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鱼是春之灵,是水之花。她应春而生,形若桃花,身体蝉翼般透明,又丝纱般轻柔。这种奇特的水中生物,在几百里峡江,唯归州是有,因而亦令归州人情有独钟。
赏玩桃花鱼可谓归州人每个春日的一件盛事。还没过年,人就不安分起来。娃子们吃罢罐头,忙着刷洗玻璃瓶,好养桃花鱼哩。大人们则像老农置修犁耙一样,忙碌碌置办漂亮的鱼缸,老早老早地做了舀网,俟咤溪河的沙洲上麦苗青、菜花黄时,人便成群结队,肩着一杆舀网儿,提着罐儿瓶儿,一路嬉嬉去那流翠滴绿的鸭儿潭去了。
古城归州,春赏桃花鱼之风自何时始,是难以稽考了。“花开溪鱼生,鱼嬉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看。”是清代诗人林鸣莺专咏桃花鱼的诗。这就是说,那时就有人赏玩桃花鱼了。
今人是更投入的。
人似乎不知道春水还冷,卷了裤管,提了皮鞋,赤脚涉一条清浅的小河,在沙滩抑或礁石上安置了携带的水果干粮,便三三两两拿着长长的舀网,提了罐儿瓶儿,到潭边租一只小船,轻荡到潭中,开始寻找桃花鱼了。
潭碧水清,桨棹飞动,也扰不了如诗如梦的桃花鱼。她们径自在水中悠悠漂浮,像小小的彩色降落伞在蓝天轻荡,三五个或几十个一堆,此沉彼浮,令人眼花缭乱,人自然是要伸出手指头去感受去亲近她的,而这时耐不住性子的娃子必定伸出舀网去捕捞她了。娃子拿起舀子,看准了舀下去,扬起来,忙呵呵地叱喝大人把玻璃瓶举到自己手边,哪知桃花鱼早滑走了。桃花鱼没逮着,倒弄出一船的笑。老人却不爱坐船,衔一支烟,静静地蹲在潭边,垂钓一般,舀着了,小心翼翼地抖到瓶子里,小孙子这时就跳着蹦着,在众人面前炫耀:“看喽,三条喽……”
暖暖的春阳渐温暖了细实的沙滩,人赤着脚,把脚埋在沙堆里,几个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品评各自瓶里的桃花鱼,看她自自在在的游,人这时该是何等的惬意!
归州人舀一回桃花鱼,就像过了一回喜事。家里的金鱼缸开始生动起来了,人的春天亦开始轻松起来`。桃花鱼给归州人带来了春之美。想到桃花鱼是由昭君香泪化成的传说,人的思绪也就会飞得更远更远……
桃花凋零之际,桃花鱼便悄悄隐去了,人们只有苦苦等待又一个春天和她约会……
桃花鱼就这样叫归州人的每一个春天都快活着过去。
199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