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200000015

第15章

【注】

①厚葬:隆重地安葬。②不得视犹子也: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③夫:语气助词。

【译】

颜渊死后,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啊!你把我当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把你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不是我要这样,是你的同学们要这样做的呀。”

【解】

孔子认为,门人厚葬颜渊的做法是违背礼规的,所以对此他极力反对。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①?”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注】

①鬼:人死为鬼。

【译】

季路请教祭祀鬼神的事情。孔子说:“没能很好地侍奉活着的人,又怎能侍奉鬼神呢?”季路又问道:“人死后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不懂得活,怎么懂得死呢?”

【解】

整部论语及整个儒家思想都很少谈及鬼神、死亡,体现了中国人实用理性的态度,这是儒家和佛家最大的不同。

闵子骞

【原文】

闵子骞侍侧,訚訚①如也;子路,行行②如也;冉有、子贡,侃侃③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注】

①訚訚:和悦、温和、中正的样子。②行行:刚强自信的样子。③侃侃:说话理直气壮而又和乐的样子。

【译】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时,神态和悦恭敬;子路刚强自信;冉有、子贡温和从容。孔子很高兴,但又叹息道:“像子路呀,只怕是不得善终吧!”

【解】

孔子认为子路有勇无谋,却又好出头,这样的个性若不及时收敛和改正,将会“不得其死”。所以在许多涉及孔子和子路的对话中,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子路的有意压制,意图让其懂得收敛,遗憾的是子路始终未能作出调整,这大概也是天性所致,最后不幸被孔子言中,死于卫国内乱之中。

门人故事君子死冠不免

公元前480年,孔悝被胁迫把当时的废太子蒯聩迎回卫国当国君(也就是卫后庄公)。仲由为了救孔悝而与蒯聩的家臣战斗,在战斗中被敌方用戈将系“冠”的带子割断了,子路因此停止战斗,弯下身,捡起冠来系带子,结果被乘虚打败并杀害,死后受醢刑(即剁成肉酱),时年63岁。孔子听说后极为伤心,从此不吃肉酱。

【原文】

鲁人为①长府②。闵子骞曰:“仍旧贯③,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④不言,言必有中。”

【注】

①为:改建,翻修。②长府:鲁国的国库名。府,收藏财货、兵器等的仓库。③贯:事,例。④夫人:这个人。

【译】

鲁国人翻修国库。闵子骞说:“照老样子,怎么样?为什么一定改建呢?”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轻易不发表言论,一开口就一定深中要害。”

【解】

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为了抵抗季氏的侵袭,鲁昭公曾在内宫修建长府。当季氏把鲁昭公赶走后,便要改建长府,闵子骞则认为,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长府有无防御作用,而是在于领导者是否有高尚的德行,是否得民心。

【原文】

子曰:“由之瑟①,奚为②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注】

①瑟:一种古乐器。②为:这里指弹琴。

【译】

孔子说:“仲由的琴瑟弹奏,怎么能称得上出自我孔丘之门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表现出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的学问已经入门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解】

子路气质刚勇有余而中和不足,其琴声亦多壮气,孔子每每有心抑之。

【原文】

子贡问:“师①与商②也孰③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④与?”子曰:“过犹不及。”

【注】

①师:颛孙师,即子张。②商:卜商,即子夏。③孰:谁。④愈:胜过,超过。

【译】

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相比谁更优秀呢?”孔子回答说:“子张容易做过头,子夏达不到。”子贡说:“那么子张比子夏强一点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同样不好。”

【解】

子张意气高张,性情略偏激,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略显保守狭隘,故常不及。孔子认为,只要违背了中庸原则,过分和不足都一样的。

门人故事子夏传经

子夏到孔门受业,是在孔子自卫返鲁(前484年)之后,所以在孔门诸弟子中,他的行辈较颜渊、仲由、端木赐靠后。子夏幼时家贫,学成后在鲁国做官,担任莒父宰。孔子死后,一生笃志治学,相传《诗经》《春秋》等都是由子夏传下来的。

【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①也为之聚敛②而附益③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

①求:冉求。②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③益:增加。

【译】

季康子比周公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聚敛财富,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的行为不是我的学生应该做的,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

【解】

《左传·哀公》记载,季氏计划用田赋制度,增加赋税,让冉求征求孔子意见,孔子主张“敛从其薄”,即赋税应该从轻。结果冉求仍旧听从季氏,实行田赋制度,所以孔子才如此愤慨,对冉求的恶行给予强烈的批评和斥责,并鼓励大家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

【原文】

柴①也愚②,参也鲁③,师也辟④,由也喭⑤。

【注】

①柴: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学生。后边的参、师、由都是孔子的学生,字分别为子舆、子张、子路。②愚:愚而耿直。③鲁:迟钝。④辟:偏激,不实在。⑤喭(yàn):鲁莽,粗鲁。

【译】

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解】

孔子分别对柴高、曾参、颛孙师、仲由四人的弱点做了评点。在孔子看来,自己的学生各有所偏,这违背了中庸原则,因此要求他们能够积极改正,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①乎!屡空②。赐不受命③,而货殖④焉,亿⑤则屡中。”

【注】

①庶:庶几、相近。②空:贫困。③命:古时候商贾由公家管理任命,子贡未受公家之命而以自己的私财贩卖货物。所以这里不说商贾,只说货殖。④货殖:做买卖。⑤亿:同“臆”,猜测、揣度。

【译】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木赐受公家之命而去做买卖,对于行情发展趋势往往能猜中。”

【解】

颜回学问道德高超,而生活清贫。子贡不安于本分去经商谋利,常常取得成功。孔子并未对此发表褒贬之见,可以看出孔子对人才的要求不拘一格,同时也是极其公正的。

【原文】

子张问善人①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③。”

【注】

①善人:本质善良,却没有经过学习的人。②迹:脚印。③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的地步。

【译】

子张问做善人的行为。孔子说:“不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但其学问和修养还不到家。”

【解】

善人天性淳朴美好,所以不踩着别人的路子走也能保持己身,但也正是由于没有经过学习,所以学问和修养都还未达到精深的地步。

【原文】

子曰:“论笃①是与②,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

①论笃:言论笃实可信。②与:赞许。

【译】

孔子说:“对于言语笃实诚恳的人可以表示赞许,但也要进一步判断,他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故作姿态的伪君子呢?”

【解】

对于一个说话诚恳笃实的人,除了听其言、观其行之外,还要察其心、辨其真。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是真君子。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①,故退之。”

【注】

①兼人:这里指好勇过人。

【译】

子路问:“听到了就应当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兄健在,怎么能听到以后就去实践呢?”冉有问:“听到了就必须付诸行动吗?”孔子说:“是的,听到了就要行动起来。”公西华感到十分疑惑,于是便问:“仲由问‘听到后就要行动起来吗?’您回答说‘有父兄健在,不能行动’。冉求也同样问道‘听到后就要行动起来吗?’您却回答说‘听到以后就要付诸行动’。我被弄糊涂了,请问为什么同样的问题,您的回答却大相径庭呢?”孔子说:“冉求的个性柔弱退缩,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告诫他节制。”

【解】

在《雍也》篇中,孔子曾对冉求在求学上抱有的退缩态度提出过批评,所以在这里便鼓励他奋力进取,勇于拼搏。而对于仲由,孔子则认为他的个性急躁,过于莽勇,因此在这里便告诫他遇事要冷静,并告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兄长健在,听到以后应该先问问他们的意见,再付诸行动,若是贸然行动,极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原文】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

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轻易死呢?”

【解】

危难之际,师生相互挂念、担心,令人动容,体现了孔子与颜回深厚的师生情谊。

【原文】

季子然①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②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③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

①季子然:鲁国季氏子弟。②曾:是。③具臣:有才干的臣子。

【译】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称得上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问的是别人,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可以告诉你,真正的大臣,是用周公之道侍奉君主,如果不能实行正道,他宁可辞职不干。至于仲由和冉求二人,只能称得上是有才干的臣子了。”季子然问:“那么,他们是一切都顺从君主的人吗?”孔子说:“杀父亲和君主的事,他们是不会顺从的。”

【解】

子路和冉求做了季氏的家臣,但对于季氏越礼犯上的行为,他们却没有用周公之道去规劝,也没有辞职不干。所以,孔子说他们只能够称得上是有才干的臣子,而称不上是“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大臣。但孔子随即还说,即使具臣做不到以“道”侍奉君主,但也不会盲目地顺从,对于上级不合仁义礼仪的要求,下级是不应该服从的,这不应视为犯上,而是遵礼之。

【原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①夫人之子②。”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③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

①贼:害。②夫人之子:指子羔。③社稷: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即社稷坛。

【译】

子路推举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你这是害人家孩子啊。”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也有社稷啊。何必一定要先读书再去做事呢?”孔子说:“所以我才最讨厌那种花言巧语、善于狡辩的人。”

【解】

孔子一向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于是子路便用这话来回答孔子,认为费地有民有社稷,边实践边学习做官也行。对此,孔子似乎无话对答或者不屑于与之辩解,所以只说“所以我讨厌巧言善辩的人”。

【原文】

子路、曾皙①、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②也。居③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④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⑤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⑥,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⑦,愿为小相⑧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⑨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惟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惟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四子侍坐

【注】

①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学生。②吾以:任用我。③居:平日、平时。④摄:迫于。⑤哂(shěn):讥讽地微笑。⑥方六七十:纵横六七十里。⑦端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⑧相:赞礼人,司仪。⑨冠者:成年人。古代人20岁开始戴冠,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⑩雩(yú):祭天求雨的地方。

同类推荐
  • 老子原来这样说

    老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内容简练,分别从人生、做人、智慧、修心、养生、处世、竞争、忍让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老子的智慧学说,以清晰明了的解说方式向人们讲解了人生的心态、感悟及真谛。
  • 伦理学概论

    伦理学概论

    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思路为逻辑依据, 从人性问题开始探讨伦理学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经过对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修养等诸问题的探讨之后, 以理想人格的塑造作为理论的逻辑归宿, 其理论显示了相当的完整性与独创性。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云端有只猫

    云端有只猫

    云端六岁的时候,家里寄宿了一个漂亮的小弟弟,全身雪白的动物装,帽子上连着小红冠,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每天清晨会准时爬到他的床上,奶声奶气地叫他起床,叽叽喳喳扰他清梦的恶行,他无力抵抗。一周后,云父看到周记本上赫然写着“我家有只小公鸡,全身长满雪白的绒毛,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每天清晨都会在我耳边'喔喔'啼叫,叫醒睡梦中的我”。直到十年后的某一天再次相遇,云端才知道,原来漂亮的小弟弟是漂亮的妹妹。(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大圣路

    大圣路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化成魔,佛奈我何。前生我是齐天大圣,今世我乃斗战胜佛。虽不能醒掌天下权,但亦可醉卧美人膝。堕落成魔敢与天争权拂手成仙敢为地夺势
  • 和写异界

    和写异界

    一市之长,却因为一次车祸重生为一个落难的小王子。近似于青铜器时代社会的异界,虽然有强大的武技和魔法,但是因为人族和兽族等种族之间的战争,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让这个异界民不聊生。看这个一市之长怎么发展经济,怎么建设一个和平、文明、富足的和谐社会此文不争霸,不11,只为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
  • 追妻达人

    追妻达人

    「达人事务所」的关夜希有另一个身分,是常出现在时尚杂志的顶尖男模特儿。
  • 呼唤心灵的革命

    呼唤心灵的革命

    谷文峰编著的《呼唤心灵的革命》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对国民的狭隘意识给予了善意的揭示;装着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深情关切,对管理思维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带着美好社会的热切期盼,对传统观念给予了理性剖析。恰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市场大潮中人们心灵深处的义与利、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天使与魔鬼、冷静与疯狂……这一切都在这里交会、展示,直率得让人震撼,深刻得让人自省。
  • 我家王爷很中二

    我家王爷很中二

    家族遭受外族阴狠毒手破坏的王邪逃到锦绣湾的南正街,被一家人收养过着平凡的日子,很快事情发生变故不得不逃亡,脖子刻着的朱印成为主角翻身的物件,且看年幼,貌美的王邪怎样奇遇将魔力集于一身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杀光阻碍自己重建家族和对美好生活的家伙,怎样征服邻家小女,年幼萝莉,冷艳杀手,博文高师,柔媚妖精以及九天仙女尽在我家王爷很中二。
  • 兵裂穹宇

    兵裂穹宇

    这里,是轩辕大陆,七大王朝七分天下。这里的人以兵为主,以气为辅,他们以身体养兵器,以手印结气技,只有成为真正的强者,才能在这片大陆闯出名堂,兵裂穹宇。
  • 穿越之三界最强

    穿越之三界最强

    奇怪的空间扭曲,神秘的黑色裂缝,充满着机遇和危险的异世大陆。我还要回去,小欣还在等着我!
  • 杀手废材五小姐

    杀手废材五小姐

    被渣男逼死?没有关系,可以再来。穿越啥的一点不能少。废柴?呵,睁大你们的狗眼,看本人的天赋!他?看着熟悉,不知是哪个国家跑来的。装?装就装!装端庄,装贤淑,装淡定一样都不能少!夕凰?小乖乖,契约了还给我弄事!你那凰王爹爹要不是跟我娘熟,我早就死了!身世?呵呵,你在逗我?我不是染府的娘亲亲生的?爱是不是!找身世又怎么滴!且看她,斗渣人,收灵宠,玩天下!
  • 往日成风

    往日成风

    林夕,一个简单快乐的大学生,她喜欢佛经,喜欢三毛,喜欢冒险……在大学的短短几年时光,她被伤的遍体鳞伤,原以为的幸福都离她而去,当往事成风,它是否划过你的悲伤,带走你的寂寞,又给了你新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