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兴起“另起炉灶”的念头时,不妨先转换你的心情,以新的角度看工作、看事情,或许离职的想法会就此打消。
工作中难免会有难过的事情发生,和同事相处不愉快、和老板相处不协调,因而产生想要离职的冲动,那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要换种想法,你打一枪换一地,能有好结果么?很多时候,一个人无论到哪儿,错误没改变,结果迟早会重演。
面对同事、面对上级、面对客户,有这样或那样不想发生的事,可是,事情还是发生了。你就得解决,换工作只是一种逃避和自我泄愤,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没错,换工作能换来一时的痛快,但是,这样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好坏总有两面性。
打个比方:你是非常饥渴的人,在山上发现了一棵苹果树,树上接满了丰厚的果实。你摘下一颗,认为还有最好的,就把手里的这颗给扔了。摘下一颗扔一颗,结果呢,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只剩下最后一颗苹果,却发现,最后一颗苹果远远没有比第一颗苹果好。
做人不能这样贪心,总以为还有更好的,就放弃现有的,遇到困难就放弃,遇到难事就离职。这只是一种明显的不负责任。
小刘对他的朋友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朋友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小刘问:“为什么?”
朋友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小刘觉得朋友说得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朋友问小刘:“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小刘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其实这也正是朋友跟他讲那番话的初衷。
换种角度想问题,把冲动离职的念头遏制在摇篮里。换工作的冲动,少惹为好。工作并无贵贱之分,有人说干老板好有人说干园艺杂工好,前者向往着权势、金钱,后者向往安逸、充实。每个人都有想法,只要在工作上找到思想的立足点,就能化苦为乐。
换工作,不如换心情。你工作不愉快,就得找出症结所在。也许你一直都很努力,但是老板没有注意到你。你不必灰心,没准此刻老板正在给你草拟一份升职申请书,要懂期待和安慰自己。又或者你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努力改正,这才是首要的。
做人就得脚踏实地,一步登天这种事基本不可能,但你工作努力辛勤付出,还不见有什么成效,此时的你就得坚信一点:希望就在前方,是金子总会让人看见光芒。
一个自诩很有才华的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眉不展,苦闷不已。
有一天他去质问智者:“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智者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然后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颗石子。”结果这个人翻遍了乱石堆,却一无所获。
这时候智者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里。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戒指。
智者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子醒悟了:当自己还只是一颗石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永远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而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否能够做得更好,是金子就会发光的。尽管现在有些人借市场营销来让不能发光的金子发光,但前提是它必须是块金子。
换工作是很厉害,但首先你得是块金子,你到哪人家都愿意留你,到哪人家都会认为你是金子。如果做不到这点,去别地,有什么用?人家察觉不到你发光,就再走么?
走来走去,工作换来换去,跟你一样的,在老公司干到经理,你还在跟年轻人争夺职员的饭碗,岂不是丢了西瓜又丢芝麻吗?这样是浪费青春啊!
“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样是很可笑的。光想换工作,这本身就是不对的行为。要知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尤其是在中国,天下老板一个样。为什么?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赢利机构。老板不是慈善家,而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会看你口里的天花乱坠,只会看你的成绩,能为他们带来多少利润。
换工作,你想在别处得到重用,首先就得有自己的资本。和资产家谈钱,你自己首先就得有资本。没资本,你走到哪都一样,面对的只有不公平。
你怨声载道,你骂声连天,结果只有一条——卷铺盖走人,浪费你宝贵的青春。所以,换工作,不如换份心情,找出自己的差距,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提高你的含金量,没含金量的金属成不了金子,又怎么能发光?又怎么能让别人注意到你的价值和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