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龟年善歌妙弹,深众音之长,知百歌之俏,最擅琵琶,以一曲《渭川》名闻天下。每每李龟年执起琵琶,便忘乎天地,沉浸其中。生平善交好友,当有诗人宴饮之时,李龟年定不会少人,一曲博得众人喝彩。他与李隆基竟不似君臣,更似高山流水一般知己相和。
时李龟年梦中偶得一曲,与张野狐排演一番,又叫新入宫歌女张迎娘清歌几句。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李隆基听后甚为喜爱此句。便问李龟年,此曲虽妙,但不知何人作词。李龟年借机便道,陛下不记得?正是新近的李翰林所作。
李隆基一时想不起,他问道,哪个李翰林?李龟年打趣道,可不是张垍张驸马。李隆基笑道,你呀,先不管哪个李翰林,但此词还真是情怨思深,妙辞绝笔。李龟年忙道,陛下,难道这曲还配上这唱词?
李隆基故作不语,李龟年站立一旁,待李隆基看过整篇《白头吟》之后,他道,这个李翰林朕当然记得,当日巡洛阳时,朕记得他献过《大鹏赋》一篇,无奈诗情有余,可嚣张些,稳意不足。
李龟年却问,那为何陛下这次却用了他?李隆基笑道,多年之后,难道他一如当初秉性?朕最是惜才,当年不用已为憾事,如今可以弥补,当不可错过。李龟年为友人感谢道,陛下为圣君矣。
其实李隆基并非在意此事,他心里亦有其他烦躁之事。他道,更何况玉真也帮着他说话,看来他倒是收买朕身边所有人。李龟年听后笑言,是用他的诗情才华收买了我们。李隆基大笑起身,驱散少许不快,走到张野狐身边,歌女张迎娘乖巧站在张野狐一旁,有些怕生。
高力士并未跟随李隆基,李龟年悄悄走至其身旁,低声问道,将军,我见陛下似有烦心事。
高力士沉默不语,可手却指向太真宫,李龟年顿时会意。
李林甫驱车入宫,正恰李隆基在与张野狐谈论乐曲,李林甫便站在教坊等待李隆基。高力士一抬眼便看到李林甫,想要告知李隆基,却被李林甫制止,高力士停下动作。
李隆基听着张野狐弹完羯鼓,虽是满意,可手痒起来,赶走张野狐,自己坐到羯鼓前。又叫李龟年手持琵琶,张野狐摆弄清箫,其他乐工俱在其位。李龟年笑问,陛下要奏何曲?
李隆基看向张迎娘,问道,迎娘能歌何曲?
张迎娘不过十六七岁,被李隆基这一样,顿时脸红。一众人顿时大笑起来,张迎娘脸色更是绯红不已,张野狐忙笑言,陛下,您可就别再戏弄迎娘。李隆基开怀一笑,他道,好好,不戏弄迎娘,迎娘你说,会唱何曲。
这时张迎娘轻声道,百战思归曲。
张迎娘还未唱出,单凭借说话之音,便是悦耳清鸣,犹如琴瑟同行,清商幽幽。李隆基听后大喜道,方才竟没有注意,迎娘清音已是不俗,若是加上我们这,岂不是画蛇添足。
张迎娘越发害羞,李龟年只道,陛下,您就别再打趣她了。
突然羯鼓声起,千军万马汹涌而出。不知迎娘者,生怕她唱不出金戈铁马。可知张迎娘者,也可知其可巾帼不让须眉。李龟年的琵琶声紧随羯鼓之后,如大漠中细细滑沙,在鼓声扬起的战事中,穿梭于战士百战之英勇。
转眼之间,李龟年换了指法,这样拨弄起来,转弦有情,细细私语。箫声婉约而起,从月下花间流淌而出,哀怨情思,诉不尽思归之意。张迎娘亦是一唱动声,二唱动情,竟也情难自制。
张迎娘一歌唱罢,余音绕梁,堪比韩娥。
李林甫听得亦是如痴如醉,眼角竟见不远处貌美女子也是如痴如醉,她眼望梨园。李林甫嘴角带笑,目送那女子款款离去。
李隆基意犹未尽,欲再奏一曲,却被高力士叫住,高力士耳语,陛下,右相等候多时。
李隆基看去李林甫的确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他可真是十分愧疚,迅速起身,便朝着李林甫这里走来。李龟年等教坊中人一同恭送李隆基。
李林甫恭敬道,微臣参见陛下。李隆基歉意道,叫右相久等,是朕罪过。李林甫笑道,方才臣听了陛下所奏之音,倒是忘记身在何处,甚至又见到仙子在眼前。
君臣一前一后走着,高力士在李隆基的左后方,李林甫在李隆基的右后方,但李林甫比高力士高那么一点,这是高力士所让之故。李林甫微微朝着高力士颔首,高力士低头谦顺。李隆基道,何来仙子。李林甫笑道,陛下,这宫中只有一人可称之为仙。
李隆基喜上眉梢,他道,右相何时所见。李林甫道,就是方才,但我瞧着太真娘子似有不快,陛下可要快快去为好。李隆基叹道,不瞒右相,她常常不理朕,右相的女儿也不帮着朕。
李林甫道,陛下真是糊涂,太真娘子犹善歌舞,歌舞之事小女还真是不懂。但您叫迎娘等人去陪在太真娘子身边,久而久之,太真娘子心结解开,这要比陛下什么都不做之叹气的好。李隆基想了想,转头看向高力士,又看向李林甫笑道,这朕倒是没想到,右相此计甚妙。
高力士微笑跟在李隆基身后,李隆基心情大好,一边走着,一边抻着腰,活动筋骨,高力士见状上前,被李隆基挥退。他道,算起为窦太后祈福一事,右相已经帮朕解决了两件事。
李林甫忽略女儿不满,他说,为陛下解忧,是臣之职。李隆基笑言,右相进宫,定是有要事。李林甫颔首,什么都瞒不过陛下。
李林甫继续道,前日一些官员来臣府上,因此臣倒生出少许想法。李隆基道,说来听听。
李林甫道,经高祖以唐立国,日益繁荣,太宗励精图治,使得四方来贺,八方朝唐,何等荣耀。而高宗,武后时期不仅延续大国之风,甚至更加威服远方。可是,陛下,以您的雄才远见,难道就不想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成为一代英明震慑寰宇之君主,自是不比高祖太宗高宗武后,那也当是领先后人。
李林甫一番言论正合李隆基心意,他忙道,右相所言甚是,可不瞒右相,朕却是有心无力。
陛下,不必妄自菲薄,为臣正是为此事而来。
李隆基停了下来,专心听着李林甫讲话。李林甫道,陛下可以重用胡人。李隆基奇道,胡人?
陛下可用胡人藩将镇守边关,他们多在北方成长,血性刚强,骁勇善战,非是朝中中原武将可比,中原男子即使从小习骑射马术也比不上胡人藩将天性英勇。这是天性之利,也是陛下之利。
李隆基仔细斟酌此事,说道,这倒是真言。可朕设立十大节度使,其中多是胡人藩将。
李林甫道,还有最重要一点,胡人藩将出身多是贫寒之地,自是不比中原江南,他们在朝无援,陛下只要恩威并重,收服几名可靠之人,成为心腹,他们定会为陛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而陛下霸业可待。即不出长安,便可疆土扩展,四方臣服。重塑汉武漠北无王庭之风。
这一番话更叫李隆基心绪飞到漠北之地,想着唐边开拓,真是大快人心。他激动道,右相今日所说,句句说到朕心里面。牛仙客已去,李适之又不经用,只会喝酒,唯得右相一人,朕尽可高枕无忧。
为陛下解忧,微臣荣幸。李林甫说道。
李隆基甚是开怀,高力士复杂的瞧着李林甫,随即低下头。
李林甫要感谢高力士的提携,才叫他有了今日的地位,可李隆基信任李林甫,高力士也便收起其他心思。随后几日,高力士在长安竟多了一处宅子,高力士对李林甫态度渐渐恢复如初。
李隆基听从李林甫之言,将张迎娘送到太真宫。
几日后,谢阿蛮至梨园,后至太真宫。李湘峣与二人渐渐熟识,相处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