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8300000018

第18章 闽都文化孕育出的思想果实(2)

这样的说法,反映出雷鋐对程、朱正统理念的遵循,即认为格物致知关键是要通过诚意、正心、修身之功,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此一主张和历代理学家的看法并无二致,只不过他强调在此过程中,知与意的特殊重要性。

雷鋐总体上按照正统理学家的观念阐发格物致知,不等于他完全没有自身的主张,实则有两点是他所特别关注的,表现出自己的认识特色,一是强调格物致知即在人伦物理,二是注重格物致知需知行并进。这两点正是他在前人基础上对理学思想发展、创新的表现。

在朱熹那里,格物致知所格之“物”,是包含一些自然之物的;而雷鋐则仅在人伦物理的意义上阐释格物致知,排除了自然之物。他说:

明伦敬身,所谓立教者,教此而已。夫人一身,内而心术之微,外而威仪之著,衣服饮食之节,是即诚、正、修之地也。五伦之亲,义序别信,则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已在是矣,格此谓之格物,知此谓之致知。

这就是说,所谓“诚、正、修之地”,与“明伦敬身”息息相关,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在“五伦之亲”,是在“义序别信”,所以格物致知的对象实为“五伦之亲,义序别信”。这完全是从人伦物理的角度阐发格物致知。由于所格之物为非自然物的人伦义序,而这些东西在理学家看来又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因此,以此为基点的认识论实际是一种内省论。

既然所格之物为早已存于人心的人伦义序,那么致知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人心中的这种本性发掘并恢复出来,这就是雷鋐的认识逻辑。他指出:

人伦庶物之理皆具于心,非有出于性分之外,而不能无气拘而物蔽。圣经贤传皆载此理,以开牖后人之心思,即是以穷理,验之日用行事之实,则知心与理无内外之隔,吾心之知自贯乎人伦庶物而无显微之间。彼泛骛以求知,固易失于支离;凭臆以求知,更易入于冥悟。若使此心憧扰不宁,又何以为致知之地哉!程子云:“致知在乎所养。”朱子云:“非存心无以致知。”此尊德性、道问学,为千古圣学之标准也。

即在他看来,“人伦庶物之理皆具于心”,但为外物所蔽,若要求此“贯乎人伦庶物”的“吾心之知”,既不能“泛骛以求”,也不能“凭臆以求”,求知的途径只能如程、朱之所言“致知在乎所养”、“非存心无以致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存心养性,才能排除外物之蔽,将人心中的“人伦庶物之理”发掘并恢复出来,达到致知目的。这实际是一种复性论。

论及格物致知,必然要涉及知与行的关系问题。雷鋐虽仅在人伦物理的意义上阐释格物致知,倡导的是复性论,但亦不能不谈知与行的关系,因复性不仅要在格物层面上内省,而且是要力行的。在这一问题上,他主张知行并进,学用结合。他说:

古之学者未有不知行并进者也。不离乎日用饮食、纲常民物,则曰下学;不创为新奇诡异、幽深元渺,则曰正学。自孔、孟至程、朱逮明之薛(指薛瑄)、胡(指胡居仁),一脉相传。

学以躬行蹈道为务,岂曰吾徒知之而已哉!世固有与之语先王之道,泛论人物之是非得失,井然不淆,其措之躬,则遗且悖矣。此能知而不能行,究非真知也。语先王之道,泛论人物之是非得失,井然而不淆者,其知尚未昧也。措之躬则遗且悖焉,是其知已有物以蔽之也。使就其井然不淆者推而致之,不为外物之所蔽,其本体之明,自不可得而昏。

由此可见,在他眼里,知行并进,是自孔、孟、程、朱以至明代薛瑄、胡居仁,一脉相承下来的,古之学者皆遵循之;学是为了用,要“躬行蹈道”,“能知而不能行,究非真知也”,即便“其知尚未昧”,可一旦躬行就“遗且悖焉”,说明“其知已有物以蔽之也”,真正排除物蔽,只有在行之中才能做到。

雷鋐主张知行并进,但同时又反对行先于知的说法。他说:

行先于知者,非也。……毒药之必不可食,穿窬之必不可为。必食毒药、为穿窬,而后知其不可,则晚矣。然则何为而有先行后知之说,盖有激于俗学,口耳占毕仁义道德,人人言之,而无能真知而允蹈之故也。且知行亦非截然分先后,陈北溪谓如目视足履最切当。人岂有目不视而能履者哉?亦岂有坐视数千里外而后履者哉?朱子答吴晦叔书谓:就一事而观之,则知之为先,行之为后,无可疑者。而合夫知之浅深、行之大小而言,则必先成乎小而后驯至乎大。

在这里,雷鋐以服毒药和穿窬为例,说明行不能先于知的道理,认为之所以出现“先行后知之说”,是“激于俗学”之人人言仁义道德,却不能得其真知并蹈行之。实际上,“知行亦非截然分先后”,南宋陈北溪(陈淳)以“目视足履”为例所做之阐发最为妥当,朱熹虽主“知先行后”之说,但考察知行过程(“知之浅深、行之大小”)时,也并不绝对固守知先行后的次序。

综观雷鋐对格物致知的阐发,尤其是考察其知行观,可以看出,他是基本遵循朱熹学说而有所调整的。从这调整的部分看,似乎又有王阳明学说的影响在。关于知行关系,朱熹主“知先行后”,王阳明主“知行合一”、“知行并进”,雷鋐反对行先于知的说法,显然认同朱熹之说,同时又一再强调“知行并进”,与王阳明同调。考察雷鋐对陆、王的看法,可知他对陆、王之人品事功是颇为肯定的,视之为卓然千古之功,而对其学术则持否定立场,视之为异端之学,认为陆象山“知理一而不析乎分之殊,遂起凌虚驾空之弊”,而王阳明之学更不及陆象山,疏漏更多。他说:

考阳明之书,凡象山之合乎圣学者,则尽反之;象山之近乎禅学者,则力张之。愚作《象山禅学考》,象山之学既举其端矣。至阳明则直曰:佛氏之本来面目,即圣门所谓良知;……又云:道一而已,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释氏之所以为释,老氏之所以为老,百姓之日用而不知,皆是道也,曾有二乎!此皆象山所未敢明目张胆言之者,然其根原则自象山以心即理为心学,故阳明亦曰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

即王阳明不仅未将象山之学光大,反而发展了陆象山学说的弱点,当然他们的根本缺陷在于主张“心即理也”,以心学代理学。由此可见,雷鋐主观上对陆王心学是颇为反感的。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王阳明某些具体结论的吸纳,将其用来阐发自己的某些看法。这种做法表明,他并非深具门户之见的学者,而是有着较为开阔的学术心胸。

总之,作为朱熹故里的学术代表,雷鋐的思想主张充分体现了清中叶福建尊朱学者的特色,即一意维护朱子理学,尤其强调为学要以躬行为本,理学应为实学,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一些阐发,力图完善和发展朱子义理。这样的思想主张,当然与闽都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价值观是完全相符的。所以,对于雷鋐的理学建树,不能仅在理学史层面予以探讨,而是需要在闽都文化的宏阔视野下进行整体考量和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李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同类推荐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本书从国学经典、诗词曲赋、书法绘画、乐舞戏剧、古玩收藏,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入手,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著作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浓缩,采用设问方式,介绍丰富多彩而又震撼人心的历史,阐释中华传统文化丰满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一生的守护

    TFBOYS一生的守护

    TFBOYS是四叶草的信仰,而对于不是四叶草的她会怎样呢?PS:本文微虐
  • 末世轮回2012

    末世轮回2012

    这是一个梦,更是一个普通人幻想!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人理智、有人冲动、有人激情、有人冷漠、有人博爱,有人孤僻!但没有人说自己没有思考!人类经历了一次、二次大战,虽然曾经在大预言书上有过描写,但更多人愿意相信这只是一个巧合,当然预言书上也有很多事并没有发生!我们都只是普通人,对于未知的危险,都有着下意识回避和不信任的权利。科学家曾经在某地发现了一个在五十万年前被使用一空的铀矿,有五亿年前和三叶虫一起的人类脚印化石,还有五千年前的印度河文明等等!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将近百亿人口。车辆、空调、飞机等等的大量使用,在二次大战以后,已经耗尽了地球给我们的大量资源。等待我们的难道不就是2012吗?而2012以后会不会又是一个文明的起源?
  • 橄榄之恋

    橄榄之恋

    寒风吹起,穿透我脸颊白皙的肌理;每当悲伤来袭,总是又一次想起你!你的笑颜让我沉迷,你的温柔依然如昔,你的话语仍萦绕在耳际——我想你,思念夜夜魂牵梦系!就像橄榄又渗出甜蜜,然而我的恋情已丢弃;人海茫茫,再追问一句——是否还能再寻觅?——橄榄之恋在深圳幽静的孤月街上,有一家叫做“橄榄之恋”的咖啡屋,在它门前的一小块种着少许其它植物的草坪上,有一块青灰色的石碑,上面刻着这样一首诗:寒风吹起,穿透我脸颊白皙的肌理;每当悲伤来袭,总是又一次想起你!你的笑颜让我沉迷,你的温柔依然如昔,你的话语仍萦绕在耳际——我想你,思念夜夜魂牵梦系!就像橄榄又渗出甜蜜,然而我的恋情已丢弃;人海茫茫,再追问一句——是否还能再寻觅?——橄榄之恋PS:橄榄的故事听说过吗?有一个人得到一颗橄榄,咬了一口,哎哟涩涩的,于是一扬手远远的就扔掉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嘴里又开始泛起甜丝丝的滋味了,他觉得好神奇哦,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于是赶紧回头再去找,可是再也找不到了!当然这并不预示着本书的结局,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作者最终会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啦!
  • 万古至巅

    万古至巅

    仙之一道,逆天而行。我的道......凌于天道之上,超于环宇之外万古以来,我为颠!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星珠异缘

    星珠异缘

    一颗星珠,蕴天地万物;一部奇书,含大道之理;一个少年,存凌天之志;一把灵兵,杀古今之敌;一首战歌,唤勇者之心;一段姻缘,启旷世之情。
  • 盗墓囧途

    盗墓囧途

    他是温家独子,有一段空白的记忆,他一直在寻找···他出生在盗墓世家,却对古董有一种莫名的厌恶···他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却整天不着调···直到有一天,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不得不下墓···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