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人类的天赋能力,让我们有能力理解他人独特的经验。在人际交往中,同理心让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同理心虽然很重要,却常受到误解,甚至被许多真正需要它的人所忽略。内向者因为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经常内省和反思,因此更能具有同理心。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内向者可以轻而易举地由己度人,想他人所想。
同理心容易消除人际误读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关注、被认同。但很多人眼中的他人,不过是自己内心感觉的投射,笼罩着个人情绪。比如,早上你出门上班,如果已经带有一些负面情绪,那么来到办公室后,可能很容易就会被触怒,原来很简单的事情你也会感到被刺到了;如果你在公司被上司批评,带着一肚子闷气回到家,又可能会对善意关心你的家人出气。因此,一个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只有通过别人的评价反馈才能明晰。
从表面上看,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但现实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生存在他人的眼睛里,每个人都会在他人的眼睛中留下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像,这些影像的总和,代表了社会对你的行为和能力的判断——无论你自己是否认可这样的判断,它们都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心中的那个“我”,相反,别人眼中的“我”,才是真正存在于芸芸众生之中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我”。
让自己对自己的判断与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尽量吻合,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以己度人,一方面要以人度己,这正是同理心的体现。内向者由于非常自省,所以要做到以己度人不难,但要做到以人度己就显得有些困难了,但同理心能帮助内向者更容易达成他人的期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内向者掌握了同理心,就能很好地消除自己对外向者的排斥,并进而改善外向者对自己的误读。其实,外向者对内向者的偏见,远远超过内向者对外向者的偏见。
内向者必知:?唯有中立而无偏颇,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别人的意思。同理心的建立,可以让你避免众多个人心理上的不良投射和误读,既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不会拿自己的问题去困扰别人。
有一次,李开复与他手下的五位经理开了一次开诚布公的会议,他要求五位经理把自己心中对其他经理有保留的地方坦诚地讲出来。最终,有四位经理认为对另一位经理不太信任。一个星期后,当李开复博士就此事询问这位不被信任的经理时,这位经理却气愤地回击:?“他们之所以不信任我,完全是出于对我的嫉妒。”李开复说:?“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因为妒忌就不信任你,而没有其他原因呢?”这位经理一时说不出话来。
李开复又说:?“其实,我也不信任你。第一,你不在乎别人的意见;?第二,你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第三,你总是表现得很冷漠。你可以问问他们,是不是也这样评价你?”这位经理私下征求了另外四位经理的意见,果然也是一样的评价。这时他才豁然开朗,大彻大悟,决定改掉这个缺点。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运用同理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对自己重新审视了一番。如今,这位经理已经成了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导者。
同理心使内向者更具人际包容性
有人认为,同理心就是迁就别人、丧失自我、过度同情,是一种不好的心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跟别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并不意味着丧失自我的判断。每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都会多少有所差别,这些看法有时候并没有对错之分,可能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建立同理心去相互理解和包容,以实现客观理智的判断。
与人产生同理心,不是简单地认同附和,而是深入地分析理解,因此同理心也能反过来促进自省。也许你面对的对象开始时并没有得到你的理解和认同,这时候你首先要学习深入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不认同他的原因,看看有没有自我内心不良情绪的投射。其次,你要跳出自己的角度,站在他的立场上思考,了解他行为的深层原因。最后,你把自己的这种理解反馈给他,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产生同理心并进行自我审视。这样一来,你们的关系就可以产生良性的调整和改变,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也会大大增强。
人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两句话里其实就包含着一个包容的道理。在这个提倡竞争、膜拜强者的时代,包容越发困难了。我们习惯于针锋相对,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这其实就是同理心的丧失。当对方说“我觉得你真的很自私”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反击:“那你呢?你就不自私吗?”这时如果有一方选择了不反击,就很容易让对方也放松下来,这样,沟通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内向者虽然比外向者更具有同理心,但由于内向者在应对外界的时候,容易紧张和疲劳,所以很难将同理心释放出去,不能让更多人成为自己同理心的对象。尽管如此,同理心仍然使得内向者更具有包容心,虽然这是一种后退中的拥抱。
内向者必知:?当你能够把同理心尽量给予你身边的人时,你就会变得更富有人际包容性。这个过程让你更加了解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人来更好地了解你。
有一个名叫杰克的小孩,非常爱他的祖父。祖孙两人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祖父经常讲故事给杰克听。祖父的故事总是讲得那么有趣,常常乐得杰克哈哈大笑,祖父也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光。不久,杰克的祖母去世了,祖父只好和杰克一家生活。
一天晚餐后,祖父喝咖啡的时候不小心将杯子掉在地板上摔得粉碎。杰克的母亲非常生气,从此以后,祖父只好独自一人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就餐。但是每天晚饭后,杰克总是跑到厨房里和祖父待在一起,坐在祖父的膝盖上听祖父讲故事。
祖父越来越孱弱了,双手抖得也越来越厉害。一天晚上,他独自坐在厨房里进餐,盛着麦片粥的碗又一次摔碎了。杰克的母亲用前所未有的严厉口气大声斥责,并且说她只有给老人一个木碗进餐了。她说,她不能因为老头子变得粗心大意而容忍她心爱的东西被摔坏。
站在一旁的杰克默默无语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突然,杰克把碗的碎片拼接起来,然后他取来一小块木头开始用小刀削起来。过了一会儿,父母走过来,想看看他在干什么。“你在刻什么东西啊,杰克?”母亲爱怜地问道。“我正在做一个木碗,等你老了的时候好给你用。”杰克很随意地回答说。
杰克的父母如梦方醒,羞愧难当。杰克的母亲搀着祖父的胳膊,领他回到餐厅中的桌子边坐下,伺候他用餐。从那时起,祖父再也没有独自一个人在厨房里进餐。聪明的杰克激发了母亲的同理心,让她意识到自己对待老人的错误举动,并及时弥补了。
同理心使内向者生活质感得到提高
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了,但人际沟通的成本却增加了。在今天这个分工详细的社会,沟通与合作的顺畅度往往决定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质量。要让自己能够与他人做到顺畅地沟通与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先与他们建立默契。很多时候,产生阻滞的原因可能并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在于双方的思维模式不一样,思维定式限制了每一个人。
拥有同理心,将帮助你打破思维定式,发现契机。比如,拥有同理心可以使内向者了解自己的沉稳优势所在,从而不至于妄自菲薄;勤奋而高要求的人可以通过同理心,去领略散淡宽厚的人生境界、张弛有度的平和心境;敏感而孤僻的人可以通过同理心,尝试着习惯集体生活,体验到开放自己的快乐。只要不再坚持以己律人,而以同理心相待,每个人都会发现一个更多彩的世界,你的生活之路也将变得更加开阔平坦。
内向者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同理心的功效,让自己的生活质感得到更大的提高。
内向者必知:?同理心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但要建立起良好的同理心,通常需要我们努力克服一些心理障碍,例如不愿过多跟外界打交道等。
富有同理心的人将取得什么样的优势呢?
首先是职场。富有同理心的人既懂得为周围的人着想,又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自我,所以容易营造一个比较牢固的支持自己的阵营,同时不放过任何脱颖而出的机会。要练就职场同理心,首先要练习专注倾听的能力,暂时不让自己既有的观点来左右双方的对话;?其次,善于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了解他的个性、兴趣、爱好等多方面信息,包括对方隐含的未明确表达的信息;?第三,深入了解自我内在需求,在需要表态时言简意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以便让他人很好地了解你。做好了以上几点,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职场“观心”达人。
其次是家庭。婚姻生活中所需要的同理心可能更细节化一些:?对方加班,在床前留一盏灯,留一条体贴的短信;?下雨天去接送;?对方生病时,温柔地提供护理。这些细节都能让爱侣感觉到温暖,是美满婚姻生活的基石。
再次是朋友。那些人缘很好、朋友众多的人,都富有同理心,在朋友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可以全力以赴地提供帮助。他们习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富有包容性,周围的朋友可能个个特点不同,但他们同样可以照顾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