,何况人。有的人喜欢无保留地展示自己,只能自取灭亡。

引用庄子的一个成语“目无全牛”,但他没说“目无全龙”。龙是无法看全的,因为它太长太远、太高太散。而正因为它如此庞大,所以是可以触摸的。越大的东西越能走近,因为它把空间逼小了。人走在大山上,走了半天还以为没上山,往下一看原来已经在山上了,山太高太大,以至缓缓上升时人容易忽略。

在这一章老子要表明的观点是:做大事之人如神龙一般,自身清清楚楚,却只让人看到该看到的部分。有人看到龙鳞,说是金子;有人看到龙爪,说是霹雳其实都是管中窥豹,只能看见斑点。盲人摸象,只能摸到厚墙。豹与象都只能走不能飞,已经让人如此难以见到全貌,何况飞龙!。一代圣人孔子就把老子比喻成“乘风云而上天”的神龙。

“案例”

魏惠王派太子申和庞涓聚集全国兵力,再次攻打韩国。韩哀侯向齐国告急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起兵救韩。孙膑乃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田忌说:“军师上次用过此计,这次再用恐敌人识破。”孙膑笑着答道:“这次我另有计谋让敌人上当。”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率齐军直奔魏都大梁。

魏惠王见齐军来攻大梁,急忙命令太子申和庞涓回兵救魏。孙膑深知庞涓有勇无谋,只能智取,不能硬拼。于是,他向田忌献上“减灶诱敌”的计谋。

当魏齐两军刚刚遭遇时,孙膑就命令齐军撤退。庞涓追到齐军驻地时,只见地上满是用来煮饭的灶头,经清点有10万之多。齐军次日又急急退却,驻地留下5万个灶头。第三天齐军的灶头减少到2万个。庞涓见状,非常高兴,命令魏军继续追赶齐军。太子申问其故,庞涓说:“我早就听说齐军胆小怕死,三天之内士兵就逃走了大半。我军穷追不舍,定能取胜。”

后来,齐军退到了两山之间的马陵道,孙膑见这里溪谷深隘,道路狭窄,很适宜设兵埋伏,就命令士兵砍下树木作为路障,又把路旁一棵大树的树皮剥去,在上面写了一行大字。接着,孙膑吩咐1万弓箭手夹道埋伏,只等庞涓前来送死。

黄昏时分,庞涓带着疲惫不堪的魏军追到马陵道。在士兵清理路障时,有人发现路边大树上的字,忙向庞涓报告。庞涓持火把一照,只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不由得大惊失色。孙膑一声令下,埋伏在两旁的弓箭手对准魏军万箭齐发,魏军死伤无数。中了箭的庞涓自知生还无望,只得拔剑自刎。

孙膑以减灶的办法,制造士兵数量减少的假象,瞒天过海,示假隐真,诱使庞涓上钩,进而一举将其歼灭。这就是做大事像神龙一样不见首尾的体现。

同类推荐
  •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热门推荐
  • 次元都市

    次元都市

    假想都市,由于对异能的开放与使用泛滥,导致此处的次元极度不稳定,经常会与二次元世界相连,从而使得二次元人物穿越过来。“好麻烦啊……”凌寒一想到自己的异能,就不由一阵头疼。这里虽然是一个充满异能的都市,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异能的,比如凌寒。但即使没有异能,也可以通过跟二次元的人或物缔结契约,从而获得某种能力。而凌寒的契约比较麻烦,他每次使用完能力之后,都会忘记一些事情……“所以这就是你忘掉跟我有约会,反而还跟其它妹子在一起的原因?”黑乃满脸怒意的瞪着他。“关于这点,我也不想的……”凌寒苦笑着强行解释。PS:本文会出现的元素有,舰娘、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约会大作战,刀剑神域等等……
  • 乱世海上花

    乱世海上花

    1911年,民国成立前夕,社会动荡不安。武昌起义的成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在这乱世下,一群热血儿女在上海滩上演了一出乱世情仇。宋雨歌——留学剑桥的女高材生;身手不凡的警察厅探员;美丽智慧的警察厅长千金。山口纪子——日租界的日本女强人;武艺超群的日军间谍;冷艳无情的乱世女侠。身份与性格迥异的两人,在一次次的对立中擦出火花,解开一个又一个惊天谜题。
  • 少爷请你回家

    少爷请你回家

    蒋家少爷常年在哥伦比亚度假,这一年,裴家少爷也到了哥伦比亚度假,刚好遇上了蒋家少爷,开始了一场狼抓羊,羊逃狼的游戏。游戏的结局究竟是狼抓到了羊,还是羊逃出了狼的魔抓。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们相爱了,狼也不抓羊,羊也逃不出狼的温柔宠溺,美好的结局,只因为两人的相恋。
  • 缘来是你:遭遇冷酷总裁

    缘来是你:遭遇冷酷总裁

    ‘你没资格怀叶家的血脉’寂静的空气中回荡着叶漠冷酷的声音。他就这么淡然地站那,淡然地看着躺在地上痛苦哀求的欧阳青。‘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求、求你救救他。’欧阳青费力的想去拉他的裤角却被他退开了。眼看着鲜红的血液在地面不断的盛开,叶漠皱了皱眉转身向外走去,途中冷漠的留下一句‘流干净了再给她治疗’拌随着最终的裁决响起,欧阳青已不再妄想挣扎,她两眼无神地看着那个远去的模糊背影
  • 索魂者

    索魂者

    仇海孤影觅索魂,血溅山河为一人。修得永世同天寿,一怒挥刀诛鬼神!
  • 刘兵的汉末生涯

    刘兵的汉末生涯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毕业生被一束光圈带进去,穿梭时空,重生到东汉末年。他成为了刘备的堂弟,名字和自己的一样,也叫做刘兵,而此时离黄巾起义还有四、五年。此时的曹操,还在洛阳城里当着小官,管理着百姓。此时的袁绍,还在洛阳城里逛着青楼,结交朋友。此时的刘备,还在涿郡一带逍遥玩耍,过着惬意的小日子。且看重生后的刘兵,如何在乱世中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无界魔主

    无界魔主

    这是一个修真者争霸的世界,少年石轩机缘之下得绝世魔功,一步步踏上称霸之路。
  •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本套书收录秭归县8位作家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公开发表过。
  • 乱世鸾凤

    乱世鸾凤

    前世一夜情人,今朝乱世鸾凤。神秘的古墓,消失的二十六号墓主人,“她”将她带进乱世中的禘社国,禘社国以祭祀者为尊,她却是尊枯竭之躯,“肉板”上的祭品这该叫她如何逆袭?“她”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她”是谁?他又是谁?一身儒雅的气质开口却是邪意荡漾:“姑娘既然有意投怀送抱,我岂能不来个成人之美。”一潭熔水,两个灵魂,及智慧与美貌,及才华与胆识,但却玩世不恭,重生至此,经历一遭乱世狼烟。
  • 日久见神心

    日久见神心

    "她,寂如月,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除了傲娇了一点、记仇了一点、丧心病狂的泡了两位男神一下外没什么优点。她如此“老实”地修仙,怎么就惹上了既温柔又霸道又冷酷又无情又无理取闹的腹黑上神。“上神,你干什么解我衣带?”“没事干,造个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