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04200000005

第5章 抵巇术

可抵而匿,可抵而得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鞻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鞻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鞻之理也。

【译文】

世间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而动,世间万事同样也要依照离合聚散的法则发展变化。有些事情,虽近在咫尺,却互不了解,看不清楚;有些事情,虽然远隔天涯,反而了如指掌。近在咫尺却没有了解,是因为没有详细地考察情况,分析其言辞;远隔天涯反而了如指掌,是因为反观其以往发展的规律和历程,从而推断出未来的发展情形。

所谓鞻,就是罅,罅也就是涧,涧天长日久就变成大隙(鞻,在古代指容器的裂痕;罅,指的是裂缝;涧,指的是较大的裂缝。三字意思相通,只是程度不同)。起初发生时,会有征兆可寻。若是内部有了缝隙,可以从内部堵塞它,使其消失;若从外部出现时,可以从外部使其缩小,从而慢慢击退;若是从下层出现时,可以从下面平息它;当这种征兆处于萌芽状态时,可以从上面着手,让其逐渐泯灭;如果缝隙已经扩大到无法抵塞、不可救药时,可以弃旧用新,趁机用适当的途径取而代之。这些就是抵鞻之术的道理。

智慧典例

邹忌设陷逐田忌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机敏聪颖,天下闻名。但有的时候也不免糊涂,坠入他人计中,为渊驱鱼。

当时,邹忌为相,田忌为将,二人不和,互相猜忌,倾轧不已。后来,一位名叫公孙阅的人给邹忌出了一个主意。公孙阅说:

“大人何不向齐王建议讨伐魏国?如果胜了,是您谋划高明,可以领功受赏;如果败了,则是田忌指挥不力,不肯舍命。即使他不死在战场上,也可以找个罪名除掉他。”

邹忌认为这个主意甚为巧妙,于是劝说齐威王讨伐魏国。

于是,田忌督师伐魏,三战三捷。邹忌不悦,又去找公孙阅讨教计策。

公孙阅于是派人携带200两黄金,到闹市上去卜卦,对卜者称:

“我是田忌派来的人。将军三战三捷,威震天下,想推翻齐王,自以为王,请先生算一下前景如何?”

公孙阅派去的人走后,邹忌立即向齐威王告密。齐威王捉来卜者审问,果然如此。铁证如山,田忌无奈,只得弃职,逃奔其他国家。

田忌从齐国逃出后,来到了楚国。邹忌独揽大权,更加得势,但又担心田忌借楚国的力量重返齐国执政,心中不安。

杜赫对他说:“大人放心,我会使田忌留在楚国。”

于是,杜赫南下到达楚国,对楚王说:

“齐国的邹忌之所以仇恨楚国,就是因为担心田忌会借楚国的力量卷土重来。大王您为何不把田忌封于江南,向邹忌表示田忌绝不会返回齐国呢?这样,邹忌就会与楚国睦邻友好,和睦相处。再说,田忌亡命楚国,得到江南的封地,必然对大王感恩戴德。如果他将来有机会归国,也会尽心竭力报答大王。这就是一箭双雕之计,使田忌与邹忌同时为大王所用。”

楚王点头同意,于是把田忌封在江南。

【评析】

邹忌与田忌有“鞻”,公孙阅和杜赫便为邹忌出谋划策,想方设法驱逐田忌,运用的便是“抵而得之”的方法。其最终结果不但把田忌逐出了齐国,还使他在楚国没有得到重用,让田忌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王允、勾践巧设美人计

汉朝末年,献帝9岁登基,因年幼无知,朝廷大权便由董卓掌控。董卓为人阴险狡诈,经常滥杀无辜,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既恨又怕,敢怒而不敢言。

官拜司徒的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如果不铲除他,汉朝的江山恐怕难保。但董卓的势力很大,身边战将无数,正面攻击,必定不是他的敌手。后来王允得知董卓身旁有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名叫吕布,董卓认了他为义子,忠心耿耿地保护着董卓。王允经过观察,发现这“父子”二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都是好色之徒。于是便想用“美人计”,让他们父子互相残杀,来除掉董卓。

王允府中有个名叫貂蝉的歌女,她不但长得国色天香,而且才艺还十分出众。当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时,深明大义的貂蝉为了感激王允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决心牺牲自己,为朝廷除害。

在宴请吕布的一次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欲将自己的干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的事。吕布见了这么美丽的绝色佳人,自是高兴万分,对王允也感激不尽。

次日,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在酒席之间,又把貂蝉唤出给董卓献舞。董卓见到貂蝉的美貌也禁不住垂涎三尺。王允见有机可乘,便说:“太师要是喜欢,我就把面前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吧。”董卓假意推让一番,而后高兴地把貂蝉带回了府中。

吕布知道此事后大怒,当面询问王允为何出尔反尔,王允编出一番谎言哄骗吕布说:“太师说此次前来的目的是要看看儿媳妇,我怎么敢违背他的命令呢?太师还说要选良辰吉日与你们完婚,所以便决定把貂蝉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

吕布信以为真,于是便在府中等待董卓给他操办婚事。但过了几天仍是没有动静,焦急万分的吕布一打听才知,原来董卓竟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在暗中与貂蝉约会。

有一天董卓上朝时,发现身旁的吕布不在,心里顿时疑窦丛生,便马上赶回府中,正好在后花园凤仪亭内看到吕布与貂蝉在一起说笑。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闪身躲过。吕布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太师府,并大骂董卓人面兽心,拆散了他与貂蝉。其实吕布与貂蝉的私自约会,也是貂蝉在依照王允的计谋行事,以离间他们父子的关系。

王允见时机成熟,便再次请吕布到自己家中的密室相商。王允大骂董卓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吕布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地说:“不是看在我们父子之情的分上,我非杀了他不可!”王允忙说:“将军此言差矣,你姓吕,他姓董,怎么能说是父子呢?再说,他霸占你的妻子,又想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大人的及时提醒,不杀老贼吾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被自己说服,便立即假传圣旨,以皇帝的名义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不知是计,还耀武扬威地进宫受禅,不料刚进宫门,便被吕布一戟直穿咽喉。奸贼被除,朝廷内外无不拍手称快,赞赏王允与吕布的功德。

历史上美人计的应用不在少数,另一个成功范例就是勾践利用西施离间吴王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勾践继承了王位。吴王阖闾不听伍子胥的劝阻,趁越国办丧事之机出兵攻打越国。战斗中吴王阖闾右脚负伤,回到吴国后没几天就死了。由嫡子夫差继承吴国王位,他决心为父报仇。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发兵攻打越国,勾践在会稽山被围,被迫与吴王讲和,表示情愿当吴王的顺从臣下。勾践夫妇作为人质在吴国小心伺候吴王,受尽屈辱,取得了吴王的信任,三年后被赦回到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立志雪耻复国。勾践与文种商量复仇大计,文种向勾践献上破越七计,其中的第三计就是美人计。为了实施美人计,越国大夫范蠡找到了深明大义的美女西施和郑旦,把她们送给夫差。

西施不但相貌绝美,而且能歌善舞,才能出众,很快便得到了夫差的宠爱,夫差对西施言听计从。于是,西施便和郑旦用计竭力挑拨吴王夫差和重臣伍子胥的关系,借夫差之手杀掉了足智多谋的伍子胥,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吴国的力量。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带领大队人马攻打吴国,包围了夫差。夫差被迫自杀,越国大获全胜,不久称霸一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评析】

从抵鞻术的运用来看,美人计正是根据应用对象本身的“鞻”(即董卓和吕布以及吴王夫差皆是好色之徒的弱点)而使用的,而后利用美色又去制造新的“鞻”(即离间董卓与吕布的父子关系、夫差与伍子胥的君臣关系)。美人计运用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制造新的“鞻”,借刀杀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省去了许多麻烦。

从以上这两个美人计的运用效果来看,王允直接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借吕布的手除掉了董卓;勾践只是利用西施除掉了夫差身旁的伍子胥,削弱了吴国的实力,其高明程度与王允相比还略逊一筹。

挑拨离间保楚国

战国时期,秦国与韩国在河泽交战,韩国连败,形势危急。

大夫公仲对韩王建议说:“我们的军队数量远比不上秦国,现在内无后备,外无救援,正处于危及存亡的关头。现在秦国意在讨伐楚国而不是我国,不如通过张仪同秦议和,送给秦国一座名城,约他一同讨伐楚国。秦国志不在我,又有利可图,一定会同意的。这样既保存了我国,又可以灭掉劲敌楚国,这是一箭双雕啊。”

韩王答应了,于是就对外宣称公仲将西赴秦国议和。楚王听说韩国要和秦国和解,十分恐惧,就召见陈轸问他怎么办。

陈轸说:“秦国想攻打楚国已经很久了,现在又得到韩国一座名城,再和韩国一起南下,这可是秦国梦寐以求的事!楚国肯定要受到两国的进攻。”

楚王点头道:“是。一个秦国已经不能阻挡,再加上韩国,我们岂不要灭亡了?”

陈轸忙说:“我有一个办法。大王可在国内选拔人马,宣称救韩,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再命令士兵用战车布满道路,派使臣带着足够的财物,使韩王相信楚王是他的盟友,一定会救他。即使不能如愿,韩国也会感激你,一定不会前来攻楚。即使两国兵临楚地,韩国也绝不肯奋力攻打,而且有可能反戈相向,而一个秦国对我国不可能造成什么重大的危害;倘若如我所愿,韩国接受了我国的礼物并表示亲近,那秦国知道后一定大怒,两国便结下恩怨,他们之间的矛盾对我们有利。这就是我依靠秦韩之兵而免除楚国之祸的一个计谋。”

楚王听罢大喜,于是在国内挑选人马,大肆宣称救韩,并派出使臣,送许多财物到韩国。韩王大喜,就阻止公仲赴秦。公仲劝韩王道:“不能这样做,秦国告诉我们真实想法,楚国却在说谎。相信楚国的谎言而轻易绝交秦国,一定会遭到秦国报复的。况且楚韩不是兄弟之国,也不是盟友,更没有约定讨伐秦国,只是秦国想讨伐楚国,楚国才出兵说要救韩。这一定是陈轸的计谋,请大王千万不要中了楚国的奸计啊!”

韩王不听公仲的意见,和秦国断绝了关系。秦国大怒,增派人马讨伐韩国,而楚国的救兵并没有到,韩国大败。

【评析】

对抵鞻术的运用,在军事上更是不在少数,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以上这则典故就是以离间计抵而得之的例子。如果能够洞察到他国相互的利害关系,便可运用离间计挑起双方的纷争,而自己则可以坐山观虎斗,以取渔翁之利,以上这则故事便是成功运用离间计的著名事例。楚国面对秦、韩两个国家的进攻,临阵磨枪也为时已晚,而陈轸巧妙地抓住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利害关系,从中挑拨离间,终于使秦、韩两国反目成仇,刀戈相见,不仅削弱了韩国,更重要的是保全了楚国。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原文】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鞻。抵鞻隙,为道术用。

【译文】

当事情的发展刚刚出现危机的时候,只有圣人才能敏锐地察觉到,从而利用和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进而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分析利弊,制定适当的策略,并由此体察识别这种危机的细微征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开始,都如秋毫之末一般微小,不过一旦疏忽大意,任其发展,秋毫之末也会动摇如泰山般坚实的根基。当圣人向外推行之教化时,对一些危机的萌芽和征兆予以防范和消除时,都是运用抵鞻之术。由此可见,抵鞻这种堵塞裂痕、漏洞的方法,也是一种处理事情的高超之道。

智慧典例

防患未然禁天子

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夏桀,他在位时荒淫无道,滥杀忠臣良将,政权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夏朝的一个属国商国渐渐强大起来,国王成汤在相国伊尹的帮助下,内修德政,发展军事力量,对外逐步征服周边小国,最终于公元前11世纪,灭掉桀王,建立商朝。

伊尹本来是成汤推荐给桀王的,但桀王只同他谈了一次话,以后再没有理过他。成汤见夏王对伊尹不予重用,于是请他到商国并拜他为相,授予国政。伊尹不孚众望,帮助成汤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终于灭了夏朝。成汤死后,他把大权交给了相国伊尹,嘱托他尽心辅佐自己的三个子孙。伊尹答应了他的要求。

成汤有三个子孙:外丙、中壬、太甲,是商朝很有作为的三个王。但太甲继位的前三年,并没有致力于天下大业,而是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

伊尹曾以长者的身份劝告他,又以相国的权力威胁他,但太甲在治国为民上仍毫无心思。伊尹施尽各种方法,想令太甲改过自新,以继承成汤的足迹,创造商朝鼎盛,无奈太甲仍不以为然,冥顽不灵。

有大臣向伊尹劝道:“当年先主在位时,你帮他灭掉夏国;先主仙逝,你又辅佐两位人主,已经报答了先主的知遇之恩。现在你既然无能为力,又何必强求呢?你不如带上金银财宝,找一个青山绿水的地方隐居下来,安享晚年!”

伊尹训斥那位大臣道:“为人臣子,应当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劝诫皇帝,这才是良臣。如果都像你所说,在君主英明、太平盛世时,大臣都在朝堂食俸禄;而一旦风起云变、国君不明事理时,便隐蔽起来,那么,要我们大臣又有什么用处呢?”

那大臣听完,哑口无言,急忙向伊尹请罪。尽管如此,伊尹还是免了他的职,并当众公布那大臣的口舌之罪,众人听了无不畏惧。

太甲也知道了这件事,表示赞同。伊尹乘机又劝太甲,太甲仍是不听。无奈,伊尹便将太甲关进南桐宫,责令他反省,他则亲自主持朝中事务整整三年。

经过三年反省,太甲终于悔悟。伊尹又亲自把他接出来,将政权交还给他。

太甲重新登上皇位,励精图治,使商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这其中,伊尹功不可没,他当了30多年的商朝相国,为商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析】

小的缺漏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就会动摇大山的根基,只有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才不会出现大错。太甲身居帝位而沉迷于酒色,这是小“鞻”,只有及时制止才不至于发展到大“鞻”,甚至无可挽回的地步。伊尹先是以言语劝告,在无效的情况下才将他软禁三年,这种由低到高、由软到硬的“抵”法可谓运用得恰到好处,因为让太甲尝尝得而复失的滋味,比每天耳提面命的效果要好得多。

伊尹能够成功“抵”住太甲的“鞻”,这与他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眼光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圣人见萌芽鞻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

辟谣言智表忠心

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的建立者萧道成是个有远见、有卓识的皇帝。

在南朝宋的时候,萧道成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至宋明帝泰始年间,萧道成已官至督南兖州、徐州二州军事,南兖州刺史、侍书、假冠军将军,都督兆讨先锋等军中要职。公元469年,萧道成又督兖州、青州、冀州三州军事,其权势越来越大。

当时的宋明帝是一个残忍好杀又很迷信的君主。他的忌讳很多,只要有人触犯了他的忌讳,便会被处死。一次,一位大臣在念奏章时,念出了一个“凶”字,他立即命人把大臣拉出去斩首,可怜那大臣临死时才知道是因为说错了一个字。京都有一城门,名叫宣阴门,民间称它为“白门”。宋明帝认为这门代表丧事,便下令全国任何人不许再提“白门”这两个字,违者杀无赦。有时甚至连移床、掀砖、揭瓦、修墙等琐碎小事,宋明帝也要煞有介事地祭请各路神灵。

宋明帝的本性如此,民间偏偏传出“萧道成应为天子”的话,还有人说萧道成非人臣之相。宋明帝听了这些话,自然怀疑萧道成要谋反,再加上萧道成手握重兵,权力极大,宋明帝几乎已认定萧道成要谋反。

萧道成得知这一切都是谣传,但他更深知宋明帝的迷信和多疑,所以处处小心,时时提防。此时,萧道成正镇守淮阴,宋明帝便派遣将军吴喜率领3000人北上去见萧道成,并让他带着御赐银壶酒送给萧道成,如果萧道成不喝,那就证明他有反意,吴喜可立即诛杀他。萧道成一见到吴喜拿着酒亲自递给他,手握宝剑盯着自己,便明白了怎么回事。

如果那是毒酒,萧道成必死无疑。他仔细想了想,宋明帝虽然对自己有怀疑,但还不敢确定,况且宋家天下还很需要他这种人才,不到万不得已,宋明帝是不会轻易杀他的。想到此,他揭开酒壶,一口气喝了下去。

吴喜回去后把事情告诉了宋明帝,宋明帝才稍微放下心来。

泰始七年,宋明帝下诏,让萧道成返京,部下们纷纷劝阻,认为回京城不妥,恐遭杀身之祸。萧道成却说:“你们对局势还看不清楚。如今皇上诛杀各王,自己忙不过来,皇太子又小,他一心只想自己百年后怎么办,哪还有心管别的事?我应召速至,绝不会有什么祸害发生,倘若迟疑不去,反而要受到怀疑,认为我有谋反之心了。”

萧道成骑上马,在马上嘱托:“如今皇族骨肉相残,这是宋朝将要灭亡的征兆,你们要准备好一切。”

果然,萧道成回京后,宋明帝见他一召即来,完全相信了他,又封他为散骑常侍。宋明帝又要封他的儿子,萧道成却以一门之内不宜二封为由推辞了。

萧道成瞒过了宋明帝,瞅准时机,终于夺取了宋家江山。

【评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能够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便可从细小的事情上观察出大的趋势,从而把灾祸消除在萌芽状态。宋明帝是一个迷信而多疑的人,在谣言纷纷的情况下,萧道成为什么敢喝下那一壶酒呢?为什么敢力排众议而返京呢?在这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刻,萧道成凭自己的大智大勇经受了考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对宋明帝的了解,因为宋明帝不能没有他,若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杀他。萧道成以见微知著的缜密逃过了一劫,最终夺取了宋家江山。

圣人见萌芽罅,则抵之以法

【原文】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鞻罅。圣人见萌芽鞻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复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鞻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译文】

每当天下纷争不止、错杂无序之时,因上无明君,下无有德的公侯将相,奸佞小人就会肆意作恶,谗害忠良,以致贤良仁德之士不被重用,圣人贤哲都隐遁山林,远离世事。贪图利禄、虚伪奸诈之徒胡作非为,导致君臣上下相互猜疑,天下土崩瓦解,相互攻伐,父子离散,反目成仇,这样的局面就是裂痕的萌芽。当圣人看到这些乱政的裂痕,就会采用抵鞻的方法予以治理。当局势尚可控制的时候,就要采用抵鞻的方法加以弥补;一旦世道已经被破坏到无法挽救的时候,就用抵鞻的方法弃旧用新,彻底取而代之。同样是抵鞻之术,或者堵塞它,或者取代它,或者通过“抵”堵塞缝隙,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现状彻底打破,用一种新的状态重新塑造,以新换旧。五帝圣明的政治时期,世道尚可治理,所以就用抵鞻的方法加以堵塞;而夏、商、周三王更迭之时,君王残暴,世事已无法挽救,于是就要打破旧的政局,用抵鞻的方法取而代之。春秋时代,诸侯之间攻伐兼并不可胜数,纷争连绵不断,在这样混乱的时代,善于运用抵鞻之术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自从天地形成之初,万物就有了离合、始终的运动变化,自然会出现裂痕漏洞,这是当今的谋士们不可不详加考察的问题。若想参透抵鞻之术,就必须巧妙地运用捭阖之术加以考察研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圣人。所谓圣人,就是天地万物的使者,是能够掌握天地万物之自然规律的人。当世道太平,还没有出现裂痕,无须堵塞之时,他们就隐居山林以待时机;当世事纷乱、裂痕出现,需要加以堵塞之时,他们就会应时而出,谋划治理乱世的策略。圣人的出现,对上可以协助君王兴邦治乱,对下可以监察督导,安邦定国。能够合理运用抵鞻之术处理事务的人,就可以永立于天地之间,处于不败之地,成为天地万物的守护之神。

智慧典例

当机立断讨昏君

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是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萧衍被任为宁朔将军,镇守寿春(今安徽寿县)。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因抗击北魏军有功,又被任命为右军晋安王司马、淮陵太守,后又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建武四年(公元497年),北魏军南伐雍州,萧衍受命领兵赴援,进至襄阳(今湖北襄阳)。同年7月,被授为持节,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及郢州竟陵司随郡诸军事,又兼任辅国将军、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这时,齐明帝萧鸾病死,其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能,终日享乐,朝中大事均由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等人处理。萧遥光等六人号称“六贵”,此六人不以国事为重,整日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朝中政治极度黑暗腐败。萧衍在襄阳得知朝中的情况,对亲戚张弘策说:“政出多门,是国家大乱的开始。《诗经》中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如今国家有六贵,这怎么了得!我料到他们六贵矛盾一定会激化到大动干戈的地步,而襄阳远离国都,正是避祸的好地方。可是我的弟弟们都在都城,我恐怕他们会遭到祸患,我要和我哥哥商议一下。”

不久,他的哥哥萧懿由益州刺史调到了郢州任职。萧衍便派张弘策到达郢州,给萧懿送去一封信。信中说:如今六贵争权,君臣之间猜忌到一定程度,必将大诛大杀,一旦混乱开始,朝野将土崩瓦解。我们有幸远离京师,领兵外镇,可以保全自身,图谋大计。所以我们应乘朝廷还没有猜疑时,将诸弟召集在一起。否则,一旦朝中对我们猜疑,诸弟们将在京师投足无路。如今,兄在郢州,控制荆湘;弟在雍州,兵马数万。在此政昏朝乱之际,正好以此为据,以图大事,如果坐失良机,悔之晚矣。

萧懿见信,脸色大变。他不同意萧衍这样做,因为万一不成会招来灭门大祸,萧衍见哥哥不从,便独自将弟弟萧伟、萧儋迎至襄阳,秘密制造武器,招兵买马,并在襄阳大伐竹木,将舟系于檀溪之中,以备将来之用。

萧懿拒绝了萧衍的邀请,不久便入朝做了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卫尉卿。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裴叔业、崖慧景集聚众人发动兵变,萧懿带兵平定了叛乱,为朝廷立了大功。可是他不但没有受到奖赏,反而受到猜忌,于当年冬天被杀。

萧懿被杀,既证明了萧衍预见的准确,也为萧衍起兵提供了机会。萧衍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在与亲信密谋后,召集部众,誓师起兵。萧衍对僚佐们说:“如今昏主恶毒,穷虐极暴,无端杀害朝中贤士功臣,令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天所不容。你们与我同心协力,共同讨伐昏君。事成之后,你们都会大富大贵,都是公侯将相,我绝不食言!”

众人异口同声道:“愿听您的安排。”

誓师之后,萧衍令人把竹木从檀溪中打捞出来,做成战舰千艘。又召集士兵万余人,起兵讨伐萧宝卷。在杀掉萧宝卷后,萧衍立了傀儡皇帝萧宝融。一年之后,他废掉傀儡皇帝,自己亲登帝位,建立梁朝。

【评析】

抵鞻术中有:“或抵反之,或抵复之。”意思是说世道尚可改变时,要用抵鞻的方法加以堵塞;世道不可改变时,就用抵鞻的方法取而代之。此处萧衍深刻分析到“政出多门,是国家大乱的开始”,既然六贵都不肯轻易退出朝中大权的牢笼,那他们只能互相排斥、互相攻伐,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可以利用的“鞻”。在他们相互倾轧之际,得利的就只有萧衍了。此时想弥补“鞻”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必须当机立断地讨伐昏君,以取而代之。如果当断不断,就会反受其乱。

能够成功运用“或抵复之”,必须要有远见卓识,能看清形势,当机立断采取行动,这都是成功所必要的前提条件。萧懿的鼠目寸光给自己带来了灾难,而萧衍的目光远大则让他成功登上帝位。

反行其道补缝隙

战国时期,齐国齐威王的小儿子田婴对齐貌辨非常友善。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经常得罪一些人,因此田婴的许多门客都不喜欢他。有些人嫉恨他曾讽刺过自己,便经常在田婴面前说齐貌辨的坏话,甚至田婴的儿子孟尝君田文也劝谏父亲,不要如此偏爱齐貌辨。

田婴非常生气,他对门客说道:“即使铲除我们的家族,捣毁我们的家,只要能使齐貌辨高兴,我也在所不辞。”

为表示自己说到做到,田婴让齐貌辨居住在上等的馆舍,每天以丰厚的美食进献,并命令长子为他驾车。众人都不理解田婴的做法,于是很多门客陆续离开了田府。

几年后,齐威王去世,他的大儿子即位,是为齐宣王。田婴和他哥哥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变得生疏,齐宣王觉得田婴留在齐国迟早对自己不利,便想找机会除掉他。

田婴见此,迫不得已,远离宣王,只好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地薛去居住,齐貌辨也随同他住在一起。

过了不久,齐貌辨对田婴说道:“这里哪能比得上都城啊!难道您愿在这住上一辈子?”

田婴说道:“我怎么心甘情愿呢?但又如何回去呢!”

齐貌辨拍着胸口说道:“让我去见大王。”

田婴惶恐地说:“大王不喜欢我,您去了必死无疑。”

齐貌辨根本不听田婴的劝阻,临走时托人向他说:“我本来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齐貌辨见到宣王,还未等他叩拜,宣王就问道:“听说你就是田婴最宠爱和听信的人?”

齐貌辨平静地说道:“宠爱是有的,但绝没有听信。”

齐宣王冷哼一声,“你说他不听信于你,有何证据呢?”

“大王您做太子时,我曾对他说:‘太子的长相并非仁人,两腮肥厚,看人时眼神凶狠,这样的人日后一定会伤害您,不如把太子废了,另立别人吧!’而靖郭君田婴却流着泪说:‘不好,我不忍这么做。’这是他不听信我的一件事。我们刚到薛地的时候,楚国请求用数倍的土地来换取薛地,我劝道:‘一定要答应他。’靖郭君却说道:‘薛地是先王给我的,虽然后王对我不好,但我怎么可以背叛先王和现在的齐国呢!’于是坚决不换,这是他不听信我的第二件事。”

宣王听了,长叹一声,感动得流下眼泪,说:“原来他对我的感情竟是如此之深啊!我年少无知,一定要请他原谅我对他的不敬之处,现在能请他回来吗?”

于是宣王赐给田婴新的衣冠和威王的宝剑,让齐貌辨带给田婴。两兄弟见面后,都流下了眼泪。

【评析】

许多门客与齐貌辨有“鞻”,便在田婴面前用言语诋毁他,但田婴不为所动,反而进一步深化了与齐貌辨的感情。当宣王继位后,兄弟之间的“鞻”迫使田婴远离都城,回到自己的封地。此时,便到了齐貌辨补“鞻”报恩的时候了,就如文中所说:“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更为令人称奇的是齐貌辨补“鞻”的独特方法,他不像常人那样去陈说利弊,或是使用阴谋诡计,而是利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表面在说田婴曾经欲害宣王之事,实际在赞颂田婴对宣王的仁义德行。恰恰是这种反常的补救方法,使齐宣王深受震动,并收回成命,两兄弟才和好如初。

齐貌辨反其道行之“抵而塞之”,用起死回生之计补“鞻”成功,也使自己摆脱了困境。他的巧言善辩,将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而将田婴捧于大仁大义之位。这种做法看似很反常,但往往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不辩自明驱诽言

汉代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贫穷,过着清苦的日子。所谓穷则思变,他发奋学习,苦读诗书,十年寒窗苦,终于飞黄腾达,做了丞相。虽然他居于庙堂之上,手握重权,但是在生活上依然保持小时候俭朴的优良作风。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也是普通人家用的棉被。他的仆人们也感叹:“我家大人才是真正的清廉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朝廷,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却不这样想。他向汉武帝参了一本,对皇上说:“公孙弘现在位列三公,不像当年生活百无聊赖,他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可是为什么还盖普通的棉被,吃简单的饭菜呢?”

皇上笑着说:“现在朝中上下不都称颂他廉洁俭朴吗?公孙弘是不忘旧时之苦,也不忘旧时之德!”

汲黯摇摇头,继续说道:“依微臣所见,公孙弘这样做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想想,觉得有几分道理。有一次,上早朝的时候,他得了个机会,便问公孙弘:“汲黯说你沽名钓誉,你的俭朴是故意做样子给大家看的,他说的是否属实?”

公孙弘一听觉得非常委屈,刚想上前辩解一番,但是转念一想,汉武帝现在可能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不是真正的“俭朴”。如果现在自己着急解释,文武百官也会觉得他确实是“沽名钓誉”。再想一想,这个指责也不是关乎性命的,充其量会伤害自己的名誉。清者自清,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作风,以后别人自然会明白的。这样想着,公孙弘把刚才的一股怨气吞下去,决定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

他回答道:“汲黯说得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往颇深,来往甚密,交情也很好,他对我家中的生活最为熟悉,也最了解我的为人。他对皇上您说的正是一针见血,切中了我的要害。”

汉武帝满以为他要为自己辩护,听到这番话颇感意外,问道:“哦?是这样吗?”

“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小吏一样,确实是假装清廉以沽名钓誉。”公孙弘回答道,“汲黯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如果不是他,陛下也就不会知道这件事,也不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了!”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诚实、谦让,更没有想到他还会对批评自己的对手大加赞扬,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此,对他就更加尊重了。其他同僚和大臣见公孙弘如此诚实,不禁会想这种人哪里会沽名钓誉呢?

【评析】

“圣人见萌芽鞻罅,则抵之以法”,公孙弘在此运用的抵鞻是修补,以求挽回名誉。其特点是对自己“莫须有”的“鞻”不加辩解,而是顺情而说,那么虚假之言便可不攻自破。可见,许多事情是不需要解释的,对相信自己的人而言,解释是多余的;对不相信自己的人而言,解释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对有些指责也是不需要辩解的,清者自清,有时候解释反而会起到负面效应。

【智慧总结】

据《辞海》解释:“鞻”原意是险峻、险恶之意,后引申出间隙、漏洞、矛盾等意思,以比喻给人可乘之机。故本篇主要讲述的是如何洞察事物出现的缺陷和矛盾,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以弥补或利用。

《鬼谷子》认为任何事物都会出现矛盾,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由小变大,到时想补救都来不及了。控制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预防,有审时度势的分析能力。出现裂痕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由内部原因而起就要堵塞,由外部原因而起就要消除外部隐患,刚开始时可以及时补救,无可挽回时就要以新代旧。

关于“抵”的对象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身的“抵”,一种是对他人的“抵”;关于“抵”的方法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修补,一种是利用。抵鞻术在政治上多以利用为主,也就是所谓的投机取巧、乘虚而入。其手段主要就是通过对使用对象的弱点或缺陷加以利用来达到自己所要的目的,比如利用对方贪财、贪色、贪名等本身具有的“鞻”,或是利用对方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等缺点来制造“鞻”等。

从全局来看:抵鞻术成功运用的关键是要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唯有如此,才能灵活运用“抵而塞之”或“抵而得之”的策略,使自己不断完善,对敌人也能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

同类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采撷了古代哲人的一些思想精华,以此勾画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线路图,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隋唐玄学佛学、宋元明清理学、近现代哲学等。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之王者降临

    上古世纪之王者降临

    一个普通宅男高中生,是班级中被唾弃的网瘾少年,因第三代网游改变了整个人生。他以一个人的力量对抗所有邪恶,他是孤独的行者!而且,游戏中所获得的能力,还能带进现实生活中!美女、金钱、名利,从此他不再平凡!
  • 玄气之界

    玄气之界

    这是一个玄气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修炼玄气。上至未死的老者下至6岁小孩,有的出生大约4岁就开始修炼玄气。这第一步是十分难做的,也没有许多人到成年或去世时都没有玄气,因此他们只能做普通人。存入玄气首先要感受自然界的力量,将自然界的力量存入身体中。别以为这么简单就可以把自然界的玄气存入身体里,还要使他不能消失。如果消失的话,那就证明你失败了。每一次感受自然的力量时需要时间的,也要感悟和耐性。这就是是许多人都不能成为玄者的原因。玄气分为五种属性: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属性,也有其他存在自然界的属性:雷.风.暗.光这四种属性,相生相克。还有一些旁门左道和近路就不一一介绍了。
  • 霸宠无度:宅门娇妻斗妖夫

    霸宠无度:宅门娇妻斗妖夫

    无奈嫁给城中大户做冲喜媳妇。本已是满腹委屈,却奈何丈夫当日就要休妻。婆婆说要将她卖到花街才作罢。大宅内钩心斗角,面如鬼枯的大少爷。不善的大少奶奶。各有盘算的各房姨太。诡异的丫鬟,死而复生的二姨太。谁才是鬼!真鬼?假鬼?还是人心里有鬼?
  • 魔幻世界大冒险

    魔幻世界大冒险

    穿越了,张莫来到了神奇的雷泽大陆,不过显然,穿越了的张莫并不太高兴…………魔法师甲:“哎!这世上没什么事情不是一个小火球术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个!”魔法师乙:“对,水弹术也行!”魔法师丙:“嗯,冰锥术也不差!”……听着远处一群魔法师的兴奋谈论,张莫是默默的从自己怀中拿出一本降龙十八掌看了看,最后是气愤至极的摔在了地上,一脚踩上去大骂道。“靠,为神马别人穿越了就是高大上的魔法,小爷就是苦逼的武术,为神马?”“不过还好,幸好还有一本凌波微步,嘿嘿,你们打不中我,打不中我,打不中我,啦啦啦,就是打不中我!”“哇靠,神马,流沙术,尼妹,坑爹的吧,各位大爷,小弟错了,真的错了,别打脸行吗?”……
  • 雪狐小奇

    雪狐小奇

    一个色彩奇幻的世界,东大陆的人族,西大陆的兽族,一个皇室国王与一个兽族统领的阴谋,一群人族小勇士和一只兽族幼年宠物的完美邂逅。到底谁才是这场暗斗的赢家?是成年的恶毒与诡计?还是童年的天真无邪与友情?(本书内容活泼可爱,承载了童年青春的懵懂与欢乐,喜欢的朋友记得推荐哦)
  • 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

    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难消受美人恩:蔓蔓青萝

    最难消受美人恩:蔓蔓青萝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 步生莲之卿本佳人

    步生莲之卿本佳人

    栖桐山上的惊鸿一瞥,让她对南瑾倾了心,失了魂……她宋迤莲此生可曾求过谁?却为了他甘愿跪倒在死敌的脚下,双手奉上她整个天下!但那人,却在她为他付出了一切以后,携着另一个女人款款走过她的身边,轻描淡写的说道:“与我何干?”“宋迤莲,你没想到吧?让你一败涂地,一直心心念念,为之倾覆天下的,正是那兮月公子,南瑾!”可叹自己一向有着看穿人心的本领,却终究败在了他的手上!最终也是在那栖桐山上,“南瑾,你我最初是在这里开始的,如今便也在这里结束吧!如有来生,我只愿从没有遇见过你!”说完便纵身坠入山崖,徒留那男子呆呆的站在山顶,万念俱灰!
  • 我与千年湿尸的奇缘

    我与千年湿尸的奇缘

    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喜欢野外探险等等,在一次野外探险中,在一座大型的汉代古墓意外穿越了,来到古墓主人生活的年代,汉武帝时期,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的人,入峨眉练武,下山后频频遇到鬼怪,更遇到了改变他人生的人,武帝,在汉宫里,他遇见了本是他挚爱,却阴差阳错的成了刘彻的皇后,卫子夫,知道了曾经发生的事,他决定,永不离开卫子夫,就这样默默的守护她也是好的,在她年老色衰的时候,她又被无情的抛弃了,他见证了无情最是帝王家的至理名言,在那个时代,他能否……?
  • 吸血鬼骑士之那年的雪

    吸血鬼骑士之那年的雪

    她,十八般武艺全能,今生却为一人痴情;她,本是冰山一角,却被他感化;滚滚红尘,痴痴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