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原文】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译文】
凡是揣度人的权谋、衡量人的才能,其目的都是为了征召和吸引或远或近的人才。一旦人才归附之后,就要确立相应的制度,考察和辨别人才的优劣,首先必须考察彼此之间的同与异,辨别言论的是与非,分析对内对外言辞的真伪,了解他们是否名副其实,是否有真才实学,能够提出决断安危之大计,确定亲疏之大事,然后权衡他们的轻重优劣,裁量彼此的长处和缺漏,以便能够为己所用。一旦情势需要时,就可以征召他们,可以依靠他们、任用他们。在与对方交谈时,要用一些话语诱导他们说出真实的意图和想法,从而洞悉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再用褒扬的方法箝制对方,这就是“钩箝”之术。
智慧典例
不记私仇用管仲
公元前687年,齐襄公不理朝政,荒淫无道,以致民怨沸腾,国家大乱。为了避难,鲍叔牙随公子小白流亡莒国,管仲随公子纠逃往鲁国。不久,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后被杀,造成齐国君位空缺。
公子纠和小白听到这个消息都想赶回齐国争夺君位。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当上国君,就带兵埋伏在莒国通向齐国的必经之路上,见到小白乘车而来,就用箭射倒车上的小白。他以为小白必死无疑,就放下心来,带领公子纠慢慢向齐国进发。
实际上,管仲的箭只射在小白的衣带钩上,小白灵机一动,咬破舌头,口吐鲜血,装死骗过了管仲。当管仲离开后,他急忙同鲍叔牙抄近路返齐,昼夜兼程,抢先赶回齐国都城,登上君位,是为桓公。
齐桓公于是准备拜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极力推辞,并极力推荐管仲。他说:“管仲从小就是我的好朋友,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拜他为相,齐国很快就能强盛。”
齐桓公不高兴地说:“管仲差一点射死我,我怎能重用仇人呢?”
鲍叔牙说:“当初,管仲是为了让公子纠登上君位才这样做的。国君不可只记私仇,而忘掉齐国的大业,失掉这位难得的人才。”
齐桓公见他说得有道理,决定重用管仲。他派人到鲁国,向鲁庄公说:“我们国君要报管仲一箭之仇,请把他交给齐国处治。”
鲁国大臣施伯知道管仲回齐后会被重用,将来肯定对鲁国不利,就极力劝阻鲁庄公不要交人。鲁庄公害怕得罪齐国,便命人把管仲装进囚车,送回齐国。
管仲坐在囚车内,归心似箭。他深知自己返回齐国是好友鲍叔牙的主意,施展才能的机会就要来了。可是押解囚车的士兵行走速度非常慢,管仲心里着急,担心鲁庄公万一醒悟过来,派兵追赶。他就想了个主意,编了一首名叫《黄鹄》的歌曲,唱给士兵们听。唱了两三遍后,他又教士兵一起唱。士兵们边听边唱,忘记了疲劳,行军速度逐渐加快,一天半就到了齐国。
就在齐国君臣迎接管仲入境的同时,鲁国公子偃也带兵追来了。
原来,鲁庄公突然醒悟,放管仲归齐,等于放虎归山,急忙下令追杀,但已经晚了一步。
【评析】
飞箝是一种制人之术,“制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识人为己所用,这是国君与谋臣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另一种就是利用对方的弱点把其铲除,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此齐桓公便是运用“制人”的前一种:识人为己用。本篇开始便提到“度权量能”,其目的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所善专长来量才而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不是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
齐桓公不因一箭之仇而心怀怨恨,其胸襟实在宽广,同时他又能听取鲍叔牙的意见,将管仲封为相国,更是难能可贵。后来管仲一心一意辅佐齐桓公,改革变法,励精图治,最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宽容之心得良将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军队一举平定了斗越椒的反叛,天下太平。庄王兴高采烈地设宴招待大臣,庆祝征战胜利,并赏赐功臣,美其名曰“太平宴”。
文武百官都在受邀之列,只见席中觥筹交错,热闹异常。到了日落西山,大家似乎还没有尽兴。楚庄王便下令点上烛火,继续开怀畅饮,并让自己最宠幸的许姬来到酒席上,为在座的宾客斟酒助兴。大家本来喝得差不多了,一见美女频频向自己敬酒,都来了兴致,不觉又喝了半个时辰。
突然,外面一阵大风吹来,宴席上的烛火熄灭了。也许是醉意微醺,也许是看到许姬灿若桃花的笑颜,一个人趁着漆黑,伸手扯住她的衣裙,抚摸她的手。许姬一时受到惊吓,慌乱之中,用力挣扎,不料抓住了那个人的帽缨。她奋力一拉,竟然扯断了。她手握那根帽缨,急急忙忙地走到楚王身边,凑到大王耳边委屈地说:“请大王为妾做主!我奉大王的旨意为下面的百官敬酒,可是不想竟有人对我无礼,趁着刚才烛灭之际调戏我。”
庄王听后,沉吟片刻。许姬又急又羞,催促他:“妾在慌乱之中抓断了他的帽缨,现在还在我手上,只要点上烛火,是谁干的自然一目了然!”
说罢,便要掌灯者立即点灯。楚庄王赶紧阻止,高声对下面的大臣说:“且慢!今日喜庆之日难得一逢,寡人要与你们喝个痛快。现在命令你们统统折断帽缨,把官帽放置一旁,毫无顾忌地畅饮。”
众大臣见大王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都投其所好,纷纷照办。等一会儿点烛掌灯,大家都不顾自己做官的形象,拉开架势,尽情狂欢。
许姬对庄王的举措迷惑不解,仍然觉得委屈,便问:“我是大王您的人,遇到这种事情,您非但不管不问,反而还替侮辱我的人遮丑,您这不是让别人耻笑您吗?以后您怎么严肃上下之礼呢?妾心中还是不服!”
庄王笑着劝慰说:“虽然这个人对你不敬,但那也是酒醉后出现的狂态,并不是恶意而为。再说我请他们来饮酒,邀来百人之欢,庆祝天下太平,又怎么能扫别人兴呢?按你说的,也许可以查出那个人是谁。但是如果今日揭了他的短,日后他怎么立足呢?我不就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吗?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你依然贞洁,宴会又取得了预期的目的,那个人现在说不定如释重负,对你对我感激不尽,以后肯定会对我更效力。”
许姬觉得庄王说得有理,考虑周全,就没再追究。
两年后,楚国率领军队讨伐郑国。主帅襄老手下有一位副将叫唐狡,毛遂自荐,愿意亲自率领百余人在前面开路。他骁勇善战,每战必胜,出师先捷,很快楚军就得以顺利进军。
庄王听到这些好消息后,面见襄老,要嘉奖他的战绩。襄老诚实地回答说:“您要犒赏就重奖副将唐狡吧!要不是他在前面冒死打通层层关口,我们也不会这样顺利。”
唐狡站在庄王面前,腼腆地说:“大王昔日饶我一命,我唯有以死相报,不敢讨赏!”
楚庄王疑惑地问:“我何曾对你有不杀之恩?”
“您还记得‘绝缨会’上牵许姬手的人吗?那个人就是我呀!”
【评析】
楚庄王以宽容之心“制人”,使其忠心为己所用。楚庄王揣摩到了臣子只是酒后失态,并非恶意之举,如点灯查办,就会失去一得力助手,于是便以宽容之心不了了之,这就为以后唐狡在讨伐郑国时立下战功埋下了伏笔。可见,智慧不只是表现在运筹帷幄中,而且也体现在日常处事中。楚庄王酒宴上一个简单的举动,不但保全了许姬的名声,而且得了一名尽忠的大将,赢得了一场战争。
唐太宗知人善任
唐太宗向来注重选拔人才,专门设置吏部,严格选拔任用贤能志士。他常常叮嘱右仆射封德彝说:“官是民之父母,一个官吏就能决定人民的安危和苦乐,所以在选用时一定要谨慎行之,不能草率。要知道用一个好人,就如同引一条沟渠,人才就如水流都进来了。但一旦用一个庸人,其他庸才就蜂拥而至。”
宰相魏徵常常和太宗谈论起用人的标准,一次他进谏说:“从前,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选用人才主要考虑是否有才,没有看其德行;现在天下太平,官吏不需要南征北战,要为民父母,高尚的道德和品行就变得非常重要,因而我们的用人标准也要随之变动。”
唐太宗对此非常赞同,于是根据魏徵的建议吩咐下去,让吏部参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人才。
过了一段时间,唐太宗见封德彝没有举荐贤才上来,于是质问他:“你的职责就是举贤荐士,最近你可全心全意地工作?”
封德彝无可奈何地说:“臣一直尽心尽力发掘人才,但是现在确实没有什么贤才!”
太宗听后,语重心长地说:“用人不可要求别人面面俱到,也不要看重他的出身门第和家庭背景。人才不在于有无,关键在于如何挖掘。你怎么可以用没有人才来推脱责任呢!难道要我去古代借用他朝的人才吗?一个人再贤能也不能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事,各个行业都需要人才,所以要广开求贤之路,切莫求全责备!”
封德彝惭愧不已,低头表示说:“微臣以后一定唯才是举!”
从此,吏部改革选拔人才的制度,沿用隋朝的科举制。这个政策一推行,那些寒门庶族子弟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了,为官的根据政绩可以升迁,为民的也能得到合适的官职。
唐太宗经常训导选拔人才的官员说:“不要害怕那些人才比自己强,如果你能给他提供用武之地,你自己得到的将更多。”
他不在人才面前炫耀自己英明神武,反而对他们尊敬有加。他还命人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不分出身贵贱,其中就有农民出身的徐世、铁匠出身的尉迟敬德和士卒出身的秦叔宝。
后来,太宗在午门接见士人时,看着鱼贯而入的进士禁不住大笑说:“天下的贤才都已被我网罗住了,此乃我朝大幸!”
这些贤臣得到了太宗的尊重和提拔,齐心协办地辅佐他,后来出现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也因为“贞观之治”而名垂史册。
【评析】
飞箝术首先讲到的就是要有知人善任的眼光,只有把贤能之士招到身边,才能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成就一番事业。同时善用人者还能够做到礼贤下士,在谋臣面前能够虚心求教,不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让谋臣得到完成每一件事的功劳,而自己得到的却是成就一番大业的功劳。所以说真正的王者,善于任用贤才,将天下之能人志士聚集在自己身边。
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
【原文】
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鞻。
【译文】
钩箝之语,作为一种游说辞令,其特点就是诱导对方说话进而控制对方的语言,时而赞同对方,时而提出相对的观点。对于那些不易被游说辞令说服的人,或者先征召他们,然后恭维其才能,反复试探和感化;或者先恭维其才能,进而进行试探和感化,然后再诋毁其缺点。挫其傲气;或者借恭维其才能之名,行诋毁其不足之实,或者借诋毁其不足之名,行褒扬其才能之实。如果对方已经被感化,并打算重用他。此前进行试探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可以赏赐财物、珠宝、璧帛、采邑或美色以打动和引诱他们,从而观察其是否贪婪,有的则要确立相应的制度,立赏罚去就之势,以考察其内心真实情感和能力的高下,有的则需要等待其遇到艰难困苦之时抓住对方的弱点和漏洞,进而了解其智愚勇怯,控制对方。以上这些都要配合运用抵鞻的方法。
智慧典例
美色牵制多尔衮
清朝建国以后,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皇太后不惜贡献出自己,下嫁给大臣。这位皇太后便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史称孝庄后。
孝庄后是清朝奠基者皇太极(史称清太宗)的妃子。公元1643年,皇太极未能看到清朝的最后胜利便溘然长逝。皇室成员展开了激烈的帝位争夺战,其中最具实力的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极庶出的长子豪格。
孝庄后却有自己的想法。此时,她的小皇子福临年方6岁,他是皇太极的嫡亲儿,最具有继承帝位的资格。可是,他们孤儿寡母,若不能得到实力派的支持,帝位是轮不到他头上的。为此,孝庄后单独召见了多尔衮,提出以福临继承皇位,而以多尔衮为摄政王,全权负责国家大事,虽没有皇帝的头衔,却握有皇帝的实权。
多尔衮对这位美丽聪慧的皇嫂早已存有爱慕之心,又觉得她的安排对自己有好处,便同意了。一年以后,明朝灭亡,清王朝在北京正式建立,刚刚7岁的福临便成了清朝的第一皇帝(史称顺治帝)。
对于清朝的建立,多尔衮是立有汗马功劳的。他并没有放弃当皇帝的念头,他手握军政大权,又将与他争夺帝位的豪格幽禁而死,另一位摄政王也被贬官。他唯我独尊,势焰熏天,根本不把小顺治放在眼里,凡事独断专行,从来也不向顺治禀奏,只等有一个合适的时机便取而代之。
孝庄后(此时已是皇太后了)意识到局势的危险,她忧心忡忡,怎么样才能扭转这个局面,保住幼子的皇位呢?多尔衮自然不稀罕什么官爵、钱财,但多尔衮极好色,孝庄后也知道多尔衮长期以来一直对自己怀有好感,并有据而有之的念头。此时此刻,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也只有贡献出自己娇美之躯这一个办法了。从此,她故意在多尔衮面前展露风情,多尔衮怎能抵挡住这种诱惑,便留宿宫中,孝庄后终于以自己的美色将多尔衮牢牢地笼络住了。
公元1645年,二人宣布正式结婚,为此朝廷还下了一道正式的诏书,大意是说,皇父摄政王丧偶,皇母皇太后寡居,众大臣同词吁请,以为皇父皇母不宜分居,应当合宫同居,此议甚合朕心,谨请皇父皇母于某年某月某日行大婚典礼,合宫同居,以便朕得以及时尽孝。等到了孝庄后大婚的这天,文武百官一律朝贺,朝廷还因此大赦天下。
这段政治联姻,使多尔衮被控制在孝庄皇太后手中,多尔衮纵有篡位野心,也慑于孝庄皇太后的压力和监视而无法有过分的行动。
后来,福临渐渐长大,身边已有了自己的心腹,培养起了自己的势力。为了彻底消除身边的隐患,孝庄皇太后终于不顾与多尔衮多年的夫妻情分,派人将他杀掉。至此,清王朝迎来了顺治帝长达11年的统治。
【评析】
此处美人计的应用与抵鞻术中的美人计有不同之处,抵鞻术中的美人计利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鞻”来除掉诱惑的对象,此处孝庄太后是以美色引诱控制多尔衮。为了保住幼子的皇位,扭转不利局面,便抓住多尔衮好色的弱点,下嫁于他。这不仅成功牵制住了多尔衮,也给了年幼的顺治帝成长的机会,从而最终除掉了多尔衮。
夸奖他人戴高帽
袁枚是清朝非常有名的才子,名满天下。他对为人处世之道也很精通,尤其善于给别人戴“高帽子”,可以说“百发百中”。
他考取功名后,被朝廷任命为地方县令。赴任之前,特地去向老师尹文瑞辞行。老师问他:“你现在年纪轻轻就受到朝廷重用,一定要谨慎行事,做充分的准备。不知道你此次赴任前都为自己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啊?”
袁枚说:“老师,我已准备好了一百顶高帽子,其他方面没有什么。”
尹文瑞是乾隆时期的一位名臣,不仅学问好、知识渊博,而且德行、操守堪称一流。他听了袁枚的话,很不高兴地说:“年轻人怎么搞这一套?太庸俗了!”
袁枚对老师恭敬地说:“现在社会上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不准备不行。说句真心话,世上有几个人能像老师这样富有德行和操守,不喜欢别人送高帽子呢?”
尹文瑞一听,不禁频频点头,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脸上也转忧为喜了。
当袁枚从老师那里回来后,同学纷纷问他与老师谈得怎么样。袁枚把经过述说一遍,感慨道:“看来,多准备些高帽子的确不错。老师那里我已送出一顶了!”
【评析】
在飞箝术中,飞的意思就是运用褒扬之词去夸奖、表扬对方,也就是俗称的“拍马屁”、“戴高帽”。主要就是使用者以恭维、抬举对方为手段,把不是出自内心实感的话讲给别人,以消除与对方的矛盾与争端。从其运用方法上来看,也是使用的引诱法,其关键便是抓住了世人皆有爱好美名、美食、美色的特点,而美言也不例外。
在给别人戴“高帽子”时,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尺度,既要善于适度地利用戴“高帽子”赢得他人的赞赏和喜爱,也要避免陷入阿谀奉承、一味溜须拍马的境地;既要善于给别人戴“高帽子”,也要善于鉴别人家给自己送的“高帽子”,尤其要提防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
【原文】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译文】
如果要将飞箝之术用于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就必须事先揣度君王的权谋智慧,衡量君王的才能,再观察天时的盛衰,考察地形的广狭,以及山川险要的难易,人民财货的多寡,还有君王与各方诸侯的亲疏远近、爱憎好恶,还要洞悉其人的意愿、胸怀、志向,弄清楚他的喜好和憎恶,然后投其所重与所好,采用具有诱惑性和针对性的说辞,求得采纳和重用,进而箝制对方。如果打算用飞箝之术对付诸侯,同样需要仔细揣摩对方的智慧和能力,权衡对方的实力,估量对方的气势,进而把握住关键之处,并以此为突破口,迎合他的意图、附和他的建议,控制并亲和他,进而运用飞箝之术引导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行事,最终达成和议,促成合作。这就是运用飞箝之术以联结诸侯的办法。如果把飞箝之术用于游说他人,就是要用溢美的褒奖之词称赞对方,从而使其暴露真实的想法,讲出真实的情况,以此使结交亲密无间,从而进一步探究其言辞的真伪。若能如此,让他接受“合纵”他就会“合纵”,让他接受“连横”他就会“连横”;可以引之向东,也可以促其向西;可以引之向南,也可以促其向北;可以引之返还,也可以促其复去。如此运用飞箝之术,即使有暂时的覆败,但大多能转败为胜,恢复胜局,不致偏离基本的尺度。
智慧典例
陈说利害取范阳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武信君率领的起义军攻下赵国的10座城池,继续向前攻取范阳等其他城池。范阳县令死守范阳,誓与武信君抗衡到死。
蒯通前去拜见范阳令,弓着腰说道:“听说你就快要死了,所以我特来吊丧!”
范阳令大怒,命令手下将他拉出去砍掉。蒯通大叫道:“等我把话说完,你再碎我尸体也不迟。”
范阳令便叫他快说理由。
蒯通说:“你当范阳令已有10年了。这10年里由于秦朝法律严酷,所以你依照法律杀死的人已不计其数。虽然你使这么多人成了寡妇、孤儿,但10年里,却没人敢用刀子捅你的肚子,这并不是因为你肚皮厚,而是因为法律严,他们害怕秦法罢了。现在天下大乱,谁曾见秦法的实施?那些被你杀害过亲人的人会甘心让你活着吗?他们一定会拿刀子来杀你的,这就是我来吊丧的原因。”
范阳令听完,忙叫侍卫退下,让蒯通坐下,恳求道:“我又何尝不知呢?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蒯通说道:“现在各诸侯都背叛朝廷,武信君的大兵即将临城,而你却想坚守范阳,以羸弱之卒,抗百万雄师。你不知道吧,县里有许多人都想杀了你,拿你的人头来投降武信君,谋一份奖赏呢!”
范阳令面露忧色,当即痛哭流涕,请求蒯通帮忙。
蒯通说:“幸好你遇见我,可以不用死了。你现在马上派人随我去见武信君,你就可以转危为安了。”
范阳令立即命人保护蒯通去武信君驻地。蒯通到了武信君的面前,对武信君说道:“你如果听我的计谋,不发一兵一卒,便可轻易占领许多城池。”
武信君忙问他有什么计策。蒯通小声说道:“您只需传递战书便可平定千里!”
武信君不大相信。然后蒯通又大声说道:“现在范阳令胆怯怕死,贪图富贵,想赶在别人前面先投降,却又怕您像攻下前面10座城那样把他杀了。您为什么不让我带着侯印去拜见范阳令并封他为侯呢?如果他被封侯,那其他城池的守将知道后都会来投降的。所以,仅靠封一人为侯便可以轻取数城。”
武信君虽不太信,但还是照他说的去做了。
果然,赵国的人们听到范阳令被封侯的消息后,纷纷不战而降。
【评析】
蒯通在此游说范阳令运用的便是量能立势法。他仔细分析到对方单薄的实力无法与武信君抗衡时,便向范阳令说明自己劝谏的合理性,从而使其欣然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能够成功做到这种游说方法并非易事,需要准确判断当前形势,分析各方利害,如果没有准确的信息,只凭借脑瓜聪明是不可能做到的。
见缝插针巧进言
三国时期,刘备心怀大志,一心想复兴汉室,灭曹吞吴,进而统一天下。他出身低贱,原是一个贩卖草鞋的乡村农民,但他努力进取,终于在蜀汉之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
一开始,他还能克制自己贪图享受的心理,但是越到后来他就越安于现状,没有了以前的斗志。谄媚之徒也都围绕在他身边。这一切都被他的妻子甘夫人看在眼里。
甘夫人是刘备驻守徐州时纳的小妾。刘备对她十分宠爱,一方面因为她貌美异常,身姿优美,肌肤如玉;另一方面,甘夫人知书达理,通晓人情世故。刘备的原配糜夫人去世后,刘备就把甘夫人带在身边,舍不得和她分开。
刘备盘踞在巴蜀之后,把里里外外的事务交由丞相掌管,也不再考虑兴复汉室基业的目标。那些小人见刘备丧失了往日的斗志,便想出各种花招讨他欢心。
一次,一位地方官吏给刘备送来一个用玉雕琢而成的人像。人像有4尺高,质地精良,栩栩如生。刘备一见欣喜不已,拥着甘夫人,指着玉人说:“你的肌肤可以和这个玉人相提并论啊!”
从此,他把玉人安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一边欣赏冰清玉洁的甘夫人,一边把玩玉人,两相对照,爱不释手。
甘夫人见刘备玩物丧志,还为自己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心中甚是着急。如果长此以往,刘备就会沉溺于安逸之中,不思进取,最终沦为平庸之辈。可自己是一个妇道人家,如果向他直言进谏,似有参与政务之嫌;如果摔碎玉人,恐怕刘备会怨恨自己,破坏夫妻关系。这天,她在房中看着玉人,心中一个激灵,想起了“子罕不以玉为宝”的故事。
等到晚上,刘备回来,甘夫人柔声说:“你这样喜欢玉,我来给你讲个有关玉的故事吧!”
刘备也很有兴致,于是催促道:“好啊!快讲!”
“春秋时期,宋国的正卿子罕收到了别人送来的一块宝玉,那玉浑然天成,和你的玉一样,也是人的形状。但是子罕断然拒绝了,说:‘你送来的宝物委实罕见。你以玉为宝,而我以廉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和我都丢失了各自心爱的东西,你还是拿回去吧!’那个人对子罕敬佩不已,逢人就说‘子罕不以玉为宝’,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刘备听后若有所思。甘夫人接着说:“同样是玉石,子罕不以为宝,而你却爱不释手,抚玩不止。玩物必丧志,居安要思危,现在还有两大对手尚未消除,你任重而道远啊!”
刘备惭愧不已,当着夫人的面就把那玉人摔碎了。他从此远离那些奸佞之徒,勤于政务。
【评析】
甘夫人在劝说刘备之前充分考虑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怕直言相劝有干预政务之嫌。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便借故事启示刘备,不但达到了目的,还进一步加深了夫妻间的感情。由此可见,在劝谏别人时,不仅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还要讲究策略。在不经意间,抓住有利时机,或借用比喻,或委而婉之,或反面论说,都可达到进谏的目的。
严于律己劝知县
明朝的时候,大臣丰庆在河南担任布政使。他为官正直,严于律己,素以公正廉明闻名官场。他经常到下属的各个州县考察官员的政绩和德行,察看有无贪污受贿的现象。
一次,一位知县听说丰庆要来本县巡查,他经常收受贿赂,担心自己贪赃枉法的事情传到丰庆耳朵里。为了让他手下留情,就想方设法讨好他,但又担心秉性正直的丰庆不接受,弄得自己很尴尬,就想出了一个主意。
这天,知县前来丰庆的住处拜访,两个人谈了一会儿话,将要告辞。知县从怀里掏出一捆用纸裹好的东西,像蜡烛长短,一根一根的。他微微弯腰,面带微笑说:“这一包蜡烛不成敬意,算是下官送给您的见面礼,还望您笑纳。”丰庆看这位县官满脸诚恳,对自己热情有加,不好当面驳了他的面子。再看那些东西的确没有什么异样,不过是几根蜡烛,就含笑收下。
到了晚上,丰庆和往常一样看完书后方安睡。随行的侍者到书房点燃蜡烛,一拿起来,沉甸甸的。再仔细看那蜡烛,外表一层是蜡油,蜡烛的中心全是黄金。
“怎么,蜡烛点不着吗?”丰庆见还没有掌灯,在外面问。
“世上哪有能够点得着的黄金呢?”侍者回答,然后把蜡烛的实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丰庆。
“我们接受的是蜡烛,蜡烛点不着,对于我们又有什么用呢?谁送来的再送回去就是了!”丰庆吩咐把那些黄金蜡烛原封不动地包好,退回去,并交代了一句话:“你送给我的蜡烛点不着,再换几支可以点燃的蜡烛吧!只是小心玩火自焚!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了。”
知县接到退回来的黄金蜡烛不禁提心吊胆,心想自己被革职查办的时候不远了,正打算弃官而去。几天过后,竟然没有什么动静。等再次遇到丰庆,知县连忙磕头认罪。丰庆说:“你只是拿错了蜡烛,以后做事小心些。这件事情我不会张扬出去,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给自己一个改正的机会,多为百姓做些好事吧!”
知县从此再也不敢为非作歹,压榨百姓。
【评析】
丰庆在此劝诫知县运用的依然是量能立势法。从实力对比上看,小小的知县与布政使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丰庆明知对方有受贿之事,却并不直言相劝,更没有责备他的行贿,而是以还烛暗中点醒知县,告诫其应该为官清廉。丰庆的劝诫十分合理,这不但给了知县悔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以恩德使其深受感动,从而使其真心接受了丰庆委婉的劝诫。
【智慧总结】
本篇飞箝术主要讲述的是如何运用褒扬之词去收服人心,使对方被我们所控制、掌握。在此处“飞”是夸奖、表扬的意思,有意识地去给予肯定和赞许,以讨得对方的欢心,得到信任,使其暴露实情。“箝”是掌握住对方的一举一动,使之按照自己意图行事,由此可知,“飞”的目的是为了箝。
飞箝术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考察个人品行的好坏、能力的高低;也可以辨别事物的虚实和对错。本篇首先提到的就是如何运用飞箝术去识别人才、利用人才;也可以引诱对方说出我们想要探听的实情;还可以用之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天时、地利等外界环境,为自己作决策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于飞箝术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引诱法、重累法、量能立势法三种。引诱法就是通过钱财、美色或声乐等去投其所好,来抓住对方的心理,使之掌握在自己手中;重累法就是采用反复试探或感化的方式使之接受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量能立势法就是在衡量对方实力后,确立相应的制度,立赏罚去就之势。三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又要因人而异,引诱法的对象必须具有某一方面的贪心;重累法的对象必须是具有正直、开明等良好品行之人;量能立势法的对象必须是善于表露心迹,自身有明显弱点的人。
总之,掌握了运用飞箝术的方法,明白了飞箝术的目的,便可对万事运筹帷幄,自身也可来去自如,这便是飞箝术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