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职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总一味地埋头苦干,然后抱怨为什么得不到升迁。虽然,小事永远是需要人来做的,但是你如果想要大发展,必须学会舍弃那些小事,而去专注于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一直努力扫屋子的人,永远扫不了天下!
做事情要懂得取舍,不是什么都要做,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做好小事是做好大事的前提,做大事的人,小事会处理得非常妥当。当然要想在职场中混好,就得想方设法让自己做成大事,而不是把精力全用在做小事上。
自己大事不做,总挑小事去做,那样很容易吃亏。同事干出一件大事,功劳立刻就让对方给独占了。做小事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做大事的影响力,这也就是很多埋头苦干的职员无法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了。
大家都应该知道,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做百件小事,那得多出多少心思,还不如全心全意做一件大事。不要太天真了,抱着金科玉律,职场就是职场,同事之间本来就存在竞争和自私,你不懂得竞争,就意味着你将被淘汰,而终究无法出人头地。那样就不要总抱怨,要怪只能怪你自己太无知。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职场故事:
晓峰是个才华横溢的大学生,从名牌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里混了四年,论资历,他已经足够荣升为主管了。可是,上头一直没动静。在公司里,一个只有初中生学历叫吴达的人在公司里混了三年,几乎公司所有的苦活脏活都干过了。吴达做事有条不紊,头脑很好。
别小看他原本只是打杂人员,现在几乎干着和晓峰一样的工作。这一天,更让晓峰吃惊的是,吴达谈成了一笔大生意。上级居然荣升他为团队主管,晓峰很是不满,到处抱怨,上级看出了他的不满,想跟他好好谈谈。
晓峰在办公室里明显有点激动,不服气这样的决定,要让比自己资历少、学历比自己低的人来管理他。晓峰很不爽,埋怨道:“这不公平,我在公司里干了不少事,业绩也不错,为什么要让他来当我的主管?”
老板叹了一口气,抽出一根烟,摇了摇头:“晓峰,就凭你今天的表现,你确实缺少当主管的气质。”“为什么?!”晓峰追问道。老板斜看了一眼晓峰:“道理很简单,他比你沉稳。尽管他学历比你低,但是他懂得在逆境中学习。三年前尽管他学历只有初中,但现在他的能力基本在你之上。你说说看,这些年你手下有多少客户人脉?”
晓峰抱怨说:“我做你安排的工作,没有多少客户人脉。难道他就有么?”
老板点了点头:“当然有,以前他在端茶送水,替我接待客户,总不失时机要联系。平日还替公司向他们问候。尤其在今年金融海啸中,公司面临巨大困难,他替公司找到几个大客户,挽救了公司。这样的人不该受重用么?当然,这些年你也不错,做过不少事,但在关键时刻你还不会发挥领袖的作用。”几句话,说得晓峰惭愧之极……
故事中的吴达是个典型,他把小事做到极致,做出了大事。而晓峰却一直碌碌无为,只做小事,没有大事,所以失去了应有的机会。在职场中,做小事是基础,为的是做出大事。但是一味只做小事,不做出大事,就难以脱颖而出。
有人说:“做小事是为了练基础,是为了当要做大事时有足够能力。而不是只做小事,在大事来临之际束手无策。”当然,没有做成大事,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你不敢,二是你没野心,三是你没能力。但无论原因是哪个,只能说明你是个窝囊鬼,就只配站在原地,只配拿着那份工资,只配看着同事升职加薪而暗地哀愁。
不懂做大事的人,就算干一百件小事,也不见得能升职加薪,还要付出很多精力。这样的人是最笨的,也是最不值得可怜的。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做小事太多只会浪费时间,没有时间去做大事。所以,要做就做大事,做人要有方向性,要有针对性,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出人头地。
干大事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就要敢于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只做身边的小事,很难脱颖而出。在职场中,要有谋略,才能吃得上好饭。如果自己不顾自己,吃不上“好饭”,能够怪谁。没有人会可怜你,只有你可怜你自己。
小事少做,多着眼于大事,多把心思花在大事上,这样,你才能更容易从其他人里“走”出来,才能走进老板的“眼里”,才能受到老板的重视和拥护。这才是职场生存的正确准则。你要清楚一个道理:小事做好才能做好大事,小事是做好大事的基础。但应该注意,要着眼于大事,并不是小事你不愿意做,而是因为要做大事,没有了多余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