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有着缤纷的色彩,浅紫的含羞草、金黄的阿勃勒、洁白的栀子花,两色的金银花,还有五颜六色的马缨丹……世界因它们而美丽。
鸡冠刺桐
中文名:鸡冠刺桐
拉丁学名:Erythrinacrista-galli
别称:鸡冠豆、巴西刺桐、象牙红
科:豆科
属:刺桐属
分布:原产巴西,秘鲁、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云南西双版纳都有分布。
春天的广州,细雨淅淅沥沥。早上跑步,要看天空的心情,趁雨歇,赶紧去。转角处,忽然几株鸡冠刺桐亮了——在三片叶子的枝丫间,冒出了火红的花朵,花朵是奇特的样子,像一只只骄傲的鸡冠朝天空展翅,有的几只扎堆开放,有的在一串上次递开放。这样的花冠叫作“蝶形花冠”。鸡冠刺桐花有5片花瓣,分别是旗瓣一片、翼瓣两片与龙骨瓣两片。旗瓣位于花冠的最外面,是5片花瓣中最大片、最亮眼的一片;翼瓣很小,隐藏在花萼里;龙骨瓣偶尔会部分结合在一起。
这样奇艳而结实的花朵很瞩目,每跑到这个转角,我的眼睛就一亮,心情更好。因为这些花,我注意到这种树——鸡冠刺桐。小区转角处,几棵鸡冠刺桐棋盘般分植,空军大院也有一排列植,它们约5~8米,没有旁边枫树矫健,也没有红绒球的低矮,恰到好处。隔一阵,湿漉漉的地面又有一地的落花。雨停了,我便和明珠去拾起,将它的花瓣拿回饭桌上一片片细看,越看越喜欢,花儿这模样,天然构造,造物神奇。
鸡冠刺桐花有5片花瓣,分别是旗瓣一片、翼瓣两片与龙骨瓣两片。
刺桐属的植物有200多种,鸡冠刺桐位列其一,源自南美。其中6种中国古而有之。早在13世纪,意大利犹太商人实录了福建泉州风物,他写成的手稿叫《刺桐见闻录》,“刺桐”代指泉州。今天,“刺桐”仍然是泉州的市花。因鸡冠刺桐,我问过福建的同学是否知道刺桐的这些历史,她说知道一些。
一天,园丁肖师傅整理鸡冠刺桐下的土壤,翻出一些根来,我见到了鸡冠刺桐的根瘤。很多豆科植物拥有根瘤,如豆类、花生等。植物根部长出瘤,大多是为了固定“氮”这种营养元素。固定氮依靠瘤部的微生物帮助,而植物又为微生物提供营养支持,如此共生互助。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营养“三剑客”。我曾请教从事农事多年的乡人氮有什么用,回复说可以肥叶子。我不禁望向鸡冠刺桐的叶子,它们郁郁葱葱。园丁不用对它施氮肥了吧?鸡冠刺桐的根部自己就可以制作氮肥了,多么省便。
鸡冠刺桐的根
豆科植物还有一个特点:果实是荚果[11]。曾经观察到旁边的红绒球长出尖尖像兔子耳朵的果实,它也是豆科植物。只是我没有想到,相对豆类来说,小乔木状高高的鸡冠刺桐,也是豆科植物。它的花儿有些高,春天过去了,它会结果吧?会有虫子帮它授粉吗?它的果实俗称鸡冠豆,到时我会带明珠来看望它,量量鸡冠豆有多宽多长。啊,但愿我们够得着它。
阿勃勒、黄金雨或腊肠树
中文名:阿勃勒
拉丁学名:Cassiafistula
别称:腊肠树、金急雨、金链花、黄金雨、波斯皂荚、牛角树等
科:豆科
属:决明属
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地球上的生物有2000多万种,被命名的约有200万种,植物大约有50万种,当中开花的被子植物约有30万种。据说能记得3000种植物名字的人就很了不起了。人类的好奇心在于,见到陌生植物,第一个问题是:它叫什么?
阿勃勒这种树,它叫什么名字,这个问号在我心里存了很长时间。
天天上下班经过的路两旁全是它。多年来,它都是我视而不见的行走背景。直到有一个秋日,我抬头,忽然发现树上结满腊肠般的荚果,尺余长一条一条的垂满树枝。我捡起它掉下来的一根荚果,非常坚硬,敲开里面,有少量黄色的瓤状黏液。每个荚膜住着一颗小指头大的种子。它长长的挂果状态持续几个月,也不经常掉在地上,以至我常常奇怪它满树的荚果最终都去了哪里。幼儿园放学匆匆步伐中,与小朋友,还有小朋友的家长讨论过它是什么。有家长说是皂荚,有说是巴豆。不是的,这两种我认识,皂荚两端是尖的,像荷兰豆,而它两头是圆的;巴豆就离得更远了,虽然也是从枝上一串吊下来,但巴豆每粒都是卵圆形,每粒一般有三棱。
阿勃勒的叶子为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其叶在枝条上互生,但小叶在叶轴上对生,匀称优美。
阿勃勒的叶子为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其叶在枝条上互生,但小叶在叶轴上对生,匀称优美。春末夏初,及至秋天,更美的景象上演了。这种树开满黄金般的花朵,很长的一串,花朵从花茎的根部向尖端处次递开放,是垂向地面的。树是高大乔木,有三层楼高,而花就像黄金瀑布似的。繁花自在,树下是川流不息的车辆。
树是高大乔木,有三层楼高,而花就像黄金瀑布似的。
有一年,我走在泰国的路上,见到同样的花在一棵树上,连忙请教当地导游。原来啊,它叫阿勃勒!是泰国的国树。它满树的黄灿色酷似泰国皇宫的色调。英文名为Goldenshowertree,意为黃金雨树。因为果子形似腊肠,港台和国内等地方人们通俗地叫它“腊肠树”。腊肠树各部分可作药用,树皮含单宁,可做染料,种子埃及人曾用来做泻药。
黄色和紫色是最能吸引蜂类的颜色。阿勃勒的传粉者是一种大型的蜂类,花开时节阿勃勒大面积的花海就是它“招蜂引蝶”的法门。蜂们飞到正在盛开的花上,停在花间,吃花中心部分的7个花药,过程中产生碰撞,花粉会黏在蜂的腹部,柱头上面有个凹洞会把蜂身上的花粉蹭下來,如此授粉的工作愉快完成。
我未曾在有阿勃勒的路上见过这种蜂。树又太高。但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来看,腊肠树的这个事实是每年都静静地发生着。也许,我应该买个望远镜,观察和见证这个授粉的奇妙一刻。
从尖尾枫到艾纳香
中文名:尖尾枫
拉丁学名:Callicarpalongissimaa
别称:粘手风、尖尾枫、长叶紫珠、穿骨风、大风药、大风叶、风草、赶风柴、赶风晒
科:马鞭草科
属:紫珠属
分布:台湾、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四川、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都有分布,多生长在山坡、荒野以及谷地丛林中。
中文名:艾纳香
拉丁学名:Blumeabalsamifera
别称:大风艾、冰片艾
科:菊科
属:艾纳香属
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都有分布。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分布。生于林缘、林下、河床谷地或草地上。
尖尾枫是在南方旷野荒地、山谷和村庄附近生长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
在我探访亲见之前,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家族传说之中。这株植物有神奇的故事。我的母亲,她多年来反复叙述一桩往事:年少时,外婆一次打她,失手打到脑袋上,外婆手腕上巨硕的镯子砸碎了,她的脑袋被砸得隆起一个包,由于在脑门附近不好处理,于是没有特别处理,肿包随着时间过去渐渐消平。但从此母亲便有了严重的头痛病。一有风吹,头必剧痛不已。发作期她不得不常包着头,夏天也不例外,这种头痛别人很难理解。多年后,她遇到一位广州近郊的远亲,这位亲戚在详听病情后分享了一个验方,告诉她:你用这个洗头吧。方子的唯一主角就是尖尾枫。母亲采摘它的鲜叶,煲水洗了两次头,便不痛了。
尖尾枫是在南方旷野荒地、山谷和村庄附近生长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
今年,身边几个朋友都在陈述自己有累年不治的头痛。我便想起“尖尾枫”来。听母亲说,近郊被弃住的旧村落里就生长有“尖尾枫”。按明珠的说法,那村落就是不用花钱买房子的“小区”,其间废墟残垣,蛇虫出没,荒草满巷。四月,明珠、母亲、小思和阿润我们一行五人拿着打蛇的木棍,深入到一条巷子的尽处。长长的巷子只住了一位99岁的独居老人。我们进屋探望,她已经很老了。经过这条巷子的村民多半是为了“尖尾枫”而来,她指点我们:巷子的尽头,便有几丛“尖尾枫”。我们采摘了“尖尾枫”的鲜叶和枝条,又移植了两棵。
医书有载尖尾枫作为草药的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消毒,治风湿骨痛,风寒咳嗽,寒积腹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传说中的“尖尾枫”在广州白云区小有名声,附近村民很多懂得如何用它,如产妇坐月子期间用它煲水洗澡;又有将它的根晒干切小段,加整鸡煲汤喝。
然而当我后来下笔记述“尖尾枫”时,被惊住了:《中国植物志》等资料上显示的尖尾枫与我实地采摘的“尖尾枫”标本有差异。书上叫尖尾枫的植物开紫色花,而我采摘的开黄色花,再细看,尖尾枫叶子对生,而我采摘的这株植物叶子互生。是不是这种植物有几种颜色的花?同时我开始怀疑母亲与乡人的回忆有误:要么认错植物,要么叫错名字。我开始了“考证”之路,也学习与见证了一堂植物分类课。华南植物园的蚁伟民老师请同事鉴定出了我采摘的植物属于“艾纳香属”,这个属有近20种植物,到底它是哪一种呢?二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李植魁老师的办公室,看着他逐一查资料,并与标本图片比较辨别:艾纳香,高1~3米,茎被黄褐色密柔毛,上部叶子细长披针形,长7~12厘米;下部叶子长圆披针形,长22~25厘米,叶子侧脉10~15对;柄的两侧常有1~3对狭线形附属物;头状花序多数,径5~8毫米,花黄色,花冠细管状。每一个细节的描述都与实物吻合。最后确认了,先前乡下一直误叫“尖尾枫”的植物是艾纳香属里的艾纳香!巧合的是,艾纳香也是药用植物,功效与尖尾枫有相同之处。艾纳香属也是傣族、壮族等民族用得很广泛的草药,它是提取冰片的原料,所以又叫“冰片艾”。
植物的治病奇效,古今中外都有。如南美的金鸡纳树提炼的奎宁可对付疟疾;北美的紫锥菊治疗感冒;更不要说我们中成药三九胃泰和银翘解毒丸,都源自草本植物。
不过,从尖尾枫到艾纳香的案例,是亲历的,尤感神奇。后来再访艾纳香时,它已经被铲掉,据说要旧村重建了。那位99岁的老人,也刚刚离世。这个离奇的误传,也无从考究了。
害羞是一种自我保护——含羞草
中文名:含羞草
拉丁学名:Mimosapudica
别称:感应草、知羞草、呼喝草、怕丑草
科:豆科
属:含羞草属
分布:全国各地
小区的后墙隔离带有一排大王椰子树,树下绿草茵茵。我与幼儿园时代的明珠在这里玩踢球。小球滚到隆起的土堆上,将一棵巴掌大的小草撞到了。小草的叶子顿时收缩起来。细看,这可不就是含羞草?
含羞草收缩的样子,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
这棵含羞草不知什么因缘于此处生根。只此一棵。我们隔天便寻到这里来,明珠用小手一遍又一遍地拨弄它的叶片,看着它次递而迅捷地收缩的情景,分外兴奋。
含羞草收缩的样子,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这只是我们的想象与比喻。含羞草会“怕羞”,与它的构造“叶枕”有关。含羞草拥有长长的柄,在它的小羽片、羽轴和叶柄在基部忽然肥大起来,这部分便是“叶枕”。
很多禾本科的植物都有叶枕,它内部分布有贮水细胞,有调节叶片方向的作用,如晚上水分充足时叶片直立,白天水分不足时,叶片展开。叶枕的下半部,有一些静止电位低的感受细胞,它们容易接受刺激,只要遭到轻微的触动,细胞下部的水分会迅速向上或两侧流去,因此,叶柄垂了下来,对生的小叶片也合拢了。一片含羞草的叶子在受到刺激而合拢的同时会产生一种生电物,把刺激信息很快地传递给其他叶子。附近叶片接受到信号后,也跟着很快合拢起来。叶柄的数条维管束,在叶枕合成一大管道,便于容纳叶枕排出的水分。
为什么含羞草有这种特性呢。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考察含羞草的前世今生,它源自于南美洲热带地区。这些地方常年只有干湿两季。雨季来临时,一天之间忽然几场瓢泼大雨当头淋下。含羞草是这样娇小,叶子轻柔单薄,整棵也就高约为20~60厘米。急而大的雨滴很容易打坏它的叶子。聪明的含羞草于是在自然的风雨中进化出叶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关闭的“含羞”特长。这个特点也有利于它防范很多小动物。一般植物都是不能“动”的,小动物们忽然看到这棵会快速关门的植物,会不会吓得一愣一愣呢。当然,只靠“吓”还是不够的,含羞草全身还长出了很多毛茸及锐刺;它体内具有含羞草生物碱,接触得多可令人或动物脱毛。这一切,都是含羞草自我保护的“手段”。
同属含羞草科的植物叶子很多都有这种闭合的特性,如新加坡到处都见到的雨树,马来人又叫“五点钟”树,因为每到下午五点,它的叶子就闭合了。
小区的那一株含羞草在一段时间没见后,忽然也消失了,我们在小区里再也见不到含羞草的踪影。偶然看到相似的,细辨之下,却不是含羞草,而是叶下珠,含羞草的花是浅紫浅粉的。夏天一个正午,我在白云机场停车坪里见到了几株在荒草间横斜挺立的含羞草。我想采摘一棵回家给明珠。终于没有。
马缨丹和蔓马缨丹
中文名:马缨丹
拉丁学名:Lantanacamara
别称:五色梅、五龙兰、如意草、五彩花、臭草、臭金凤、五雷丹、五色绣球、变色草。
科:马鞭草科
属:马缨丹属
分布:原产南美洲,中国南方各省份和世界热带广有分布。
最先认识的是马缨丹。童年时代,去郊区外婆家的路上,总有一棚的马缨丹在绽放。四五种颜色集成一朵,小而密地分布在卵状长圆形绿叶间。它一年到头都在开花。开始我们被它的美貌吸引,凑上去闻,使劲闻,一阵臭味扑鼻而来,熏得人头晕。我们叫它臭花、臭草。以后见了,知道它是“臭”的,便对它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它根本不美了。
多年后。我带明珠走在相同的小路上。外婆已故去十余年了,而臭草还在。不知道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丛,总之在那条小道上,臭花依然开放着。这时我已经知道“臭草”的芳名是“马缨丹”。这个名字极美,初知晓时真是大吃一惊,臭的东西还有美的名字啊?对它的好感因为这个名字加分了,饶有兴致地跟明珠介绍:马缨丹——
蔓马缨丹是单色,多为紫色也有白色,马缨丹的花儿五彩缤纷。
南美洲的热带植物,被人引种各地;生长排它而强势,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就易长易活,枝条横生呈块状扩展,把附近的地皮都占领了,有它在,常常就没有其他植物了;它的茎上长有倒刺,一般动物不愿意闯入;它的花味浓厚以至令人头晕,人们也不大去采摘它;蝶、峰和鸟儿却例外,它们爱它的色与蜜,主动投入到马缨丹花海与果子的阵营中,帮助积极传播花粉和种子。明珠要闻一闻吗?对,感受一下就好。马缨丹适合远观,近赏最好保持距离。因为马缨丹属于有毒植物,它的茎叶与果实中含有破坏代谢的毒素马缨丹烯A,人畜误食了马缨丹的有毒部分,将会导致慢性中毒。也有过儿童折马缨丹枝条扫同学玩,引起集体过敏的案例。奇怪的是一般鸟类吃它的果实却不会有问题,原因或许很简单,它的果子是专为鸟儿而备,鸟儿是帮助它传播种子的使者。
马缨丹的生命力有多强?华南地区,目之所及的残垣断壁都有它茂密的踪影。有一次与朋友走在路上见到它,他对它气呼呼,说小时候负责帮助母亲铲除田间杂草,主要是此物,砍了又生,砍了又生,像月宫桂树啊。他的家乡在云南迪庆。
随处见惯了马缨丹。有一次在小区跑步,低头看到一片蔓伏在地下的紫色小花海,是它的“同类项”蔓马缨丹,两者同归“马缨丹属”,是一家人,同样有微毒。它们的枝茎形态有细微差别,而我分辨它们只捉住重点:蔓马缨丹是单色,多为紫色也有白色,马缨丹的花儿五彩缤纷;蔓马缨丹经常匍匐着蔓生,马缨丹多呈灌木状。蔓马缨丹因其花色的纯净,又没有个人对马缨丹复杂的认知史,轻易地成为了我的新欢。
不过说到底,正如达尔文所言:植物的美不因人而存在。人呢,心情却可能因植物而不同。
海的味道——银海枣
中文名:银海枣
拉丁学名:Phoenixsylvestris
别称:林刺葵、野海枣
科:棕榈科
属:刺葵属
分布:原产于巴基斯坦、印度、缅甸,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有栽培。
《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小学生的午饭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给明珠读到这节时,我们正在研究银海枣。那是七月的一个雨天,我看见门口银海枣树下有几粒枣子,像红枣一样。循着银海枣树往上瞧,枝叶间正大串橙色、红色的枣子垂着。再寻小区里的其他银海枣树,它们脚下原来早已落了一地枣子。无人捡拾。
为啥叫银海枣呢。这名字多有“海的味道”啊。在我们的想象中,它必然与海有着某种联系。植物的命名要追溯到它的拉丁学名,就是最早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组成,前者是属名,后者是种词(一般采用产地或特征)。银海枣的拉丁学名是“Phoenixsylvestris”,是“林地里的海枣”的意思。而海枣的拉丁学名叫“Phoenixdactylifera”,源于希腊语,意为“结枣的腓尼基树”。银海枣原产南亚,海枣原产西亚北非。虽然它们老家不在一块,但分类上两者都是17种刺葵属植物之一。无论如何,银海枣与海没有多大关系。
看着满地红红的银海枣果实,层层叠叠的,仿佛看到吐鲁番田沟里的累累葡萄,非常诱人。明明长成可以吃的红枣样子,就这样摊在地上好浪费。它们难道不能吃吗?再看看它的兄弟海枣,海枣又叫“枣椰”,是人类最早进行驯化栽培的四大果树之一,它浑身是宝,果肉味甜,既可作粮食和果品,又是制糖、酿酒的原料,被称为“沙漠面包”,是中东一些国家的重要出口农作物。伊拉克人则称海枣为“绿色金子”。阿拉伯先知曾经说过:“持有椰枣[12],全家不饿。”
我搜查了一下,没有资料显示银海枣的果实有毒。于是我们就掰开它红色的皮,像金丝枣般晶透的一层肉露出来了,尝下,没有风味。里面的种子占了果实很大体积。银海枣的果实无害,却也无特别营养。
银海枣的果实无害,却也无特别营养。
天生我材必有用。银海枣的长处不在果实,而在于它威风凛凛的样子极其适合做绿化树。它有伞般的舒张,有苏铁般的坚毅,还有棕榈的高大。它雌雄异株,雌花橙红色;雄株开白花。它只管撑在地面上,枝叶间,春天开花了,夏天结果了,秋冬了,它顶端的叶子银灰一片。有一回我从高楼俯身望去,一棵棵的银海枣如剑麻般盛开,“发型”是银杂色的。忽然间,我明白了它为什么叫作“银海枣”,“银”来自于叶子的颜色。
植物的迁移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是经济方面。银海枣值得欣赏,所以它被引进了,被花木场广泛种植了,那些满地的果实,虽不作食用,却是有价值的种子。它们经过播种繁殖,又会长成很多的银海枣,分植在各个生活小区。因为果实的问题我采访过一位福建的花木场主,他说如果成批采购银海枣的话,主茎3米高的每棵1800元。他又说,银海枣的潮流快过了,种苗囤得太多,怕要滞销。这时,我又想起那满地的银海枣果子,产量确实多。
白仙子栀子花
中文名:栀子花
拉丁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
别称: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水横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栀花、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
科:茜草科
属:栀子属
分布:原产中国,华北及长江以南各省区;日本、朝鲜、越南和老挝也有分布。
栀子花在中国为土生植物。
相传因为它花朵的形状像酒器“卮”,故被称为“卮子”,后来叫成了“栀子”。栀子花以洁白高雅而闻名,从古至今,人们通过写诗和作词不断歌咏它。南朝诗人萧纲写了《咏栀子花》:“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人们甚至给它创作了一个故事,说栀子花本来就是天上七仙女之一,她下凡化作栀子花的种子,来帮助一位姑娘梦想成真。
栀子花不但漂亮,还很有用。花朵可提炼香精和烹调;根果可入药,功效能清肺凉血;果实还用作染料或天然色素。我原想,它要么存在于诗词里,要么生长在山野中,要么躺在百子药柜。不曾料,它就在眼前,而且很多!
单看花朵,狗牙花的花瓣更单薄些,有细微起伏的折皱;栀子花花瓣有单瓣,也有重瓣,花瓣边缘清晰。
那是小区的隔离带,道路和房子之间种了整片整片的栀子花。它们长至40厘米高时被集体剪齐平,像其他灌木一般毫不起眼。四月的一天,我晨跑完后散步稍息,远远地看到这丛灌木有些白色的花,这里一团那里一团。我没有戴眼镜,以为是谁扔的纸巾。近看,原来是栀子花!只要从前见过栀子花,那么,它那馥郁的香味、清雅的气质会令再见到它的人马上确认它的身份。在城市的行道绿化带里,也常见到一种与它相似的花——狗牙花。但看多几遍,就能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异。狗牙花属夹竹桃科,有微毒;栀子花属茜草科,无毒可食用。狗牙花的枝叶有丰富乳汁,日照充分时狗牙花的枝叶折断处的乳汁直往下滴;而栀子花没有白色乳汁。单看花朵,狗牙花的花瓣更单薄些,有细微起伏的折皱;栀子花花瓣有单瓣,也有重瓣,花瓣边缘清晰。闻气味,狗牙花也有香味,只是非常淡;栀子花的香气,闻过难忘。栀子花的香味非常显著,受到人类嗅觉的热烈欢迎,因而它也成为了世界上很多大品牌香水的制作原料。
栀子花和马尾松、山茶、杜鹃、茉莉花一样,属于酸性植物。酸性植物是指适宜在土壤Ph值7以下生长的植物,大多数南方植物都是酸性植物,特别是观赏类。栀子花因而也成了酸性土壤的指示物。
广州的四月,经常有小雨。雨水将栀子树荡涤一新,那些整蓄了一个冬春的花蕾欢快地长着,从四月第一朵花儿绽放开始,到八月南国书香节结束,栀子花陆续盛开了一个夏季。以至于记忆中的夏天,全是栀子花的味道。
忍冬之魂,金银花
中文名:金银花
拉丁学名:Lonicerajaponica
别称: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忍冬花、金花、金藤花
科:忍冬科
属:忍冬属
分布:东亚。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多野生于较湿润的地带。
金银花很熟悉。如金银花露是饮料;它也是凉茶中的五花茶里的五种花原料之一;明珠小时候全身生痱子了,就去中药铺里买些金银花煲水冲凉。这些是由金银花的花蕾制作而成的。金银花是中药里的奇花,清热解毒的功效被广泛利用。金银花又叫忍冬花,在我国有2200多年的栽种史,《神农本草经》称其“凌冬不凋”。
但我还没有见过它在地里真实生长的样子。居住在城市的高楼里,大地通常是遥远的,很多花草只存在于照片和传说当中。
一次在京郊,饭后散步,走到宾馆门口,便看到旁边草坪上竖卧着几株金银花。金银花树是“不听话”的灌木,没有好好直立着长,它的藤蔓攀向各个方向,仿佛杂乱无章,但它的花正开到极致,所以,整株又有自由奔放的姿态。正是盛夏时节,我们俯向它的花朵,急急闻着它的清香,又手忙脚乱地将手机调至微距,便有人惊呼,一条藤上的花怎么有两种色?
金银花,名字来源于花的颜色,一朵金银花初绽放时是白色,两三天后转为黄色。枝藤上的花儿你追我赶,陆续开放,于是,便有满树的白花黄花夹杂的景象了。它的这个命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记。
观察金银花时,明珠也在场。她问:“为什么金银花能从白色变成金色呢?”事实上,金银花不是从一开始就变成黄色的,中间有一个银色的过渡。它是渐变的。
金银花,名字来源于花的颜色,一朵金银花初绽放时是白色,两三天后转为黄色。
一朵花或果子拥有什么颜色依靠它们细胞液里的两样东西:红萝卜素和花青素,它们是决定花色的关键,含什么色素,就有什么颜色。自然界中,目前发现红萝卜素有600多种,花青素有300多种。蓝色的花果里含有花青素多些,以蓝莓为代表;黄色的花果里含有胡萝卜素多些,以胡萝卜为代表。而白花的花瓣里什么色素都没有,里面充满气泡。花内色素会随着温度和酸碱的浓度而变化,有的也与土壤、花受精与否有关。例如花青素在酸性的环境中,它就会变红,在碱性环境下,它就会变蓝。
金银花的花青素对光照非常敏感,容易发生变化。金银花先是白色,后来变成银色,光照以后,又变成了金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马缨丹、鸳鸯茉莉和木芙蓉身上。广州的光孝寺有几株“三醉”木芙蓉,一天不同时间去看它,会有不同光景:开始是白色,中午桃红色,傍晚是深红色,夜了,它就收起花瓣。
“可是,白色的花瓣本来什么色素都没有啊!为什么又可以变出颜色来呢?金银花是从白色变成黄色的,它可以从黄色变回白色吗?”明珠又问。这真是很好的问题。我想这是金银花和木芙蓉等变色花的“秘密”吧。大自然的奥秘太多了,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与学习。
两色叶,红背桂
中文名:红背桂
拉丁学名: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
别称:红紫木、紫背桂、叶背红、金锁玉、箭毒木、天青地红
科:大戟科
属:海漆属
分布: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普遍栽培。亚洲东南部各国也有。
小区的道径旁种植着红背桂。它们一般可长1米高,但常常被修剪成30厘米高,长条或方块地陈列着,作为路径的第一排风景,它里层略高的是栀子花或蟛蜞菊和毛杜鹃。
红背桂远看,就是一片片深绿长圆形的叶子海洋罢!不必微观。直到春天里的一个雨后早晨,我跑步经过红背桂方阵,发现有几片叶子是紫红色的,与表面的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哪里来的呢?我过去掀开它。原来!这是红背桂叶子的另外一面,想必这也是“红背桂”名字的来源。它被昨天的风雨打翻了,底部反了上来。这是有意思的叶子呢,一般其他叶子正面与背面颜色稍有不同,也是深浅的问题,这红背桂完全是“两面派”,绿和紫可是两种色系,它们是如何共处在一片叶子上的呢。
叶子的成分,除叶绿素外,还存在着叶黄素、花青素。红背桂的紫与花青素有关,它的底部充满了花青素。秋天到了,叶子会黄,这是因为它们的叶黄素呈现出来了,枫叶会变红,是因为它们的花青素显露了。审美的路人可不管这些,只见它纸质的长圆形的叶片连成面,一叶两色,风一吹,众叶翻飞,绿紫闪烁,煞是好看。红背花比桂花还小,花期几乎全年,但通常又被修剪得太矮,味道轻易闻不到,但因为其叶子两面颜色相异,且极为耐阴,却也不妨碍红背桂成了绿化的常选。在我们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红背桂的踪影。
只见它纸质的长圆形的叶片连成面,一叶两色,风一吹,众叶翻飞,绿紫闪烁,煞是好看。
那天雨后关注了红背桂,之后又发现了令我大吃一惊的事实。
红背桂划归大戟科。大戟科和夹竹桃科一样,大部分植物有毒。如巴豆、蓖麻子、木薯和桐油。当然,它们也可“以毒攻毒”,对症入药。大戟科在全世界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热带,如印度、马来西亚和巴西,它们当中很多作为传统药物用于治疗胃痛肠胀和杀鱼剂等。而红背桂的毒性在于它会分泌促癌物质,它全株带毒,乳汁毒性最大,连种过此类植物的土壤也都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的激活成分。有研究资料表明:红背桂属促癌变类植物,可诱发鼻咽癌和食管癌。
这可怎么办?有害或促癌植物在小区中的数量可真不少。这红背桂还成片成片种植在老人孩子容易靠近的地方。红背桂虽美,还是种植在开阔和通风处更适宜,能挂牌警示就更加以人为本了,最佳的方案是让那些“吸除毒素”植物取代它们。这是后来我给小区物业管理处的意见书。
寻常茉莉寻常开
中文名:双瓣茉莉
拉丁学名:Jasminumsambac
别称:茉莉花
科:木犀科
属:素馨属
分布:原产印度(亚洲西南)。中国江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木犀科素馨属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命名,此类植物大多芳香扑鼻又花姿优美。茉莉花更是当中尤物。茉莉花原产亚洲西南,现在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它是菲律宾、突尼斯、印尼的国花。我在吉隆坡的市场或寺庙前广场上曾见它被一串一串地编成花环出售,如同日常用品。茉莉花是典型的舶来品,但从汉代就开始传入中国,算起来栽培史也有一两千年了。它在中国太久太久了,如今提起茉莉花,仍带着些异域风情,却也十分中国符号化了。11月初,我在剧院听“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音乐会”,歌唱者全用俄语,剧场也没有任何字幕或资料帮助听众了解唱词。就这样不知所云地倾听很久之后,场内忽然响起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的旋律,观众忽然掌声大起,这回大家终于听懂了——这“茉莉花”,是中国的旋律。
这可爱的茉莉花,曾在外婆的院内盛开着。碧绿的叶片光滑对生,每对叶片成十字形交叉排列,顶端单出一叶。它在两墙的夹角间安安静静郁郁葱葱,很多个童年的夏天,就在茉莉花的馨香中过去了。街头常有小贩兜售茉莉花和白玉兰。这个时候,我便很怀念茉莉花了。曾与园丁探讨,小区为什么不种植茉莉?答案是:担心有些业主会忌讳,因为“茉莉”,和“没(mo)利”同音。我倒笑起来了。茉莉同属的植物素馨花倒是与茉莉很相似,但是后者的花叶偏小,它曾因为名字比茉莉“吉利”一度风行。然而不知为什么,茉莉花最后还是占了主流,街上倒很少见到素馨花了。
它在两墙的夹角间安安静静郁郁葱葱,很多个童年的夏天,就在茉莉花的馨香中过去了。
这茉莉花,即便不见它的植株,我们也离不开它了。譬如它已经被制成了著名的茉莉花茶,还有女士身上的香水,很多成分提取自茉莉花,就更不要说以它命名的各种文艺作品了。我们还可以吃下它!一次图书馆的美食讲座,美食活动家劳毅波先生提供了一款花素餐单“茉莉薏米饮”,我回家尝试了,感觉很美妙——
薏米25克、鲜茉莉花8朵、水0.8升、白糖适量。
1.提前一个晚上用开水浸泡薏米;
2.鲜茉莉花用冷开水洗洗,待用;
3.湿薏米和0.8升的水倒入豆浆机,按下“干豆档”键;
4.待豆浆机停止后,掀盖,添加鲜茉莉花、适量的白糖,启动“果汁搅拌”键,停机后,倒出“茉莉薏米饮”,热饮或冷饮,皆宜。
中医说,茉莉花,性平味辛、甘,能化湿和中、理气解郁,配伍清热利湿的薏米,有健脾祛湿之效。
果真是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呀,可唱可赏可闻可饮可食可乐,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