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200000014

第14章

【原文】

问①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②。康子馈③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④,不敢尝。”

馈食欣受

【注】

①问: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赠送礼物。②再拜:拜两次,以示敬重。③馈:馈赠。④达:通达、认识、了解。

【译】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向受托的人拜两次后送行告别。季康子馈赠药品。孔子拜谢后接受了,说:“我不了解药性功用,所以不敢尝用。”

【解】

当时凡受赠事物的,都应该先品尝,然后再拜谢。因为孔子受赠的是药物,不能当面品尝,所以这样向季康子解释。

范氏曰:“凡赐食,必尝以拜。药未达则不敢尝。受而不饮,则虚人之赐,故告之如此。然则可饮而饮,不可饮而不饮,皆在其中矣。”

杨氏曰:“大夫有赐,拜而受之,礼也。未达不敢尝,谨疾也。必告之,直也。”

【原文】

厩焚①。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注】

①厩焚:马棚起火。厩,马棚。

【译】

马棚失火烧毁了。孔子退朝回家,说:“伤到人了吗?”不询问马的情况如何。

【解】

另一种常见的断句为“伤人乎?不。问马”,“不”通“否”,即否定回答。全句意思为“人受伤了吗?没有。那么马呢?”也可。

【原文】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①,必熟而荐②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③,加朝服,拖绅④。君命召⑤,不俟⑥驾行矣。

命名荣贶

【注】

①腥:生肉。②荐:供奉。③东首:头朝东躺着。④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⑤召:召见。⑥俟:等候。

【译】

国君赐予食物,孔子一定摆正坐席先尝一尝。国君赐予生肉,一定煮熟了先贡奉祖先。国君赐予活着的动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在旁边侍奉陪同君王一道吃饭,在君主举行饭前祭礼时,一定要先为君王尝食。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他就头朝东躺着,身上盖着上朝穿的礼服,拖着大带。君王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出去了。

【解】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受君主赐食及侍食之礼,反映了他对君主尽礼、尽忠、尽心之情,体现了他对君主的尊重、恭敬之心。

【原文】

入太庙①,每事问。

【注】

①太庙:古代开国之君太祖的庙。鲁国的太庙是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译】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请教。

【解】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当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时,依然事事都要问别人,这恰恰反映了孔子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品质。孔子的这种良好的修养和谦虚谨慎处事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原文】

朋友①死,无所归,曰:“于我殡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题季札墓

【注】

①朋友:指与孔子志同道合的人。②殡:泛指丧葬事务。

【译】

孔子的朋友去世了,无人殡葬,孔子说:“由我来为他办理丧事吧。”朋友馈赠的物品,即使是车马等重礼,只要不是祭祀的肉,接受的时候不行拜礼。

【解】

朱熹曰:“朋友以义合,死无所归,不得不殡。朋友有通财之义,故虽车马之重不拜。祭肉则拜者,敬其祖考,同于己亲也。”

朋友有通财之义,所以即使像马车这样贵重的礼物也不拜谢。祭肉是祭祀祖先的物品,朋友之亲同于己亲,所以要拜而受之。

【原文】

寝不尸,居不客。见齐衰①者,虽狎②,必变③。见冕者与瞽者,虽亵④,必以貌。凶服⑤者,式⑥之。式负版者⑦。有盛馔⑧,必变色而作⑨。迅雷风烈,必变。

【注】

①齐(zī)衰:丧服名。②狎(xiá):亲近。③变:改变颜色,以示同情。④亵(xiè):常见、熟悉。⑤凶服:丧服。⑥式:通“轼”,古代车前供扶手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乘车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的时候,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同情。⑦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⑧盛馔:盛大的宴席。馔,饮食。⑨作:站起来。

【译】

孔子睡觉的姿势不像死尸一样直挺着,平日家居时也不像接待客人时那样拘谨恭敬。见到斋戒或身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也一定要整肃容颜以示同情。遇见戴正式礼帽的人和盲人,即使经常遇到,也一定要有礼貌地揖让。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就用手扶着车前的横木,身体向前微俯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用手扶着车前的横木,身体向前微俯以示尊敬。出席盛大的宴会,必定神情庄重地站起身来致谢。如果突遇雷霆大风,则必定肃容以待,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解】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在日常生活细节中的礼节和态度,反映了孔子重礼、遵礼的品德。

【原文】

升车,必正立,执绥①。车中,不内顾②,不疾言③,不亲指④。

【注】

①绥: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②内顾:回头看。③疾言:大声说话。④不亲指:不用自己的手比画。

【译】

上车时,一定先端正站好,再手挽索带。车在进行中,不回头顾盼,不大声说话,不指指点点。

【解】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的乘车之礼,是礼,同时也是安全事项。在当时乘车是一件重大的事,不可不在安全和礼仪方面注意。

【原文】

色斯举矣①,翔而后集②。曰:“山梁雌雉③,时哉!时哉!”子路共④之,三嗅⑤而作。

山梁叹雉

【注】

①举:鸟飞起来。②集:鸟群停在树上。③雉:野鸡。④共:通“拱”。⑤嗅:应为“狊(jù)”,鸟张开两翅。

【译】

(野鸡)见人脸色不善,便一举身飞起,在空中回翔再三,瞻视详审,才落到树上。孔子感叹说:“不见山梁上的那野鸡吗!它也懂得时宜呀!它也懂得时宜呀!”子路听了,起敬地拱拱手,野鸡张了几下翅膀就飞走了。

【解】

野鸡也懂见机而作,审择所处。孔子满腹经纶却不容于世,周游列国却不得施才,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朱熹曰:“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亦当如此。然此上下,必有阙文矣。”

先进第十一

【原文】

子曰:“先进①于礼乐,野人②也;后进③于礼乐,君子④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

①先进:指先学习礼乐,再做官的人。②野人:指没有贵族身份,地位低下、行动粗鲁的人。③后进:指先做官,再学习礼乐的人。④君子:指有世袭贵族身份的人。

【译】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出身平民阶层的人;先当了官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有世袭贵族身份的人。如果要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解】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即先学习,使个人修养得以提高后再去做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他认为那些先当官的人是原本就有爵禄的人,但做官前却没有学习礼乐知识,这样的人在行事时难免不会有所缺失,因此在选拔贤才时,这类人是不宜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前就已经全面系统地接受了礼乐及道德教育,他们不但具备一定的行事能力,而且人品也是出类拔萃的,所以这样的人会是一个好官。

【原文】

子曰:“从①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②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③:冉有、季路。文学④:子游、子夏。

【注】

①从:跟从,跟随。②不及门:指不在跟前受教。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③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④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与文化知识。

【译】

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蔡地游历的人,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孔子的学生中以德行著称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辞令的有:宰我、子贡。能从事政治事务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圣门四科

【解】

公元前489年,孔子带着自己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途中楚国人来聘请孔子,而陈国和蔡国的大夫们担心对己不利,于是将孔子和学生子路、子贡、颜渊等人团团围住,导致他们绝粮七天,许多人饿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子贡去楚国告急,楚君才派兵前来营救孔子。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到鲁国后,子路、子贡等人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去世了,孔子时常想念他们。

门人故事曹溪之水代束脩

闵子骞欲拜孔子为师,但由于家贫交不起充当学费的束脩(干肉条),他就为老师奉上一缸精心酿制的佳酿。同学中有人嗤笑说:“曹溪之水,怎能抵得上束脩?”孔子听说后,讲学时故意说道:“闵子骞千里求学,精神可嘉,虽是曹溪一滴,远胜束脩百条。”闵子骞求学后,读书刻苦,为人沉稳持重,重视道德修养,崇尚节俭,淡薄仕途名利。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他不同意,认为季氏是通过篡夺才当上国君的,如果做了他的官,就违背了忠信,所以力辞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暗指投向齐国)。”后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即闵家寨)。他治费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又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

孔子说:“颜回啊,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解】

所谓教学相长,弟子有疑而问,有时也能对老师有所启发,孔子就曾称赞子夏“起予”。但如颜回,“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颜回聪明,对老师所说的都能理解,通常都是默而知之,不像其他弟子一样发问,也就很少与老师讨论,所以孔子才这样说,既有可惜之感叹又有愉悦之称赞。

【原文】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①于其父母昆②弟之言。”

【注】

①间:非议、挑剔。②昆:哥哥,兄长。

【译】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赞许他的话,没有任何异议。”

【解】

这一章孔子赞美闵子骞的孝行。

门人故事鞭打芦花

闵子骞10岁丧母,其父闵世恭再娶,但继母虐待他,给自己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出门探亲,子骞驾车。子骞因受冻手寒,把马缰绳掉落了,父亲认为他不好好驾车,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这才知道真相,既痛心又自责。回家后生气地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劝道:“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三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后母最终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

鞭打芦花

【原文】

南容①三复②白圭③,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

①南容:即南宫括,孔子学生。②三复:反复诵读。③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其旨在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译】

南容反复诵读《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说错了话,就无法挽回了”,孔子就把侄女许配给了他。

【解】

孔子一向提倡“谨言慎行”,而南容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谨小慎微,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便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南容。

【原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

季康子问孔子:“您的学生中谁最具有好学的精神?”孔子回答说:“只有一个叫颜回的人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发现如此好学的人了。”

【解】

孔子赞扬颜回好学的精神,同时哀叹颜回不幸早逝,对此他感到十分惋惜和心痛。在孔子看来,颜回的好学精神和谦逊的品格是值得后人称颂和学习的。

【原文】

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②。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③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注】

①颜路:颜渊的父亲,名无繇(yóu),字路,也是孔子的学生。②椁(guǒ):外棺。③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鱼,先于孔子死,死时50岁。

【译】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卖掉孔子的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棺。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都是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孔鲤死了,当时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棺。我不能卖掉自己的车子给他买外棺。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解】

颜渊不幸早逝,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棺。孔子很看重礼制,不管是自己的儿子还是自己最得意的学生,不管逝者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反映了孔子在维护礼制方面的理性和决心。

颜路

【原文】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①。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②人之为恸而谁为?”

【注】

①恸(tòng):哀伤过度,过于悲痛。②夫:指示代词,指颜渊。

【译】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爷毁灭我呀!老天爷毁灭我呀!”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哀伤过度了。”孔子说:“我哀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哀伤,还能为谁哀伤呢?”

【解】

上一章讲孔子面对颜回去世时的理性意识,这章则充分体现了孔子感性的一面。

【原文】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①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②。非我也,夫③二三子也。”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知者不言——不显耀聪明才是真聪明、祸福相依——遇福不骄、遇祸不馁、美行可以加人——高尚的品行能赢来高超的地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能成就大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大志无畏起点低等。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热门推荐
  • 浮逆

    浮逆

    为了生命,不得不忍受仇恨;为了家人,不得不受人摆布,为了朋友,又不得不拿起屠刀、、、、;最后,自己又该何去何从?低叹一声,也许只有一生漂浮了。
  • 美洲现代作品

    美洲现代作品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我的星露谷

    我的星露谷

    何为生,何谓死?生命体从无到有,是为生,生命体从有归无,是为死。生,消耗‘原生命能量’孕育生命能量,释放‘生命能量’则死。生命能量被星球转化为原生命能量,生命如此循环。地球正在步入死亡的途中。作为生命系统中最高级的消费者的我们的数量已然超过72亿,每年新生命的诞生数量已然在破坏地球生命能量的循环!为了生命的延续,我们该何去何从?
  • 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本书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入手,撷取了一些容易令父母动气发火的片断,以精辟的语言透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种种原因,指出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从而为父母们开辟了一条能够轻松正确地应对孩子不听话行为的捷径。
  • 狂世之灾前传

    狂世之灾前传

    我写了一个小短篇《鬼人》作为引子,讨论了一个人类世界的设定。我觉得其实自己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到底是谁?自我的意识在很多时候会异常,甚至失去控制。而当这种失控降临得太快,以至于无法做出足够准备,就马上开始用生死考验人性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怎样的行动来应对。2020年的秋季,人类真的开始经历这种狂世之灾。
  • 我养鬼的时光

    我养鬼的时光

    无意间开了阴阳眼,碰到种种怪事,无奈只得拜师,遇到许多事情大难不死,是自身的原因?还是......一切请锁定《我养鬼的时光!》
  • 演梦

    演梦

    练体者与炼神者孰强孰弱?梦界与现实世界有何关联?如何能打破巅峰?而这世界又究竟藏有什么秘密?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剑傲九霄

    剑傲九霄

    被诸神遗弃的婴儿,侥幸逃过了追杀,一丝残魂附身到一个少年的身上。凭借半部残缺的功法,让少年踏上了逆天改命的道路……一剑云水怒,一剑风雷激,天地我主宰,一剑傲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