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500000051

第51章 儒家“直道”理念的实践指向及其现代价值(1)

儒家的“直道”观贯穿于修身与为政,即修德、行仁(实行仁治)的目标之中,有着强烈的实践指向。对儒家而言,中正方大君子人格的根本性基础就是一个直——修身之直道,因而儒家的“修道”观,首修其“直”。《中庸》“率性之谓道”,“直”在其中;朱子“直内而修身”,“立心以直也”,是对儒家修身之直道的概括性说法。无直道即无公道与正道可言。由此,修身之直道与为政之直道二者相通,这种实践指向的逻辑通路之基点可以“动直则公,公则溥”一语概之。直—迣—果—简—行—义,则可作为一种判断是非之伦理感的扩充模式。

中国儒家的“直道”理念,源远流长。《周易》坤卦的“直方大”,《诗经·小雅·大东》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尚书·洪范》的“王道正直”,直至《论语·卫灵公》明确标示的“直道而行”,其内涵都有着强烈的修身与为政之道的实践指向,并充分显示了儒家在修德、行仁(实行仁治)即修、齐、治、平的理想目标中,将“直道”理念一以贯之的事实。我们从汉语中“直内方外”、“直节劲气”、“直言正谏”、“直言谠议”等成语的出现,也可理解修身与政道之“直”的内在关联。

然而对“直”的原始义理的阐释,恐怕要算1973年出土文献《长沙马王堆帛书五行》,这一文献被庞朴称之为儒家思孟学派“‘孟氏之儒’或‘乐正氏之儒’的作品”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见《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66页。,并称其“给解开两千多年未得其解的思孟五行说之谜,带来了一把钥匙”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见《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55页。。《长沙马王堆帛书五行》在第十五章《经》部与《说》部分别两次出现“中心辩焉,而正行之,直也”[日]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6、281页。。《说》部还有深度解释:“正行之,直也。直而遂之,迣也,迣者,遂直者也。”[日]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日本学者池田知久分别对《经》、《说》部作了译释:“以心的内在方面判断事物,并且正确地去实行它,就是抱有正直的心。”[日]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6页“所谓‘以正直的心为本,并且达到最终的阶段而完成它,就是心胸变得舒畅’,所谓‘心胸舒畅’,就是达到最终的阶段而完成正直的心。”[日]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页。这一对“直”的释义之所以可作重要参考,关键在从中可察见出由内心而“辨”(判断)是非的伦理感。思孟学派之后,荀子对“直”有过很好的解释:“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修身》)荀子的弟子韩非子尽管不是儒家,但其解释却符合儒家伦理范畴:“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韩非子·解老》)由此可见,荀子、韩非子训“直”也都涉及伦理的根本问题。所以许慎《说文》以“正见”训“直”,而段玉裁注为:“《左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其引申之义也。见之审则必能矫其枉,故曰‘正曲为直’。”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634页显然,这里“正直为正,正曲为直”二语中的第一个“正”字为动词(“正直”意即将直者放正,此“正”字近于“端正”之义;“正曲”意使曲者变直,此“正”字与“直”则有相同内涵。二“正”字文相同而义各别。)。而此中亦可透见“正直”一词在《左传》中出现的意义所在。由此,我们亦能很好理解何以最早版本的《辞源》对“直”的第一条解释为:“正也。《书》‘王道正直’。”方毅,等编校《辞源》(下),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午集第126页。而《广雅释诂》释“直”为“义也”《中华大字典》(上),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午集目部第248页。,亦是渊源有自。联系到“德”与德的异体字“惪”的古义,更可看出其从直、从心的造字初旨。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中透见儒家“直道”伦理的逻辑线索及其对整个中国文化贯穿渗透之路数的清晰性。

现代新儒家不少人物也充分关注过“德”与“直”的原义及其关系。被人们称为现代醇儒的马一浮,就从义理角度提起过“直”字与“德”字的内在关联,并认同“德”是后起字。他在《复性书院讲录》中指出:“正直皆具大义也。惪,从直、心。会意。(德是后起字,本训升。)即表正直是心之本相。既无偏曲,自无时不中。故正直兼中义。”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可见,“德”作为后起字与“直”的关联就在其源于“直”,乃“直”加“心”及“彳”而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中“正直是心之本相”,实可作一哲学命题。事实上,马一浮在相关论述中多次用了这一命题:“《论语》:‘人之生也直。’此直字,全表性德。……敬以直内,义以方外,都不费安排,非涵养用敬之久,亦不能体会到心相本直。”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一、修身之“直道”

如果从上述马一浮“正直是心之本相”的命题来上溯《周易·坤卦》六二爻辞云:“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就能很好理解六二爻辞为什么要说“不习无不利”一语。在马氏看来,人之生也直,自然而然、不费安排,所以才是“心相本直”。但不要忘了马氏后两句话更重要,“非涵养用敬之久,亦不能体会到心相本直”。所以从这两句话来上溯《坤·文言》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也就能更好理解“敬义立而德不孤”了。其实,借助于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我们也许更能入其堂奥,程颐在解释“不习无不利”一语时说的是“不习谓其自然”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08页。,而不像朱子释“不习”为“不待学习”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38页。。程颐如此解说:

由直、方、大,故不习而无所不利。不习谓其自然,在坤道则莫之为而为也,在圣人则从容中道也。孟子所谓至大至刚以直也。……于坤,则先直方,由直方而大也。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08页。

这个“习”,在程颐眼中大致是“人为”之意,因为就坤道而言,其“自然”就体现在“莫之为而为也”。然而紧要的是“直、方、大”是“不习而无所不利”的前提。所以程颐对上引《坤·文言》那段话,他的解说是:

直言其正也,方言其义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义形于外,非在外也。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为疑乎?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12页。

马一浮的“非涵养用敬之久,亦不能体会到心相本直”恰好应合了程颐“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这一解说。在程颐看来:“直”是说品性纯正,“方”是指应事合理义。君子以恭敬的态度使内心正直,以合理义的行为随时处事。只要能做到内有恭敬之态度,外可适当地处事,便自然广布美德,不致孤立。所以正直、端方、宏大者,自然不会常处不利局面,其立身行事也就不必过于多疑。所以,“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句话中的“直”为动词,意在保持内心正直,即以敬来直内;而“义”亦作动词,意在义以行事,将这个“义”来方正外面。朱子说得好:“敬立而内自直,义形而外自方。若欲以敬要去直内,以义要去方外,即非矣。”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39页。朱子的深意仍在涵养纯熟,自然而然,从容中道。所以他倡导涵养主敬之工夫,要于人“未发之际”,要在未应事接物时便存养主敬。因而洒扫应对进退等所谓小学之功,实质上已被朱子视为大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之本。所以儒家讲德,若不能得之以内,得之以心,而是每遇事都要作意强充,便不得要领,正如朱子所言“即非矣”。这也正是马一浮所说“非涵养用敬之久,亦不能体会到心相本直”的旨意。现代新儒家大多人物都接续并肯认宋儒的“涵养久之,则天理自然明”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0页。一说。

值得强调的是:直、方、大——直是基础。没有直,也就没有方;而没有直、方,更无“大”可言了。所以程颐指出:“先直方,由直方而大也。”朱子更进一步地说:“惟直方故能大。”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38页。程、朱都已然洞见由直发展到方、由方继而为大的过程与特点。朱子还特别强调了直与方的特点所在:“‘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是直上直下,胸中无纤毫委曲;方,是割截方整之意。”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39页。所谓“直上直下,胸中无纤毫委曲”,当然是简易的修身之道。程颐就视敬以直内为:“此道最是简,最是易,又省工夫。”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9页。“居敬则自然行简。”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7页。所以牟宗三说:“简易才能‘直、方、大’,不简不易,弯弯曲曲,出小花样,做小手脚,这种人没有什么意思,这种生命没有意思的。”牟宗三:《周易哲学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牟宗三认为全部儒家的道德修养都在《坤·文言》所讲的“直、方、大”、“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几句话上,这是了解中国哲学最核心的地方。所以这也正是二程、朱陆等极有人格的大儒,都喜欢讲直、方、大的本旨所在,程明道的修身诀就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八个字。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有两个概括性的说法:“直内而修身。”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页。“立心以直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2页。所以,对儒家而言,中正方大君子人格的根本性基础就是一个直——修身之直道。因而儒家的“修道”观,首修其“直”;《中庸》“率性之谓道”,即循本性善之道而行,可谓“直”在其中。据此,无直道亦无公道与正道可言。这一实践指向的逻辑通路值得高度关注,这点我们后面还要加以论述。

质言之,人生直道亦即是人格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正直”要素与过程。《大戴礼记》中就倡导“君子直言直行”高明译注:《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197页。与“信而好直”高明译注:《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31页。的人格,这种人生直道是保证人立于社会中而能够“置方(周书作直方)而不毁,廉洁而不戾,立强而无私,曰经正者也”高明译注:《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72页。的前提。高明注译的《大戴礼记》解“不毁”为“不瓦合,即不随便阿附他人”。解“立强”为“直道而行”高明译注:《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72页。。可见,这个“直”,与“正”是直接关联的。《论语》中的“直”论,多有正直之意。从最具始源意义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杨伯峻解为“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1页。,到人格早期成长过程意义指向的“友直”(《论语·季氏》)(同正直的人交友,则能知己之过)、“质直而好义”(《论语·颜渊》)(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到人群相处中的“以直报怨”(《论语·宪问》)(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陈荣捷解为:“无论如何,儒者所说的直,是指绝对的不偏不倚,它是从义理之当然,而不是从个人之嗜好着眼。”“所谓直者,绝非如西方人之所解释为报复之义,或为《圣经》旧约‘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之义。夫不念旧恶,为孔门明教。此所谓直者乃‘人生也直’之直,即合乎道德正义之意,不外谓报怨应以道义为主,不应以感情用事耳。”陈荣捷编著:《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直道而事人”(《论语·微子》)(正直地处事处人),再到社会政治运行的“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论语·卫灵公》)的说法,都极其充分地证明了“直”与“正”的内在关联,终而导致孔子“政者,正也”(《论语·颜渊》)命题的出现。

同类推荐
  •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不论你是圣哲贤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人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成功的做人资本,就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成功的角色。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力命

    力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觉醒者

    觉醒者

    神秘杀手冒名进军统,打鬼子,除间谍,美女相伴,破坏特高科惊天阴谋,揭露不世之密。
  • 敢于打开心灵之门(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敢于打开心灵之门(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篮球制霸录

    篮球制霸录

    一个拥有灰色瞳孔的少年从美国飞回了临川市,在临川开始了他的初中联赛,在这里他了解到,临川不仅仅只有联赛同时还拥有给球员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舞台,拥有证明自己个人能力和实力的排行榜,篮球制霸录,碰见的对手也是个有异能,不仅仅是篮球的制霸,同时还贯穿着黑恶势力的斗争,在这里他开始了他梦幻般的篮球和恶势力的制霸之路。
  • 玉面公子楚琉璃

    玉面公子楚琉璃

    夜:“本王哪里及得上玉面公子你,虽然声音变得铿锵有力,但比三年前稍微娘一点,不过听起来还是蛮顺耳的,自从三年前本王给公子指点以后,玉面公子的功夫是否越加的进步呢?但是让我想不到的是公子竟然做起了梁上君子。呵呵,真不愧如传言中说的那样不按常理出牌!”“你去!通知其他人,见到此人格杀勿论!再给本王传句话,提此人的头来见者,赏银一万两,活捉此人者赏金一万两!”轩辕夜玩味的笑道“逃?呵呵,本王看你今后还怎么逃?然后吩咐了下人把房间整理干净就出去了。只留下还冒着热气的茶壶罐子。楚:”既然本公子做起了梁上君子,那么自有来的目的!“”本王倒是很希望听听公子的来意,我这里倒是有何东西值得玉面公子三年来一直念念不忘?“”有!“来人说到”所谓何事,何物?“”你的命!“辰:”顾某一为看望轩辕兄而来,二为喝酒而来,更是为他而来!说完,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一张纸,在轩辕夜的前面轻轻摊开。轩辕夜看着那幅画,只是笑笑,仿佛顾惜晨的来意自己早已经看透一般。只是做了个里面请的手势,两人便一同往屋里的茶桌走去。“恭迎圣主!”(死人山)只见从天而降的来人一身鬼魅的黑色袍子,袍子外面还装饰着一些让人见了都觉得毛骨悚然的图案……江:“看这阵势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顾曦辰顾公子?今儿个怎么有闲情逛逛这”花鸟市场“?”不知道坐在楚琉璃旁边的轩辕夜和顾惜晨反应是怎样的,但是楚琉璃绝对是让自己正常不起来。那男子一坐下,也不管他们三人怎样,看了一下楚琉璃之后,便对他挤眉弄眼。那样子真的是有多可爱就多可爱。刚刚拿着茶馆老板娘上的茶抿上一口,便喷了出来。因为她见到他那样子,自己真的是有点招架不住。见过可爱的,但是没有见过男子也有这么可爱的……
  • 剖心记

    剖心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Golden Bowl

    The Golden Bow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演隋唐之际的史事,自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全书以秦王李世民一生业绩为主。书中塑造了李世民、李靖、、尉迟敬德、秦琼、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物形象,使这些历史人物获得了艺术的生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说中,富有感染力。
  • 夕泽图

    夕泽图

    故事发生在夕泽城,终南山守护者碟仙在那年花朝节时去到山下的小镇,遇到了夕泽城的王子,两人相爱,这时,老国王病逝,王子回夕泽城继承王位,但临走前答应碟仙会回来和她在一起。谁料碟仙没有等来王子,来的却是带着诛杀令的机甲部队,碟仙产下一女后,在夕泽城被新王杀死。婴儿在树精的帮助下,被山下四方客栈的栈主收养。十八年后,当初的孩子都已经长大,随着小镇又一次被人有意洒下蛊毒爆发瘟疫,黎诺潜在的碟仙精神爆发,用蝶魂治愈人们,随后罗刹城,画影楼和北冥宫这三股明争暗斗了几十年的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的人出现在了四方客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夕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