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和罗宾是销售部的同事。凯利是外向者,而罗宾是内向者。
凯利觉得外向者比内向者在销售上更容易取得成功,她说:“罗宾,你应该更外向一点儿,因为外向的人能够结交到更多朋友,做起事来才能游刃有余。你遇到顾客不爱说话,而且社会经验也欠缺,你得放开一点,得向我学习。”
“向你学什么?”罗宾问。
“向我学习如何社会化,如何融入集体,如何与客户打交道。你刚参加工作,很多事情得向我学!”凯利自鸣得意地说。
“向你学习是没错,但不是因为我的内向性格。其实内向和外向没什么区别,就好像男人和女人一样,你会觉得女人天生不如男人吗?”罗宾问凯利。
“我不觉得女人比男人差,我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瞧,我哪点比男人差了。但我真的觉得内向的性格很不好,你一定要改。比如说,咱们两个去推销商品,人家都不认识我们,但肯定会买我的产品,却不会买你的。因为我能在短时间内介绍产品的优点,说服客户进行认购。”凯利毫不客气地说。
“也许吧,但未必事事如此。”罗宾说,“既然是交流,有发言者就应该有倾听者。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也许比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更受欢迎,给人的印象往往更好、更深。”
凯利开始对罗宾刮目相看,因为罗宾现在一点儿也不像一个“内向者”。
罗宾继续说下去:“你说咱们去推销产品,别人优先购买你的产品,只是因为你成熟外向,而我单纯又内向,对吗?”凯利点了点头。
“但是事实证明,我的业绩一直是上升势头,如果考虑到你从事销售的时间长,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多,那么当你和我一样是新人时,你可能业绩上比不过我,对吗?尽管我不善于表达,而且看上去不灵活,但是正因如此,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当你滔滔不绝地向客户推销产品的时候,反而显得夸大其词,使人产生不信任的感觉。”罗宾看着凯利说,“所以,最后推销成功的,很可能是我而不是你!”
确实如此,一个人能否结交到至交好友,除了看他会不会说,还要看他会不会听。外向者总是认为别人是自己的朋友,而内向者总是被别人引以为好友。
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
一些外向者也有可能成为社交场合的毒药,因为他往往不顾对方的感受,陶醉于自我的滔滔不绝,或者不留情面地纠正别人的观点,结果反而人气指数很差。真正有智慧的人话不在多,即能正确传达思想;而愚昧之人即使舌头上炒黄豆,倾泻而出,泥沙俱下,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所以最有智慧的人,是最懂得聆听的人。
当你要做一个在社交场合受欢迎的人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学习听人家说话,多听少说,方是上策。古语云:“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这恰恰是外向者容易犯的通病。言多必失,多说招怨,话不投机,就有可能祸起萧墙。外交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了解敌人的虚实,然后再抛出己方观点。这就叫“探听”,“探”即是问询,目的是为了“听”。探是投石问路,是虚晃一枪,听才是实质,所谓听话听音,就是这个道理。
内向者善于倾听,这是外向者很难掌握的一个优势。在和人聊天的时候,内向者会成为一个安静的倾听者,这虽然是内向者的心理机制造成的,但倾听的结果是内向者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对方的谈话重点,并且学习到对方在交谈中体现出来的思维优势。外向者则往往因为走神、坐不住或者插话,而引起对方的反感,让对方心生不快。因此,和别人能够接上话最多能表现出你的机智,但能够安静倾听则表现了你对对方的尊重。在社交场合,让人感受到被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别人会对你产生很好的印象,可以很快地接受你。
倾听是谈话的最大艺术。倾听永远不会出卖你的弱点,学会倾听便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我们因为说话所树立的敌人,远比因做事所结交的朋友要来得多。很多人会很高兴找到一个乐于倾听自己烦恼的人,而不是找到一个谈性甚浓的聊天对象。很多时候,我们找人聊天,只是希望找一双倾听的耳朵,可以宣泄内心的不快和委屈,因此,内向者也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倾诉对象,因为他是天生的倾听者。
内向者必知:?虽然你不善言谈,沉默寡言,但“真诚者寡言,虚伪者多辩”。我们宁可因为少说被人误解,也不要因为多言被人责怪。说话时我们可能最大化地暴露自己的所知,倾听时我们则可以潜心学习他人的知识。
学会正确地倾听,既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自我的表现。
影片《短裙的日子》由法国导演让·保罗·利林菲尔德执导,讲述了一群任性叛逆的法国中学生与善良的女教师索菲娅之间的种种误会与摩擦。
扮演索菲亚的影星阿佳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看过剧本后,她马上答应饰演饱受学生欺凌、最终选择还击的女教师索菲娅这一角色,尽管这是个全新的挑战,索菲亚完全不同于她此前在《罗丹的情人》和《玛戈皇后》中所扮演的角色。
谈及影片给她的最深感触,阿佳妮说,十几岁的孩子同样需要别人的尊重,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不应该抛弃过去的许多价值观念,师生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倾听而非单方面宣泄”。
“不懂得倾听,我们就无法展开平等的对话,就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阿佳妮如是说。
倾听使内向者的人脉得以扩充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只有先成为一个成功的倾听者,才会有机会结交更多的人。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因此,了解别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
不善倾听的人,没有能包容不同声音的胸怀,或者是还没来得及这样做,他们急于表达,如同建设一处又一处半途而废的工程,到处做表面文章。专心地听别人讲话,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的认同和赞美。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叫我们少说多听。神父之所以受人尊重,除了他所担负的神职之外,他们聆听人们的告解,宽恕人们的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很少见到一个暴怒的神父,听到信徒说出自己犯过什么错便怒不可遏,他们都只是耐心倾听。
善于倾听者,能够给予对方更大的满足感。要令人觉得满足,就要对让别人对你感兴趣,并对你放心,这样他才会跟你说他能说的一切,而不要求你回答。久而久之,倾听就能让你成为对他比较重要的人,甚至是他离不开的人。内向者的人脉,一般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而且比外向者的人脉更加牢不可破。也许外向者会感到郁闷,因为他们费尽千辛万苦营建的人脉可能还比不上内向者依靠倾听建立的人脉来得扎实和有效。内向者只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坐在那里倾听就够了。这是多么神奇啊!
内向者必知:?内向者都是善于倾听的人,是比较能准确把握对方心理的人,这是内向者的优点。利用这一优点,内向者可以很好地扩充自己的人脉。
倾听是另一种动听的语言。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说:?“有两种力量非常伟大,一是倾听,二是微笑。”“倾听,你倾听得越久,对方就会越接近你。”乔·吉拉德对这一点的感触很深,因为他从他的客户那里学到了这一道理。
乔花了近半个小时的劝说才让客户下定决心买车,而后,乔以为自己接下来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让客户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签下一纸合约。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当他们向乔的办公室走去时,客户开始向乔提起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就要考进一所名校了。他十分自豪地向乔说起他儿子的事情,但很可惜的是,乔并没在听,他已经在想别的客户了。
客户意识到乔的走神,他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当然,合约也没有来得及签。第二天,客户告诉乔,他已经从别人那里买了车。因为另外一个销售员比乔做得好,当客户在说自己的儿子时,他会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像乔那么敷衍了事。
顿时,乔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多么大的错误。倾听似乎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但一旦你忽略了它,沟通就会变得很难。
倾听使内向者更容易赞美他人
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杀手锏。在交往中,适时地赞美对方,会让对方和你亲近不少。但是赞美不能盲目,否则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想要能够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方,除了事先了解对方更多的信息,倾听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因此,了解别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只有了解了别人的喜好和特长,你才能进行适度的赞美,将谈话氛围变得更和谐。
倾听与赞美是一对如影相随的绝妙搭档。赞美是一种最低成本、最高回报的人际交往法宝,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运用这一法宝。当然,在赞美的时候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技巧。赞美的首要原则是真诚,这是赞美的先决条件,只有名副其实、发自内心的赞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是适时,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地对他人进行赞美,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旦当你发现对方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就要善于及时大胆地赞美,千万不要错过机会。192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以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夏布为执行长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事件一时成为舆论热点。美国各大媒体记者追问卡耐基:为什么是他?卡耐基笑着说道: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也是他最值钱的本事。而卡耐基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是: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懂得如何让比他聪明的人更开心。可见,卡耐基非常懂得赞美的价值。
除了说以外,听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主要方式。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成为一个倾听者,这也让内向者在赞美他人的能力上领先一步。外向者虽然也知道赞美的重要性,但因为倾听的程度不够,忽略了很多重要信息,经常将马屁拍在马腿上,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内向者必知:?善于倾听是内向者的先天优势。但倾听之后还得学会赞美,这就是说的能力了。外向者善说不善听,内向者善听不善说,因此内向者在做好听的同时,也要学习说的技巧。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在给他儿子的信中,对赞美有一番妙论:?赞美的话并不都能起到好的效果,也会因为场合不对或时机不对而收到相反的效果。与其那样,还不如什么都不说为好。
确实是这样,赞美效果虽然好,但做起来也很有困难。试想,一个不善于倾听、经常走神的人,对周围的人现在是什么情况,谈话进行到了哪里,都不曾注意,在全然不知对方喜好的情况下,只能去冒冒失失地说些恭维话。这些恭维话难免会驴唇不对马嘴,甚至会造成冷场,或者将谈话带入一个大家都避而不谈的话题。这就难免会使被称赞的人感到疑惑甚至愤怒了。
这类人和那些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而熟知世事的人截然不同。后者不仅也同样知道“赞美”的威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应该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使用这种“武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由于更注意观察和倾听,他们能够采取对方喜欢的方式,例如运用委婉的、比喻或暗示的手法来进行赞美,不让直接赞美的尴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