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200000016

第16章

【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围坐在孔子身旁。孔子说:“我虽然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但你们不要因此而感到拘束。你们平时总说,‘不了解我啊!’现在,假如有人了解并想重用你们,你们想要做什么呢?”子路草率地回答道:“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常常受到别国的军队来侵犯,加上国内又发生了灾荒。这时让我去治理,只需要三年的时间,便可以使老百姓人人英勇善战,而且明辨是非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说:“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回答说:“一个国土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三年之中,就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我愿意在这方面加强学习。举行祭祀活动,或者同各国诸侯会盟,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皙,你有什么打算呢?”这时曾皙正在弹瑟,瑟声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他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并不妨碍什么啊,都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换上了轻盈舒适的春衣,我邀上五六位朋友,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的想法啊。”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走出去了,曾皙留在最后。他问孔子说:“夫子对他们三人的话如何评价呢?”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那么,夫子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推崇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冉求讲的并非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哪里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够不上一个国家呢?”曾皙又问:“那公西赤所讲的并非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为了国家又是什么?如果像公西赤这样的人只能做司仪之小事,那谁又能做治国之大事呢?”

【解】

孔子在闲暇之际与子路、冉求、公西华、曾皙亲切交谈,倾吐各自的志向。从他们发言的内容来看,各有特色,也很好地体现了他们的性格。但不论是子路的豪侠、冉有的谦逊,还是公西华的委婉,他们谈的都是治理国家的问题,而在孔子看来,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称不上完美。虽然曾皙从始至终也没有谈到国家大事,他只是描绘了一幅老少同乐的“清明上河图”,一个优哉游哉的春游境界,但实际上他是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足以让孔子对他的观点表示赞赏。

门人故事棍棒底下出孝子

曾点是曾参的父亲,其对子女的教育堪称严苛。有一次,曾点叫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棒责打曾参。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过去。曾参苏醒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以此告诉父亲,自己伤得不重且没有愤愤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小打就受着,大打就赶紧跑)。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说:“参罪大矣!”

颜渊第十二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⑤无怨,在家⑥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⑦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⑧。”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己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克复传颜

【注】

①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②归仁:归顺仁德。③目:具体的细节。④事:从事。⑤邦:诸侯统治的国家。⑥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⑦司马牛:姓司马,名犁,字子牛,孔子的学生。⑧讱(rèn):说话谨慎。

【译】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每天都能做到以礼仪约束自己的言行,天下便尽归入我的仁心了。能否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细节。”孔子说:“不合于礼制的事情不要看,不合于礼的言辞不要听,不合于礼的话语不要说,不合于礼法的事情不要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不是很聪明的人,也要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

仲弓向孔子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出门办事仪容整肃就如同去接见贵宾,役使百姓就像承办重大的祭祀仪式一样慎重严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强加于别人。在国家任职的时候不做令人怨恨的事情,闲居在家也没有让乡邻厌恶的行为。”仲弓说:“我冉雍虽然不是聪敏的人,也要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德的人,说话是慎重温婉的。”司马牛说:“只要说话慎重,就可以认为是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解】

根据弟子各自的性格特点,孔子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关于“仁”的具体修养方法。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是为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成为有德之士共同遵奉的信条。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己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既不忧愁也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也不恐惧,这样就可以认为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又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呢?”

司马牛忧心忡忡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人的死生是命中注定的,人的富贵决定于上天。君子遵礼恭敬又没有失误,与人交往恭敬而合乎于礼规,那么,四海之内就都是兄弟了。君子的德行高尚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解】

大概司马牛神情多忧,所以当他向孔子问及“君子”时,孔子回答“不忧不惧”。孔子的话,言简意赅,但司马牛似乎没充分理解。而当司马牛向同学子夏倾诉时,子夏的回答更文学化和具体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深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原文】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①,肤受之愬②,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③也已矣。”

【注】

①谮(zèn):谗言。②愬(sù):诬告、诽谤。③远:远见卓识。

【译】

子张问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明智。孔子说:“对于那种像水一般暗中润物的诋毁他人的谗言,切身感受到的伤害和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对于那种如水一般暗中润物的诋毁他人的谗言,切身感受到的伤害和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就可以说是有远见卓识的了。”

【解】

孔子言下之意,知人者明也。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注】

①兵:兵器。

【译】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完善,老百姓信任统治者而上下同心。”子贡说:“如果发生了不得已的情况,需要作出取舍,应当先舍去哪一种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应当再舍去哪一种呢?”孔子说:“减少粮食储备。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但是,如果失去了老百姓对统治者的信任,那么,国家也就无法存在了。”

【解】

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但孔子认为,这三者当中,信义是最为重要的,这也体现了儒家的人学思想。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失去了信任和信心,那么这样的国家也就名存实亡了。所以说,“取信于民”乃是从政之基,立国之本。

【原文】

棘子成①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③犹犬羊之鞟。”

【注】

①棘子成:卫国大夫。②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③鞟(kuò):去掉毛的皮。

【译】

棘子成说:“君子有笃厚的品质就行了,文采有什么用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品质,品质如同文采,二者同等重要。就像虎豹的皮去掉了毛的文饰后与狗羊的皮去掉毛以后没有分别一样啊。”

【解】

棘子成认为君子只要“质”就可以了,没必要有“文”。子贡则强调“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并用毛比喻文,用皮比喻质,认为有质才有文,有文才有质,文与质相互统一,缺一不可。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

①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十分取一。②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译】

鲁哀公问有若说:“收成不好,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的田税,我尚且感到不能保证足够,如果像你说的,又怎么能保证用度呢?”有若回答说:“如果老百姓富足了,您又怎么会用度不够呢?老百姓贫穷了,您又怎么能够丰足呢?”

【解】

这一章有若指出富国的唯一途径则是富民,只有老百姓富足了,国君才会丰足,国家才会昌盛,这一观点也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而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思想在今日也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原文】

子张问崇德①、辨惑②。子曰:“主忠信,徙义③,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注】

①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②惑:迷惑,不分是非。③徙义:向义靠拢。

【译】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辨别疑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啊。喜爱的人就希望他长寿,厌恶的时候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一会儿要他活,一会儿又恨不得让他立刻死掉,这就是惶惑啊。正如《诗经》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那样势力,但也是如同见异思迁、喜新厌旧一样的可笑啊。’”

【解】

这一章孔子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有修养的人能做到理性地一视同仁,认识到每个人的缺点优点,不会感性地过分喜爱一个人或过分讨厌一个人。

【原文】

齐景公①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

①齐景公:姓吕,名杵(chǔ)臼(jiù),春秋时齐国君主,公元前547~公元前490年在位。

【译】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各行其道。”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君主不像个做君主的,臣子不像做臣子的,父亲不像做父亲,儿子不像做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晏婴沮封

【解】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导致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杀父等不义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管理国家和稳定社会的关键在于整顿社会秩序,因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于是,孔子告诉齐景公说,只有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等级秩序,人人安分守己,各尽其职,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才能使社会正常发展,使国家得到治理。

【原文】

子曰:“片言①可以折狱②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③。

【注】

①片言:打官司时原告与被告两方的一面之词。②狱:案件。③宿诺:久未兑现的诺言。宿,久。

【译】

孔子说:“能够依据诉讼者单方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履行自己的诺言从不拖延一天。

【解】

在孔子的学生中,子路的特点是忠信、耿直、果断、明决,但同时也急躁和轻率。在这里,孔子说子路能够依据诉讼者单方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对此,孔子是持否定态度的。但孔子对子路“无宿诺”的方面是给予肯定和赞扬的。

【原文】

子曰:“听讼①,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②乎!”

化行中都

【注】

①听讼:听诉讼审理案件。②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之事。

【译】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和别人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一定要让人们没有诉讼的案件发生才好!”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菜根谭(第四卷)

    菜根谭(第四卷)

    本书是一本三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热门推荐
  • 你的爱情笔记

    你的爱情笔记

    每个人都有一段爱情故事,最后或许步入婚姻的殿堂,又或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这里,总会有一段爱情故事,是在讲述你的爱情回忆。
  • 九号电影院

    九号电影院

    当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你经历的人生,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场电影,你会怎么办?
  • 落叶落了繁华

    落叶落了繁华

    前日依,历在目,自悲寂,暗惆怅,落了繁华,淡了迷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异尸行者第一部

    异尸行者第一部

    《=异尸行者=1》第一章无法忘却的2297人类文明公元二二九七年四月十三日,一场大型病毒感染事件发生了,有大约六万人被感染变成丧尸,这个人数还在增加但稳定在了三十亿!!!!因为那时已无人统计丧尸数量。更多请翻书。
  • 武乱星随

    武乱星随

    诺大宇宙,无尽生灵轮转覆灭,只为一代天骄、傲世枭雄登顶晋神。两大平行宇宙,锋芒毕露现峥嵘,沉浮万年,刀锋一出十方神陨,倾峰界齐力阻神。他身为龙皇之子,却流离异国他乡,平凡而快乐的生活、成长。他拥有一颗平凡的心,知熟善恶,向往强大。异族入侵,在他心中种上了想要变强大的种子,仇恨之心令他走上一条复仇之路,在生死边缘游走,在深渊中涅槃。“当我归来之日,必是你龙魂殿覆灭之时。”但,没有人相信这个懵懂尘世的少年的誓言,即便是神也不曾相信。当那孤单的身影纵横在云天九霄,以身抗衡天地,以眼睥睨天下,宛如一道神祗。“挡我者杀,阻我者伐。”在那片龙子不敢纵横,翎羽不能遮天的绝世凶地上,那渺小的身影却能主宰沉浮。还有谁能阻止他?他是否能够延续往世的辉煌?他是否能够延续神的传说?敬请关注,武乱星随。
  • 痴情殿下:呆萌公主殿

    痴情殿下:呆萌公主殿

    “呜呜~为神马蚊子不吸脂肪而是吸血啊,那么它将是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啊。”某女呆萌的话让身边一位帅哥无语的笑着“因为它是吸血鬼啊,要是不吸血的话就会死翘翘哒~”“那么妍儿被咬了这么多下,会不会变成吸血鬼啊。”少女的这句话立刻让某位帅哥语塞了…---“妍儿,你私自跑出去,是不是应该受到惩罚呢?”某男邪魅的笑着,一步一步逼近某只小猫咪“呜呜~只是稍微出去了一会儿嘛,老公~别介么凶嘛~”某女卖萌的祈求原谅。听到她的这句话,某男心中的怒火平息了下,但依旧愤怒。“顾陵辰!我不就是出去了一会儿嘛!不用发这么大的脾气吧!”某女怒了!“沐汐儿!你这一出去就是一个月!而且还是和他出去的!我能不发脾气吗!!”
  • 江流之主

    江流之主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然其乐逍遥者,不过江流之间。故有问:“天地之间何为大逍遥?”
  • 行动代号

    行动代号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世纪战争,我们终将坚持到最后,获得最后的胜利,此战我共和国必胜!共和国万岁!11.19于封陵林左行动代号,书友群,335432571,欢迎大家来给些建议
  • 转流年之逆袭

    转流年之逆袭

    原本一株不起眼的狗尾巴草,自卑,被嘲笑和排挤。狗尾巴草就是狗尾巴草,就算被人捧放在花瓶里也是一株草。突来的变故,让她知道了生命的长度,她才开始拼命的挣扎生命的宽度。草,还是那株草,她却比花开的还艳,比花开的还香。一切由心,从现在开始,励志,逆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