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一些公司也千方百计地留住他,于是希望得到人才的各方展开人才争夺战。你给他加薪,我也再加薪,弄得不可开交。
最后,精明大胆的美国人说,现在我们不加了,等你们加定了,我们乘以5%,就这样,这位研究生连人带笔一起被弄到了美国。
这位精明的美国人,就是为了取得这一位不可多得的研究生,以高薪聘用,天才无价,万金不惜,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获胜。这一方法奏效了,他得到的何止一人、一笔另外,“纽约时装大王”斯瓦兹的发家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为了获取人才演出了现代“三顾茅庐”的故事。
纽约的第七街,是美国时装工业的中心。在美国近五千家大服装公司的激烈竞争中,约南露珍服装公司居于首位,董事长大卫·斯瓦兹由此而得“时装大王”的美誉。纵观他的发家史,他受益最大的还是知人善用的能力。斯瓦兹开始在一家服装店当伙计,后来与人合办了一家小服装厂。他感到,老是做和别人一样的衣服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有一个好的设计师,能设计出他人没有的新产品,才能在服装业出人头地。一天他看到一位身着蓝色时装的少妇,衣服非常新颖,得知是她的丈夫为他设计的,马上决定请他做自己的设计师。但是,这位先生倔强自信,高傲暴躁,断然拒绝了。斯瓦兹感到,这种人往往才能很高,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于是,频频走访这位先生,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几次登门拜访,诚心相待,终于使这位叫杜敏夫的人感动了,出任斯瓦兹的设计师。在他的建议下,斯瓦兹首次采用人造丝做衣料,一步领先,占尽风头。约南露珍服装公司的业务扶摇直上,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成为令同行侧目的大公司。
创业初始,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才和技术。这就是白手起家的公司的共同经验。
在政界如此,商场亦重人才,而在战场上争取人才更是决胜的关键。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国人用导弹袭击伦敦时,英国人得知有一枚导弹落在前苏联红军占领区,丘吉尔向斯大林要求将导弹“引渡”给英国研究,以便找出对付它的办法。
斯大林痛快地答应了。然而,前苏联人却将一箱箱战场上的破铜烂铁送了来。
导弹完好无损地运回了前苏联!
丘吉尔哑巴吃黄连,命令对前苏联红军即将占领的德国军火研制基地——佩内明德狂轰滥炸。而艾森豪威尔将军则命令美军骑兵日夜兼程,不惜代价,将逃到深山老林的100多名火箭专家抢到手,以免被苏联红军抢先得到。
面对同一事实,苏、英、美三位领导人三种做法,谁最高明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