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③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④佳气无时无。
【注释】
①王孙:皇帝的后代,这里特指李唐宗室子弟。②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唐玄宗曾从此出逃。③豺狼在邑:指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占据长安。④五陵:玄宗之前唐室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
【名家点评】
是乐府体,故起用比兴。“高帝子孙”六句,笔头提得起,尤佳在一句一转,曲尽贼中相逢心胆俱怯光景。结处勉励得体。(施补华)
世之写情事语者,苦于不肖,唯杜苦于逼肖。画家有工笔、士气之别,肖处大损士气。此作亦肖甚,而士气未损,较“血污游魂归不得”一派自高一格。(王夫之)
提得笔起,放得笔下,才是书家;撇得出去,拗得入来,方为作者。王右军字字变换,提得起,放得倒也;杜工部篇篇老成,撇得出,拗得入也。显而易见者,右军《兰亭序》、工部《哀王孙》。(薛雪)
【精品导读】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关失守,京师大骇。十三日凌晨,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从延秋门出逃,其余嫔妃、公主、皇孙都没来得及逃走。七月,安禄山占据长安,使人杀害皇妃、公主、王孙数百人。诗中所云“已经百日窜荆棘”,计时应为九月。当时诗人尚陷贼中,目睹王孙们颠沛流离、遭受各种苦楚的悲惨景象,感慨万千,遂作此诗。规劝统治者应该居安思危,不要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顾及。
全诗分为三段:前四句为第一段,追忆安史之乱发生前的各种征兆。从“金鞭断折九马死”到“王孙善保千金躯”为第二段。“金鞭”两句写出了皇上急于逃走的狼狈之状,由于形势急迫,只能弃王孙于不顾;“问之”四句,写出了王孙痛苦和狼狈之状。余下为第三段,写诗人得知朝廷内外的形势,叮嘱王孙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等待山河光复。全诗叙事简练,写情处情意真切,有议论也有表希望之语,不失为杜诗中的经典之作。
哀江头
少陵①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②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③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④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
①少陵:地名,临近诗人杜甫的祖籍长陵,青少年时期杜甫曾居于此地,“少陵野老”正是作者的自称。②曲江:即长安有名的曲江头,在当时堪称为长安一景,往日这里说不出的繁华与美丽。③霓旌:直译即云霓般的彩旗,其实指的是天子之旗。④啮(niè):咬。
【名家点评】
所谓对此茫茫,百端交集,何睱计及风刺乎?叙乱离处全以唱叹出之,不用实叙,笔力之高,真不可及。(爱新觉罗·弘历)
叙事括,不烦不简,有骏马跳涧之势。(张谦宜)
【精品导读】
一个“哀”字贯穿全篇,记录了杜甫旧地重游时心中的伤怀和悲痛,因是真实情感,故格外动人。
开篇说诗人悄悄来到曲江江边,看着沦陷之后的曲江春景无声地痛哭,愁肠百结。“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这一联写的是诗人所见,江边的亭台楼阁都锁着大门,不知道岸边的细柳、水中的新浦是为了谁绿?诗人用到春天依旧变绿的喜景,更衬托出大门紧锁的悲凉。
后写作者所忆,承接前文所见。全篇流露出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作者之哀不仅源于江边景色,也因物是人非,更兼对李唐盛世一去不返的心痛。从触景伤情到回忆往昔的繁华,最后又回到现实中,强烈的对比使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哀恸得以凸显,其情难以自抑,其哀感人肺腑,断人情肠。
兵车行
车辚辚①,马萧萧②,行人③弓箭各在腰。
爷④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⑤与裹头⑥,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①辚(lín)辚:车轮声。②萧萧:马匹的嘶鸣声。③行人:应征入伍,即将远赴边疆的士兵。④爷:指父亲。⑤里正:根据唐朝制度,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⑥裹头:类似于加冠的男子成丁礼。
【名家点评】
诗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设为问答;声音节奏,纯从古乐府得来。以人哭始,以鬼哭终,照应在有意无意。(沈德潜)
语杂歌瑶,最易感人,愈浅愈切。(吴逸一)
【精品导读】
这首诗是杜甫诗中的名篇。全诗主旨在于批判当朝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对苦难的人民表达深切的同情。诗人以严肃的态度正视社会现实,以尖锐的批判视角暴露战争的罪恶,其思想之深刻令人叹服。
全诗分为三部分:开篇至“哭声直上干云霄”是第一部分,从听觉和视觉上客观描述了战士们出征前的画面。送行的是“爷娘妻子”,说明被抓走充军的是家中成年的儿子、丈夫、父亲,这些壮年劳力是每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负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重担,一旦被抓走,家人的生活将从安稳变得动荡,还意味着亲人间的生死之别。
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到“被驱不异犬与鸡”为第二部分,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以“道旁过者”指自己,借“行人”之口说出了征夫从军以后百姓生活的艰苦。剩下的为第三部分,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诗人感叹生男不如生女好。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诗人能够发此感慨,足见战争的残酷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叶①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②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③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④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释】
①(è)叶:指妇人的发饰。②衱(jié):指妇人的裙带。③紫驼之峰:指橐驼其背有高出之峰,味甚美。④犀箸:用犀牛角饰制的筷子。饫(yù):吃饱之意。
【名家点评】
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浦起龙)
本是讽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羡不容口者,妙,妙!如此富丽,一片清明之气行其中,标出以见富丽之不足为诗累。(钟惺)
【精品导读】
本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2)暮春,诗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正面吟咏虢国夫人等“丽人”的华贵妆容、奢侈生活,描写了杨国忠出行时扈从甚多、气势煊赫的场面,讽刺以杨氏国戚为代表的上层贵族奢侈淫乱,批判统治者的昏庸,揭露朝廷的腐败。
全诗可分为三大段,从首句到“珠压腰衱稳称身”为第一段,泛写上巳日曲江边游春的众多佳丽。此诗主旨是讽刺杨氏姊妹,起首反从一般丽人说起,体现了诗家含蓄的手法。
第二段从“就中云幕椒房亲”到“宾从杂遝实要津”,诗人“就中”一转,从写众佳丽转入本题,开始集中笔力写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等杨氏姐妹的奢侈生活。在这里,诗人含蓄地指出了杨氏一族背后的靠山看似是贵妃,实则是玄宗本人,暗含对统治者的批判。
从“后来鞍马何逡巡”到尾句是第三段,紧接对秦国、虢国夫人的描写,铺陈出杨国忠权大气盛、不可一世的样子。结尾以反跌法总括出杨国忠的骄恣,以旁观者小心翼翼、诚惶诚恐的心态道出了杨国忠的趾高气扬、骄纵蛮横。
八阵图①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①八阵图:一种由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盘八种阵势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相传刘备夷陵兵败归蜀,吴将陆逊追兵即为八阵图所困而退。
【名家点评】
洒英雄之泪,唾壶无不碎者矣。(周珽)
遂使诸葛精神,炳然千古,读之殷殷有金石声。(爱新觉罗·弘历)
【精品导读】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初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去寻访与诸葛亮有关的遗迹,到夔州西南的永安宫前的平沙上,亲眼目睹“八阵图”遗迹,遂作五言绝句《八阵图》,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以及人至迟暮而功业无成的遗恨。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诗人开门见山,简练地写出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事迹,凸显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江流石不转”,既是写实,亦是用典,赞扬诸葛亮对蜀汉事业坚定不移的忠贞之心,以忠心之坚定,反衬“遗恨失吞吴”,则遗恨之情更重。
尾句蕴含丰富的历史背景。三国时期,刘备痛失关羽、张飞两位兄弟,急于报仇,违背了诸葛亮最初制定的联吴抗曹的长远战略。蜀汉倾尽全力,试图一举吞并东吴,结果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经夷陵之战,蜀汉军力锐减且国力大削。不久,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再到后主登基,诸葛亮殚精竭虑,也没能力挽狂澜,直至蜀亡。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的攻吴决策是蜀汉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导致隆中策破产的重要原因。是以,诸葛亮怎么可能不“遗恨”呢?
在杜甫眼中,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最有古代贤相风范,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诗人的政治理想。诗人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其的敬仰,同时对诸葛亮千古遗恨致以惋惜,其中还有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吊古往往夹杂着议论,诗人把议论融入诗中,抒情达意又富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