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枯木道人的布局
淮河支脉,一大片空地,坑坑洼洼,一片狼藉,满是拔营时留下的痕迹。三天前,一支数万人的蒙古大军,在驻扎了两个月后终于离开了。随着这支大军的离开,整个战线的蒙古兵也相继撤退。
这支强大的军队,百战百胜,势如破竹,短短三年就消灭了红巾百,打的各路诸侯闻风丧胆不敢出战,只能蜷缩在自己的大本营颤抖。
他们是压在无数人胸口的石头,让那些喜欢借着酒劲长篇大论的书生,再也不说不出那句:暴元已是日落西山,摇摇欲坠命不久矣。
他们使那些浑水摸鱼,发战争财的大贵族后悔不已,为什么自己为了那么一点利益,就蹚了这趟祸水,现在该怎么向陛下和大元帅解释。
现在,这只噩梦一般的军队,终于撤退了。无数人心中的那颗石头终于落下,可以舒坦的喘一口气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心口的那颗大石头都在这一刻落下了,比如徐寿辉、张士诚、郭子兴和明玉珍这些军阀诸侯以及他们手下的谋士,还有少数的有识之士,这些人脑中的那根弦反而绷得更紧了。
和这些割据一方的诸侯们一样,一个叫朱元璋的年轻人正眉头紧锁,满面愁容的坐在一家酒楼里。
他出身贫穷,曾为了吃上一口饭,剃头出家,做了个和尚。后来赶上了红军起义,会些武艺的他,在军中很吃得开,很快就爬上了将军的位置,还被郭子兴看中,认了义子,可谓是春风得意。
可惜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由于郭子兴对他的过分倚重,朱元璋处处被他的几个儿子排挤。前些日子,听说好友常遇春要代主公出使,前去拜见那个坑杀红巾百万的传奇男人。一方面为了躲那几个二世祖,一方面出于好奇,就跟了去。没想到这一去,就出了事。
他原本准备混在侍卫里,远远地看一眼那个男人就行。事实上,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李先生和那个男人相互交流,相谈甚欢还不至于,但是谈得也算愉快,出使目的几乎都已达到。
就在大家准备离开之时,一个背木剑的道士恰巧出现,还恰巧看到了混在侍卫中的他,硬说他是什么蛟蛇之象,最后他就被请进了大帐。
那个男人很友好,夸赞他年少有为,将来必定有一番大事业,还说要扶持他取代郭子兴,然后他就失去了意识,这一切都像是发生在梦里。
打量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常遇春和李先生,三个时辰前,他们三个和一群侍卫在那片空地上醒来,好像是被人迷晕了。
问了所有人,都说谈话进行的很圆满,在意识消失之前,好像见到一个道士。至于他被带进大涨,没有一个人看到,至于那番大逆不道的谈话就更没有人知道了。
难道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做的一场梦?
悄悄翻开衣袖,朱元璋瞥了一眼左腕上淡紫色的印记。若不仔细看一定会把它当做血管,但是仔细看的话还是有一些不同。
他清楚地记得昏迷之前,那个脸上带疤的道士在他的左手上点了一下。然后就是钻心的疼痛,遍布全身,充分的诠释了痛不欲生,幸好一切过去的很快。
痛过后,他的左腕上就有了一条紫色的血脉。道士告诉他,如果没有他特制的解药,每过半年就会发作一次,每一次三个时辰,次次痛不欲生,等到紫色蔓延到心脏之时,就是他丧命之时,到时药效发作,他会活活痛死,也不要妄想壮士断腕,这样只会死得更快。
又看了一眼紫色的印记,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疯狂。
#########################################
一条数百里大蛇在大地上蜿蜒前进,仔细看去,正是撤退的蒙古兵,翻山越岭向着北方前进。
队伍中间,一个挎着弯刀的男人和一个背着木剑的道士骑着马,并头前行。
“枯木,你真如此看好那个小子。”
“此子命格不凡,是蛟蛇之象,诸侯之命,若是放任不管,将来又是一个刘福全。而且据我了解,他在郭子兴军中名望极高,完全不下于那些元老,只要将他控制在我们的手中,待我杀了郭子兴。他的地盘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若是操作得当,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别看这刀疤脸的道士平时总是冷着个脸,话也说不到几句,一但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完全换了个人,滔滔不绝。
“哪有那么容易,郭子兴要是那么好杀,我早就动手了,现在还会有四大诸侯割据与大元对峙南北的机会?”
“四大诸侯确实不好杀,他们都身具气运,本身实力都到了伪洞玄大成的境界,可是只杀一个的话,付出一定代价,未必办不到。”枯木身上一股可怕的杀意稍纵即逝,将胯下的大马吓的四蹄一软,打了个趔趄,再也不动了。
“到时候你来助我一臂之力”
说罢,也不管察罕帖木儿答不答应。木剑出鞘,枯木道人御剑而行,消失在了天际,只留下一匹马,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
不知是谁推了一下,轰然倒地,这可怜的畜生,竟被那一丝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杀意,给活活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