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晚上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谁就会活出美丽。
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见其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已磨损了,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军阀孙传芳部队有一位将军在这里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也许那些物欲太盛的人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太无趣。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与世无争的生活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高寿,扫出了一生的平淡美。
人生绝不仅仅是一种作为生物的存活,它是一些莫测的变幻,也是一股不息的奔流。如果我们追求物质,那么我们所造就的东西将不会在世间留下任何痕迹,而用心造就的美,却并不会随我们的湮没而毁灭。我们的双手会萎缩,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则将与时俱在,永存而不朽。
把你追求物质的脚步放慢,听那松间的风声,感觉那海洋起伏的呼吸,回答宇宙中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