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佐酒是峡江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碗石子儿,一壶酒,摆在桌上,或者就摆在自家场坝边的石墩上,摆在船头锁附上,男人或坐或蹲就独酌起来:用筷子夹一颗石子儿,送到嘴里一吮,紧接着就抿一口酒。
石子儿是长江三峡岸边那种极其普通的小石子儿,白的、红的、花的……都有,有的上面还天然生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峡江人在赏它玩它之余,便毅然把那些指头大小、形体溜圆、表面光滑细腻的一颗颗捡回来,制作成峡江人佐酒的菜肴,助自己小饮。
以石佐酒,不知源自那朝那代,更不知出自谁之手。把石子儿捡回来,在江水里淘,在清泉里濯,干干净净了,就放在滚开滚开的油锅里一浸,再撒上盐和佐料,这就盛在碗里了。一次用过,再收拾起来,淘洗干净后再用。一碗石子儿,也许会享用几代人哩。
三三两两几个老伙计碰到一块儿,峡江人也爱以石佐酒。把石子儿说成“石碗”,谐“十碗”之音,这不是一下子有了许多佐酒的菜肴了?
三峡人对这小石子情有独钟,以至于舐它、吮它、噙它、“吃”它,用它来享受生活和生命的快意,绝非偶然。是生性憨直的峡江人对石的深深挚爱,是峡江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著,还是昔日生活艰难的峡江人不得不以石代肴?……也许这些都是,也许都不是。石子儿在油锅里煎过,在佐料里滚过,伸出舌头一舔,那淡淡的咸甜与那酸酸辣辣的滋味,就在口中弥漫开来,那细细腻腻的感觉弄得人全身都在酥痒。即使现在,峡江人家的餐桌上已日渐丰盛,可峡江人却仍然爱以石佐酒,即令再多的佐酒菜肴,石子儿却仍是一道主菜。
峡江人永远挚爱着这千古遗风。
199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