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500000016

第16章 钱穆的“人文演进”观(4)

钱穆的天人合一有多种不同说法作为其系统理论之支撑,如“性道合一”、“内外合一”、“德性合一”、“人生与天命合一”、“政教合一”(通过政教合一达于天人合一)等,然而它都以人文演进为基础。如性由天生,道由人成,这即是性道合一同于天人合一的内在原由。同理,德是后天的,性是先天的,德性合一亦即天人合一。内是心,外是天,内外合一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天人合一的一种表征了。必须指出的是,钱穆对道家那种要人回到原始自然、归真返朴的原初性天人合一观就持反对态度,根本原因当然也在他所谨持的儒家的人文演进观,终是他所坚认的唯一积极而合理的理念,以此演绎儒家的天人观,还极富理想性:“儒家则确守人本位,儒家之所谓天人合一,并不重要在由天来指导人,乃重要在由人来配合天。消极方面,尽我人事,至少不违背天。积极方面,还要运用人事来辅助天。孔子曰知天命,此俱有消极积极两面意义。中庸曰:赞天地之化育,则只言其积极方面。至少人类历史人文界之一切进展,实非天能为,而完全由人为之。即如生老病死是天,但儒家不本此来推出人生一切皆虚,儒家只求在生老病死中善尽吾生,此是人本位,此是知天命,此是赞天地之化育,此是天人合一。”钱穆:《双溪独语》,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版,第170页。这段话传达出儒家人本位基础上的配合天、辅助天的重要观念。钱穆在表达其一生最后彻悟的那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深切地把捉到了“人生”与“天命”合一的天人观核心:人生异于万物,就在其能独近于天命,能与天命最相合一。这仍然是以人文演进观得出的天人合一。其所谓“人生”,实指大群人生,从小我到大我的自觉,是“自然”人跃进到“人文”人的重要一关;因而只有“大群人生”才能在自然界创出人文界,而人文演进对于大群人生如何在自然界创出人文界,则是十分关键而重要的。这里,钱穆再次显现了他的“协调动进”理念在天人观中的独特价值:也就是说,人文演进在实质上,必须是“天人合一的长期人生与整个宇宙的协调动进。”钱穆:《历史与文化论丛》,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79年版,第38页。才能达致那种钱穆式的人文核心的“人生与天命合一”的最高的天人合一境界。显然,钱穆在这里给我们的启发是:自然问题也即是人生问题,认识了自然,才能认识自己,人类世界的任何东西,无不属之于自然;人只有参与、同化、顺从并最终合一于自然,才是最终正确的道路:自然的“必然性”是绝对的,人生所有行为、造作都必须接受并同化在自然的必然性当中。钱穆决不认可西方那种视人与自然为两极的学说。

此处,我们想要表达的是:钱穆在其极为丰富的人文思想中特创的“人文演进”观,最终传达出他自己的心声:“我是一个文化乐观论者。”钱穆:《历史与文化论丛》,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79年版,第226页。前提是,只要人类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合一于自然。本文通过一系列考察所得出的结论亦为:钱穆是一个真正的文化进化论者;由钱穆创发的三大范畴“人文演进”、“文化生命”、“协调动进”,已然构成一完整的有进化意义与价值的历史文化观。在现代新儒学中,它向人们昭示只有动态的、协调的并且以合于自然为原则的人文社会历史演进,才具有文明持续不断的“常道”之价值。人文演进观还展显出钱穆作为文化进化论者所已具有的超越的“世界史”眼光,这使他欣然认同科学进步是历史大势。余英时就曾指出过:“他(钱穆)对于所谓科学精神,是虚怀承受的,”“他早年为三民主义的设计所吸引,晚年甚至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提法也发生过兴趣,都是因为他希望看到某些传统的价值能够通过现代化而落实在政治社会制度之中。”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509-510页、523-524页。余英时还认为“钱穆是开放型的现代学人”,“钱先生的系统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而且《国史大纲》即已显示了钱穆“绝大的见识”与“现代眼光”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499—500页。晚年访美期间,钱穆更是坦承要“接受世界潮流”,并说:“弟在此期间,亦深感到美国社会之种种缺点,以及美国前途之可虑,及西方文化之困难处。然以较之中国社会,无论如何,高出甚远。”钱穆:《新亚遗铎》,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30当然,需要看到的是,钱穆一方面确承认文化进化的价值,一方面仍是从传统的角度来肯认“人文化成天下”的,尽管它是在文明大势中的人文演进过程中实现的。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那些将钱穆视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老套论调,其实只是似是而非地从表面看到钱穆曾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作的一些辩护言词,并没有深入到他的思想内涵中去求取精髓,其实钱穆对中国传统政制的看法,始终以“变”与“新”为进取格调:“中国传统政制,虽为今日国人所诟詈,然要为中国之传统政制,有其在全部文化中之地位……倘能于旧机构中发现新生命,再浇沃以当前世界之新潮流,注射以当前世界之新精神,使之焕然一新,岂非当前中国政治一出路。”钱穆:《政学私言》,重庆,商务印书馆,第9页。如果持老套论调的论者愿意观照钱穆的全部文献,特别是对钱穆晚年带有结论性的思想总结作一整体透视,相信他们会被钱穆的文化历史眼光折服。

二、“人文演进”——始于农业文明的人文观

为完整地展示钱穆的人文演进观,笔者须将他的中国文明始于农业文明这一核心观点及其传导给读者。在钱穆看来,人文化成、人文演进、天人合一,都始于这种农业文明基质。因而我们谈钱穆的人文演进观,必然要涉猎这一论域。

在中国现代史上,钱穆作为人文主义思想大师可谓包容广大,含藏丰厚;而其思想矿藏中的农学及其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基本认识,却很少为人所探知。学界熟知的钱穆思想中的天人观,就是基于其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基本认识之上的。然而作为一个思想起点,钱穆在他著作等身的文献中,始终将他对农业文明的认识贯穿于他对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论述中。全面考察钱穆的农业文明观,不仅可以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精神中最具始源性的农业基因,而且可获知这一基因对中国历史、文明及其成长所本具的重要功能与价值。

以农立国的时空条件及环境气候因素

钱穆对中国何以成为一个世界史上一个最为稳定的“大型农国”,有相当独特的思想史前提下的时空视角。例如他对中国人喜用“时”字,就作过不同层次的系统考察。他特别提醒人们:中国古人用此“时”字,其实相容并包涵了“常”与“变”之两义,因而《易传》称“时之为义大矣哉”。他还揭示了原始儒家思想与中国农业文明极为密切的内在关联:“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亦可谓农业人生恰符合于此道。孟子又说: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时之为义大矣哉。孔子乃是圣之时者。孔子亦如一般农民,懂得一切人事无失时、勿夺时而已。欲求顺物性,顺天性,则必求适时。”钱穆:《双溪独语》,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版,第271页。勿夺其时,是此中的核心观念;顺天适时,是农业之本。钱穆坚信中国古圣贤一切大道理皆从农业与农民的实际生活中体会发挥而来。据此,钱穆对中国以农立国的时空条件作了一番考索:“中国以农立国,书(尚书)称:‘钦若敬授’,易序:‘治历明时’。敬授民时,即是敬授民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中国地处北温带,春夏秋冬,四季明晰,并分配均匀。四季又各分孟仲季,一年十二月,气候各有分别,并与农事紧密相关。故中国古人之时间观,并与生命观相联系。时间中涵有生命,生命即寄托于时间。时间属于天,生命主要属于人。中国古人所抱天人相通天人合一之观念,即本农事来。人中即寓有天,贵能以人事合天时,故曰:‘人文化成。’此化字即包有天有时间,人文即包生命,于自然中演出人文,即于人文中完成自然,故中国古人于同一事中即包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观念。……就农业民族之观念,气候固极重要,但必兼土壤。气候土壤固极重要,但又必兼人事。苟不务耕耘,则天时地利同于落空。而耕耘则贵群合作。……稻麦之生长成熟,更见与天时地利人事一体相和。其事则必经历有时间之变,而变中必有常,可以资人信赖。故曰:‘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人事既尽,而天心亦即已在人事中。不尽人力,则天意亦不可恃。故中庸曰: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苟非有地,则天亦落空,故中国人必兼言天地。但苟非有人,人不能和,则五谷不生长,既无人文之化成,则兽蹄鸟迹,草木茂盛,只为洪荒之世。故中国人言天地,又必兼言人,而合之曰三才。此种观念,其实乃是一农业人之观念而已。”钱穆:《晚学盲言》(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钱穆在这里不仅传达出农业立国的三个基本条件,即除时(天时)空(地利)这二个最为基本的外在性的前提条件外,还必须有人(人和)。这是中国古文献中常出现的基本观念,而实质上它是建基于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用钱穆的话来说,乃是一农业人之观念而已。

在钱穆看来,农业文明产生于河流灌溉之农耕区域;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可继之一地而反复不舍。正是较为适中的温带气候,为中国的农业文明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他在考察中国文化的起源时,首先将农业文明形成的地理气候环境纳入自己的视野:“旷观此世,人类所生,不仅在温带,亦有在寒带热带生长者。寒带人仅能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迁徙。不能安居,斯不能乐业。……人类最适生长在温带……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虽亦以农业产生文化,但尼罗河下流之泛滥,与巴比伦双河之灌溉,其占地面积,较之中国河、济、淮、江四大流域之广袤宽宏,差别太巨。故唯中国之农业文化,乃独出迥异于世界古今其它诸民族之上,而自有其非常特殊之成就。”钱穆:《晚学盲言》(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34页。 “农业文化”这一概念,已在这段话中出现。安居而乐业作为农业文化的最主要的人文特征,钱穆是反复强调的,他还总结了四个字:安、足、静、定。但钱穆同时也认为:和游牧、商业文化比较,农业文化偏向于保守,但却注重“顺”与“和”前提下的物我一体。

重要的是,钱穆不仅指出了温带地理条件之于中国农业文明的独特性,他还比较了中国与其它文明古国的环境条件,从而得出了令中国人骄傲的结论:中国农业文化所取得的特殊成就,远在世界古今其它民族之上。

同类推荐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中华家训(第三卷)

    中华家训(第三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西洋文明的本质

    西洋文明的本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西洋文明的本质》、《论中西文化》、《西洋哲学史大纲》、《人文运动》、《近代精神的先驱者——培根》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梦境南方有骄阳

    梦境南方有骄阳

    夏梦瑾的一生真的如梦境一样,七岁的时候遇见了陈梓阳,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原本以为会像童话一样,结果梦境破碎后就只剩下绝望,“hey,要去南方看看吗?”“为什么要去?”“因为那里有你要的阳光”“在哪?”少年指着心口“在这”
  • 血色四十四

    血色四十四

    王一凡本来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在转入四十四中学后,他遇到了让他噩梦连连的恐怖的事情。是时空错乱,有人暗中安排,还是真的像看门的那个老头所说的闹鬼?他是否会独自一人解开这个学校的秘密?他能否活着回家?
  • 神鬼传记

    神鬼传记

    万物皆为阴阳,阳之极则衰,阴之极则盛。阴阳合一便是极尽。奇门中人通天地知阴阳。古往今来这些人统称为奇人异士。风水相术只能称之为奇人,懂阵法一道便为异士。
  • 鹿晗:你一辈子都是我的

    鹿晗:你一辈子都是我的

    “你一辈子都是我的猫。”鹿晗摸着她的头说道“嗯,从初见你的那一天,一辈子,就这么定了。”与伯贤是青梅竹马,与鹿晗是真实恋人,与其他成员一起同居,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剧情?一辈子又会有多长?
  • 智脑逆途

    智脑逆途

    本书以太监,喜欢忧郁的书看官们可以看我的新书《机械专家异界逍遥游》。
  • 血腥剧本

    血腥剧本

    在一次意外中,学生林灭卷入了一场杀人案件,本应该在学校学习的他,被迫进入一场又一场的“血腥剧本”背叛、阴谋、人性,在这一个又一个剧本中即将上演。
  • 重生之异世逆苍天

    重生之异世逆苍天

    重生后没有记忆的他,忘了要记住的人,也忘了应该恨的人,就算是重生了一把,又能怎么样呢?重来一遍的人生,身边每件事发生的背后都有个幕后推手。没有实力的他,如何能逃过一场别人精心为他设好的局?且看主角如何一步一步修行修心,破开重重阴谋,找到自己重生的真相!
  • 灵冰恋

    灵冰恋

    稍稍恐怖的爱情故事,男主冷漠有点自恋(可不是像迹部大爷那么自恋)。女主蠢萌,关键还是个冰山控!这两个人碰撞会发生什么诡异的事呢,尽请期待吧。人物设定可能会和《奇幻贵公子》有些相似,但绝对不是抄袭!不是抄袭!不是抄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作品名字有点渣,请见谅
  • 陌上彼年

    陌上彼年

    简介:顾城来到喷泉旁蹲下了身子,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子向水泉中央扔了过去,划开一道小小的缝隙倒影着属于自己的影子。轻轻的合上双眸,想象一下回到那个当初的地方,有车冉的地方,那里有关于我们的回忆。静静的伸出手去触摸,它的存在,然后在心里慢慢的默念着她的名字,在胸口划出心型的祝福,说一句你最需要说的话,停留住那个瞬间,她的一举一动映射在自己的心湖上渐渐的被氲开,关于青春。花树下,若景倚靠在梧桐树旁静静的专注一本关于爱情的书籍,书里说,我们都是一颗沙粒总寻大海而慢慢地被磨平了棱角,然后才看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徐诺和胡南一样,都喜欢坐在天台的边缘静静的等待着落日的余晖倾泻大地,眺望远方,然后离开江城的方向。其实,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当你想哭的时候想想曾经身边那个逗你开心的人,你会为着他,慢慢的改变你的小心态:小丫头不许哭,哭花了脸你最喜欢的那个人看见了就不漂亮了。
  • 重生无心金枝

    重生无心金枝

    前世的她心狠手辣,却不善而终,她满怀怨念,重生之后,还尽荣辱又何去何从而面对他的苦心追觅,也许她自己都在迷茫着踏出这一步,结果如何?重蹈覆辙万劫不复,亦或是苦尽甘来风雨不惧。“你若想去做,我陪你便是,这辈子我总不能拒绝你。”“无论做任何事?”“你非善类,我亦不是君子。”前世她机关算尽,害兄弑父,最后却被远嫁漠北,含恨而去。今世亦以为尽在掌握,却又横生变节。究竟是哪里不对,或只是前世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