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教育儿童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
——茨格拉夫人
梁启超说:“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责任感是儿童前进的一种动力,缺乏责任感的儿童只会坐享其成,缺少前进的动力。
许多儿童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儿童成才,在这美好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儿童做一切事,把儿童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是儿童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这样的儿童是不可能成才的。可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但是,儿童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
现在有些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当儿童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儿童完成,希望能为儿童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责任心是儿童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也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因此,要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
责任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现在许多父母过多地注意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展,对儿童责任心的培养却不太重视,这对儿童的成长、成才很不利。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责任心是儿童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应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在日本的任何一所学校,如果有儿童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而没有及时捡起来,面对老师的询问,他如果分辩说:“不是我扔的”,或者说“没有看到”而替自己开脱“清白”的话,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因为校方认为:垃圾在你附近,你就有责任将它捡起来。正确的做法是:赶快将它捡起来,并道歉说:“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责任心是促使儿童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儿童获得成功的催化剂,培养责任心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对儿童进行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教育就是让儿童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从而对社会负责。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讲美国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儿童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儿童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儿童处于成长之中,对一些事情往往没有责任感,因为许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责任是什么,所以,为了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儿童承担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后果,教儿童如何去面对并接受这次失败的教训,从中获得成长。责任心对儿童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儿童们长大。对儿童来说,责任心不是大而空的东西,培养责任心要从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做起。
责任心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人奋发上进。一个人只要有责任心,才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和社会、国家负责,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集体、有益于国家的人。小孩年少无知,他们的责任心基础不扎实,方向不明,必须依靠家长对其耐心培养教育,使“责任心”牢固地占据他们的心田。
帮助儿童认识“责任心”的重要性。责任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有一位企业家开车送女儿上学,到了学校门口,女儿却坐在车里哭着不下车,央求父亲陪着进教室。原来,女儿没有完成作业,怕老师批评。女儿想的是,爸爸是很有名气的企业家,看在爸爸的面子上,老师也许就不会批评自己了。这位父亲给女儿两个选择:一是自己进教室,另一个就是立即回家。他说:“要知道,你今天不想面对的,明天还是要必须去面对。”于是,女儿自己走进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