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04200000007

第7章 忤合术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

【原文】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世无常师。圣人常无为无不为,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译文】

世间万事,无论有关联合统一或对抗相悖的事情,都会有适宜各种状况的不同计谋。万物分合的变化就如同连环旋转一样变化无穷,会依据情况的变化不同而转换,从而形成不同的形势。因此,谋臣在制定策略时,应该根据循环往复的实际情况的变化,反复寻求最佳的计策,并且制定不同的措施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所以,圣人立于天地之间,无论是立身行事,还是施行教化,扩大和宣扬自己的地位和声望,都必须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观察天时变化合宜与否,抓住有利时机,权衡利弊,从而了解行政教化的优势在何处,劣势在何处,如此随情况的变化而制定不同的方略,才能促进事态向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世间没有永恒的尊贵,做事也没有可以永远师法的榜样。圣人经常无所作为而无所不为,常无所兼听而无所不听。假如事情必然能成功,而且又合乎计谋的原则,就应该以此作为主体。虽然合乎彼方的意思,可惜却背离此方的原则,这就叫作“计谋不能于两方都适用”。忠实于一方必须与另一方相违背,反合此方,背离彼方;背离此方,反合彼方,这就是“反忤之术”。

智慧典例

偷梁换柱吞戴国

周桓王三年(公元前717年),郑庄公假托周天子之命,纠合齐鲁两国攻打宋国。宋殇公听说此事,大惊失色,急忙召司马孔父嘉问计。孔父嘉奏道:“我已派人打听清楚,周天子并无讨伐宋国之命,齐鲁两国是受郑庄公的欺骗才出兵的。现在三国合兵而来,其锋甚锐,不可与它正面争战。但其国内防守必然空虚,只要我们以重金收买卫国,要卫国联合蔡国,以轻兵袭击郑国本土,威胁郑都荥阳,这样,郑庄公就自然会退兵。而郑兵一退,便群龙无首,齐鲁两国也必退。”

宋殇公听从了孔父嘉的献策,卫宣公果真派右宰丑领兵与孔父嘉会合,经由间道,出其不意,直逼郑都荥阳城下。郑世子忽和大夫祭足急忙守城,右宰丑便要趁势攻城,孔父嘉说:“我们袭击荥阳得手,只是乘其不备,如果继续攻城,万一郑庄公回兵救援,将会对我形成内外夹攻之势,那是很危险的,不如就此借道戴国,胜利回师。我估计当我军离开时,郑庄公的兵马也该从宋国撤退了。”于是,按照孔父嘉的布置,宋卫两国向戴国进发,想从戴国假道。不料,戴国国君以为宋卫是来攻打戴国的,便关上城门死守。孔父嘉大怒之下,多次攻城,但总也攻不下来。

郑庄公领兵攻打宋国,忽然听说宋卫两国正进逼郑都,便传令班师。当大军回到半路时,又接到国内送来的军报,说是宋卫已撤离荥阳,转向戴国,庄公便命令军队向戴国进发。

孔父嘉正率联军攻打戴国,听说郑国领兵救戴,已在离城50里处下寨。接着,又听说戴君得知郑兵来救,已打开城门将郑军接到城内。孔父嘉和右宰丑出来观战,忽然见城楼上竟遍插郑军旗号,郑将站在城楼上,大声说多谢二位将军,我们已经取得戴城了。

原来郑庄公设“偷梁换柱”计,假说救戴,一进城,便吞并戴军。孔父嘉在城外见庄公不费吹灰之力便占了戴城,气愤填膺,决心要与庄公决一死战。

第二天,他刚把寨营安好,忽听寨后一声炮响,火光冲天,都说是郑兵到了,孔父嘉刚要出寨迎战,火光却熄了。方要回营,左边炮声又响,又是火光不绝。刚要看个究竟,左边火光已灭,右边火光又起。孔父嘉认为这是庄公的疑兵计,命令全军不许动乱。

不一会儿,左边火光又起,而且喊声震天。孔父嘉正想前往营救,忽然右边火光再起,一时分不清是谁的人马,孔父嘉只挥军向左,慌忙间迷失方向,遇上一队兵马便互相厮杀起来,结果发现竟是卫国的人马!于是两军合在一起,赶回中营,却发现中营已被郑将占领,孔父嘉无心恋战,夺路而走,遇上伏兵,只得弃车徒步,逃回宋国。跟随的只有20多人,右宰丑阵亡,三国兵马辎重也全被郑军俘获。

【评析】

有些事反其道而行之比按部就班去做能得到更佳的效果,也就是所说的“忤合之而转化之”,其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灵活变通,这样才可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

宋卫两国只是想从戴国借道而行,本无“忤”意,却被戴国误解,发展到兵戎相见;郑庄公表面打着救戴的“合”意,实际上利用了宋卫两国攻宋的机会灭掉了戴国,其“合”是假,其“忤”才是最终目的。郑庄公的成功就是适时利用了忤合相互转化的条件。

让人三分化干戈

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英是安徽桐城人。他素来注重修身养性,颇得他人的喜欢和尊重。同时他也非常孝敬父母,在朝廷任官时,把母亲安顿在家乡,并经常回家探望。张老夫人的邻居是一位姓叶的侍郎。张英在一次回家看望母亲时,觉得家中的房子呈现出破败之象,就命令下人起屋造房,整修一番。安排好一切后,他又回到了京城。

很巧的是,侍郎家也正打算扩建房屋,并想占用两家中间的一块地方。张家也想利用那块地方做回廊。于是,两家发生了争执。张家开始挖地基时,叶家就派人在后面用土填上;叶家打算动工,拿尺子去量那块地,张家就一哄而上把工具夺走。两家争吵过多次,有几次险些动武,双方都不肯让步。

张老夫人一怒之下,便命人给张英写信,希望他马上回家处理这件事情。张英看罢来信,不急不躁,抖起如椽大笔写下一首短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封好后派人迅速送回。

张老夫人满以为儿子会回来为自家争夺那块地皮,没想到左等右等只盼回了一封回书。张母看完信后,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儿子的意思。为了三尺地既伤了两家的和气又气坏了自己的身体,这样太不值得了。老夫人想明白了,立即主动把墙退后三尺。邻居见状,深感惭愧,也把墙让后三尺,并且登门道歉。这样一来,以前两家争夺的三尺地反而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

当地人纷纷传颂这件事情,引为美谈,并且给这条巷子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六尺巷。有人还据此作了一首打油诗:“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评析】

可以利用“合”转变为“忤”,同样也可以利用“忤”转化为“合”。张英宽广的胸怀不仅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还融洽了双方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事情的圆满解决。张英在此并没有运用什么高超的计谋,而是以博大的胸怀化解了争端。化“忤”求“合”,这是上上之策,对我们为人处世也有着很好的启迪。古语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之言,如今又有“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的说法。可见忍让有时是一种策略,“退”的目的是更好地“进”。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

【原文】

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人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译文】

假如把这种反忤之术运用到治理天下上,一定要根据天下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它;如果要把这种反忤之术运用到治理邦国上,就要根据邦国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它;如果要把这种反忤之术运用到治理家族上,就必须根据家族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它;如果要把这种反忤之术运用到个人事业上,就必须根据个人的才能气概运用它。反忤之术的运用,不管是大是小,是进是退,其运用的方法及道理是相通的。一定要先思谋考虑,确定好计谋策略,而后再以飞箝之术付诸实施。

古代那些善于运用向背之理、反忤之术的人,可以协和四海,包容诸侯,可以驱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后设法变化,转移形式,开创新王朝。所以贤相伊尹五次臣事商汤王、五次臣事夏桀王,然后才决定一心臣事商汤王奉为真主。姜太公吕尚三次臣事周文王、三次臣事殷纣王,可是他对殷纣王却无法理解,然后才决定一心臣事周文王。这就是知道了天命之所归,所以伊尹和吕尚才义无反顾地归顺商汤王和周文王。

智慧典例

远交“好友”近攻敌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被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策略,取得当时霸主的地位。当时,郑国的近邻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

于是,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较远的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更远的实力强大的齐国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但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邹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国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又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这样,郑庄公努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了。

下面还有一则以远交近攻为计来忤合离间的例子。

赵匡胤上台后,杯酒释了老战友们的兵权,驯服了节度使“十兄弟”,杀了兵变时为他开门放行的封丘守门官,这些均为近攻。

与近攻同时,赵匡胤也十分注重远交。他很注意发现人才,起用了很多没有资历但很有才学的人担当重任。

陈桥兵变时,陈桥守门官忠于后周,闭门防守,不放赵军通过。赵军改走封丘,封丘守官开门放行。赵匡胤当皇帝后,杀了封丘守门官,起用了陈桥守门官。

一次,赵宴请群臣,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酒,当众痛哭后周故主。有人上奏说应当严惩。赵说:“在世宗时,我和他同为朝臣。一个书生,哭哭故主,没有什么问题,让他哭吧!”王著什么事也没有。

一次,赵匡胤乘驾出游,突然,有人向他射来一箭,正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有人上奏追捕杀手。赵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下令不准禁卫军追捕射箭人。

赵匡胤的近攻,有效地抑制了功臣和皇亲国戚的势力的不良发展;远交网罗了大批人才,宽松的政治气氛与社会环境,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评析】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的意思是说运用的计谋使双方的利益产生了冲突,在维护一方利益的同时,就会损害到另一方的利益,这时就要运用到忤合离间术,其特点就是表面上合于此方,为此方作打算,其实得利的是彼方。郑庄公远交鲁、齐,表面是合好,好像有利于齐鲁两国的发展,其实是在为自己能够一心一意地“近攻”创造条件,其计谋的使用还是更有利于自己,在强大自己的同时,相对削弱了远交之国。

赵匡胤近攻巩固皇位,但远交曾经对自己不利的人,这是为何?表面仍是打着“合”的旗号,实际上又网罗了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才,使他们为己所用,其利还是更多地在自己一方。

离间胜长平之战

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首先是对邻国魏、韩大肆攻伐,夺取土地后,经过精心谋划,开始了对赵国的攻伐。公元前261年秦攻取赵国上党;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龁率军攻打赵国长平。长平是秦军进入赵国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两国对此都十分清楚,因此都派出了主力和精锐。赵国派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拒守长平,无论秦军怎样攻打,就是不肯出战。尽管开始秦军取得了一些小胜,斩杀了几名赵将,夺取了几座城池,但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战局的发展引起赵国内部的争论,一方主张求和,一方坚持主战。最后主战派占了上风。赵国派人前往魏国,劝魏王与赵国合纵抗秦。秦国也怕魏国与赵联合,也派人到魏国连横。魏国这时候大耍两面派,表面上答应援赵,实际上是挑动赵国与秦国一战再战,试图待双方元气大伤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操纵关东局势。赵人自以为魏国真会帮助自己,于是下定决心与秦国血战到底。

秦国发誓要拿下长平,在国内征召15岁以上男子从军上前线,摆开与赵国决战到底的阵势。从历史上也可以得到证明,长平之战实际上是秦国与关东诸侯的大决战。这年七月,秦军又夺取了赵国的许多土地。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老将军廉颇看准秦国锐气日益消耗、战斗力大不如前的时机,突然发动反击,夺回部分失地,然后选择有利地形坚守不出。秦军数次挑战,廉颇仍坚壁固守,秦军再无前进半尺。战役进入相持阶段,呈胶着状态。时间一久,对补给线太长的秦军不利。秦王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秦国此时听说赵王对廉颇据守不出十分不满,多次派人到前方督战,而廉颇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持固守。听到这个消息,范雎觉得机会来了。他立即向秦王进献反间之计,派奸细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蜚语,说廉颇害怕秦国,担心失败会毁了自己一世声誉,所以只是坚守不出。还说,秦国人不怕廉颇,只怕饱读兵书的赵奢的儿子赵括。这些奸细还用重金收买赵国大臣,让他们请求赵王派赵括接替廉颇,速战速决。这一招儿果然奏效,赵王在亲秦大臣的煽动下,撤回廉颇,而任命赵括为大将,率兵迎敌。

赵括的母亲听说了,赶到宫中对赵王说:“赵括的父亲在世时,常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用于实战,不宜用他为将。”赵王以为赵母惜子,不愿让儿子上前线,所以仍坚持用赵括。

赵括来到长平指挥军队,立即更换将吏,另立规矩,使赵军人心大散。秦人得到这个消息,立即任久经沙场的名将白起为主将,王龁为副将,并严密封锁消息,有泄露者斩首。

经过紧锣密鼓的暗中安排,秦军准备一举取胜。赵括一改廉颇的坚壁固守战术,尽起全军攻秦。白起诈败,有意让赵括尝到一点甜头,使他的军队取得几次小胜。而自己败退时兵分三路,左右两路布下口袋阵,中路诱敌深入,待赵括军追赶至秦军阵地前,白起又坚壁固守,只等合围形成。赵括完全为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成瓮中之鳖。白起待口袋阵形成后,立即反攻,三路军队一起出动,将赵军断为两截,绝其粮道。形势急转直下,赵军坚守待援。与此同时,秦国内新军源源不断开到长平参战,将赵军围得水泄不通。可怜赵军被围46天,粮草用尽,杀人而食。赵括无奈,领兵强行突围,没有成功,竟被秦军乱箭射死。主将一死,兵败如山倒,40万赵军全部投降。白起怕赵国降兵作乱,也借此威慑诸侯,下令将240名15岁以下的童子军放回赵国,其余全部活埋,成为历史上最残酷的大屠杀。这个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下子就中了敌军“关门捉贼”计,损失40万大军,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前后历时3年之久,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结束。自此,关东诸侯再也无力抗击秦国了。

【评析】

纵观长平之战的全过程,其根本败因便是赵王听了范雎所散布的流言,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其中决定战役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便是范雎,虽然此中很少提及,但他以离间之计蒙蔽赵王更换主将可以看作是战争的转折点。散布流言表面好像是在为赵国出谋划策,实际上还是在为秦国取胜创造条件,这也就是所说的“计谋不两忠”,计谋的使用只会有利于一方,而有害于另一方。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

【原文】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译文】

不能达到高深的圣人境界,就不能治理天下;如果不费心苦苦思索,就不能弄清事物的真实面目;如果不尽心发现真实情况,就不可能成就声名;如果素质才干不聪慧,就不能运筹帷幄,把握战机;如果不能做到忠厚朴实,就不能识别任用人才。所以,忤合之术的法则是一定要估量好自己的才能智力,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知道什么地方优于别人,什么地方不如别人。这样才能够纵横进退,运用自如。

智慧典例

解散湘军求自保

曾国藩的老家在湖南。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不久,他在家乡的母亲就去世了。于是曾国藩回家安排老人的后事,尽孝守丧。

当时,清朝政府编练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正在镇压太平军,连连败北。无奈之下,清政府命令各省组织地方团练,成立地方武装,用来镇压太平军。

曾国藩得知这一命令后,立即组织湖南团练。他起用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乡、同学和门生做营官,然后由营官亲自选募哨官,哨官再选拔士兵。这样逐层选募,创建了湘军水师和陆师。两军皆由曾国藩掌管,兵为将有,不接受政府的调遣,只服从曾国藩一个人的命令。因此,湘军具有强烈的封建个人隶属关系,清政府很难拥有军权。但是,湘军军纪严明,操练所用的军械都是洋枪洋炮,战斗力比较强。与朝廷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相比,富有生气和活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湘军攻占了太平天国的部分地区。

清朝政府看到曾国藩团练有功,为鼓励他继续镇压太平军,就把江苏、安徽、江西和浙江四省的军务都委托给曾国藩。从1861年11月起,曾国藩管辖四省的巡抚、提督及其以下的文武官员。

这是清政府有史以来给予汉族官员最大的权力,以往汉族督抚最多辖制三个省。当曾国藩的亲朋好友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时,曾国藩并未得意扬扬,他深谙仕途变幻莫测,因此常常如履薄冰,一直怀着戒慎戒惧之心。

咸丰帝得知湘军攻占了湖北武昌城后,喜形于色,对曾国藩大加赞赏:“曾国藩一介书生,没想到还有这等军事上的才能!他立下大功,等太平军镇压完毕,我一定要好好犒赏犒赏他!”

但有一位大臣却上前提醒咸丰帝说:“在他家乡,曾国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竟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从者万人,皇上您还是多多提防。是福是祸,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判断。”

咸丰帝听着,脸色渐变,沉默良久,再也没有在大臣面前夸奖过曾国藩。

曾国藩很快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遵守诺言,封他为一等毅勇侯,并且可以世袭。曾国藩的家人和亲朋好友都欣喜不已,以为曾氏家族从此可以一劳永逸。但曾国藩并没有因此春风得意,反而担心树大招风,招致其他人的嫉妒和皇上的怀疑,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因此,曾国藩只想如何明哲保身、急流勇退,以免落得前功覆没、名声受损。

他立刻写信给弟弟,嘱咐他见机抽身而退,以免招致排挤。他也察觉到咸丰帝已心生芥蒂,为了表明自己无心揽权,他上折给皇上说:湘军成立的时间很长了,已经沾染上一些军队的恶习,有些混乱。现在镇压太平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奏请朝廷裁兵,遣散自己编练的湘军。

对自己的去留,曾国藩却左右为难。如果说明要留在朝廷效力,恐怕皇上以为他贪恋权位;如果请求告老还乡,皇上会以为不愿为国效力,甚至还会招来自组军队、图谋皇位的嫌疑。因此,在奏折上,他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

由于裁汰湘军是咸丰帝首先要处理的,因此,他一边感叹曾国藩“善解人意”,一边立即下令解散部分湘军,让他仍担任两江总督。

【评析】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意思是如果不能像圣人那样穷尽世理,探求事物本质,就不能立身处世、治理天下。为官要居安思危,功成名就要及时抽身而退,同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和揣度人心。曾国藩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出色的官员之一,他深知官场之道。一生为官,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不居功自傲,为人不自高,终成大业。

曾国藩在功成名就后,裁汰湘军,明哲保身,运用的时机与方法恰到好处,不仅避免了被皇帝猜疑,还进一步得到了“善解人意”的信任。

忍辱负重报兄仇

东汉末年,王莽篡权,统治腐朽,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刘演、刘秀兄弟乘机起兵,以重建汉朝为旗帜,四处招兵买马。

两人后来率领自己的队伍加入了绿林军。他们的同族人刘玄,起初参加平林兵,被推为更始将军,后来也与绿林军合并。

公元23年,刘玄称帝,年号更始。随着王莽统治的灭亡,他迁都长安,很快就背叛绿林军起义,调转矛头杀戮农民军。刘秀的兄长刘演就在这时被刘玄杀害。

刘玄知道,刘秀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一定会找他报杀兄之仇,所以他心里一直希望刘秀尽快替兄报仇,以便找到理由杀掉刘秀。

可是他一直未能如愿。因为刘秀有自己的考虑,他不但没有找刘玄算账,反而表面上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当他朝见刘玄时,表情如平时,低声相应,从来没有提过关于兄长的一句话。而且他不穿孝服,不举丧事,言谈饮食也犹如平日。所以,刘玄一直没有找到借口除掉刘秀。

刘秀心中当然清楚,他的哥哥本是有功之臣,只因争权被杀,他内心一直愤愤不平,深为兄长难过。他虽然白天淡如平常,但夜晚却常常泪流不止,心中发誓一定要完成兄长未完成的事业。

可是,刘秀知道目前他毕竟是刘玄的属臣,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是刘玄的对手。如果贸然行事,很可能就会失败被杀,落得与兄长一样的下场。那样更没有什么宏图大业可图了!为兄报仇的目的又怎能实现?

同时他也知道自己是有功之臣,在昆阳大战中,他亲率13人突围求援,为刘玄建立奇功。刘玄也很清楚这一点,不会贸然杀掉自己。此时如果重提那段历史,或许会讨好刘玄,增加他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但刘秀却只字不提。这正是一种无为无不为的策略。

刘玄见刘秀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于是下令任命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加封琥信侯。

刘秀见此,趁机扩充自己的军事势力。公元23年,刘秀到河北一带活动,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深得民心。接着,他以恢复汉家天下为号召,取得当地官僚、地主的支持,势力越来越强。他同时镇压并收编铜马等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刘秀觉得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时机已到,便与刘玄决裂,起兵讨伐刘玄。

经过长期斗争,刘秀终于打败刘玄,替兄长报仇并最终取得天下,建立东汉王朝,是为光武帝。

【评析】

“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就是要有聪明灵活、明于事理的素质,能够抓住关键,不拘小节。刘秀深知自己势单力孤,如果立即向刘玄报杀兄之仇,只会使性命难保,于是便忍辱负重,坐待有利时机。这不仅保全了性命,还给了自己积蓄力量的时间,从而最终杀掉刘玄,登上帝位。

不信谣言用部下

冯异是刘秀手下的一员猛将,自从归顺刘秀,屡立战功。

东汉建立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冯异被派往关中地区,平定武装集团,并防御四川武装集团公孙述的侵犯。

冯异知道自己久在外藩,屡建战功,必定有人对自己进行陷害,便上疏朝廷,强烈要求回到皇帝身边。刘秀知道冯异的心思,但没有批准他的要求。

这时,正巧有人上奏,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斩杀长安令,威高权重,百姓归心,有“咸阳王”之称。刘秀便打算利用这个奏章消除冯异的疑虑,他便命人将此奏章带给冯异,并要他一个人观看。

冯异看到这个奏章,大惊失色,赶忙上疏解释说:

“臣下本为一介书生,因遇到天下混乱,才充数于行伍之中。蒙陛下恩宠获大将之位、通侯之爵,受任出征,以立微功。所有功劳的取得,都是陛下深谋远虑的结果,愚臣毫无功劳可言。我按照诏敕攻战,每战辄胜;若按私意决断,都不能成功。

“当年兵革始起,天下扰攘,豪杰竞逐,迷惑千数,臣尚能托身圣明,不敢过差。更何况如今天下平定,尊卑有序,臣怎敢心生叵测呢?如今见到您让我看的奏章,深感战栗怖惧。又一想,明主知臣愚钝,所以敢上章自陈。”

刘秀见到冯异的奏章,马上回了一封敕书,态度十分明确,他说:

“将军和我的关系,义为君臣,恩犹父子。我对你何曾有嫌疑?你为何如此担忧?”

后来,刘秀又利用冯异回京朝见的机会,指着他对公卿大臣说:

“这是我起兵时的主簿,曾为我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平定关中,他是我的忠臣良将。”接着,又赏给冯异许多珍宝、衣服和钱帛。

过了几天,刘秀仍命令他带着妻子,回到关中,镇守原地。

刘秀的这些举措打消了冯异的疑虑,他安心回到关中,放开手脚,锐意进取,建功立业。

【评析】

“忠实无真,不能知人”,其要求就是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这也是领导怎样让部下安心立业的一个大问题。刘秀的智慧就表现在此:充分相信臣下,而不是被谣言所迷惑,并想方设法让臣下安心做事。

【智慧总结】

“忤”是忤逆、反忤的意思,也就是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要求,与其规律背道而驰;“合”则是符合、顺应的意思,即遵循事物的发展要求和变化规律。本篇忤合术讲述的就是关于分合与向背的问题,强调要善于把握两者间相互转化的态势,只要顺势而行,便可纵横自如。

文中首先讲到“忤”与“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同的事物都有其各自的变化特点,即使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待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凡善于顺应时势、把握机会者,便可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背离的对象或是亲近的对象。

其次,文中说到的是如何运用忤合之术。由于事物不但有共性,还有其个性,所以在实施计谋时且不可千篇一律,还须灵活运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实际条件,以符合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要求,要“反复相求,因事为制”,在对比中求得自己最合适的位置。

从运用方法来看,要想使决策被游说对象采纳,就必须应和他的心意。首先,要做到因人而异,不同的游说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游说方法;其次,就是确定具体的游说方法,在此要结合上篇飞箝术的运用方法,或引诱,或恫吓,或刚柔并济,有了切合实际的游说对策,才能正确选择是“趋合”还是“倍反”。

最后,文中说到的就是运用者如何才能具备制定合理决策和顺利实施策略的素质。圣人般的高尚品德、勤于思考的探求态度、洞察万物事理的眼光、灵活多变的头脑、善辨真伪的能力都是对运用者不可缺少的素质要求。

总之,无论是谋臣还是说客,只要能够了解自身的情况和对方的能力,便可成功施展忤合术,使自己“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同类推荐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本书体现了国际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前沿,对非传统安全的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热门推荐
  • 盛世医后,冷帝请接招

    盛世医后,冷帝请接招

    她是神秘部队的情报女王,一朝被卷入时空隧道,成了离国冷帝的冷宫弃后。种草莓,救美男,闲来再动动金手指,手撕渣爹,脚踩恶姐,智斗妃嫔,平定边关……某姑娘的人生宛如开挂,混得风生水起,最后还硬生生把一代冷傲帝王训成忠犬。某忠犬帝王一本正经地欺身而上。“那个谁,爪子拿开!”“皇后,朕的爪子是你的,自然得放你身上。”某姑娘:……皇上,脸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伊特奥特曼星空的传说

    伊特奥特曼星空的传说

    ULTRAEIGHT?星灿星灿?序章“夜晚赶路时,也许你一直专心地盯着脚下...”“但闲暇时,勿忘欣赏夜空高挂的点点繁星...”“你幼时也曾听说过吧,每一颗星,都被赋予了神奇的形象,每一颗星都有一段属于它的美好传说...”“星光虽弱,但也在孤独的夜晚,用淡淡星火陪伴着每个远行的人...”“它们轻轻点缀天空,照亮道路,映在双眼...”“更是亮在无数人的心中......”-宇宙,是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无垠银河,只是宇宙中一个渺小的棒旋星系...而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银河系猎户旋臂,一个象征着活力的体系——太阳系
  • 双胞胎萌宝来了娘亲准备投降吧

    双胞胎萌宝来了娘亲准备投降吧

    米乐嫁入妙家,为的就是复仇,对!为报杀父之仇!当年要不是妙墨,父亲怎么可能会自杀!要不是他,母亲、姐姐、弟弟,怎么可能会丢?要不是他,自己怎么可能会得到重生?一切都是他!都是他!
  • 口袋妖怪始源终末

    口袋妖怪始源终末

    火焰席卷,我自浴火重生。苍炎肆虐,吾为火之帝王。黑暗袭来,余燃照亮众生。世界之巅,孤位无人撼动!处女作,也是随性而写,有宝贵的意见希望能够告诉我,我会尽力听取。
  • 无疯魔不成活

    无疯魔不成活

    武道、丹道、药学、驭兽、阵法、炼器、、、万法归一,看我吴风崛起于平凡,成就于非凡。披荆斩棘,战魔斗妖,再立武院,誓让凌云精神长存天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剑风雪

    一剑风雪

    什么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么是江湖?恩怨就是江湖。这个江湖,有个瘸腿的乞丐一枝柳条便可掀翻整个天下,有个唱曲儿的戏子挥手就能晃动整个京城。这个江湖,有那道门真人飞天遁地,一步可上九重天的潇洒。也有佛陀菩萨拈花一笑,世间百态皆可入禅的宽容。而在那场混乱的春秋大梦中,他作为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却被早早地背上了国仇家恨,在这深不见底的江湖里一路摸索,摸爬滚打。便是遇到打不过的人,被人家按在地上打,也要不输底气地喊上一句:狗日的。十三年风雨漂泊,他早已不是那个没落王朝的小皇帝,他是那个佩一柄木剑,却在众人面前说出:"千里山河,我有一剑便可独闯整个江湖!"的年轻侠客。
  • 死党之间的故事

    死党之间的故事

    作者第一次写小说,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关照!!本节故事是写四姐妹的爱情故事从校园开始
  • 华生若梦

    华生若梦

    混沌栽新界,三者迁,四者眠。时空拓无间,太原书真言。万物造万物,情绪得所悟。树树生枝枝,叶叶缀木木。枝叶错繁生,残叶静默露。一柄破刃去残叶,尘聚星河古龙殿。他日尘散破刃现,华生若梦刹那间。
  • 咫尺天涯传

    咫尺天涯传

    林家药铺伙计兼少掌柜的林天涯,世家雨家大少爷兼移花宫少主的雨咫尺,一个逆天而行却绝境改命,一个顺天而为却堕落为魔。一个被人百般陷害吃尽人间苦毒逆境苦斗终成大气万人仰望,一个被人千方培养世人焦点世家子天赋异禀却迷途成魔,二十年的兄弟之情,却被所谓的人间正道摧残得千疮百孔。是正亦是邪,浩然长存的却是人类最根本的七情六欲,所谓君子,不过是小人为自己取得一个好听的名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