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为名利所累,鲜有淡泊名利者。但也不尽然。
有的人即使面对上天赐予的名利,为了恪守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也不为所动。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即位之前,曾在国外流浪了十九年。在随公子重耳出亡的从臣中,介子推是毫不起眼的一位。他身材矮小,沉默寡言,不像狐偃、赵衰般善于智谋,也比不上先轸的勇武能战。介子推只是默默地追随重耳,从不刻意表现自己。
有一回重耳一行停歇于荒野之中,仅得野菜充饥。重耳面对野菜委实无法下咽,执意要吃到肉。但荒僻的田野中哪里去找肉呢?属下们只好劝重耳暂时忍耐,等到了有人烟的地方再作打算。可是重耳却发起脾气,坚称没有肉吃,就不继续前进。面对主公无理的要求,狐偃和赵衰的智计全然派不上用场,先轸的勇力更是丝毫没有助益。百般无奈之下,众人只好不断苦苦劝说。
过了不久,平时不声不响的介子推竟然端来一碗香喷喷的肉汤,放在重耳面前。重耳闻到肉香,顾不得滚烫,三两口就把肉汤吃得一干二净。众从臣面面相觑,不晓得介子推从哪里弄来这肉汤。
忽然有人发现介子推的大腿上渗出血水,追问之下,才知道他割了自己大腿的肉,做成肉汤给公子重耳食用。
对于介子推的牺牲,众人无不佩服,重耳更是感动得说不出话。介子推却一副没事的样子,只等重耳吃完,请他继续步上旅程。
经过十九年的流亡,晋文公重耳总算回到晋国,即位为君。看到一起流浪的同伴们开始争权邀功,介子推很不以为然地说:“公子得国,乃上天眷佑,而跟随流亡的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功绩。偷窃财物已令人不齿,更何况是窃取上天的功劳呢!”于是他不争功,不言禄,暗自离开了朝廷。众人对介子推都不了解,对其离开也不以为意。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提起他的名字,晋文公也就忘了介子推这个人。
介子推则偕老母一同隐居深山,自食其力,过着清苦的生活。数年后,有个认识介子推的人发现了他,特将此事向晋文公禀报。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想起了他割股事君的忠心和功劳,立刻亲自前往相见,要大大地报答一番。
但晋文公到了介子推隐居的山林,命人围着山大叫介子推的名字,一连三天,介子推都避不见面,不愿出来接受晋文公的封赏。于是晋文公采用臣下的建议,放火烧山,想要逼出介子推。山林转眼间变成一片火海,却依然不见介子推出现。待大火熄灭之后,晋文公派人找寻,只发现了两具相拥的焦尸。原来介子推和老母坚决不肯出山,竟活活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难过,下令厚葬介子推母子,说:“希望以此来记录我的过失,同时旌表善人。”并将这座山林命名为“介山”,永世封为介子推的祭田。
介子推为什么宁死也不愿受封呢?他真的是个不求富贵的人吗?那么,他追随重耳那么久,又割股事君而无悔,又为的是什么?人各有志,每个人追求的也不一样。也许,介子推只愿与君王同患难,却不想与之共富贵。也许,他早就想过一种与世无争,清静洒脱的日子,只是国家大乱,他不得不辅助重耳,并在其流亡的十几年里默默地照顾他。但当其登上王位,天下始定,功臣们都为权利而争得面红耳赤时,介子推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于是便悄然离开朝廷,寻找自己的一方圣土。这些都是后人的猜测,无从断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介子推是一个不会轻易改变心志的人。就这一点来说,介子推是值得后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