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官至尚书右丞,故后世亦称“王右丞”。中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潜心修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亦号“诗佛”。王维精通音律、佛学,工于诗画,其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歌,后多作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评其:“为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存诗四百余首。
青溪
言①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②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③,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④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①言:发语词。②趣途:趣通“趋”,指走过的道路。③菱荇:指水草。④请:愿,与今义不同。
【名家点评】
(“随山”二句)亦是真境。(钟惺)
(“声喧”二句下)“喧”、“静”俱极深妙。(谭元春)
【精品导读】
这首诗名为“青溪”,其溪位于今陕西省沔县东部,是一条不知名的溪流。王维归隐之初,常循着青溪进入黄花川(今陕西凤县东北)游历。全诗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随着诗人所处位置的变化,所见之景色亦有所不同。
第二句“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中的“趣途”即趋途之意。由青溪至黄花川路途不足百里,溪水蜿蜒,九转百折,沿山势迂回行进。青溪水顺流而下,潺潺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林相映成辉,彼此交融,色调浓淡相宜,景色错落有致。紧接着诗人更见情趣。“声喧乱石中”这句展现了一派动感刚硬的景状;然而下句中,诗人笔锋转至“色静深松里”,通过对静默深松的色调描写,将动态不着痕迹地转化为清幽如画的静态,上下两句自然契合,意境深远。
当青溪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另有一番景色:“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这一联中,“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动静相宜,颇为传神。
其实,青溪本身并无奇景。然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何在诗人王维眼中却美不胜收?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借这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归隐的心情,物境与心境在这里融为一体。最后一句“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诗人借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来抒发自己想隐居青溪的高洁情怀。
送綦毋潜①落第还乡
圣代②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③,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释】
①綦毋潜:字孝通,唐朝诗人。②圣代:对当代的美称。③浮桂棹:指乘船。
【名家点评】
“带”字画意,“当”字天然。(刘辰翁)
相期皆隐,不出怨言,唐古之温厚者。(唐汝询)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的好友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还乡,诗人作此诗,鼓励友人不要灰心丧气,落第不过是短暂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华的人一定会被朝廷委以重用的,表达了对友人落第的惋惜和劝勉。
开头四句从赴试写起,说明在当今政治开明的时代,不容有才能的人隐居不出。“圣代”一词,表现了对李氏王朝的信赖和希望;“既至金门远”四句,是对綦毋潜的惋惜和安慰,鼓励他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高中的希望。“置酒长安道”四句,写的是送行和还乡,“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两人交情的真挚。“远树带行客”四句,设想对方回程的快捷和沿途的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意并鼓励他不要因为这一次的失意,就觉得世间没有知音,抱怨朝中赏识人才的人少。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高中的希望的。纵观全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劝慰,更体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
送别
下马饮君酒①,问君何所之②?
君言不得意,归卧③南山陲④。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饮君酒:即劝君喝酒,指送行。饮:使动用法,意为使某人饮。②何所之:之何所的倒装,去到哪里。之,去、到。③归卧:归隐,隐居。④南山陲:终南山边。南山:终南山。陲,边,边陲。
【名家点评】
这是用的问答法,首句叙事,次句问,三四句答,五六句写感慨,又有寄托,为全诗着眼之处。(喻守真)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句点题,第二句设问,“问君何所之”引出下面的对话,过渡到写归隐。一句质朴的问话,表露出了作者对友人的爱护和关切之意。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是关键。它不仅交代了友人选择隐居的原因,也暗含朋友官场失意后不满的情绪,其中也夹杂了诗人的牢骚和不满——他借着朋友的际遇宣泄对现实的不满。
诗人在得知好友“不得意”的心情后,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来劝慰,意思便是:你尽管去吧,我也就不再苦苦追问了。其实你何必心心念念想着官场的失意呢?尘世的功名利禄、官场的荣辱沉浮总是有尽头的,而山谷中的白云没有穷尽的时候。它时时刻刻伴随着你,你并不会孤独。
最后两句中包含着诗人复杂的感情,其中有对好友的同情和安慰,也有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从写作方法上来讲,前四句显得平淡,叙述得无色无味。而到了最后两句,诗的意味顿出,渐入佳境。其实,正是在前面貌似平淡的四句的铺垫下才使后两句清音有余。与此同时,诗人以悠悠白云作为诗歌结尾,意味深长。诗人以白云作结,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清高志趣,提升了全诗的境界,丰富的想象空间引人入胜。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②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③候荆扉④。
雉雊⑤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⑥至,相见语依依⑦。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⑧。
【注释】
①墟落:村落。②穷巷:小巷。③倚杖:拄着拐杖。④荆扉:柴门。⑤雉雊(zhìgòu):野鸡叫。⑥荷锄:扛着锄头。⑦依依:亲切的样子。⑧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此处暗含诗人归隐的情怀。
【名家点评】
通篇用“即此”二字括收前八句,皆情语,非景语。属词命篇,总与建安以上合辙。(王夫之)
此诗首四句为一段,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句叙农事,正当四五月天气。七八句写农夫的闲暇。结末二句,以“闲逸”二字总括上文,因羡生感,结出作意。其中用字如“念”、“候”、“秀”、“稀”等字,都很贴切自然。(喻守真)
【精品导读】
《渭川田家》是王维约在开元二十九年(741)于终南山亦官亦隐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恬淡的山村农家晚归图,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表达了自己欲摆脱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全诗以农村斜阳西下为背景,描绘农夫们和牲畜们“归”的情景,以此反衬自己的忧伤、苦闷和孤单。
开头四句描写生动,突出田家生活的闲适安逸,中间四句渲染了田间农事生活的和谐、惬意;最后两句化用《诗经》中的句子,点明主旨。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全诗语言朴素,利用白描的手法,给人一种自然清新、诗意盎然的感觉,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名家点评】
语有讽味,似浅似深(“贱日”二句下)。妙(“君宠”二句下)。(顾璘)
写出新贵人得意之状,讽在言外。(黄绍夫)
【精品导读】
从表面来看,本诗是一首咏西施的诗,但其实是借西施自述怀抱,企望有一天脱颖而出。
全诗的意思是:拥有艳丽姿色的人向来被天下人器重,所以貌美的西施怎么可能长久地处于低微的身份呢?原本她只是越溪边上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中的爱妃。她卑贱的时候并不觉得她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到了显贵的时候才觉出她的丽质。在她的身边,有很多宫女为之搽脂敷粉,她从来都不用自己穿着罗衣。由于受到了君王的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美,也因为君王的怜爱,她从来都没惹出是非。往日和她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也不能跟她同车同来去。看到她如此受宠,自然会有人想要学她。可是,那些想要盲目效颦的人,并不是光学学皱眉就可以得宠的,因为想像西施那般,并不容易。全诗语意虽浅,寓意却深。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①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珠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②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
【注释】
①才可:唐人口语,恰好的意思。②越女: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
【名家点评】
非不绮丽,非不博大,而采色自然,不由雕绘,此四子所以远逊也。(邢昉)
通篇写尽娇贵之态。(黄周星)
【精品导读】
此诗作于诗人居于洛阳生活期间。诗题取自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中的“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诗人在这里用“洛阳女儿”来概指当时的贵族女子。全诗描写了贵族女子及其权贵夫婿骄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浮华背后所隐藏的腐化真相。其中,“季伦”指晋代富豪石崇,是骄奢的典型;“赵李”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汉武帝宠姬李夫人,代指皇亲贵戚。最后两句利用转折,以容颜如玉的越女在江头浣纱作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凸显主题,使前面的华丽描绘一下子变为对贵族生活乃至社会不公的冷峻批判。“贫家越女”与“洛阳女儿”由于出身不同,过着天差地别的生活。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女子生活境况的对比,揭露了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现实,寄托了寒门志士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王维的诗多以隐逸题材为主,此类批判现实的作品极为少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①。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②?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③。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释】
①《史记·李将军列传》载,西汉名将李广,战斗中负伤,被匈奴骑兵所擒,便装死。后见一胡儿骑良马,他一跃而上,推下胡儿,夺马疾驰回营。②黄须儿:指曹操之子曹彰,须黄色,性刚猛,深受曹操喜爱、重用。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③先生柳: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因门前种有五棵杨柳,自号“五柳先生”,著有《五柳先生传》。
【名家点评】
满篇风致,收拾处常嫩而短,使人情事欲绝。(刘辰翁)
对偶严整,转换有法,长篇之圣者。史称右丞晚年长斋奉佛,无仕进意,然观此诗,宦兴亦自不浅。(唐汝询)
【精品导读】
这首诗的主角是一位老将,他少年征战沙场,战功显赫,却不想被以“无功”之名排挤,落得个躬身叫卖的下场。但是老将的一腔爱国热情并没有泯灭,当战火再起,他舍身从军,报效朝廷。全诗篇幅较长,大致可分为三段,每十句为一段。
第一部分写老将年轻时神勇过人以及惨遭弃用的不公平待遇。中间十句描写了老将被弃之后的寥落悲凉。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写老将虽年迈,却尚存一腔爱国热血,希望能够为保卫国土而贡献一份力量。老将报国心切,却不被起用,心中埋藏的官复原职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全诗层次井然,塑造了一位矢志不渝、报效国家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以及对朝廷昏庸的讽刺。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①,山开旷望旋②平陆。
遥看一处攒③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④,还从物外⑤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⑥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⑦。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