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3500000019

第19章 意识形态叙事:主旋律、协商与反抗(2)

因此,“中电”的成立目的十分明确,毫不隐晦地将加强电影宣传、重塑国民党形象、传播国民党党义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工作职责,具体包括:“摄制本党所需要之各种影片,以建树纯正的电影之风;搜集电影技术人才,训练成为本党的电影专家。”(陈鲤庭:《电影轨范》,中国电影制片厂1941年版,第35页。)为了达成这两个目标,“中电”首先依靠雄厚的国家专项资金,购置建设了一套极为先进的摄制场地,史料上记载:“中央电影摄影场,最近在玄武湖地方建筑有声电影摄影场,外界有该场为东亚称霸及建筑达30万余元之说,根据场长张冲介绍,该场筹备计划开始在两年以前,因目前电影事业之进步,与文化教育均有密切关系,为谋摄制有声影片,不得不建筑有声摄影场,今春在玄武湖购地建办公室及双摄影场两座,建筑费共32000多元,连同设备各费共8万余元。”“该场规模宏大,设备齐全,在东亚首屈一指……内有两间摄影间,可供8组同时拍摄。墙壁是特别装置,能避外界巨声及消除反声。备有声摄影机2具,无声摄影机8具,5000枝光灯4个,2000枝光灯甚多,全部资产设备及建筑达30万元。拟请卜万苍、史东山、蔡楚生、费穆、孙瑜义务导演6个月,预定在半年内摄制新闻片60余部,生产建设片12部,剧片2部。”(上海电影周报社编:《影戏年鉴》,1936年印本,第42、81页。)动用如此巨大的国家资金投入来进行硬件建设,表明统治阶级的确是把电影当做一个党务事业来推进的。有了先进的硬件作吸引,当时的“中电”招募到了许多颇有才华的演员、编导以及技术人员,一时之间成为中国电影界最具号召力的新兴力量,许多民营电影的专业人员也纷纷转投“中电”,以致引起上海电影界的不安,担心“中电”从此垄断中国影业。对此,《影戏年鉴》揶揄道:“最近有许多电影从业人员颇想到‘中央’去,倒不是像‘影评人’鲁思那样一变而为‘三民主义的信徒’,事实上不过因为‘中央’的钱比较靠得住些。”(上海电影周报社编:《影戏年鉴》,1936年印本,第255页。)可见,统治阶级利用“中电”达到意识形态控制的效果刚开始还是相当显著的,至少在表面上动用优势性的国家财力笼络了相当部分的电影从业人员,并在很大程度上占领了电影的生产与放映市场,将先进的生产工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拍摄符合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影片来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希望能以数量上的优势淹没反抗性意识形态的声音,达到对异己力量的压抑。这也正是阿尔都塞所说的,以生产工具为基础的“劳动力再生产在要求一种劳动力技能的再生产的同时,也要求一种对现存秩序的规则附以人身屈从的再生产,即对意识形态的归顺心理的再生产,以及一种剥削和压迫的代理人们恰如其分地操纵统治意识形态能力的再生产,这一切甚至在‘话语’上都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优势”。([法]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李迅译,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690页。)譬如,“中电”拍摄的第一部有声影片《战士》,就是一部以宣传北伐军爱民助民奉行三民主义铲除军阀为目的的教育性战争片,旨在唤起民众对国民党北伐时期的光辉形象的回忆,加强对国民党当局的认同感。第二部影片《密电码》,也采取类似的叙事主题,塑造国民党官员的光辉业绩。“中电”早期所拍摄的这两部影片,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载体,在叙事策略上偏重于对过去经验的择取,以历史代替现实,试图用过往相对的光明来召唤观众的认同结构,从而对现时的黑暗生发一种规避的心理,或者造成一种黑暗“暂时”性的假象,继续臣服在统治者的光辉之下。相比于剧情片,“中电”所摄制的大量新闻纪录片,也主要采取了类似的叙事策略。一个是记录领袖的重大英明事迹,以加深民众对领袖的爱戴。如关于孙中山的影片《国父奉安》4部,记录国民党精神领袖孙中山先生生前仪容和逝世后的哀容;《总理逝世三、四、五、十五周年纪念》4部影片,记述南京各界悼念孙中山先生的仪式活动。如《蒋介石北伐记》10部,记录蒋介石率军北伐以及进行训政和组织民众的事情;另一个是记录国民党军队对抗日军侵略的历史影像,如《淞沪血痕》、《国难》、《十九路军抗战史》等以共抗外敌为目标,转移民众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在消费过往温情与悲情的同时,“中电”对现实的关注则放在了对反共宣传片的拍摄上。如《剿赤写真》6部、《赤匪祸粤记》3部、《桃源洗劫记》5部和《民众与军人》等。

国民党的另外一个国营电影机构——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的前身是国民党“剿共”南昌行营的政训处电影股,以拍摄反共军事教育片为主要任务。1937年前后,由于统治当局愈加意识到电影宣传的重要性,“中制”得到了全面扩充,拨专款建设汉口摄影场,直属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时人所著的《银国春秋》曾这样描述早期的“中制”:“从一架旧式照相机而一架破旧的电影机,一直建设新式摄影场,罗致全国优秀艺人于一堂……与中电共同成为国营电影的两大主流。”(江上鸥:《银国春秋》,联友出版社1944年版,第95页。)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利用私营影业或倒闭或滞留上海,内地无人与之竞争之机,借助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我党进步力量的帮助,以‘中制’和其他国民党所属电影机构为基础,大量吸收流亡到内地的电影从业员,由之,国民党在30年代初、中期便急欲扩大、而又因资金人才各种限制无法扩大的官办电影业迅速发展起来。”(周晓明:《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凭借国家体制的全力支撑,“中制”通过人员充实、机构重组与经费补给,成为战时中国实力最盛的电影生产者。与“中电”一样,为配合抗战宣传,“中制”也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纪录片,如《娘子关战役》、《保护大武汉》等,抗日军民英勇作战的场景通过摄放机极大地鼓舞了大后方与港澳的民众。同时,因为引进了部分原来左翼的电影人士,“中制”的故事片创作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1937年1月“中制”拍出了第一部正面表现抗战的故事片《保卫我们的土地》,导演为史东山。影片围绕东北农民刘山在战火中四处流离的故事展开。“九一八”炮火毁了刘山的家,他带着妻子和弟弟刘老四流亡到南方小镇,经过多年辛苦经营,夫妻俩重新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其弟刘老四则游手好闲,整日酗酒赌博。“八一三”战火重燃,逼近刘山所在的小镇,附近正修筑工事,老百姓纷纷参加备战,也有不少人准备逃难,刘山夫妇对逃难有着切肤之痛,深知逃不是办法,只有拿起武器抗击侵略才是出路,他告诉意欲逃难的人们:“敌人想侵占全中国的地方,你们逃到哪儿都逃不了。你们看我们东北的同胞们,地方失掉后,被敌人赶上火线打头阵。假如我们现在不跟敌人拼命,保卫我们的土地,我们将来也会有这一天的。到那时候,我们被迫杀自己的骨肉,自己的同胞!”小镇居民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对刘山的经历深有感触,最后决定留下协助军队抗战。而刘老四则为虎作伥,替日军指引军事目标,被刘山亲手击毙,他临终悔悟,说出汉奸藏匿的所在。军民由此清除了汉奸,奔赴杀敌的战场。

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1937年,导演:史东山

相比同时期“中电”拍摄的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在叙事结构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它仍然采用惯用的“唤醒”策略来召唤观众的情感认同。但这部影片在当时所引起的反响与巨大的社会认同,拉开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银幕主旋律”。

电影《热血忠魂》,1938年,导演:张石川

1938年4月“中制”出品第二部主旋律影片《热血忠魂》,讲述抗战爆发后国军旅长辞别老父妻儿奔赴战场,同为国军退休将领的父亲激励儿子道:“我只要你尽忠于国家,可不希望你对个人尽孝心。”不久日军占领旅长的家乡,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旅长一家老小均遭残害,旅长之妻慷慨而言:“杀吧,你们就是杀到最后一个中国人,我们也不会屈服的!”不久旅长带着队伍打回家乡,他尚不知家人已经遇害,只知道自己的家已成日军的司令部,经过家与国的权衡取舍,他毅然下令炮轰家宅,说道:“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什么都要牺牲。”影片通过“家国”与“忠孝”的古老叙事,塑造了一个精忠报国的国军将领的形象,在激励抗战的同时,也成功地宣扬了蒋介石军政府的意识形态核心,为军政府的合法性找到了一个大众化的言说载体。因此,这部影片在国民党内部获得了极高的肯定,蒋介石甚至亲令各处展映。

随后,由史东山导演、阳翰笙编剧的故事片《八百壮士》,是“中制”出品的经典影片,也是这个庞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运作生产的标志性影片。影片的叙事核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1937年“八一三”后,日军在上海发动了全面进攻,国军523团将士在副团长谢晋元率领下坚守闸北四行仓库,仅4天内就歼敌数百人;第二部分则围绕作为上海市民代表的童子军杨惠敏冒着枪林弹雨渡河献旗的故事展开。国军带有某种神话色彩的拼死抵抗与百姓代表的冒死献旗合构出属于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古老的修辞系统。在这部影片中,通过编导的镜头处理,无论是国军的造型还是民众的献旗行为都涂抹上了强烈的符号色彩,使电影受众立即联想到屈原在《国殇》中所描绘的“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壮怀激烈的情境。受众的生理反应被瞬间激起,某种原本隐藏的反抗血液一下子沸腾起来。这一系列的修辞符码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指向,正如丹尼.卡瓦拉罗所言:“修辞和意识形态总是难舍难分,这是因为修辞语言经常极力地服务于意识形态目标”,而“对于修辞的文化理解很容易反映出它的主流意识形态。”([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事实上,影片叙事采用此种类似于礼仪与宗教化的民族习俗的策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杀敌与献旗行为在我们的民族文化结构中根深蒂固的地位,通过礼仪与习俗的影像化修辞,受众的某种文化沉淀被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唤起,自然地进入到特定的民族文化规训之中,影片所试图展示的某种意识形态信息便得以以一种自然化的常识被每个成员共享,并得到切实的认同。因此,这部影片的重要之处恰在于它彰显了电影作为意识形态腹语术的可能性,以及适应于特定文化世界的可操作性。当然,《八百壮士》在叙事与意识形态传达的结合上也并非完美,礼仪与宗教化的民族习俗毕竟是一种古代文化的表征,与电影所代表的现代文化之间必然会出现某些抵牾,二者虽然可以具备相同的意识形态内涵,但具体的叙事语境毕竟发生了某种位移,因为偏重于对仪式感的强调,而在叙事节奏上出现了停滞。因此,当时有评论认为:“看了《八百壮士》,感到很大的遗憾是故事太不够紧凑地连接,几处应有的高潮,都没有把它强调起来,使它更紧张感人,一贯是新闻式的纪录,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平淡淡一连串过去了。那种散漫之感,不知是导演还是编剧,不把它处理成一个更紧张的故事,也许是太忠于事实吧。”(白薇:《进步的电影——〈八百壮士〉及〈孤岛天堂〉的观感》,《中国电影》1941年第1卷第2期。)虽然评论者一味纠缠于影片故事的节奏缺失,而未能体察到影片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涵与叙事策略之间的关联,但也在某种层面上预示着电影的叙事与意识形态传达存在着貌似无法调和的矛盾与争议,无论是对于集合了巨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能量的官方操控的官营电影,还是以左翼电影为代表的反抗性电影,这种矛盾与争议将会一直存在下去。

电影《八百壮士》,1938年,导演:史东山

社会改良与文化焦虑:民营电影的协商叙事

明星公司作为民营电影的典范,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犹如“百代”、“高蒙”之与法国电影。郑正秋是明星公司的发起者之一,更是中国电影的先驱。作为一个从戏剧中走出来的电影人,郑正秋在选择以电影作为自我意义彰显的舞台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放弃他的戏剧理想。因此,在相对传统的戏剧叙事与相对现代的电影叙事之间游离,使他的叙事风格常常表现出某种“藕断丝连”的特质,当然,它不仅是一种叙事风格,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他的艺术主张与价值取向,并最终落实到其电影作品的具体叙事策略之上。由于郑正秋参与了明星公司主要作品的创作,他的作品基本上可以代表民营电影的基本创作取向。

同类推荐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香港影坛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一方面是它以狭小的弹丸之地,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半期这十余年间创造了商业上的票房奇迹,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制片厂制度,明星制度,类型化电影的制作模式,同好莱坞相比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本书试图从武侠功夫片、黑帮警匪片、恐怖鬼怪片和喜剧片四个香港电影最为常见的类型片种人手,为读者展现香港类型电影的兴衰,其中既有正史,也有戏说。另外还加入了“类型人物”和“类型之惑”两个单元,前者归纳总结了香港电影中一些特定类型的人物形象,而后者则更为深入地剖析了香港类型电影的特点,并对香港类型电影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系统介绍陇南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书稿对陇南民间美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艺术类型、形式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涉及陇南民间刺绣、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家具及装饰、民间纸扎造型与装饰、民间社火中的造型与装饰、民间剪纸与皮影、民间建筑装饰、少数民族服饰、民间编织。书稿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热门推荐
  • 创业实战指南:初创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

    创业实战指南:初创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

    《创业实战指南:初创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不是一本讲具体操作方法的书,因为没有一种方法会适用于所有企业。《创业实战指南:初创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试图分析创办企业面临各种基本问题时应当具有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树立起来了,方法自然会衍生出来。
  • 冥律处刑人

    冥律处刑人

    灵异世界主持公道的复仇者联盟!如果我不能保护你,那就要去为你复仇!驾驭神力的瞌睡虫,爱玩虫子的怪蜀黍,背着棺材的冰男神,爱掀桌子的九尾猫。游走秘境、吊打魔神、断罪联盟的小伙伴们环游世界打怪兽的热血故事。以所罗门王第四十七柱魔神——毕弗隆斯的阴谋复苏为起因,在宰相村爆发了震惊天下的歼灭魔神之战……而在这场讨伐中,冥律处刑人阿信的存在和真实身份,不幸被暴君俱乐部发现,这成为拉开断罪联盟与暴君俱乐部之间大规模冲突的导火索,支持双方的各种灵异势力纷纷加入,最后终于发展成了一场颠覆整个灵异世界的惨烈战争!后世的灵异世界,将那场声势浩大到甚至连神明都被惊动的战争时期称之为——崩溃的纪元……
  • 嫡女策:至尊毒后

    嫡女策:至尊毒后

    新书《天命丹妃:神尊,傲娇宠》求支持结发之情,相守之义,为助他登上皇位她携儿女留京为质。殚精竭虑、应酬周旋,倾尽了心血。一朝登基,他却迫不及待的册封了贵妃。“五年来雪儿陪着朕在边关吃尽了苦头,这是她该得的,你不要嫉妒!”然而,不仅如此!他们要的,还有她的性命!重生在身死两年后,成为帝师之女。这时,贵妃正过得顺风顺水,还想谋夺皇后之位。诬她名声、害她儿女!渣皇帝摆出一副深情款款、痛心疾首的嘴脸一边悼念她,一边却又筹谋把她的娘家一锅端!她冷冷一笑:这一次,你们没那么好的命!(男女主身心干净,1V1)书友群:533123956
  • 重生之总裁爱上附体妹

    重生之总裁爱上附体妹

    花季少女叶紫馨的生命就终结在了车轮的底下,当这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后,命运的齿轮就慢慢的转动了起来……她“重生”了,用别人的身体!
  • 第三位房客

    第三位房客

    你怕鬼吗?你又真的见过鬼魂吗?我的故事希望您能看完,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我尽量用我有限的笔墨让文章显得轻松,但也希望你明白其他的沉重。
  • EXO少年回忆初恋

    EXO少年回忆初恋

    一向不追星的慕颜在机场碰到了EXO,但不知一段美好而又凄惨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呢?
  • 霸道校草and他的拽丫头

    霸道校草and他的拽丫头

    刚从国外回来的沐雨辰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倒霉,刚转学到了圣迪亚,就被该校校草强吻了,这以后的日子,她可该怎么过呀,呜....
  • 锁情计

    锁情计

    在古代的豪门千金小姐,会有哪些奇遇,卷入怎样的权势争斗?心之所属是谁?是风度翩翩的豪门大少还是文武双全的青年俊才?是豪气冲天的铮铮将军还是又萌又有才的太子?亦或是那未曾谋面的神秘人才是她的真正归宿?
  • 恋上飞行员

    恋上飞行员

    天之骄子的男主阳光帅气,成功俘获女主的心,然而蜚声航空业界的他却如众星拱月般耀眼,情敌众多,防不胜防的女主又该如何蜕变?遭遇小三,金钱考验的爱情又会有怎样的结局?一样的爱情不一样的爱恋,恋上飞行员是福还是祸?
  • 医见钟情:早安,高冷医生

    医见钟情:早安,高冷医生

    从前的她就像待在温室里的花朵,与外界隔着一扇漂亮的玻璃门,她肆意地享受着玻璃门内没有风雨的日子,从未受过任何伤害。所以,有一天,玻璃门碎的时候,她才如此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