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脑子聪明但学习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只管读书不参加活动怎么办?甘居中游,不求上进怎么办?骄娇二气讲不得、管不了怎么办?男孩女孩交往过热怎么办?还有更多让家长焦急的、麻烦的、无奈的……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最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引领孩子的成长。不认识孩子,不会与孩子交流的家长不是好家长。
不能大意的“更学期”——谈小学毕业生
专家认为,小学毕业进入初中是第一个“更学期”。学生进入青春期,身心发生变化。中学学习内容、方法等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学生需要逐步适应,否则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消极等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发展。
一、导致不适应的可能原因
(1)课程数量增多,难度增加。课程增多,初一年级的信息量相当于小学六年的信息总量。难度增加,初一教材的难度是5年前的1.5倍,10年前的1.6倍,15年前的2倍。调查说明,有78%的初一学生认为“中学课程比小学难学”,74.5%的初一学生学习成绩未达到80分以上,21.4%的初一学生不及格。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反映“课程多,适应不了”的,初一占46.2%,初二占36.1%。
(2)学习方法发生变化。小学教学基本是以背诵、记忆等形象思维和记忆能力的培养为主,中学教学主要以分析、解答等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为主;小学常采用快乐教育让孩子减轻负担,中学却必须提高应试能力以面对中考、高考;小学考试不理想可申请重考、补考,中学考试特别是国家组织的大考基本上是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统一评分,一考定位。
(3)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情绪变化。学生从少年变成青年,从比较听父母、老师的话到多有自己主张,情感从单纯变为比较丰富。
(4)若家庭教育不当,会存在以下冲突:1)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在失望中缺乏希望。2)过度保护,导致孩子能力低下。3)过分溺爱,使孩子缺乏亲和力甚至不近人情。4)过多干涉,使孩子无所适从,无可奈何。5)过多指责,使孩子麻木、茫然。
(5)学校教育不当,会存在以下矛盾:1)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学生需要很长时间适应。2)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不协调,使学生产生困惑。3)过早使用成人化教育方式,学生难以接受。
二、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1.“初二现象”
学生在小学是个孩子,到了初二,就成了一个“小大人”,这被称为“初二现象”。专家认为,初二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是孩子“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一部分学生会脱颖而出,一部分学生会有诸多麻烦。同时由于不少孩子生理发展成熟期提前,“初二现象”甚至会提前到初一或六年级。专家发现,有70%的小学生进入中学后明显退步,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学会认识孩子“初二现象”的具体表现有:
(1)不少学生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很在意面子,甚至作出“为面子不惜一切”的举动。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自以为是。对师长的指导以“代沟”为由排斥,对家长的教诲因“啰唆”、“唠叨”而拒绝。
(2)在处理同伴关系上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自主意识很强,一方面又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非常希望能出人头地。一有进步,沾沾自喜;一有退步,萎靡不振,常出现紧张、自卑等心理。遇事反应敏捷,但处理简单,有叛逆、对抗情绪,不能忍受委屈。常有说谎、寻衅闹事、打抱不平等过激行为。
(3)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长得像大人,说话、做事像小孩。对异性有朦胧的兴趣,有交往的心理意识。出现退步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沉溺于游戏机”、“抽烟”等。
2.“第十名现象”
小学期间成绩特别好的尖子生,升入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工作以后,有相当一部分不再优秀,而许多当时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却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此现象很有普遍性,被称为“第十名现象”。
其原因在于:尖子生用十分的力气获得九分的收获,而第十名左右的学生用五分的力气获得七八分的收获。前者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束,束缚了智力的发展;而后者比较活泼,兴趣广泛,也没有保住名次的压力,学习很轻松,到中学、大学甚至进入社会后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在学习上逐步成型”现象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在学习上逐步形成以下类型并影响着今后的发展:
(1)自主学习型:认真学习,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效率很高。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不一定能拿前几名,但有独立的意识、广泛的兴趣,给人一种游刃有余、潜力无限的印象,在大考中,可能会表现出色。
(2)积极上进型: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自信、积极、主动。上课认真,作业按时完成,长期保持较好的成绩。很稳重,但不容易冒尖。
(3)刻苦努力型:勤奋刻苦,一步步前进,文化课成绩上等或中上等,思维不够活跃,学习方法欠科学,效率不高。特别需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开阔眼界,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4)消极被动型: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觉性,常处于不懂事、未开窍状态。脑子很灵活,随意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时高时低,情绪时好时坏。父母压一压就学一学,老师管一管会有进步。这种类型的学生特别需要有一个高素质的家庭环境,一个拥有良好校风和学风的校园与班级,有一个好的朋友圈子,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5)厌烦学习型:学习基础不好,接受新知识困难,找不到成功的感觉,形成恶性循环。做什么都来劲,谈学习就反感。这类学生虽然在学习方面有困难,但在很多方面有长处。特别需要别人的欣赏、鼓励,从而找到脱离困境的最佳时期和切入点。
三、怎样引导和过渡
(1)深入了解孩子,结合孩子的天性和特点,注意与老师配合,向比较好的“自主学习型”和“积极上进型”方面引导和推进。
(2)改变观念,要有长远培养意识。如“把自主学习和好习惯的养成看得比阶段性的分数还重要”,“不纵容孩子的缺点,但又允许孩子犯错误”,“不压抑个性,别追求完美”,“把人格健全始终放在首位”。
(3)让孩子在假期里做一点与学习有关且有趣的事情。如读一些课外书,尤其是中外名著,指导做批注或读书笔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不让孩子有学习的真空,以防进入中学后对学习感到陌生。
(4)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交际等方面的活动。特别注意孩子的变化,因势利导;常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常表扬孩子的闪光方面,引导孩子走向积极的方面。
总之,孩子大了,“麻烦”多了,这很正常。有“麻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麻烦”逐步变成孩子不良的习惯。孩子很优秀时,不能觉得万事大吉,不能掉以轻心,要一步步跟进、促进,防止停滞不前或退步;孩子有缺点,作家长的要坦然面对,积极指导,帮助改正。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不必大惊小怪。人生都会有困惑期或错误的密集期,不在此时,就在彼时,不在这方面,就在那方面。
不少成功的领导、企业家、教授,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但却为孩子的成长伤透脑筋。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一个让人痛苦却难以扭转的现实!我们要有这个警惕性。
崇尚精英,追求卓越——谈优秀中学生
一个民族要兴旺,一个国家要强盛,首先要提高国民的素质,其次要有一批杰出的人才,一些顶尖的人才。这些人才都需从小培养,对于中学来说,培养优秀中学生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优秀中学生的类型及其发展
1.勤奋刻苦型
这类学生基础扎实,各科成绩优秀,讲究学习方法,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路子。对学习专注,目标坚定,很执著,也很稳重。一般情况下不会因外部因素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大起大落。
但也有一些同学只注重学习,思路不开阔,很传统,除学习外很少有其他的兴趣与爱好;大、小考很少失误,也很难有超水平发挥;与同学都合得来,但没有特别好的朋友。这样的学生高中毕业,能考一个重点大学甚至名牌大学。但发展下去,很难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怎么发展?不妨平常走路时哼哼小调,与同学在一起时常拍拍人家的肩膀,要有意识地常与同学和老师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争辩,要大胆地经常到球场、舞台等场合露两手。
2.自我感觉良好型
聪明活泼,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一讲就会,一点就通,成绩处于年级前列。多才多艺,能经常出风头,愿意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目标明确,向一个大的方向发展。有稚气,也有志气,还有点虎气。
能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也成为少数同学嫉妒的对象。常在人际交往上存有困惑,如鹤立鸡群,既有优越感,又有孤独感。缺乏脚踏实地的干劲儿,给老师和同学一种漂浮感。
怎么健全?要诚实做人,认真处事。该露头时露头,有才艺就要大胆表现;该埋头时埋头,对学习一丝不苟。不能改缺点连优点也改掉,建立好形象,却失掉朝气、灵气和锐气。无论做什么事,要么不做,做就要争夺第一。
3.有待成熟的好学生型
很聪明,学习勤奋,习惯好,文化课成绩好。不管不问别人的事,一心一意读自己的书。经常拿“三好生”、“学习标兵”的奖状。说起话来像大人,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像孩子,很天真,单纯、幼稚。这类学生表现各有不同:有的自尊性很强,与人暗暗较劲;有的很清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有的很有主见,对人处事,我行我素。在发展上,他们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有一路领先的优势,也面临被别人超过的威胁,也有因生理或心理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导致落后的可能。
怎么指导?要多鼓励,但不捧杀;多引导,但不束缚。这类学生要先学会做人,学会交际,学会自己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4.自觉学习,自我发展型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科学,特别讲求效率,成绩优秀,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一般不加班加点,善于使用时间。能埋头在教室读书、做作业,也能潇洒地在舞台上一展身手。人际关系融洽,处事有原则,在关键的时候还能体现真情和正气,在同学中间有较高的威信。在考试和竞赛中会偶有失误,又最有可能在一些场合超水平发挥,表现得非常出色。如果将来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选一个适当的专业,毕业后又能到一个能激励人、能造就人的单位工作,有可能成为杰出的人物。
这种类型的学生属于专家型人才的苗子,是学生时期比较好的发展类型之一。但需要时间,还需要挫折和磨砺,使之成熟。
如何发展?要看准奋斗目标,抓住重点。学会严谨,学会总结,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保证平稳发展,努力实现提高。
5.有政治抱负,志向远大型
这类学生目光远大,志向超凡脱俗。很稳重,能获得同学的普遍认同。学习上踏踏实实,有板有眼,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为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有意给自己寻找种种不一般的锻炼机会。如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去做学生纪律维持工作;利用课外时间,自学超越常规要求的知识并进行一些能力训练等。在班级和学生会的工作中,能主动承担责任,解决比较棘手的问题。
这是一种领导型的人才苗子,也是一个令家长满意、老师欣赏、同学佩服的发展类型。缺点是多了一点大人味,少了一些孩子气;沉稳有余,轻松不足。这些学生很有政治抱负,很有“野心”。我们非常欣赏,也鼓励他们。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当元帅的士兵才有可能当上元帅。
这类学生要加强人文修养,多看一点名著。要注意加强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展现出敏捷的思维,显示出蓬勃的朝气。
6.听话、守纪律的好孩子型
学习认真,上课听讲,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经常受表扬,很少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成绩处于年级上等行列,但不冒尖;接受能力较强,但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为人谦和,乐于助人,人缘很好,选班干部和选优秀时得票率很高。能按学校要求积极参加各类有益的活动,但兴趣不强烈,表现不突出。这是一种有向上意识、少爬坡精神,有良好习惯、缺争夺第一的优秀但不杰出的好孩子。
如何要求?鼓励敢向自我挑战,向最优秀的挑战。不追求样样都完美,不在意偶尔犯一点无伤大雅的错误。自信一点,活泼一点,坚韧一点,在思维模式上,特别要学会新颖一点,深入一点。
7.特别需要引导、需要促进的小聪明型
智力水平很高,接受能力强。促一促,成绩能进入优秀行列,放一放,成绩就落入中下水平。学习情绪性明显,常凭个人感觉决定自己学习的投入程度。常因受到一次批评,遇到一些困难、一点委屈等,就会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在与人交往上,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意见不以为然。大毛病没有,小缺点不断,好习惯难以形成,一直处于接近优秀和可能优秀的状态,但就是进不了很优秀的行列。
这类学生一般都有优越的家庭条件,有较高的天分,但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小聪明、不扎实、不刻苦是他们的一般表现。
如何改进?应教育他们学会善待别人,学会大度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认真学习。要用“不做完一套试卷不抬头”的办法,来针对性地纠正其“坐不住”的毛病,不断树立一个阶段性也可望实现的目标,养成习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以上七种类型,既是一个粗线条的概括,也是针对一所学校实际的归纳。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若进一步分析,还会有很多类型。总的来说,他们初有型,未成型,可变化,可发展。
二、优秀中学生是怎样培养的
(1)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与作业两个基本环节以及预习和复习两个辅助环节做得认真、主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生活得有成就感。
(2)学习基础较扎实,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学科发展顺畅,并带动其他学科。学习无障碍,经常得到学校、家庭的表扬和鼓励,形成良性循环。
(3)进入一个好的班级,遇到一位或几位优秀教师,在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思路新颖、教学方法科学的大环境中发展顺利,进步明显。
(4)家庭环境很好,受到一种有礼貌、有修养、有文化氛围的环境熏陶。家长一只眼睛盯着事业,一只眼睛盯着孩子,使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能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进步。
(5)家长和老师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学生有明显进步和闪光点时,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使其再接再厉,不断提高;二是学生有退步趋势和迹象时,予以高度注意和关心,及时帮助,扭转局面,防止下滑;三是在学生生理和心理有可能发生变化时,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其度过困惑期和困难期。
(6)在学习成绩、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上达到比较好的平衡。在文化知识、艺术技艺、组织领导三种人才类型中,具有比较接近文化知识类型的先天素质。
我们期望孩子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应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志向,做事脚踏实地。鼓励学生追求卓越,把时代精英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要求学生,能做栋梁,就不做砖瓦;能做高山,就不做小草。
三、优秀中学生退步的原因
(1)自以为小聪明,不踏实;在“还可以”、“一般般”的自我陶醉中,满足于现状,不能刻苦,不求上进。
(2)只能坐顺风船,不能走坎坷路。遇到一点挫折,遇到一点委屈或情感上的一点困惑,学习态度急剧变化,成绩明显退步,进入恶性循环。
(3)由于某种爱好,某种追求,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不良的朋友圈子。
(4)文化课成绩和综合素质达到一定程度,学校和家庭的指导未跟进、未促进,导致学生停滞不前,或要求过高,事与愿违。
总之,人才的类型不一样,成才的方式很多,现在优秀,将来可能更优秀。文化课成绩优秀,只是为将来继续优秀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中学生可塑性很强。国家需要优秀的青年,家长期待着优秀的孩子,老师希望着优秀的学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求中学生要以优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出更多、更有层次、更为社会欢迎的优秀中学生。
你觉得孩子是条龙,他将来就可能是条龙
——谈“准优秀”中学生优秀的学生固然受到人们的赞赏,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
一般来说,所有的学生都希望优秀,都可能优秀,都有着各自优秀的侧面或闪光点。学生的优秀往往通过学习成绩表现出来,但学习成绩好与综合素质高不能画等号,优秀学生和优秀人才也不能画等号。
一直优秀的学生,很少经历挫折和失败,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而后起之秀者,则是从队伍的中间或后面奋起直追,走进了优秀的行列。他们曾经遭受白眼,受过奚落,历尽艰辛,尝尽苦头,这些都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他们尤其具备耐力,具有顽强的品格,可以做大事,成就大事业。他们,就是学生队伍中的“准优秀”者。
于是,我们对“准优秀”学生寄予厚望,我们甚至提倡“准优秀”向优秀努力,但不追求非优秀不可。
一、中学生“准优秀”的类型
根据教育实际,初步归纳有以下几种类型:
1.心有追求,暂未如愿型
积极努力,追求优秀。心态平稳,进步不张扬,退步不灰心,具备平常不见奇、偶尔露峥嵘、机遇来了能突出的心理特征。学习勤奋,效果不甚明显。一直处于中间或中间偏上状态,很难超越自己想超越的同学。究其原因,与在某一阶段特别是初一、高一年级起步时基础没打好有关。这样的学生,最值得肯定的是不放松的耐力,最需要改变的是不紧不慢的习惯。
若能利用某一比较优秀学科进行拓宽,或利用某一特长形成优势,再扩及其他学科和综合方面,在思维的敏捷和学习的严谨上锻炼提高,就可能出现新的局面。
2.聪明种子未开花型
这类学生表现为智力很好,脑子灵活,反应特快,眼睛眨一眨就会有一个主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为将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广泛的兴趣,知识面较广。在学习上还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尤其表现在课堂上不够专心,作业不够认真,考试成绩时起时落,始终达不到最佳状态。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不讲求学习方法,学多少算多少。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时信誓旦旦,不到三天就会忘到脑后。情绪性很强,对感兴趣的学科能主动参与,对崇拜或尊重的老师的课非常用心。
最好的矫正办法是使其静下心来,沉浸到学习中去,并制定阶段性奋斗目标,一步一步前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走在路上不看路型
这类学生基础较好,成绩不错,尝到学习方法得当的甜头。自我感觉良好,性格有点内向,不喜欢交际,也不善接纳。不惹事,不多事,社会生存能力很强,但号召力、感染力稍弱。处事稳健,思考周密,是一种到哪里都让人放心,做什么事都不会出格的“懂事”的青年人。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要求都发生很大变化的中学各阶段,未能及时调整自己,按惯性走老路。虽然有时候能找到很好的感觉,但常常处于不如意的状态。几经冲击,有所进步,就会信心倍增;进步不明显,或偶有退步,也会心灰意冷。
这类学生要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尤其需要更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参与中产生灵感,在沟通和交流中学会变通。学会适应老师,适应新教法;适应同学,探讨新学法;适应新环境,永远保持优势。
二、中学生“准优秀”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个人因素
奋斗目标不明确,希望学习好,但缺少动力与耐力。
基础不扎实,死记硬背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偏弱。不讲究学习方法,不能提高能力。
对某一学科或某些章节缺乏兴趣,进而对学好其他学科产生影响。
因为某种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非议,有情绪,有抵触。心理上没及时调整,影响学习。
青春期萌动,男女交往过热。自以为很充实,没什么妨碍,其实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结交习惯不好的朋友,或进入不良的朋友圈子。自己知道有不利的方面,但讲义气,脱不出来。没有积极向上的互相促进,多有消极的相互影响。
2.学校因素
领导和老师对这一类学生缺乏理解、赏识,在班级管理和生活管理中,体察不细致,跟踪不到位,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不得力,或契机不佳,方法不当。
在教学中,老师面向全体不够,以为“还可以,没什么大问题”而没有引起重视,学生尝试的机会不多;在课内或课外的个别指导中,缺乏针对性。
虽然学校领导试图抓两头促中间,但对中间层面学生有所忽视。
3.家庭因素
家长忙于事业,未能在孩子身上花必要的时间进行交流、沟通,孩子进步时得不到鼓励,退步时得不到指导,有挫折时得不到安慰。学习随意,上进心不强。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过低。前者让孩子很受压抑,形成“反正做不到就干脆不做”的心理,后者使孩子没有一点压力,产生“不管怎么样,家里都不会说什么”的错误认识。
家庭因经济或其他特殊情况产生很大变化,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刺激,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家长未能及时给予排解和指导,使得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缺乏学习信心。
4.社会因素
学生对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缺乏免疫力,容易受一些反面典型人物或新潮现象的影响,导致学习分心,甚至误入歧途。
学生对不正确的社会言论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言论有时会误导学生不认真读书,不去认真学习。
三、我们怎么做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可塑性很强。在成长过程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自身的努力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没有成熟,外因条件也非常重要。我们抓一抓,帮一帮,他们就会进步;放一放,他们就可能退步。因此,要关注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学校怎么做?
因材施教,照顾学生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把培养尖子和提高总体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提供更多有价值、有品位、有特色的活动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不同方面找到感觉,获得成功。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更多地要注重过程。学会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激励进步,奖励进步,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长远的奋斗目标和近期目标,做到勤奋、认真,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家长怎么做?
经常与孩子作有效沟通,如常对上课有没有提问,作业有没有满分,参加了什么活动,与老师、同学有没有交流等具体问题表示关心。
孩子进步了表示是其自身努力的结果,退步了则郑重其事地表示惋惜、理解和鼓励。孩子用心、尽力了,不管成绩如何、进步如何,都表示满足;孩子没尽最大努力,要进行教育、批评,严防继续下滑。
不在孩子面前发社会牢骚、流露不健康的情绪。总是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真诚实在、奋发有为、不怕困难的风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重视与老师的沟通,学会与老师共同谋划,默契配合,采用最佳的方案,选择最恰当的时机,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处理偶发的不恰当行为。
四、几点关于孩子的道理
只要有社会,就有上、中、下之分;只要是读书,就会有第一名、中间名次和最后一名之分。第几名与日后的成就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对待孩子,家长首先应有平常心。
分数不等于能力,成绩不代表成功。学好文化课,是中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而人格健全、体魄健康、学习进步、生活充实,对中学生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人有无限的内心世界和发展潜力,每个人都希望以其最优秀的方面在恰当的时机展现于世,都会在自己想要做和适合做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精力。在任何时候,不扼杀孩子的灵性,不阻止学生的发展潜力,不侵害孩子的天赋,不低估学生的未来,这是教育的真谛和至道。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毅力、耐力,需要一个艰辛的历程,需要一个从混沌到自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优秀是成功前的过程,是基础,也可能是表象;而落后,可能在一夜或一事之间开始,我们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男性是力量的象征,他不仅要为家庭提供各方面的保障,更体现为家庭的精神力量,因此,“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所有做父亲的都必须具有这个意识。如果首先做到了与孩子融洽相处,就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父亲。
你觉得你的孩子将来是条龙,你关心他、鼓励他、教育他、促进他,他将来就会是一条龙;你觉得你的孩子将来是条虫,你从心理上漠视他,口头上总是责怪他,他将来就可能是一条虫。每个孩子都有存在的价值,关键看师辈和长辈们怎样去看待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