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3100000018

第18章 打击乐器的表演练习

(1)钹的简介

钹由响铜制成,构造简单。钹在地方音乐及管弦乐队中应用广泛,在少数民族中也相当流行。

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成,中部隆起的半球形部分称“碗”或“帽”,碗根与钹边之间叫做“堂”,碗是钹的固定点,顶部钻有小孔,用绸或布拴系,叫“钹巾”,演奏者须取站姿,用双手通过钹巾持住钹身,相击后振动发音。也可以悬挂在支架上,用鼓槌滚奏,表现力很丰富。

钹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洪亮而强烈,穿透力很强,善于烘托气氛,是管乐队、交响乐队、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色彩性打击乐器。用于强奏时极富气势,通常表现一种激情;用于弱奏时其作用类似大鼓,属于节拍乐器。

钹的应用极为普遍,在十番锣鼓、潮州锣鼓、四川锣鼓、西安鼓乐等锣鼓乐队和苏南吹打、河北吹歌、山东吹乐、山西八套等吹打乐队中广泛使用,并是民间歌舞和开展文娱、宣传活动离不开的乐器。

钹在京剧等地方戏曲中,发音较高的小钹和中钹,多用于武戏或伴奏吹打曲牌,常与奉锣和仿苏锣配合使用;发音较低的光钹和大钹,多用于文戏,常与虎音锣或中堂锣配合使用。在民族管弦乐或器乐合奏中,大钹和小钹也已成为重要的节奏乐器。

钹除汉族广为使用外,在藏、壮、彝、侗、傣、景颇、佤、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传。

(2)演奏方法

演奏时双手各持一面互击。有轻击、重击、磨击、扑击等手法。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地方戏曲、歌舞伴奏和锣鼓队中。另有单击音,用小棰敲击单片钹沿,获其特殊音响效果,用于民族乐队和说唱伴奏。如流行于福建福州、闽侯、永泰、连江、闽清等地的曲种“福州评话”。即用单钹伴奏。

演唱者右手执钹,拇指上套一瓷环,可碰击钹的边缘作响,左手持一小棍敲击,以击节说唱。流行四川的曲种“荷叶”,也用单钹伴奏,相传形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而且是因演员击节所用之钹,形似荷叶而得名。

锣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锣在我国的民族乐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应用范围也很广泛,不仅在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曲、曲艺以及歌舞伴奏中使用,而且也是庆祝集会、赛龙舟、舞狮子、欢庆丰收和劳动竞赛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锣,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音响洪亮,各具特色,流行于全国各地。长期以来,由于应用的地区和场合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类型的锣约30余种,其中常用的有大锣和小锣两种。

大锣是铜锣类乐器当中体积最大的一种,直径在30厘米至100厘米不等。特点是发音宽宏,深沉而雄厚,音色柔和,余音比较长。在大型乐队中,大锣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和增强节奏的作用,而在戏剧中则用以增强气氛和突出人物性格等。

小锣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3种,直径在21厘米至22.5厘米之间,小锣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伴奏乐器,尤其被我国的戏剧京剧、评剧、梆子戏、花鼓戏等地方戏曲,以及曲艺、话剧、吹打乐队和民间舞蹈广泛采用。

排鼓

排鼓是鼓类乐器的新品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民间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制作而成,以后又不断有所改进。

排鼓由5个大小不同、发音有别的鼓组成一套。鼓身高29厘米至33.3厘米,上口面直径16.7厘米至37厘米,下口面直径11.7厘米至37厘米。每个鼓的两面鼓框外径相同而内径不一,可发出音高不同的两个音来,故5个鼓有10个音。

每个鼓的两面都装有调音设备,调音幅度可达4度或5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定音。鼓身固定在一个可以升降的特制鼓架上,鼓架上端为“U”形架,鼓身置于架中可以翻转进行音高选择。排鼓发音激烈、跳荡,高音坚实有力,中、低音宽厚宏亮,尤擅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在乐曲《山寨的节日》、《海上锣鼓》、《龙船锣鼓》中,均有排鼓的独奏乐段。

手鼓

手鼓,朝鲜族、满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鼓身扁圆形,鼓框木制,有的用多层板条烘烤弯曲定形而成,鼓口直径19.5厘米,鼓边高3.5厘米至4厘米,两面均蒙以牛皮或羊皮。将皮面预先缝在大于鼓口的圆铁圈上,铁圈用粗铅丝制作,直径21.5厘米,然后在两铁圈中穿以绳索,拉紧铁圈而使鼓皮绷紧。鼓框一侧设有短木柄,柄长9厘米,柄径2.6厘米。手鼓鼓面光素无饰,鼓框和短柄均涂以红漆。鼓棰木制,棰长26厘米,棰柄稍粗。

演奏时,奏者左手持握鼓柄,将手鼓竖举于胸前,用右手拍击。也可将鼓横置,右手执鼓棰敲击,发音响亮,无固定音高。常用于朝鲜族民间歌舞和满族民间杂技伴奏。舞者表演时,常边击边舞,敲击部位,节奏多变,舞蹈动作难度大,并多有朝鲜族大锣、大金、小金、杖鼓和镲配合伴奏。手鼓既是歌舞、杂技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舞具。

铃鼓

铃鼓,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汉等族的打击乐器。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卜,朝鲜语称平高。流行于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属单皮膜鸣乐器,直接用手敲击发声,无固定音高。铃鼓具有简易、轻便的特点,适合于民间舞蹈,普遍应用于世界各地。演奏时一只手提鼓身,另一只手敲击鼓面,可同时发出鼓声和钹声,常用来烘托热烈的气氛,表达一种欢乐的情绪。音色清脆、明亮,还可发出急速而美妙的震音,真可谓“载歌载舞”。

演奏时多用左手持鼓,以右手手指或手掌击奏。摇动鼓身,可使小钹同时作响。多用于民间器乐合奏、歌唱或舞蹈伴奏。塔吉克族的达夫,多成对使用,并由两位女子演奏,一人奏基本鼓点,另一人加花装饰,这是塔吉克族多年来留下的传统风俗。

八角鼓

(1)八角鼓简介

又称单鼓。满族、白族、汉族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云南省大理、剑川等地。

八角鼓,是古代满族人民用于自娱的一种伴奏乐器。也说是由满族八旗的8位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镶嵌而成,6个边象征着满族八旗的团结。8块木相拼而得八角,所以叫做八角鼓。

(2)八角鼓结构

鼓体较扁而小,鼓面呈八角形,鼓框用8块乌木、紫檀木、红木、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规格尺寸有异,常见者鼓面对角长16.5厘米至19厘米,鼓框高4.8厘米至5.5厘米,单面蒙以蟒皮、驴皮或马皮,以小鳞蟒皮为佳。四周边缘也镶嵌骨片作为装饰。

在鼓的七面边框木板中间,均开有海棠花瓣形的透孔,中间用铜钉各穿一对铜制小钹。另一面框板上装有一个小铜环,系以鹅黄色或大红色丝绳花结,下垂两束丝制鹅黄色或大红色长穗为饰,表示谷生两穗,象征丰收。外观小巧玲珑,制作精细,除可作为乐器演奏外,还有着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3)演奏方法

演奏时,将鼓面竖置,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伸在鼓框内,无名指、小指托鼓,右手各指弹击鼓面而发音,音色清脆,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过去有“挝鼓十法”、“击鼓五法”之说,现在常用的有坐、弹、垫、轮、搓、磕、分弹、簸等。

民间有口诀说:“怀中抱月不许偏,四平八稳忌耸肩。摇鼓腕抖臂别动,打垫轮搓应合弦。”演唱中只用坐法,每拍一响,簸法常用于曲调的托腔部分,弹、垫、轮、搓、磕等技法用在岔曲和音乐的前奏、间奏部分。并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弹击鼓皮的背面。尤其是弹击鼓面与摇震鼓身相结合发出的音响,更具特色。

八音鼓

(1)乐器简介

八音鼓,又称八仙鼓。是壮族、仡佬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在民间器乐合奏八音乐队中使用而得名。壮语称种依,意为较小的鼓。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和黔桂边界等地。

(2)形制结构

鼓身呈扁圆形,用杂木制作,以用一段木棉树为佳,掏空原木内腔而成。规格大小不一,鼓面直径13.5厘米至26厘米,鼓框高5.7厘米至11厘米,框壁厚1.3厘米至1.5厘米,两端蒙以牛皮、羊皮或薄木板为面。木面板厚不超过0.4厘米;皮面鼓皮周边用竹钉固定绷紧。在鼓框一侧缀有一个小铁环,环上拴系彩色布条或鼓绳,另一侧钻有一个直径一厘米的音孔。

仡佬族的八音乐队称八仙乐队,故八音鼓在仡佬族称八仙鼓。这是一种带柄的小手鼓,鼓身圆形,有大小不同规格,鼓面直径13厘米至25厘米,鼓框高5厘米至10厘米,鼓框木制,两面蒙以牛皮、羊皮或其它兽皮,鼓框一侧置有用粗铅丝制成的鼓柄。鼓身外表涂以红漆并绘有描金纹饰。

(3)演奏方法

演奏时左手提鼓绳、布条或持鼓柄上举,右手执小木棰敲击。演奏方法有单击和滚奏等,音色柔和。

主要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八音和壮剧伴奏中。每支八音乐队、八仙乐队或壮剧伴奏乐队,都要使用一面八音鼓,是壮族、仡佬族节日、婚娶等喜庆场合中离不开的节奏性乐器,常作合奏击节之用。

竹鼓

(1)乐器简介

竹鼓,又称竹筒鼓或升筒鼓。佤、布朗、傣、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阿佤山区,几乎家家都有竹鼓,供儿童敲击娱乐。广泛流行于云南省沧源、耿马、西盟、孟连、澜沧和德宏等地。

(2)竹鼓历史

最早的竹鼓,是用大龙竹筒做成的竹制体鸣乐器,后来才蒙以猪膀胱、青蛙皮或蛇皮。德宏傣族,称竹鼓为猪尿泡鼓;澜沧布朗族,称竹鼓为土鼓或地鼓,使用与风俗活动有密切关系。

过去,凡遇久旱不雨之年,根据民族传统风俗,全寨要举行宗教祈雨祭祀活动,多在寨外山坡大青树下,挖一深30厘米的圆坑,将竹鼓置于坑内,坑前置桌供以鸡、酒、糯米饭等食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坑前边念祈祷词边执小棍击敲。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沧源佤族自治县音乐工作者的改造发展,在鼓腔下端延展出鼓腰与鼓足,使之能演奏。

(3)形制结构

鼓身竹制,用一根长约100厘米,直径10厘米至11.5厘米的三节大龙竹筒制作,竹筒中间去节,两端通透。

用上端的一节作为鼓腔,一般长20厘米至30厘米,竹壁厚0.8厘米至1厘米,鼓面蒙以羊皮,鼓腔以下的一节竹筒挖成空条状,中间用竹篾片绑扎成蜂腰状鼓腰,并将最下面的一节制出3条腿,鼓身通体施以彩绘。大小不同的数面竹鼓组成一套。形制美观大方,富有地方特色。

(4)演奏方法

演奏时,奏者既可将竹鼓立于地上,双手执短木棰敲击鼓面,也可用左手将竹鼓抱在腰间,鼓面朝前,右手执棰击奏。竹鼓无固定音高,发音高亢清脆,常用于民间舞蹈伴奏。在佤族《竹鼓舞》中,男女青年边奏边舞,很有特色。既是舞蹈的伴奏乐器,也是舞者的道具。

长鼓

(1)朝鲜族长鼓

又称杖鼓、两杖鼓。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长鼓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

鼓身木制,呈圆筒形,两端粗而中空,中段细而实。全长70厘米至80厘米,鼓面直径约40厘米。两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别。粗的一端蒙牛皮、马皮或猪皮;细的一端蒙鹿皮、白色鱼皮或狗皮,皮膜以铁圈为框,由皮条或绳索绷紧并可调节张度。鼓身外涂红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别,可发出两种不同音色,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为4度或5度音程关系,并可根据需要调节音高。

演奏时,坐势,置鼓于架上;立势,将鼓挂于奏者身前,右手执鼓棰敲击细端鼓面,鼓棰用细竹条做成,长40厘米左右,棰头稍大;左手拇指放在粗端鼓框边,用其余4指拍击。演奏技巧丰富,左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和闷鼓点4种,右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滚奏、震奏等多种。

(2)瑶族长鼓

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古时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做铙鼓。

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

在瑶族的民间舞蹈中,《长鼓舞》是最为著名的。舞蹈者将鼓斜挂腰侧,双手拍击,或左手执鼓中部,用右手拍击,边击边舞,长鼓既是伴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瑶族村寨,每年逢10月16日这天,人们便会如醉如痴地跳起长鼓舞。

长鼓的击鼓动作有72套,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和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演奏者大多是壮年男子,现也有女子敲打。

圆鼓

(1)乐器简介

圆鼓,是满族、朝鲜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满语称铜肯,又称抬鼓。朝鲜族又称扁鼓或民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盛行。

(2)圆鼓历史

圆鼓原为满族萨满教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伴奏乐器。《满族祭神祭天典礼》中有:“其鼓别有手鼓、架鼓,俱系主家自击。紧缓一以萨吗(满)鼓声为应。”历史较为久远。

(3)形制特征

满族的圆鼓,形如短桶状,鼓框木制,两端蒙以马皮或驴皮为面,皮面边缘穿有等距小孔,用皮绳或麻绳交插穿入小孔中,勒紧皮面使其固定于鼓框两端,鼓皮张力可调。鼓面直径30厘米,鼓框高25厘米。

朝鲜族的圆鼓,外形呈扁圆形,故有扁鼓之称。鼓框木制,两面蒙以牛皮或羊皮,先将皮面缝于圆形藤圈之上,用绳索交插穿入两藤圈中,勒紧绳索使两端鼓面绷紧,余绳缠绕于鼓框中部,鼓皮张力可松紧,音高可调。鼓面直径30厘米至45厘米,鼓框高15厘米至20厘米,鼓框涂以红漆,描绘金色花卉图案,并使用红色线绳勒紧鼓皮。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的朝鲜族圆鼓、鼓框用多层板烘烤弯曲定形而成,鼓框直径37厘米,鼓框高17厘米,框壁厚1厘米,两端蒙以牛皮,皮面缝在两个直径42厘米藤圈上,用红线绳穿入藤圈勒紧使鼓皮绷紧。鼓身涂以红漆,制作工艺精细。

(4)演奏方法

演奏时,满族民间多将圆鼓置于两膝间,以手指或手掌击奏。萨满表演时,则由人肩抬圆鼓或将鼓置于木架上演奏;朝鲜族民间多在圆鼓框上缠捆红布带,将鼓竖挂于胸前,左手拍击左边鼓面,右手执木棰敲击右边鼓面或鼓边。发音柔和响亮,无固定音高。

演奏节奏变化较多。演奏者情绪激动时,上下飞动鼓棰,表情幽默、活泼。也可将圆鼓置于左脚背上,以伸屈左脚控制击鼓部位,左手扶鼓,右手拍击或执棰击奏。常用于民间器乐合奏或歌舞伴奏。

朝鲜族的圆鼓,经常与杖鼓、筒箫一起合奏,并在民间乐队中居于领奏地位,除用于演奏外,还是民间舞蹈的道具,表演时奏者边击边舞。圆鼓已成为节日、假日和喜庆场合离不开的节奏性乐器。

定音鼓

(1)定音鼓简介

此字源自于意大利语,这是由于定音鼓绝少单独击奏。由鼓身、鼓皮、定音系统和鼓棰等部分组成。

鼓身金属结构;鼓皮牛、羊、驴皮均可,或使用合成材料。鼓棰,短木棰,根据演奏需要决定是否在一端包以弹性材料。

(2)乐器特色

定音鼓属单皮膜鸣乐器,造价昂贵。定音鼓可发出固定频率,即音高的声音,并能够在5度音程范围内改变音高。音色柔和、丰满,音量可控制,不同的力度可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演奏出旋律。演奏方法分为单奏和滚奏两种,单奏多用于节拍性伴奏,滚奏则可以模仿雷声,并且效果逼真。定音鼓作为色彩性打击乐器,其丰富的表现力远非普通打击乐器所能比拟。

定音鼓在规格上分为大、中、小3种,在交响乐队中通常设置3个至4个,由一名乐手演奏,可达到鼓声本身的和声效果。从表面上看,定音鼓几乎算是最易演奏的乐器了,但实际上鼓手需要相当大的自信和时间感才能成功地驾驭。鼓手经常要默默地静坐若干时间,随后数着章节,在非介入不可的当口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击,稍有差错便会人尽皆知。

(3)定音鼓鼓锤及演奏技巧

定音鼓的鼓棰系木制,顶端包以毛毡等材料,制成各种软硬、大小不同的鼓槌。鼓棰对奏出的音质有很大的关系。

槌头大的鼓棰可用于演奏丰满、洪亮的声音;中等槌头的鼓棰适合于演奏强度适中,偏于轻快的音乐;小槌头的鼓棰宜用于各种特别的奏法。演奏员可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鼓棰。

定音鼓一般用两根鼓槌交替击鼓,也有同时击两鼓来奏和弦的,基本奏法有单奏和滚奏两种。无论在一个或几个定音鼓上所奏的任何节奏型都是用单奏法奏出的。滚奏是两根鼓棰用同样的力度连续快速交替的单奏组成。定音鼓能奏出极轻的pppp直至震耳欲聋的ffff等一系列巨大的力度变化。为了能奏出音符的准确时值,常用第二指、第三指、第四指轻按鼓面来制住多余的声音,但是在演奏一系列短促的音时,无法使用这种手法,可在鼓面上放一小块毛毡来达到制音的效果。

小鼓

(1)小鼓的流行

小鼓,是壮、侗、彝、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

各民族的小鼓,因流行地域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在形制上也有区别,多用于民族传统节日、婚丧喜庆场合、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伴奏等。

(2)壮族小鼓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各地。鼓框用杉木或杂木板拼合而成,呈扁圆形,鼓腰略成拱形,两面蒙以牛皮,皮面四周用单排大帽铜钉固定,鼓面直径30厘米,鼓高22厘米。鼓框外表涂以红漆,鼓腰周围置3个铜制鼓环。

演奏时将鼓置于鼓架或木凳上,双手各执一木制鼓棰击奏,发音短促,音色清脆,常用于八音乐队合奏或为壮剧伴奏,是离不开的节奏乐器。也用于民族节日庆祝或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

(3)侗族小鼓

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榕江、从江等地。鼓框用杉木板拼合而成,呈扁圆形,鼓腰向外微拱,两面蒙以牛皮,皮面周边用三排铜钉固定,鼓面直径22厘米,鼓高6厘米。鼓框外表无漆饰,在鼓的一侧钉置一段皮带,上串一个小绳圈。

演奏时左手提携皮带或绳圈,右手执棰敲击,是侗族民间乐队中主要的节奏乐器。它常和唢呐、小锣和钹等乐器一起合奏,用于阴历六月六踩歌堂和民间婚丧喜庆等活动。

(4)彝族小鼓

又称团鼓,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姚安、南华等地。鼓框用一整段松木或核桃木挖空制成,呈扁圆形,两端蒙以羊皮为面,皮的四周边缘用大帽铁钉固定。鼓面直径22厘米,鼓高11厘米。鼓框两侧置小鼓环、系鼓绳。鼓棰木制,棰长18厘米,棰头包布。

演奏时奏者坐奏,将鼓置于两腿间,双手执棰击奏,是民间吹打乐队中的节奏乐器,常和唢呐、锣、镲等乐器一起合奏。用于民族传统节日和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

(5)土家族小鼓

又称棋子鼓。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框用一整段梧桐木或松木挖空制成,呈扁圆形。单面或双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边四周用鼓钉固定。

规格不一,单面蒙皮的鼓,鼓面直径27厘米,鼓高15厘米;双面蒙皮的鼓,鼓面直径35厘米,鼓高18厘米,鼓框两侧各置一鼓环,两环间以鼓带相连。鼓棰木制,棰长20厘米,呈直棒形。

演奏时奏者将鼓带挂于颈项,使鼓面平置腹前,两手各执一棰击奏。为使行进中演奏方便,还在鼓框外侧围以较长竹片,并将竹片两端夹于奏者腰部两侧,使鼓身稳定不动。用于土家族传统民族节日和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常与钩锣、溜子锣、冬子锣、头钹、二钹等乐器一起组成打击乐合奏,称花锣鼓,如再加一支唢呐演奏,则称吹锣鼓。棋子鼓在以上两种合奏中,都居于领奏地位,是土家族重要的节奏乐器。

串铃

(1)乐器简介

串铃,藏族、瑶族摇击体鸣乐器。藏语称“厄尕”,意为铃,瑶族称母柱。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

(2)形制特征

串铃原为骡马驴狗等家畜颈上所系饰物与响器。是在一条布带或皮带上缀挂20余个金属小铃而成。小铃用铜、铁冷压或铸制为两个半球形,后合成球状体。规格大小不一,直径2厘米至6厘米。

铃外一侧设有环形耳用以系挂,另一侧有一细长开口为出音孔,铃内装有一粒铁制小珠。小铃的形状除球形的以外,尚有椭圆形、葫芦形、桃形等多种,出音孔除一字形开口外,尚有弧形、人字形等几种。

(3)演奏方法

演奏时奏者或坐或立,藏族多双手执布带或皮带两端,瑶族则左手执皮带两端,弯成环状,通过绷拉或摇动,使铃中铁珠碰撞铃壁而发音,音色清脆。用于宗教活动和歌舞及藏戏伴奏。

在藏族佛教寺院的跳神和歌舞、藏戏演出中,奏者将串铃系于腰间、腿或手臂上,随舞蹈动作而“哗哗”作响。也有的演奏者将串铃钉缚在一块形如刷子的小木板上,手执板把摇奏或碰击肩、膝等部位演奏,是藏族颇具民族特色的色彩性节奏乐器;在瑶族的祖祭和丧葬活动中,人们一手执母柱,一手拿白绫,先唱孝歌,后振铃起舞。

同类推荐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主要内容分为“汉字文化”、“书法与篆刻”两个章节。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热门推荐
  • 天赐良缘:男神从天降

    天赐良缘:男神从天降

    刚出学校的社会新鲜人齐楚偶然情况下捡了一个男人回家,可是却没有想到这个男人最后竟然成为了全国所有女生心目中的男神,更没有想到这尊神最后竟然落到了自己手里,齐楚眨巴眨巴眼睛:这算不算是好白菜最后被猪拱了?
  • 灵控异界

    灵控异界

    看小说中的主角是怎样走上强者之路,建立自己的势力,增强自己的实力,登顶最强王者!
  • 超少年密码之星际奇缘

    超少年密码之星际奇缘

    超少年不经意去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他们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再续前缘帝王王轮回

    再续前缘帝王王轮回

    帝都冰雪,魔都情牵,花都仙魂。今生今世,天已注定,“冰为泪融,物为血枯”轮回转世,违逆天意,一生偿还!
  • 血瞳魔魂传

    血瞳魔魂传

    背负骂名郁郁而终的青年虽然在生命的尽头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但是一切虚幻不实的过往令他难以释怀。被奇异声音召唤至一个崭新的世界,虽然被告知沉重到极致的使命,但是少年还是争取到在这个奇异大陆上冒险游历的机会。魔魂大陆索尔西亚,百木森林的纯洁妖精,极北之星的不灭传说……少年都想要一一见识。当前世的恩怨重现在这个世界,当这一世谜一样的身世渐渐浮出水面,少年又该何去何从!?是在矛盾中自我毁灭,还是在混乱中得到新生?“愿真神不要太晚归来……”
  •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高冷小邪妃:腹黑皇叔轻轻宠

    高冷小邪妃:腹黑皇叔轻轻宠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而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
  • 牧玄记

    牧玄记

    这是一个牧玄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提起都感到寒暄的故事。***********************************
  • 巡回梦魇

    巡回梦魇

    钟半途死的时候并不相信,自己前途无限年华正好会就这么不明不白死在学校图书馆,还是一个所有人都在撒丫子狂欢喊着“买买买”的国庆假期里。最要紧的是,如果他死了,就白白便宜了那几个混蛋室友……他们这下肯定是会被保研的。想到这里,钟半途气沉丹田,双眼猛的一睁,目光炯炯地醒了。看着陌生的天花板,钟半途险些喜极而泣——他娘的我就知道一定是穿越啦!钟半途激动得想要手舞足蹈,但是,妈的为什么动不了?这特么难道是个武侠副本?我穿过来的时候主角刚好经历了一场恶战所以动弹不得?钟半途试着眨眼,同样以失败告终。难道是点穴么?钟半途心说。这时,旁边有人慢吞吞说了一句:“哎,你看这具尸体死不瞑目诶~”
  • GD,那个女孩

    GD,那个女孩

    这篇小说完全来自于我对志龙欧巴的爱希望志龙能像小说里写的一样拥有幸福的爱情新手第一次写,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