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4800000006

第6章 做能提高教师素质的校长

你不知道当“官”有多难

2001年12月16日,我在中山市参加一个教研会。老板给我打电话,要我在下午赶到广州,说有要事商议。

会议正好结束了,我与一起参加会议的几位同事简单聊了聊,讨论了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就分头出发了。

老板请我在天河宾馆共进晚餐,他的夫人、孩子都在场,这纯粹是个家宴。落座后,老板给我的第一句话是:“董事会准备请你去中学当校长,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这是一次特殊的晚餐。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我没一点思想准备。但老板说是董事会的意见,我表示:“董事会决定要我去,我服从安排。”其实我心里想,我现在做总校副校长,敲边鼓,做助手,不用独当一面,最好。

中学校长不好当,我在安徽领教过。做老师时常听大家私下议论校长,说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妥当,我也会时而插几句。到了自己当校长,才知道校长有一本很难念的经。

做中学校长,有两个人所共知的“压力”。第一,不出事,保安全。第二,中考、高考出成绩。校长的工作很忙,一年只有三天稍微轻松:大年初一至初三。初四开始,高三补课,准备高考。暑假开始,新高三补课,迎接高考。

在经费使用上,校长既要考虑长远发展,又要顾及教师眼前的利益。发奖金、给补助要平衡,又不能挫伤优秀老师的积极性。有哪位消息灵通的老师向校长透露个信息,说某单位给职工发了多少钱,校长就急了,头发简直要竖起来:不发不行,发少了等于没发,发同样的没刺激作用,发多点最好。没钱,向上级要钱,很难;要教师编制,更难。要想点子,要拉关系,很难受,很别扭。再加上评职称,分房子,没完没了的麻烦。

古人徐九经曾说“没当官想当官,你不知道当官有多难”,校长有一本难念的经,当好校长也很难!

想起当年来英豪学校应聘时,吴校长说因学校刚起步,干部编制有限,尽管周老师在安徽当中学校长,但现在没法“安排”领导位置,希望能理解。当时我说自己希望做一名普通老师,没想到现在又要做中学校长。

来到英豪学校后,一些教师也会对领导议短论长。我想这该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到处都一样。大家来自全国各地,竞聘进校,都是佼佼者,有本领、有思想、有见解,免不了要发表看法。而我一律地不插嘴,不参与议论。当时很年轻的德育主任刘彦私下表扬我说:“我很佩服您,您有当校长的经验,最有资格评价我们,但您从不议论我们。”我说:“我是过来人,我知道,谁做领导都一样,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

校长这个位子,坐上去不难,领导看中就行;做好不容易,领导说行不等于你就行。要靠自己努力,要有想法,还要有说法,更要有做法。想法就是办学的理念与思路,说法是理论依据,做法则是落实的措施。三者都重要,缺一不可。民办校长与公办校长一样,需要有责任感,安全和教育质量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不需要为钱、为编制挖空心思,伤透脑筋。凡事有老板顶着,你给多少,我用多少。

但事情又没那么简单。

老板和校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想把学校办好。但怎样办好,思路不会一样,这就需要磨合。有磨合好的,有磨合不好的。这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分析这个过程与现象,决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忠于学校、是否努力、是否有能力等来概括,因为它涉及很多因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多的要事后才能评判。

民办教育界曾有一个说法:要办好民办学校,校长“要遇到一位好老板”,老板“要遇到一位好校长”。于是“如何处理校长与老板的合作与矛盾”,成了民办教育研究中一个最常见、最艰深也最难找到答案的议题。

老板是法人,是最大的责任承担者。校长是管理者,是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和学校管理的策划者。老板和校长心心相印,默契配合,固然好。有工作矛盾,也不奇怪,都是负责的表现,否则没必要产生矛盾。反过来,若没有矛盾,没有不同意见,唯唯诺诺,一切照办,也不是好事。一个问题积累了,形成痼疾,积重难返,连改正的机会也没了。我们见到不少学校就是这样的结局。

于是有人说,好老板遇上好校长,对学校来说是“运”,对领导来说是“缘”,而对学生、教师、家长来说,是“福”。

这话有点道理。

但是,老板毕竟是老板,是企业命运的主宰。事业成功,首先归功于老板;不成功,必先诿过于老板。这是共识,也是事实。

英豪学校的老板说,为了工作,我们可以吵架。这表明他性格爽直,也说明他感到自己特别需要兼听,需要不犯和少犯错误。

来英豪学校第二年,我逐步走上了管理岗位。从中学教导主任,到总校督导主任、总校校长助理,副校长,中间还兼任工会主席、党总支书记等,名片换了八、九次。现在,老板要我到中学任校长,我只能接受。在工作安排上,私立学校不兴讲条件,在公立学校我也习惯不讲。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认为领导自有领导的道理。对于要我做个校长,担点责任,我有一贯的思路:第一,不追求做;第二,要我做,我就做;第三,做,就力争做好。

晚餐结束前,老板又强调了几点:第一,当好中学校长的关键是人格魅力;第二,中学工作的重点是抓教学质量;第三,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流动问题。最后他说,你和小学部的崔青青校长都有经验,你们是老英豪,待遇并不高,但你们都愿留在英豪,希望把英豪办好。

民办学校的办事效率很高,老板谈话一结束,全体董事于晚上八点来到天河高盛大厦的学校会议室开会,形成人事决议。第二天公布任命文件,晚上在中学召开教师会宣布。第三天,我就上岗了,到中学上班。

我们追求什么

在中学,我是第四任校长。前三任校长在不同的时期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学校有了不同的发展。

三年前我在中学任教导主任,对中学情况基本熟悉。但位置变了,工作的重点、难点等不同了。我知道大概,不了解就里。现在,董事会进行人事调整,要我到中学负责,我有如履薄冰之感。

我的脑子里不断浮现老板的几点交代,我想他一定比我清楚,那应是他最需要强调的问题,也是我进中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问题归结到一点,核心还是一个:师资队伍。第一要稳定教师队伍,第二要提高教师素质,第三要展现教师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互相倚重。有位教育界名人曾说过,一所学校,校舍过得去就行,教师过得硬才行。说明师资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谈起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问题,大家都有共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谁能做到这些,谁就占据了制高点,取得了主动权。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

事业留人。大家从全国各地的公办学校来到民办学校,从事的事业没变,仍然是教育,只是工作环境变了。我们讲的事业留人,往往是就一所学校的事业而言。而学校对职工的吸引力,与职工在学校所承担的责任和能否被替代的程度相关联。因此,对于普通教师来说,事业留人的效果很有限。

感情留人。从办校到现在,英豪学校的老板及其领导,在人性化管理上做得很到位,很大度,为老师们所称道,这是很多学校无法企及的。你用热忱与真诚对待员工,员工也会以相同的情感回应。于是,学校曾一度出现“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局面。但感情的力量也是相对的,是变化的,最终还要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就我本人而言,我崇尚儒学,讲义气,重感情。我很重视感情留人,但到底效果如何,我也很难掌握。

待遇留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也不是唯一的。工资低,肯定留不住人;工资高,心情不舒畅,也留不住人。工资的高与低是相对的,是动态的,各学校都用待遇“吸引”人才,你给的工资本来很高,别的学校加了,公办学校也加了,你就不高了。

总而言之,这三种“留人”的措施都很重要,但又都有局限性,只有让三者同步发展,融为一体,才能有优势,产生良好的效果。当然,若学校已经形成品牌,有底蕴,有阵势,在社会有良好的口碑,就不用这么条分缕析,也犯不着过多地费心思。因为大家都希望留,哪方面有些不如意,也能讲得过去。

就提高教师素质而言,我想应该有所作为。一所学校,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一位教师在公办学校优秀,到民办学校却未必优秀,他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有一个适应和提高的过程。

教师素质的提高,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教师自身的追求,二是高素质群体氛围的影响,三是科学、高效管理措施的促进。我当时想,提高教师素质,不妨先从管理上入手。

此前,我曾与老板一起参加了教育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在北京大兴召开的民办教育研讨会。我作发言,题目是《民办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反响不错,在《中国民办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还有别的杂志转载了。我认为,民办学校的教师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需在三方面提高自己:第一,有能面对各种复杂教育现实的毅力;第二,有敢于处理、善于处理一切复杂情况的能力;第三,有再发展、再提高的潜力。

我试图将这三点作为提高中学教师素质的第一步要求。

我将文章发给全体老师阅读,并与一些教师进行交流,组织座谈会倾听大家的意见。看看老师的反应,然后再照这个思路一步步落实、促进、提高。

事情并没按我的思路发展。

在一个座谈会上,一位教师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我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英豪学校,是否应有所追求,我们追求的是什么?”他的表情并不严肃,但说话的语气很郑重。

这位老师是特级教师,来自江西,新加盟英豪学校,曾担任过学校领导。他性格直爽,在教师中的威信很高。这句话很含蓄,话里有话。它表达了一种期望,代表了老师的心声。

我了解到,英豪中学的老师近150人,之前当过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科级组长的超过2/3,整体素质很高。人常说“强将手下无弱兵”,现在要的是“强兵上头无弱将”。我很明白,要做好这个校长不容易,眼前的这个问题就绕不过去,必须面对。

自从做学校领导以来,我常告诫自己:人要真诚,敢说发自内心而不迎合世俗的话;人要有正气,能做即使对你有意见的人也不得不佩服的事。前者需要心怀坦荡,后者需要举止洒脱。有此两点,你就会逐步被大家接受。一个新领导上任,有人期待,有人疑惑。大多数人都会以平常心看待,看你这个新“官”怎么说,怎么做;看你的为人,看你的工作作风。

“事有渐而民不惊”,我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没有什么推陈出新的举动。不管怎么样,我要做到坦诚待人,要团结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一块的事情做好。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我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也算新“官”上任的亮相和表态。我说:“我们到英豪学校来理应有所追求,追求什么呢?追求三点:第一,追求在民办教育大家庭里干一点事业。认真工作,为自己选择的英豪学校作一点贡献。第二,追求有价值的人生。英豪学校是块风水宝地,环境优美,我们可以在一起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家愉快地工作,也为自己立足于社会提高素质,长点本领。第三,追求在英豪学校挣一点钱,存一点钱,让自己体面地生活,为养老、养小、养自己做点物质准备。”

老师们觉得我讲得很实在,没有官腔,从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很认可。我又说:“第一点最关键,没第一点就谈不上第二点,也无法谈第三点。当代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很激烈,很残酷。我们从五湖四海,千里迢迢来到广东,不容易。人常说,不是猛龙不过江,说明大家素质很高,都是能人。人们又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意味着我们只能做好,不能做差。只能进,不能退。退回去没面子,要遭人笑话。优胜劣汰的规则是无处不在的,一旦下海了,我们就要有这个思想准备。所以,我把做好工作,干一点事业作为第一点,就是基于这点理由。”

我特别强调了人文环境的建设问题:“一些民办学校的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不团结,拉山头,搞宗派,大家都不愉快,这很不值得。作为校长,我向大家郑重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绝不委屈老师,不接受不正常的越级‘告状’,也不接受私下‘说短论长’。大家有什么心事可以交流、沟通;有什么矛盾,可以摆到桌面上谈,不要‘窝’在心里。当教师尤其需要心情舒畅,我们的工作压力本来就不小,没必要再增加心理负担。当然,我也向老师们提一个要求:不要委屈学生。若我们能坦诚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从心里尊重我们。我们的工作就很顺畅,就有了另一个层面的愉快。”

老师们没想到我如此爽直,能在大会上作这个承诺,很多人脸上露出了微笑。

就“不委屈老师”的承诺,我打这次会议上说过,就做到了,从未食言,也从未改变初衷。后来有人建议我不再提这句话,因为有个别老师不自觉,不像话。但我还是不收回。

散会后几个老师到我的办公室,就刚才的会议谈自己的感受。那位特级老师也来了,他说:“你今天讲得不错,让我们看到了你的内心。不过,今后有机会,希望能就如何应对高考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听听你的看法。”

老师们提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很亮堂,看到了希望,这说明大家有把工作搞上去的愿望,有把学校办好的热情。

我请大家坐下来,表了个态。我说:“如果我能从老板那里要到一点钱,不管有多少,一定要制定一个标准。标准是什么呢?一是班级质量目标的实现,要大面积丰收。二是高考、中考、会考等成绩在市里的名次,看谁优秀。三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看提高和转化学生的做法和效果。”

我希望他们把这个话传出去,也算是我在非正式场合的正式表态。

在一所学校里,优秀的教师群体可以培养成批的优秀学生。既可以出尖子,又可以大面积丰收。一个学科组里有一两个优秀的教师,就能带动全组教师提高水平,会推动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在工资待遇和奖励机制上分级,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能形成一批骨干,产生一些领头人。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提高教师素质的这盘棋就可以下活了。

一个周日,我组织老师们上午参观大亚湾核电站的配套工程从化蓄能电站,中午在白天鹅宾馆用餐,下午去国家级森林公园游览。在用餐前我说:“蓄能电站是世界一流的,森林公园是国家一流的,白天鹅宾馆是广州一流的。英豪学校要想一流,就靠我们教师一流,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另外,今天我们都很轻松、愉快,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遇到艰难、困苦。希望大家能经受,能克服。人在社会上,轻松、愉快不是唯一的,艰难、困苦也不是唯一的。有这个认识,我们的心态就会很好,有利于成为一流的教师。”

说完了,大家很高兴,纷纷碰杯,气氛良好。几年前上一任校长曾组织过这样的活动,效果不错。现在,我也学着用上了。

不久,学校组织全体董事和监事到东三省考察,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开了个研讨会。其中主要议题是高考要不要奖励和怎样奖励。我提出:高三教学工作能成人,也能毁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学生高考成功,老师说话都会响亮;学生考不好,老师脸上没光彩,也没了再做的资格。这是实话,是心照不宣的现实。因此,形成毕业班工作奖励机制很必要,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关于奖惩的做法有不同类型。有奖有惩的,如工厂对工人;只惩不奖的,如城市十字路口交通管理;只奖不惩的,如对高考毕业班教师。为什么高考只能奖不能惩,因为高考给教师的压力很大,无论是出于责任感,还是出于荣誉感,教师没有谁不尽力去做。做好了,有区别地奖;没做好,一般是能力问题,或者是机遇、生源、管理等导致。可不奖,但不罚。

为了取得大家对设立高考奖金的支持,我甚至打趣说:“不设高考奖金,我做校长没信心。”

对这个问题,大家有说有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了共识。

回来以后我向那位江西老师透了个风,我说,钱不多,但能看出董事会的重视,能看到未来。他听了很高兴,脸上露出笑容。他又说:“我并不很在意钱,我只希望在环境这么好的学校能做下去。”

难以忘却的长白山之行我揣摩着他这句话,觉得这话还有别的含义。

工资发放三六九

有一年,我的一个主任离开了,到另一所民办学校当校长。我留不下,给她饯别时,我很自豪地说:我的主任能到别的学校当校长,岂不也抬高了我!又一年,我的另一个主任离开了,到另一所民办学校做教师。我留不下,给他饯别,我很沮丧:他是我的左右手,好不容易成熟了,却离开了。为什么离开?人家的工资高。他很能干,从家计考虑,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了。

教师流动性强是很多民办学校都存在的问题。

在民办学校,教师适当流动是必要的。水平不够的老师待不住,流走了;优秀的教师很吃香,留下了。这是有别于公办学校铁饭碗的良好机制。我们总结,流动率在10%以内是合理的,超过了就不正常。

现在,很多学校都超过了,待遇问题成了稳定教师队伍的瓶颈。

教师流动也成了校长们最头疼的问题。

时常有这样的情况,明天要开学了,今天还有老师没到位。上课两天了,有教师说家中有要事而脱身离开。更麻烦的是,上课了,教师不见人。办公室没人,房间没人,手机关机。校长急得团团转,紧急安排调课。后一查询,这位教师已不辞而别,教材整整齐齐地摆在抽屉里。

教师流动的方式大概有四种:有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而辞职的“动”;有到待遇更高学校而离职的“跳”;有因心情不畅而“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走”;有因能力有限,不能为学生接受而离开的“溜”。

英豪学校的工资,开办时很有吸引力。与外地的好多学校比,多了几倍,与当地比,也多了几倍。当年老板曾扬言,要让英豪学校的老师成为万元户。大家认为只是说说而已,这是天文数字,不可能实现。但没过多长时间,这个数字就成为了现实。

渐渐地,外地公办学校加工资,本地公办学校也加工资,差距小了,英豪学校就没有优势了。再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能落实,天平又逐渐向公办学校倾斜。而深圳、东莞的一些重点学校,则更有吸引力。

以前,民办学校从外地引进教师,现在,有的就从兄弟学校“挖”教师,将人家最成熟、最优秀、最好用的老师“挖”过去。一时间,工资待遇成了诱惑教师下海的首选条件,成了驱动教师跳槽的主要因素。

以前,英豪学校以环境优美和情感管理而著称,口碑甚好。现在,这些吸引力不大了。英豪学校的领导们,以教育家的理想和慈父般的胸怀,致力于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条件和最好的生活条件,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但对如何同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以适应周边的变化,则慢了一拍,有时间上的错落和时机上的迟缓,几次错过发展的好机会。

人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非常规的艰难情况,克服了就是一次洗礼,一次跳跃性的提高,一次在思想上、认识上、素质上都有根本性变化的发展;不能战胜则有可能成为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想我现在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我相信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并非因管理而导致的教师心情不畅。我感到问题严重,自己又解决不了,我决计要向老板反映。

这问题不太好说,纯粹要老板掏钱,不知道怎么说为好。

人在世上,各有所忌。官员忌退休,商人忌亏本,演员忌色衰,运动员忌超龄,股民忌熊市,百姓忌涨价,员工忌白条,老板忌加薪。凡此种种,皆人之常情,概莫能免。若想坦然面对,必须有丰厚的底气,再加超然的胸怀。

那天我在广州参加“一模”考试分析会,翻阅完厚厚的一叠成绩册,我在电话中向老板反映了我的隐忧。老板要我即刻到学校在广州花园酒店的办事处,向董事会的几位主要领导汇报。到达后,我从成绩分布、学科师资、后备力量以及教师不稳定所造成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老板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待遇!老板很爽气,要我提个数目。我斟酌了一下,报了个数。大家一商量,决定采纳,从本月开始,增加一块“高中津贴”。

一出门,我就有点后悔,觉得数目报少了。但又想,学校能如此决定坚持已很不容易,我们也应设身处地替老板想想。

回校后经研究决定采取“平衡初中,优先高中,侧重高三”的分配原则。高三晚自习加倍计算课时,想办法让高三教师多分一杯羹,先“富”起来,尝到甜头,带个头,领个先。高一、高二教师受到鼓舞,都想上高三。就这样,推动了整体高中部的教学发展。

形势在变化,两年后,有学校为了吸引教师,打“工资待遇”战。先了解你的工资待遇,然后加码。此做法很不合常规,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有人反映,曾在我校工作的一位老师回来与同事们频频接触,有可能受委派来“挖”人。我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学期快要结束,正是各校招聘教师的关键时期。我必须设法阻止这种情况出现。

我拟了一个不很得体、也不够斯文的题目,写了一段话用办公邮件发给老师们:

“赤裸裸地”在自己工作过的学校“挖人”,非成熟人士所为

民办学校自诞生以来,处于两种竞争之中。一是君子之争,如我们与碧桂园、华美这一类学校,历来友好相待,相安无事。一是不正常的互相或单向“挖人”,想吃掉对方而求自己生存。据我看到和听到的,一些省市的民办学校比较突出,结果都以失败告终,都以引以为戒和后悔为总结。

这可能由办学者的境界和认识而致。境界不谈,从认识来说,也许受春秋战国历史的“启发”,想发展,就要“远交近攻”,“蚕食”近邻,一步步吃掉别人,一步步壮大自己。其思路是:挖成熟老师,动摇家长信心,扩大生源,保自己平安。实施此思路的关键是一定要找一个人,一个“能够操作”,也会有一个“位子”的人。

当然,作为办学者,用这个方式发展学校,是策略,也是无奈。因为办一所学校太难了,不是一般的难。为了能渡过难关,壮大起来,采用一点不恰当的做法,是没办法的办法,可以理解。若我们自己做老板去办学,兴许也这样,也许更“出格”。

作为“能够操作”的人,充当了工具的角色:他既有阶段性的价值,又难免阶段性的命运。因为,他所了解的人只能是他认识的人,很有限。因此,成熟人士一般很清醒,会很谨慎地充当这个角色,因为他连自己也把握不了,又怎能保证别人。

这位“曾经在我校工作过的老师”尽管当了该校领导,又主持招聘工作,但他的年龄和履历决定他并非成熟人士,更何况他在英豪学校有一系列很好的际遇。前晚与我们学校11位老师在一起喝喝酒,叙叙旧,很正常。所以,几个参加聚会的老师回来都提醒我“防止挖人”时,我断言不至于。因为这不是一个成熟人士所为,也不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儿所为,不必多虑!

我的判断是有根据的。历数一下,我校被“挖”到这所离得不远的兄弟学校去“期待能够操作”的有六人。第一位,一个在我校做过数学老师的人,到该校任职后,亲自带车到我校“赤裸裸地挖人”,此人一年后在该校结怨离开。第二位,我们的一位主任去当总校主要领导,两个月后含恨离去。第三位,我校的一位主任去当总校主要领导,她在这个问题上很清醒,曾亲自对我说过,她没有在英豪“挖”过人,如××、××都是自己找来的。她现仍在任。第四位,我们的一位退休领导去担任该校小学主管领导,一学期后离开。第五位,我们的一位年级组长去该校当中学领导,半年后离职返回。这位“曾在我校工作过的老师”,应是第六位,我想也在规律之中。

其实,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是普遍现象,是双向选择的正常现象(就在聚会的那天晚上,这所学校的一位比较优秀的老师到我校面试),是利弊共生的现象。从稳定优秀老师出发,我们要从工资待遇、人性化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这位老师在登记中阐明自己到英豪学校应聘的理由是:学习,提高自己),这一点,董事会已有共识,且将付诸行动。作为学校领导,要把自己的事做好,让老师觉得干得值得,有收获。我们也应出台一些政策,在现有条件下,让英豪学校的老师得到的更多。对于因种种原因一定要离开的老师,我们在“希望留下”的前提下给予理解,但希望能提前打个招呼,以便我们有所准备,让留在英豪学校的同事的工作环境不受影响。

这篇文字,大家很快看见了,也很快传到了对方学校。这篇文字有点辛辣、刻薄,学了一点鲁迅的笔法。办公室里就其中的内容议论纷纷,大家对校长如此关注也有点忌讳,所以此事刚开头,就给刹了车。

我为此事也付出了感情的代价。我与那几位同事以前合作很愉快,私交很不错,直到现在还有来往。我与对方的老板也很熟,几次去他的学校,他都亲自接待。有一次他出门了,还赶回来见个面,做了招待安排。现在,我为了止住教师流动,稳住自己的阵脚,将这些友情、人情全都抛了。

君子顾本,各为其主,我无法解释,只能这样劝解自己。

但教师流动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老板听说了,打来电话问教师的稳定情况。我想了一下,说出了已考虑很久的话:“人讲境界,更讲现实。当我们的工资略略低于其他学校时,天平可能是平衡的。加上英豪学校的环境优势,教师是稳定的。但当工资与外面差别大时,天平又会摇摆。我们不妨将环境因素物质化,将我校优美的环境折算成每月500元的精神享受,加上现有工资,再结合我们的人性化管理,若能与别的学校差不多,还能稳定。若相差还很大,就留不住人了,特别是年轻教师。”

老板认为我的说法很新鲜,特别是将环境因素物质化计算,很有道理。

不久老板来到中学,我感到机会难得。陪他到教学楼转了一圈,回到我的办公室,我们边喝茶边谈工作。谈到教师流动,我说:“最近,附近的兄弟学校又挖走了我们的几个教师。老板与你同姓,我觉得两所学校的竞争简直就是你们两位陈老板的竞争,教师成了竞争的筹码。你看,他给的工资高,老师就去他那儿,你给的工资高,教师就会留下。我们的班主任到那儿当主任,我们的主任到那儿当校长。他们在这里历练过,成熟了,走了很可惜。”然后,我又就流动的教师也带走了一些学生算了一下经济账。结论是,应调整我们的工资。

“两所学校的竞争简直就是你们两位陈老板的竞争”,这个说法很直白,也很犀利。老板没吭声,点点头,听进去了。老板说他会重视这个问题。

这是一次郑重其事地反映问题。

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适当高于公办是应该的。因为工资里含有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预留。民办学校之间,教师的工资接近比较正常,不同地区有点差别也没关系。但一些学校为了“挖”别人的教师,打电话,发信息,派人联络,用车接送,以至于以邻为壑,最终出现“待遇左右稳定,稳定影响教学”的不正常局面。

古人说:“春秋无义战”,我们也可以说,民办学校之间为“挖”教师所进行的“工资待遇”战,也是一场互相损伤的无道义竞争。后来,各校都被这个问题搞累了,搞烦了,搞腻了,搞苦了,大家都不搞了,这种做法也悄悄地成为了历史。

然而,这毕竟是一场竞争,你必须挺起胸膛面对,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打仗讲战机,经营讲商机,办教育讲时机,谁把握住时机谁就有了生机。一所兄弟学校领导,被这个问题弄得不胜其烦,斗气地说:“老师尽管走,应聘函用火车皮装。”离开的没听到,没离开的听了很不是滋味。后来,这所学校很被动,顶不住压力,成为这场无道义“竞争”的牺牲品。

人在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责任,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怎样让自己的见解尤其是有利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见解变成老板的认识,需要沟通和交流。这里,有一个愿说、敢说和能说的问题。“愿说”,指有责任说;“敢说”,指有勇气说;“能说”,则一看说的是否可取,二看老板有没有听取的素质、能力和胸怀。

历史上有许多出名的“谏言”典故,在民办教育中能找出它的现代版。民办学校老板,有从谏如流的,有冷落对待的,有认为多事而反感的,等等。于是,不愿说的抱着“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的信条,多做事,少“谏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要说的人或犯颜“直谏”,或委婉“讽谏”,要有点勇气,还要有点艺术。至于能不能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来英豪学校十几年,发现能将“什么都无所谓,唯有将学校办好”作为人生最大追求的人,英豪学校的老板算是一位。他曾说:“无私才能无畏,我不求什么,只为了学校,我坚决地说了。而学校办好了,也会惠及自己。于是,于公于私,都很必要。”

接受意见并不简单,老板承受的压力,尤其是经费不足情况下的压力,非同一般。我对学校有所了解,有“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的时候,也有“钱少得连工资都不知道从哪儿出”的时候。现在,老板决计要提高教师待遇,毅然决然地“先拍板决定做,后研究怎么做”。我看到主管财务领导的犯难表情,再一次感到做老板不容易。

几次提高教师待遇的意见,都得到了老板的回应,中学提高了,小学、幼儿园也跟着提高,每次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2008年,学校在《中国教育报》上登招聘广告,“教师待遇”条目明确说明:“要让教师体面地生活”。教师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从应聘的教师信件来看,学校的吸引力有很大的提升。

前不久的一次家长会上,老板又宣布:“要让我们的教师享受全国民办学校中最高的待遇。我们要招聘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到英豪学校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此语一出,就获得与会家长、教师最热烈的掌声。老板的承诺很庄重,这是经过了不断的认识、反思才形成的。他们知道,凭老板的性格,这个话要么不说,说了就会兑现,他有这个诚信。

学校拨的钱多了,我们的工资怎么发?怎样利用这个条件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我们拟订了几条:第一,鼓励老师到高中毕业班任教,在出口年级上体现待遇。第二,鼓励老师长留英豪学校,在教龄上体现待遇。第三,鼓励老师多做工作,在工作量上体现待遇。第四,鼓励老师做好工作,在工作业绩上体现待遇。第五,鼓励老师提高水平,在工作的突出表现上体现待遇。第六,鼓励老师善始善终,在老师离职后体现待遇。制定这些原则,就是要表彰高尚师德,鼓励工作认真,促进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我成为中学校长后,曾在一次大会上说过:“如果我能从老板那里要到一点钱,不管有多少,一定要分出个三六九来。”现在,“三六九”明明白白,这个承诺终于实现了。

推荐数学第二课代表

英豪学校的教师,特别关爱学生。老板说得很直白:“在民办学校,教师不爱学生就等于不爱自己。”意思是说你不爱学生,学生就不会爱老师,不会爱学校。学生不选择学校,学校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教师就失去了耕耘的土壤。

这个说法有点功利,但对形成关爱学生的正确认识和做法,却有着很直接、很有效的推动。

爱心是什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动力。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才是神。英豪学校的学生寄宿在学校,除每月一次大假,这期间朝夕相处的就是老师和同学。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关注学生,向学生倾注你的爱。有爱,才有教育的先机。这是认识问题,更是师德问题。

教师,心中有爱是一样的,但爱的方式却是各式各样的。

一个班干部,很有能力,很有威信,成绩优秀,长得很帅。不幸的是,他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他怨恨父亲,又耻于告诉别人,闷在心里,很孤独,进而孤僻。班主任走进了他的心灵,用爱心浇灌他,让他面对现实,学会自强、自立,走好自己的路。他终于摆脱了困境,他向老师保证,这辈子发誓要做两种人,现在做个好学生,将来做个好男人。

一位家长企业破产了,孩子觉得没面子、很失落。老师与他一个月散步26次,与他谈心、聊天。他写了26篇日记,记的是老师讲的道理,名人的例子,自己的心得。他振奋了自己,打电话告诉父亲不要灰心,失败了再来,若需要,他愿不读书回家帮父亲。父亲感动得哭了,他当然没有让孩子辍学。父亲重起炉灶,又成功了。

一个自信但又脆弱、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女孩子,期中考试成绩落到十名以后。于是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觉得世界昏暗了,一切都完了。老师安排一个三人小组帮她,自己任组长,陪她聊天、打球。这个孩子终于走出了阴影,变得阳光、成熟、坚强。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这个问题上却无能为力。他们也跟着女儿受了一次打击,也跟着孩子受了一场教育。他们告诉校长,老师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也教会自己怎样做父母。

在英豪学校,像这类的事例太多了。

团委会开辟了一个“青春对话”专栏,让学生自由发表文章。一些文章内容新颖,个性鲜明,笔调辛辣,受到同学们的欣赏,但也带来一些浮躁和波动。指导老师担心失控,请示领导,是放还是收?

爱学生,就要善待学生。有话让他说,堵了会不舒服。他们想袒露自己的内心,渴望老师理解。他们会说一点愤激的话,但也会在生活中慢慢成熟。宽容是更深刻的爱,毕竟是中学生,我们决定给一个渠道让他们说话,天塌不下来!

我们在一楼宣传栏划一块“地盘”给他们,扩大“青春对话”版面。在专栏两边加了副对联:国家事,社会事,事事关注;校园事,同学事,事事关心。专栏的宗旨是他们自己定的:公正的评论,健康的交流。我们再给一个定位:并非《人民日报》,也非“自由墙”。让他们自己把握。

我们特别表扬了周丽华同学写的《说说我们的课堂》,尽管他让个别教法落后的老师不舒服,也对校长的用人颇有微词,但对促使老师们改进教法,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出国的学生万里迢迢回到母校,想住几天,要好好看看母校,要和同学聚一聚,聊一聊。他们说远在异国他乡,最想念的还是母校。这一聊就聊到深夜,聊得心潮澎湃。于是打破了常规,影响了教学秩序,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怎么办?英豪学校出国留学的有上千人,经常有这样“看看母校”的情况,是允许还是拒绝?

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先设身处地替他们想,再找最恰当的方法做。我们确定:孩子回家,没有不许进门的道理。有要求参与集体活动的,德育处安排;想回味课堂听课,教室里加张椅子;想吃学校学生餐,生活部解决;需要住宿,安排在学校招待所,每晚交三元钱卫生管理费,既是主人又算客人。允许要好的同学陪同,但必须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大家都理解,都明白,能遵照执行,也都感觉方便。

初二有位同学数学不好,想要补一补。他想与数学老师更多地接触,想有更多机会向数学好的同学请教。他想当数学课代表,又觉得没资格。他吞吞吐吐地找我求助,我答应一定帮忙。我向班委会写了封信,推荐他到班上担任课代表。我写道:

初二3班班委会并班主任:

你们班的吴××同学,是一位为人诚恳、待人热情、有领导能力,也愿意承担一点班级管理责任的同学。他各科成绩都可以,唯有数学差一点。

据了解,初二3班的数学补差工作开展得不错,现需要加强学生方面的配合,更需要一位有管理能力的学生进行组织。

我推荐吴××同学担任数学科第二课代表,专管数学补差工作,请你们理解并批准。

相信吴××同学能做好这项工作。

你们的校长(签字)

×年×月×日

班委会很支持,研究后决定同意我的推荐。于是,这个班第一次出现了“第二课代表”的职务。这位同学很珍惜,补差工作很积极,受到数学老师的赞扬,他的数学成绩上来了,还带动了好几个同学。

这件事很新鲜,影响很大。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向家长提要求,只要合理,家长都会满足。这“第二课代表”的“官帽子”,我这里有的是,我当然会满足他。爱学生,就要设法帮学生。

父母之爱,爱得纯朴;师德之爱,爱得真诚;人性之爱,爱得崇高。教师之爱,当超越父母之爱。遇到后进学生,倘若不耐烦,就丢掉了最朴素也最有牺牲精神的父母之爱,更谈不上最博大精深的人性之爱。

德育处的管理,把心理沟通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方式。他们说,让学生心情愉快、心里坦然、不受委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

教导处抓教学成绩,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认为这是对学生终生负责,也是对国家、民族负责。

生活部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德育和教学管理进行有效的延伸和补充。

当一种思想、一个认识、一个思路得到落实而形成一种风气时,它就会成为一种氛围、一种惯性、一种力量。英豪学校的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形成了气候,受到家长的特别赞赏。

爱心能浇灌出最美丽的花朵。爱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教师自己。

几个初三的女生毕业前与刘主任谈心说:“没有您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不知道这几年怎么度过。”她们说了许多感激的话,把主任都感动哭了。

来自台湾的学生林郁凌考入了厦门大学,临行前给母校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说:“放不下英豪学校给我的教育,放不下英豪学校给我的生活。每每回忆起英豪学校给我的点点滴滴,心中总是充满着许多不舍与缅怀。”

离开英豪学校多年现已是海归的林伟森说:“影响我人生的有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决定到英豪学校读书。英豪学校给我的影响远不止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怎么做人,怎么思考,怎么追求成功。因此,英豪于我,终生难忘。”

爱,能转化。

英豪学校的教师,即使离开了,也把英豪学校当家,常有“回去看看”的心愿。若有几个老“英豪”在一起,真是分外亲切;同在一个城市,常聚一聚、谈一谈。东莞一所学校领导在大会上讲话,不经意说出“若在我们英豪学校,将会……”的话,原来她从英豪学校退休后又来此校任职,她“失言”了,但却露出一颗“英豪”的心。

爱,能传染。

英豪的家长都是事业成功人士,送孩子到学校,一般都擦身而过。若在另外的场合,彼此发现都是英豪学校的家长,一下子就近了很多。谈起来很投机,有的成为了朋友,还有不少结成了事业伙伴。

爱,能反哺。

英豪学校校友卢佳伟办了一个网站,初名“英豪兄弟”,后改为“英豪会校友”。网站规定,凡英豪学校的校友,都可用真实姓名注册进网交流,发帖子。“届级重地”让校友分届集中,“海外相聚”给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留学的学生建立沟通平台。大家都是一“家”人,说起话来很随意,很亲切。有的说:“英豪人最真诚。”有的说:“你在英豪学校只要读过一年的书,你就永远是英豪人。”回顾的、问好的、讨论的、咨询的、内容很丰富;母校情况、同学近情、学业汇报、事业发展,样样都有。有校友结婚,或生孩子,信息一发,一定有一连串的祝福。照片发到网上,没有一点隐私方面的顾忌。

有个叫李子键的校友发帖子问:“有没有人认识我啊?”“谁不认识你啊!”下面有一连串的跟帖,有的用绰号称呼他,有的用往事戏谑他,有的问候他。很热闹,很亲切。跟帖的人要落款签名,有写自己在学校的绰号,有写几个英语字母表示,还有用“好怀念英豪的日子啊!”一句话代替。方锦龙同学的落款更特别:“英豪是我家,不会忘记她。生系英豪人,死系英豪魂。”而接下去的一些校友也用这四句话落款。看到这些留言,不禁让人心潮涌动,感慨不已。

关爱学生和尊敬老师互为因果。老师给了学生真诚的爱,学生会用爱回报老师和母校。

英豪学校办学15年,毕业离开学校的学生大都尚在求学。而走向社会的,一些已经有所成就,大多数都在发展期。我们预料,不远的将来,英豪学校的校友们会从“学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走向“事业上互相支持”,到那时,英豪会校友将成为很大的人力资源。

最近,我因编辑一本资料给校友刘权耀电话,我先称他“刘总”,紧接着又像当年一样直呼其名。他一下子反应过来,说:“老师,您还是喊我权耀吧。”他已是一位企业老总,也成了孩子的父亲。这都没关系,我们无话不说,直来直往,不用客套。因为,我们曾是师生。

这,就是爱的结果。

优秀教师是学校舞台的台柱子

教师来到新的学校,有个适应期,也有个成熟过程。从适应到成熟,一般要两三年时间。要缩短这个周期,一需要教师本人的努力,二需要管理的促进,三需要群体氛围的影响和熏陶。

素质高的老师悟性高,上路快,几个月就能进入角色。素质稍低,又不善于学习别人,即使过去很“风光”,现在“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也难以适应新局面。

凡当校长的,都希望手下有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教师是学校舞台的台柱子。这样的教师,你把他放在哪个位置上,他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能影响别人,带着别人进步,能培养特别优秀的学生。我一直认为,不能提高教师素质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我们的老师,男老师多用刚气,女老师常用柔功。有男老师刚中带柔,不紧不慢,冷热有致,学生既“畏”他,又敬他,还佩服他;有女老师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学生说不怕她又“怕”她,说“怕”她又喜欢她。有男老师很少动肝火,一点点“缠”住学生,一步步导向规范;有女老师生性泼辣,刚性十足,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学生服服帖帖,班风良好,课堂效果极佳。

这是一支让人十分自信的队伍,我情不自禁地以《趣谈中学教师》为题,列举了一些教师的事迹,在学校宣传橱窗里进行宣传:

有位老师很有“点子”,她能根据班级的情况,想出一些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班级紧抓学习的氛围。她年龄不大,功夫不小,学生不敢小看她,更不说“欺负”她,学生很听她的话,连家长也听她的。

有位老师以严格著称,尤其对上课和作业。学生很“怵”他,偶有摩擦和怨言,但最终还是服了他,照他说的做。他的班级班风良好,学风浓郁。

有位老师话不多,以天性的沉默引起学生“到底有多少深浅”的观察,结果老师以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课堂教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有位老师特别善于学习别人,总是暗暗地观察,把别人好的东西随时移植到自己的工作中,班级管理进展很快,评比经常拿奖,让人看不出他是个新手。

有位老师前几年很一般,从去年开始,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在学生中威信很高。他特别善于沟通,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愿意听他的,想和他多交流,有什么难题他都能“搞定”。

有位老师为人正派,一身正气,综合素质高,书又教得好。在学生中极有威信,以至于有学生说“我只听他的”。

有位老师很善于“治”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看他的诀窍,一是盯住不放,二是用爱心攻心,三是讲究艺术,四是借助班干部或学生“能人”。他会适时发一点“教学脾气”,但打得开,收得拢。一般不硬碰硬,不对学生发怒,也不和稀泥。他接一个班级,开始有点乱,很快就秩序井然。

来自湖北恩施的××老师,之前做过副校长,特别注重课堂教学,深知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渠道,学生反映上他的课是享受,有明显收益。他当高三年级组长,凝聚力很强,有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

来自湖南的××老师,一身正气,在同事和学生中很有威信。他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设计和使用能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多拿分数的办法,注重训练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带着高考意识上课,使学生在学习该科时找到感觉,有明显收获,有取胜的信心。

很多学生常到橱窗下看这篇《趣谈中学教师》。他们会猜这诸多没有点名的“有位老师”到底指谁,还会与自己的老师去“核对”。老师们也在猜想,在对照。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成绩,校长和同事们都心中有数,都在一本无形的功劳簿上做了记载。

英豪学校的老板认为,处理世上的问题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搞定它”,二是“适应它”。大家都在不断“搞定”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自己。他们各有招数,各有特色,整个队伍成为一个大熔炉。新老师一加盟,就明显有紧迫感。于是不断吸收,锻炼,提高。历练几年,便会大受欢迎。有人说,是“英豪”的学生锻炼了“英豪”的老师;有人说,是“英豪”的教师群体促进了“英豪”的每一位老师,这些话都有道理。

有位教师来英豪学校应聘时,他在登记表上写的应聘理由是:“英豪学校的工资并不高,但可以学本领。”有些学校则公开说,英豪学校的老师去他们学校应聘不用上试教课。

让优秀教师风光,让其成为榜样,对促进全体老师的提高,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我们一起奋斗一次开大会给“十佳教师”和“十佳班主任”颁奖。称号就两个,奖状封面都一样的“荣誉证书”,但里面的内容不一样。打开一看,关于获奖理由有“高考成绩优秀”、“辅导竞赛获奖”、“敢于大胆管理”、“协调能力很强”、“工作深入细致”、“钻研教材深入”、“善于诱导学生”、“迅速扭转班风”、“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耐心细致管好班级”、“管理科学,效果明显”、“善于沟通交流”、“培养高才生有方”等。那次有30名教师上台领奖,优秀是相同的,亮点却各不一样。当陆主任代表学校一个个读出获奖老师的姓名和亮点时,每一次都会引起台下师生热烈的掌声。这些亮点,来自于一个个人,形成了一条条线,构成了一块块面,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另外一个场合,我对特别有影响力的几位教师进行了具体介绍。

语文老师杨老师的早读有章法,有效果,有影响。他首先做到“大声”,声音洪亮,字字落实不含糊。其次做到神情投入,心无旁骛。再次他讲技巧,有风格,有品位。学生受感染,一齐朗读,“读出了课文味道,读出了班级气氛,读出了师生情感”。书声传到户外,响彻走廊。隔壁学子受此感染,诵读英语更是书声琅琅。于是,一排教室此起彼伏,楼上楼下混合交响。书声在四合院内回荡,在凤凰山上空盘旋,甚有阵势。

生物老师赵老师所在的班级高一统考成绩拿了全市第一,令人喜出望外。赵老师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边讲边练,师生有效互动,效果很好”。说到这里我很是汗颜,因她来自一所区级中学,开始我对她并不看好,应聘时曾不想录用。现在我常说,“人不可出身相,水不可笆斗量”,建议大家去听听赵老师的课,看看她是怎样进行有效教学的。

数学老师王老师课堂效率高,时间利用率高,试题选用下工夫,一步一步很扎实。高考前我曾有“王老师的班今年高考可能不错”的模糊感觉,还私下里和个别领导打赌,结果我赢了。我不懂数学,不能作专业分析。但我听他的公开课、推门课,或巡视时站在走廊听他几分钟“悄悄”课,总是有很好的感觉。我反复思索,认为他得益于“设法让学生练,课堂信息量不小,难度逐步增大”。他的教学,瞄准高考,适应高考。

我做过教师,我领略过被表扬的滋味。当我受表扬时,我有压力;当别人受表扬时,我也有压力。当我看看别人,比比自己时,压力就成了动力。

教师都很在意校长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特别是有见地的评价。这是一种普遍心态,是人性向往进步的本能。

这几年中学名师辈出,连续几年培养出省级状元、市级状元,学科状元、托福状元,广州“小市长”等,在文化课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且不说他们的敬业精神,就他们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教学风采,足以让学生津津乐道。

老师的适应、成熟、优秀都有一个过程,优秀教师一旦初露头角,校长要呵护他,促进他,有时还要提醒他。有的要旗帜鲜明地表扬,有的要“鼓励”但不“捧杀”,有的要默默地看着他,不声不响地支持他。在教师的评价上,学校坚持“在工作面前人人平等”。上下同心,没有障碍。当大家都朝着优秀的方向努力时,教师队伍的素质就会很快提高。

世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对于高雅的东西,内行人谨言慎行,外行人却跃跃欲试,频频涉足。有几位优秀教师,当年做学生时语文很棒,现在不教语文,登不了语文讲台,但他们仍是才情洋溢,常与我有一些文字往来。我们不很正规,只是利用手机发发信息,交流一点“歪诗”。虽入不了正道,但给我们带来一些情趣,增加了交流,也为沟通开辟了另一条渠道。我是学中文的,对这种诗不成诗、词不成词的文字交往很顾忌,怕登不了大雅之堂,惹人笑话。但这种交流能表情达意,又很有意思,于是,我也被带动起来,与他们打得火热,还写了一篇《那让人爱恨不得的格律》的体会与思考,与中文功底很深厚的高三英语老师杨老师进行了交流。

这天晚上十点半,下自习后我回宿舍。杨老师正在前面路上,只见她一边走一边唱:“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天上的星星在等待。分享你的寂寞你的欢乐,还有什么不能说……”她没注意后面有人,唱得那么投入、那么忘情、那么陶醉。她边唱边手舞足蹈,边唱边摆动着秀发,一直唱到自己的宿舍区大门。

我没打扰她,远远地跟在后面,听着,看着,欣赏着。这个场面太精彩了,简直是内心世界的完全表露,自我清纯和空灵的回归。杨老师生性活泼,很有才气。工作很出色,口语特流利,在学生中很有威信,是“十佳教师”之一。平时见人话不多,从不上舞台表演。而现在,她自导自演,展示了真我。就是她,几天前还曾对我说:“我不知道你们领导想了什么办法,从不骂人,还能跟我们聊。但我给自己的压力很大,老是担心工作做不好,有时睡不着觉。”

这给我很大的启发。

就教师来说,待遇重要,心情更重要。素质越高的教师,越看重心情。自那晚起,我设定了自己管理的最高境界,我希望我们的教师都能做到:上班认真,下班轻松,心情很舒畅,有时因工作睡不稳。我一直在探求人性化管理,我想这应是一个标志。

“生命阳光最温暖”,杨钰莹的这首歌很甜美。人在生活中,若能充分享受生命的阳光,就一定会很充实、很舒畅,就会发挥人生最大的价值。

那让人爱恨不得的格律

同事之间发发信息,信口开河,谈天说地。有时候,互相写一点歪诗,寻一点“在野文人”的雅趣,这是我们当年共事时乐此不疲的常事。

奥运前,我发了个信息给“不易水”老师:“越春越暖越花红,入夏连绵雨倾盆。雪灾肆虐记犹在,地震怒吼又光临。时下四处皆泽国,久阴恐又久旱情。奥运盛典已在望,苍天先考中华人。”此前,他给我发过一首诗,我将他原作的第一句话,用作此诗第一句,带点“和”的意思。

当时奥运在即,西藏地区存在不安定因素,四川又发生地震,真是天灾人祸,困难重重。大家都从心里祈祷:老天爷开眼,保我奥运平安!

此信息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但它算不上诗。因不是古人所写,入不了“古风”;颔联、颈联不对仗,“中华人”是“三平调”,平仄没讲究,靠不上“近体”。只能算“顺口溜”,或者说诗的“毛坯”。

我们当时想,内容就这样,下一步修改,设法弄成一首格律诗。犹如我们以前讨论所说,古人写诗也这样:先有“毛坯”,然后慢慢推敲,一合格律之规,二求表达最佳。

但大家都很忙,过一阵子,“推敲”的事忘了。留在信息发件箱里的,仍然是个“毛坯”。

人们写作,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写给自己看,发点感慨,消遣一下,或留点纪念。二是写给别人看,与人交流,顺便赚点稿费。我们发信息传几行文字,没太多考虑。意思表达了,情感抒发了,奥运开过了,也就放下了!

正如你来函所说,最近发生的那件事让人们颇受启发,也坚定了这个想法。

据报载,有两个“名人”因写诗“干仗”了。一个名人因“神七”成功发射,情不自禁写了首诗,却被另一名人评为“伪七律”。于是,网上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人说,评诗的多事,你讲格律,固然好,但有几个人会?别人写的是“伪七律”,你何不写一首“真七律”给咱看看。有人讥讽写诗的:“没事找抽!”“算了吧,做你的《人与自然》吧,别以为自己什么都会。”

不知写诗的人有什么感觉,当少不了“早知如此,不写也罢”的想法吧。评诗的人呢?也该有一点“干我何事,评它作甚”的感慨。两个都是名人,一个要抒情,一个要“正名”,却都受到网民的嘲讽,奚落。

写诗难啊!我们都不由发出“在野文人”之感慨。

但古人写诗并非这样!

想当年,我们的先人写“杭育、杭育”诗,后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又后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再后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目的都很简单,一写事,二抒怀,其他的没管那么多。

如同人穿衣服,开始为保暖,后来追求好看。写诗也是这样,慢慢追求起好读,好听,好唱,讲究规矩。格律诗很高雅,引了古今无数文人竞折腰,出了许多“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经典。即使茅盾、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这等有个性、有才气的现代文学巨匠,年轻时对格律不屑,晚年却很钟情,足可见格律的魅力。

然诗一讲规矩,就越来越“麻烦”。唐诗,宋词,元曲,一年比一年厉害,一代比一代翻新。到了现代,鼎盛期过了,“式微”了,没法创新了,也没法超越。除了专业文人,我们老百姓,没什么人敢问津。要写,只有写现代“古风”——自由诗,顺口溜。

专业文人也不怎么敢,他既怕更“专业”的人挑剔,又怕没什么人欣赏。挑剔让人难堪,没人欣赏就没了气氛,热闹不起来,诗情感染不了,诗兴传染不开,不尴尬,也冷落了。

毛主席能写格律诗,尽管后来也有人“挑剔”,但还是被公认为“诗之精品”,堪比唐宋大家。他不主张写格律诗,他说格律诗束缚思想,不提倡年轻人写。

看来,格律之难,难于上“青天”。你我都坐过很多次飞机,上过很多次青天,但却写不出一首像样的“格律诗”。

格律,真让人爱恨不得啊!

说句狂妄的话,与古人比,我们脑子并不差,雅兴也够高。要找原因,只能说工作太忙,让人感兴趣的东西太多。当然,吃不上葡萄别说葡萄酸,这格律诗我们肯定要学,还是等退休以后吧。

现在,我们不妨写诗的“毛坯”,写很自由的诗。自唱自乐,彼此欣赏,反正没专家盯着,也没焦距对着。《游凤凰》

一进凤凰古城,即谒沈君从文。湘西多出硬汉,也出大文人。让人倾慕不已,感慨万分。

古伯牙、钟子期知音而遇,留下千古经典,今有世俗百姓,因真挚而记忆,因文心而融通。于是乎,世间少了很多烦恼,多了很多精神。上次我们一起参观凤凰城,我给“不易水”发去这几行字。他当时好像遇到点工作“麻烦”,我想借此聊表安慰,以期排解。《小径幽幽》

小径幽幽深几许,遥见群山舞。轻纱薄雾毛毛雨,山庙传梵鼓。熙熙攘攘一世间,何人无甘苦?更有人问情何物,盈盈一丝履。周日与我们的老朋友侍老师游从化深山老林,来到杨朔写《荔枝蜜》的地方。一路上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事后,写了这“有长有短的句子”发过去,侍老师觉得不错,回广州后给别人看。别人说:“这首歪诗有点趣,这‘盈盈一丝履’什么意思?你交代清楚!”侍老师笑着说:“真有那么个山中小庙,一个尼姑。这尼姑不知何方人士,带来一身‘绯闻’。那天啊,千呼万唤始出来,让你最注目的,就那一对‘丝履’”。

尼姑穿“丝履”,还有这等的景观!那“别人”又邀了一帮子“别人”,请侍老师带路,要去看一看。

从化山水,如深闺处子,自然天成,文静待嫁,就这样被我们揭开了一角面纱。

暑期随老板到湖北、河南参加国际教育说明会,顺道回安庆老家看老母。老同学志宏邀我到天柱山看一看,潜山新明同学陪同。我携侄儿群、宇、锐等兴致勃勃地登山,刚上山顶天池,遇一场倾盆大雨,冷得浑身发抖,无处躲避。下山后,我给两位同学发去一段“散散的文字”:《游天柱》

风暴雨骤,电闪雷鸣;瀑布劲泻,云雾随行。衣无一根干纱,鞋无布革之分。本意还登天柱之夙愿,不料天公竟如此壮行。人人落汤,个个跛行,捱到半山,忽又放晴。未识天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抬望眼葱绿一片,望身前柳暗花明。看四周茫茫,又一番仙界景致,见山下沟壑累累,好一似我同窗情深。人生有时遇到很艰难的场面,犹如此次登山。与其悲天悯人,不如乐天视之。现实无法改变,精神可自行决定,于是我发了一点感慨。我远道来到故乡,同学盛情接待之余,又安排妥帖让你看看家乡的山水。游览以后,一句“谢谢”太轻,送一点礼品太俗,发个信息,意思就全表达了。

根据此前“先写毛坯后推敲”的想法,我尝试将《游凤凰》改成词:“西江月·游凤凰”

凤凰栖兮湘西,沈君从文故里。山水也应无玄机,武者文人之地。

莫愁总无知己,伯牙终遇子期。记取挚意通文心,烦恼如是而已。对照词谱,字数、押韵没问题,平仄过得去,字词尚需锤炼。以后,又想将《游天柱》改成排律,但我最欣赏的“天公竟如此壮行”一句,却很难融进,于是作罢。

我越发感到手机的妙用,它不仅让传说中的“顺风耳”成为现实,也给我等业余文人有了一个放胆的机会。

在节日里我们会收到很多让人开心的祝词,平常也会收到让人欣赏的段子,值得让你嚼一嚼的评论,让你捧腹的笑话,这些,岂不都是最大众的文学作品?创作不费很大心思,发表没困难,阅读没障碍,交流没顾虑,这种手机文学是多么平民化的文学样式啊!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有一些10~20岁的年轻人通过手机撰写小说,如《恋空》、《红线》等,并在专门网站发表。中国移动也有手机杂志《营养百科》为我们提供日常保健、科学配餐、全方位营养攻略等信息阅读服务。看来,我们将这些作品称之为“手机文学”应该有道理。我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更多地用这种文学了解彼此的境遇,沟通大家的感情,陶冶我们的情操。

祝你工作顺利,并结识更多有点雅趣的朋友!

周华明

切莫做四种教师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资历很深,在之前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顺手,反响很好。到这里后学生开始很认他,其本人也自信。但考试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年富力强,课堂教学很有气氛。学生上他的课很舒服,对其评价很高,甚至很崇拜他,但大考成绩不理想。有的教师理论水平很高,发表了不少论文,但是一进班级,课堂掌控能力明显不够,不能较好地实施自己的教学设计。

平常还遇到一些诸如此类的现象,老师工作态度认真,教学经验丰富,备课,讲课,作业处理等都无可厚非,但教学效果不如意。

我们招聘的教师基本都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不存在刚上讲台的入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的环境和对象变了,教师的教学思维、方法等没变,没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而一个教师在其之前的工作岗位成熟了,都有自己的一套。当在新环境中需要调整、改进时,又显得很困难、很顽固。

有教师推诿为学生基础问题,参差不齐,难以调理。其实,有基础问题,但不全是,因为很多教师并没这个困惑,也不这样认为。

要纠正这个现象,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快适应学生。

古人说,教学相长。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来说,三流的教师能让学生勤学,二流的教师能让学生会学,一流的教师能让学生乐学。当然,这里有个逐步积累和习惯养成的过程。为此,我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切莫做四种教师”的观点。哪四种?一是课堂无情趣,只管讲,不管听的“私塾型”教师;二是课堂花花哨哨,热热闹闹,课后收效甚微的“才子型”教师;三是教学难度小,信息量少,上课舒服,考试没分的“好先生型”教师;四是写论文能拿奖,到讲台不会上课的“理论型”教师。

我结合当时的实际对第二种情况作了特别强调。我说,课堂常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混混沌沌的,看起来浑然一体,其实是模模糊糊,或面面俱到,或花花哨哨,学生收益甚少;一种是清清爽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知识清楚,逻辑严密,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中学是基础教育,目前检验教学效果的权威方式是中考和高考。这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也是一种非对抗性竞争,教师当指导,学生做运动员,在一个特别大的运动场里进行。教材是统一的,教师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怎样使用教材上做文章、下工夫、见高低。

就那么几本书,千千万万的学生要吃透它,千千万万的教师在琢磨它,许许多多的教研人员为它绞尽脑汁,许许多多的领导们为它费尽心思。

怎样对待“那么几本书”,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做到既“懂”,又“通”,还“会”。

“懂”指吸收知识,“会”指提高能力。“通”是对知识的贯通,也是从“懂”到“会”的衔接与过渡。吸收知识主要靠学,提高能力主要靠练。

在中学课堂,以“灌输”为基本形式的“讲”,即使炉火纯青,尽善尽美,也是低效的。“讲练结合,师生互动”是从“懂”到“会”的基本渠道,是提高应试能力的必备途径。我们提出不做四种教师,就是要把握中学的教学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让学生学得更实在、更科学、更有效。

几年来,很多老师都在改进自己,都成了优秀教师。这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从提出第一个“不做”,到第四个“不做”,经历了几年的时间。发现一个,总结一个,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在,这些都是历史了,但形成这一说法的一些情节和细节,我至今历历在目。每个类型都有比较典型的现象或个人,这些将永远储存在我个人的记忆中。

教育是学校的主旋律,课堂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老师认真讲,学生认真听,课堂不乱套,过得去,基本合格;第二层次: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学生有收获,有进步,优良层次。第三层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练习是主线,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明显,优秀层次。在民办学校,没有谁不想做个优秀教师,大家都在这三个层次中递进,只是进展速度不一样。

有人说,中学时代是人生打基础的时代。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生将来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有所建树,就看中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如何。这个基础,正是教师们通过平时的每一节课帮学生“垒”起来的。因此,教师对学生来说最重要,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最宝贵。抓学校,第一要抓好教师;抓教学,第一要抓好课堂。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是教学问题。在另外的一个场合,我遇到一个生活问题。

有个刚来的教师生活习惯不好,常随地吐口水。年级组长和关系好的老师都提醒过他,但改不了。学生看见后,写了封信给我,说了他们很不好的感受,要求校长给“教育、教育”。

我感到不能不“教育、教育”,写了一段话通过办公邮箱发给全体中学老师。

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

有老师不时随地吐口水,学生感到很恶心。不好说,不能说,不敢说。那个感觉,那个忍耐,真的很难受,很难受!难受到什么程度,可以想象。

常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也不习惯,没想到英豪学校这个“全国知名的学府”里竟然还有这样不雅的行为。受不了!受不了!但不能说,谁愿意为这个事得罪人?于是只能私下里抱怨说:我最不希望与他在一个办公室办公。

领导们很为难:批评吧,不值得。处罚吧,没条例。特别是这位老师为人不错,工作态度不差,教学能力不赖。谈,开不了口,罚,没办法罚,怎么做都难!

我估计,学生一定还会在家里给家长说“有老师怎么样,怎么样”,教师还会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谈“有老师怎么样,怎么样”,领导在闲聊中还会说“有老师怎么样,怎么样”。

这真是个怎么办也不好办的难题!

有谁能解题?唯有当事人!一个念头,一个决意就行了。此类事还有没有,不知道。一旦此类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和形象,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天,我了解到,这随地吐口水的事从此以后没了。

办公室还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一位老教师放在桌面上的烟灰缸不见了,一位不拘小节的老师办公桌面整洁了,几个最不在意穿着的老师当天穿戴整齐了。

这倒是意外的收获。

这本是一个小问题,我将其提到影响教师素质和形象的高度。邮件发下后,办公室格外平静。我有意走到教师办公室外面观察动静,正好有位年轻女教师刚看完邮件出门,她一见我,用手捂着嘴直笑,一溜烟儿跑了。

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不恰当的事往往不在意甚至习以为常。在自己眼里没什么,在别人眼里却不够好。这时候,如果有人提醒,改了,有利于改善自己和群体的形象。

我们教师在工作上表现得很优秀,不能因这些没在意的“不够好”而影响形象。

社会上,观赏要求观众有素质,开会要求与会者有素质,旅游要求游客有素质,这些素质都在小事中体现。当官的有领导素质,当老师的有教师素质,这素质不仅指工作方式,也指生活习惯,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

此事若在十几年前,我可能听之任之,但现在不行,推不掉,避不开。因为时代不同了,地点不同了,学生也不同了。

古话说:“不来不怪,来则受戒。”我们进了英豪学校大门,又做了英豪学校教师,有些事不能随便做。

有离开英豪学校的老师说,出去以后才感到英豪学校的文化底蕴和老师素质并非是一般学校能够比拟的。要维护这个荣誉,我们得稍稍注意一下,好做的事尽可做,不够好的事尽可能不做或少做。

我批评了这类“不够好”的现象,点到为止。

在“练”字上见功夫

来广东不久,有两个“没想到”。一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我以为党的观念淡漠了,“没想到”广东各级领导,抓组织建设比北方的学校还强。二是广东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原以为高考意识不会很强烈,“没想到”教育部门抓应试、抓高考比北方的学校更厉害。

广州教研室历任领导,有理论水平,有高考实战经验,让人佩服。各科室有一批会抓教育、会抓应试的精英。广州市高考每年名列前茅,他们功不可没。他们抓高考的水平,我认为在全国都领先。

学有学法,教有教法。他们特别强调有效教学,尤其重视“练”。

所谓“练”,就是要让学生更多地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他们说:“成绩不是讲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练出来的,是有效的练而练出来的。”这几句话,简直是至理名言。对于从北方的学校来的教师来说,尤其有指导意义。

他们还举了三个很典型的例子。

一位高三生物老师,要学生给自己的测验试卷最少改5个错,有学生超过了,一发而不可收,试卷改得密密麻麻,改出了味道。高考考了800分,其试卷成了珍品。这位老师不简单,当年门下有30多个学生考了700分。究其原因,是想了个好办法让学生自己练。

一位刚从外地调过来的特级老师,晚上练,白天讲。在外地很有效,到广东不灵了。学校领导提醒他,他听不进去。高考成绩出来了,令人大失所望,远不如同行晚辈老师。

一位政治老师很不被学生认可,学生私下说:“靠他没指望了,只能靠自己了。”结果高考成绩很好。这位老师讲课不怎样,但他深通“让学生动起来”的道理,在学生不信任自己的情况下,自己少讲,指导学生多动,结果产生了预料之外也在预料之中的效果。

这几个例子,很好地佐证了上述说法。

“练”的理论解释有三个层面,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有效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与“练”的关系上,中学教学有一段不断发展的历程。早先以“启发式”革除“填鸭式”,接着“以练为主线”,后来以“有效训练”替代“题海战术”。每次变革,凡走在前面的,都先尝到了甜头。几年前,“课后训练,课堂评讲”很有效,后来不行了。为什么?学生做题做得麻木,听评讲听得乏味,没效率。所以,要不断地出新招,寻找切合实际又有效果的方法。

在课堂上“讲”比“练”方便。有经验的教师,不备课照样能侃侃而“讲”,却不能有效地去“练”。在大学,教授只要有“料”,就受欢迎。在中学不行,学生要“拿分”,就要练。因此,一味地“讲”是一个“懒”办法,一个不负责的办法,一个无法体现能力的办法,一个不可能出成绩的办法。

体育比赛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抗,一是竞先。对抗要战胜对方,竞先则是比谁更快、更高、更远。文化课考试也是一种竞先,读一样的书,考一样的题,看谁分数高。于是,教师和教练一样,都在不断寻找最先进、最科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进中学任校长后的第一件事是听课。在“练”的问题上,我发现喜欢讲不喜欢练,善于讲不善于练,善于练但不想练的老师大有人在。分析具体原因,个人能力、工作态度、教学氛围、教学管理等因素都有影响。

教学方法很重要。譬如农民割麦子,有的用镰刀,有的用收割机,工具不一样,割麦子的方法不一样,效率也不一样。我们要想出成绩,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突破,在“练”字上见功夫。

我们向老师们介绍了三个学校的经验。

“课堂上连续讲课不超过五分钟,下课前五分钟一定是学生参与课堂或练习的时间。”这是河北衡水中学的经验。他们从一所普通乡镇中学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品牌学校。

“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这是浙江泰兴洋思中学的经验。全体师生训练有素,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他们敢说我们不敢说的大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课堂三个限时:一限讲课不超过20分钟,二限练习必须有5~10分钟,三限学生反馈有5~10分钟。”这是我们的邻居从化五中的经验。五中是一所普通中学,2001年获得广州市高考一等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戚校长说,就是三个“限时”!

这三家经验有报纸上登的,有从网上查的,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我决意结合自己的教学,学习他们的经验。

有老师以前到洋思中学去学习过,自己一直在尝试。现在已经有路子、有感觉,他需要进一步深入。

有老师认为优选练习给学生,意味着将好钢放在刀刃上,将有限的时间置换出最大效果。他以前很重视“练”,但没达到这样的程度,这样对下一步的做法有了很明确的思路。

有老师将课堂密度慢慢加大,开始有学生不适应,后来习惯了,能力提高了,成绩上来了,也就适应了。

有老师说,三个学校的经验都很宝贵,要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整体行为,需要校长重视、领导重视。大家一起做,才能形成氛围和合力,产生效益。

渐渐地,我们的老师重视了这个问题,经过操作,有了感觉,有了收获。大家领悟了“练”的内涵,也产生了自己的见解。

语文学科组长张老师总结说,“练”对教师有三个要求:一是组织能力,二是即兴应对能力,三是习题优选能力。看一位老师是否具备“练”的能力,首先看他能否有效组织课堂,激活课堂,驾驭课堂。

数学学科组长卢老师认为,我们反对题海战术,要求精讲多练,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其把握的度又各不相同。

化学学科组长杨老师的经验是,学生“练”的习惯是老师带出来的,开始有一点“强制”,然后慢慢认同,最后内化成感觉。就像小孩子学刷牙,开始强迫他刷,后来他跟着大人刷,最后他自己要刷,不刷不舒服。

大家还认为,“练”要发挥老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教师尤其不要埋怨学生,不要埋怨前任老师,要多“埋怨”自己。不埋怨学生,是认识问题;不埋怨前任老师,是品格问题。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使学生想“练”,二要有效地“练”,三让学生养成“练”的自觉性。

教导处谭主任将大家的发言集中起来,我据此写成《让学生动起来,在“练”字上见功夫》的论文,发给大家。各科组又进一步落实,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抓“练”字、讲方法、见效果的风气。

这一年高考成绩不错,教育局根据高一入学成绩给每校制定上线目标,我们四倍完成了重点线目标。中考也不错,还出了个政治科目广州市状元。

这几年高考出了广东省英语状元,几个考区第一名;中考出了广州化学、政治状元,英豪的平均成绩一直名列从化市前三名。招生办据此设计出“状元的摇篮”栏目列入宣传资料,进行招生宣传,效果不错。

教师要有自己的东西

国家要发展,并没有明确的指标,国家领导人只能制定大政方针。改革开放,开辟特区,扶持民营,设立珠江、长江三角发展区,开发大西北等。这些措施很得力,让国家强大了很多,让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很多。

学校教学质量要提高,董事会没布置怎么做,我们自己想着做。德育处、教导处、生活部各有各的设计,年级组、学科组、班级各有各的安排。大家都在自己的“地盘”内积极努力地工作,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教师要有自己的东西,否则就算不上优秀的教师。这是我们当时的提法。

高一年级组长刘老师组织“最会上课的学生”评选活动。他们根据拟订的评选条件,选出陈舒、黄碧慧、谢泳怡、黄澄、麦颖君、赖万健、吴鹏、李斌、薛扬九名“最会上课的学生”。活动把握了年轻人的特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同学们都热情参加。整个过程短、平、快,全班同学都受到了一次“离得近,看得见,学得到”的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在全校进行介绍和推广,认为这次活动影响很大,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教育要看长效,不指望一时的努力或一个措施能发生根本性变化。高一生根,高二开花,高三结果。高一扎实了,高二进一步,高三即可期待。

我们与评上的同学合影留念,表示重视,并将照片上网,在专栏公布,使得被评上的同学备受鼓舞。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需要更多训练的学科。数学学科组长卢老师决定组织定时竞赛,形成赛制制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说,欧洲的足球、美国的篮球水平很高,都因采取了俱乐部赛制。每场竞赛有板有眼,轰轰烈烈。队员很重视,观众有看头。我们可以移植这个经验,让数学成为我校众外科目中除外语以外的另一门优势学科。

我们支持数学组的做法,我表态保证做到三点:第一,认真研读每次竞赛的成绩通报。第二,对获得满分、接近满分以及进步特快的学生进行表扬。第三,欣赏并表彰在活动中特别有点子也特别有效果的老师。

生活部栋长张老师组织英语宿舍活动,让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自由组合住在一起,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开展课余活动,并规定“进门说英语,出门说汉语”。

我们充分肯定这种做法。这是新生事物,学校历史上没有过。路是人走出来的,没路找路。他们选了一种形式,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摸索前进,形成章法,肯定有收获。

对于高三毕业班教学能力比的是什么?高三年级组长施老师召开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达成了共识。

高三毕业班教学能力比的是什么?一比谁更有耐心,二比谁更有点子,三比谁更能落实。

高三教学最忌讳什么?忌讳抓到哪里算哪里,没总体目标,没具体计划。忌讳对学生缺乏韧劲和耐心,放任自流。忌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教学中较深层次的东西“摸着石头过河”。

高考前夕,最需要重视哪些?

第一,把“基础”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让学生从心里认同。

第二,不断给学生一个复习“套路”,设法让学生“进去”,又能“出来”。

第三,能“限时训练,迅速批改,及时反馈”,让学生经常找到感觉。

第四,对优秀生、尖子生要有常规性的特别要求和特别指导。

在学校,很多问题要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才能解决。共识是教师自己形成的,实践起来更明确、更快捷、更实在。一个人的点子是不够的,大家都出点子,才会很全面。一个的力量很有限,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是无止境的,达到了一个境界,势必要追求一个新的高度。

有老师说,在英豪学校做教师,不仅要学会教书,还要学会管理。我认为很有道理。优秀的教师,专业能力强,课堂管理能力更强。课前备课是好手,课堂教学是高手,课后活动是能手。既是“教育家”,又是“政治家”。

在上层,政治家保证各类专家发挥才能,为专家创造条件,保驾护航,责任非常明确。到下层,管理与专业的界限小了,越往下越小。到教师这一层,则融二者为一体,不会教书不行,只会教书也不行。教师既要善于教学,让学生学好,又要善于管理,让学生好学。

来自湘潭的胡老师肯钻研,他讲数学绝对值,学生没弄懂,他现场拉个学生当“售票员”,自己当“乘客”。他说:“我到市中心,请问多少钱?”“售票员”说:“5元。”他给了5元钱,又说:“我回学校,方向相反,请付我5元。”“售票员”说:“那不行。你坐了我的车,跟刚才一样,距离20公里。”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生活中的长度没有负值,“绝对值”就是实在的“距离”。解决了难题,课堂很轻松,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舒了一口气。胡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很好,减少了落后面,扩大了优生面。他做班主任很用心,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常有“政治家”的风采。

有一次他对我说:“每次开大会听你讲话,我都有一次提高。我坚信,我只要在英豪做五年,就可以到外面做校长。”我说:“我可没这么大能耐,但你肯定有这个心。”我想他一定在琢磨我,为将来当校长作准备。不久,他到福建的一所学校做了校长,那是他在英豪学校做班主任时的一位学生家长办的学校。此外,我的一位主任到另一所学校做了总校校长,官做得比我大;我的年级组长在这所学校做总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兼中学校长,事做得比我好;我的一位生活部栋长做总校副校长,主管后勤,将学校安排得有条有理。几个人将学校搞得红红火火,受到老板的赏识。我们经常交流,很开心地谈往事、趣事,谈学校管理。他们到了新的岗位,有了新的进步,展示了才华,体现了价值。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校长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而既会教学,又会管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同类推荐
  • 汽车车身修复

    汽车车身修复

    《汽车车身修复》以汽车车身钣金修复的技能为主线,从基本技能到一般技能,再到车身严重损伤的修复技能,分别对应三个模块,即模块一——车身钣金基础,包含安全与防护、车身结构与常用材料、钣金展开放样、手工咸形、气体保护焊、电阻点焊等十个任务;模块二——车身轻微损伤的修复,包含前翼子板的修复、车门面板的修复、车身钢板的收缩、车身铝板的修复、车身塑料件的修复等七个任务,模块三——车身严重损伤的修复,包含车身损伤评估、车身测量技术、车身矫正技术、车身钣金件的更换等四个任务。
  •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励志故事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励志故事

    本书是从《文汇》杂志的征文活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篇目,故事精彩,寓意深刻;文章被划分为若干类别,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
  •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作者多年研究中国电影历史、追踪电影产业发展和理论动态的成果。深入考察中国电影研究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趋势及不同媒体间整合对电影产业的深刻影响。对上海电影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留给今人哪些启示;作为产业发展与电影文化现象的“华语电影”运动路在何方等问题进行探讨。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必学的数学智力

    必学的数学智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热门推荐
  • 其实爱情

    其实爱情

    爱情是什么?十岁那年,在我眼里,爱情是一种背叛。十五岁那年,在我眼里,爱情是一种习惯。十八岁那年,在我眼里,爱情是一种等待。二十岁那年,在我眼里,爱情是一种陪伴。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后,我才真正明白爱情是什么。其实爱情只是一场梦,一场明知会醒,却永远不愿醒来的梦。
  • 青春可逆:高冷女王霸气爱

    青春可逆:高冷女王霸气爱

    为了顺从父母,转学到这个学校,却没想到,一来到这个学校就被他拖下水“喂,言影轩,你狼心狗肺呀,我好心来向你道歉,你居然这样对我。”“不是说你会不让我好过吗?看看,现在是谁让谁不好过。”说完就狠心走了。不但如此,自己的好姐妹也被他的人拐走了,靠,自己当然不能忍了,然后就是各种虐帅哥,最后,还不是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 我的天真你的理智

    我的天真你的理智

    樱婼的冷漠,李以杰的活泼好动,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终究会不会走在一起呢???????????尽情期待吧!!!!
  • 网商大智慧:走出淘宝创业迷局

    网商大智慧:走出淘宝创业迷局

    随着淘宝创业在国内逐渐兴起,使用淘宝平台开始人生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需要许多知识来武装自己,同样也需要避免走前人所走过的冤枉路。本书就像是一位导师,告诉淘宝创业人,前人都犯过那些错误,该如何少走弯路的书。——是否遇到过下架、差评、投诉、被骗、封店等一系列令您困惑不已的事情,发现自己好像一直在迷宫里前行。本书通过66个淘宝人所经历的鲜活的案例,让读者了解一些淘宝人曾经遇到过的迷局,了解那些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怀揣一个指南针,在迷宫中远离冤枉路。
  • 宫晴雪

    宫晴雪

    北电校花宫晴雪为了父母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能每天都能用上名牌化妆品。从而走向了演员的道路,奈何,这是个人心险恶的时代。到处都是规则,一不小心就走向一条不归路。家族代代相传九龙玉佩,带她穿越时空到了大魏国。然而无论她生活在哪个时代,命运总是那么残酷。让她一步步走向那个陌生而可怕的道路,大周国的威逼,让她一次次伤害自己心爱的人。她会摆脱掉这诅咒般的命运吗?
  • 余生漫漫,无望等待

    余生漫漫,无望等待

    顾望拧着眉斜倪了一眼许无,恰巧这个时候阳光突然从云层中跑了出来,透过片片绿叶,稀疏金黄的阳光洒在了顾望的眼帘间,将顾望本就勾人的眼诠释的跟加引人注目,移不开眼。至少那时站在顾望侧后方的女孩已是看呆了神,原本缓慢的跳动的心脏突然开始碰“砰砰砰”加速运转,大脑是冲了血,一个晃神间,顾望身后的光晕就神奇的被许无看成了一个圆晕。顾望那时候就像一个神,站在她的眼前。这一刻没有一分钟,只有几十秒。对许无来说,却慢的像是过了一生。许无说:顾望,余生太长,你好难忘。
  • 至圣文人

    至圣文人

    诸子成圣,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家族流派争相斗艳的时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崛起称雄的时代,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亦是一个和平的时代,这,就是诸子百家的时代!
  • 道途变

    道途变

    少年柄语惨遭灭门惨事后,与妹妹的灵魂共同进入魂界。而后在鬼伯指引下修鬼道,而后道成肉身,成为仅有的三个道体修士中的一员。复活后修人道,入灵道,升神道。四道同修。成就传奇。
  • 魅世扶桑白如雪

    魅世扶桑白如雪

    魅世扶桑:白如雪公子扶桑,她是黑暗的帝王,可以是缥缈的仙,可以如无情的魔,也可以亲切无比。苍穹之下,梅花树上,她淡淡一笑,纤细得手指轻轻勾起眼前的一缕长发,清雅的声音响彻在整个黑夜之中,“世界光明所在,便是罪恶潜藏之地,血色盛宴开始。”
  • 魔王的千年恋

    魔王的千年恋

    千年前,她是天上的百花仙子,无意间救了他,在此之后他天天缠着他,两人日久生情,无奈天公不作美,他们的恋情被发现,百花仙子被送上斩仙台,而他,只能拿着她的一丝魂魄去轮回。千年后,她是一个阴年阳月所生的孩子,总是被人追杀,意外拜师,成为九州的姣姣者。当她的身世之谜解开时,当被卷入一场阴谋时,她该何去何从,而他,是怎样留在她身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