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因疑可乘,重地则掠
孔明乃留张冀、马忠守卤城,自引诸将三军望陇上而来。前军回报说:“司马懿引兵至此。”孔明惊曰:“此人预知吾来割麦也。”即沐浴更衣,推过一般三辆四轮车来,车上皆要一样妆饰:此车乃孔明在蜀中预先造下的。当下令姜维引一千军护车,五百军擂鼓,伏在上邽之后;马岱在左,魏延在右,孔明又令三万军皆执镰刀驮绳,伺机割麦。令关兴结束作天蓬模样,手执七星皂幡,步行于车前。孔明端坐于上,望魏营而来。孔明见魏兵赶来,便教回车,遥望蜀营,缓缓而行。魏兵尽力追了一程,追之不上,各人大惊。孔明见兵不来,又令推车过来,朝着魏兵歇下。魏兵犹豫良久,又放马赶来。孔明复回来慢慢而行。魏兵又赶了二十里,只见在前不曾赶上。孔明教回过车,朝着魏兵,推车倒行。魏兵又欲追赶。司马懿自引一军到,传令众军不可追之。众军方勒马欲回,左翼下战鼓大震,一彪军杀来,懿急令兵拒之,只见车上端坐孔明。懿大惊曰:“怪哉?”言未结,右翼下战鼓又鸣,一彪军杀来,四轮上亦坐一孔明。魏众军心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
这则智谋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一回。诸葛亮在第五次出师伐魏时,由于国内粮草空虚,屡次派人催促西川李严筹粮,可是始终不见粮草运到,诸葛亮心中十分焦虑。这天,孔明出营看见一片秋色计上心来,于是他亲率大军秘密想去陇上割麦,以充军粮。不料司马懿早有准备,于是一场割麦与反割麦的战役在陇上展开了。孔明一面分兵割麦,一面以疑兵之计牵制司马懿的军马,四名“诸葛”一齐亮相,令魏军鬼神莫辨,终于尽收陇上之麦,解决了粮草不济的后顾之忧。在这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战役中,诸葛亮以兵为饵,吸引住司马懿的大队兵马,然后用大部分兵力收取了陇上之麦,粉碎了司马懿的坚壁清野阴谋。诸葛亮在这里运用的“重地则掠”的计谋,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说在敌国作战,宜采取取之于敌,用之于我的战略思想。因为深入敌境作战,从本国运粮明显不便,而且长期作战也加剧了本国百姓的负担,因而聪明的指挥者不一定从国内征兵、征粮。应取敌之食,壮我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