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警察厉声说,“这回我不追究,假如下回再让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去谈了。”
从此以后,卡内基照办了。可是,小狗很不喜欢束缚。看到小狗的可怜样,他心软了,不再给它带上口罩。
一天上午,他正与小狗赛跑,刚跑过一片树林,正碰到那位警察跨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警察招手让他过去。跑也跑不掉,卡内基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前去。他心想,这下可栽了!他决定先发制人。他满脸惭愧地说:“先生,这下你逮住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过我。”
几乎出于卡内基的意料,“好说,好说。”警察回答说:“我知道,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想让小狗无拘无束地跑一跑。”
“的确忍不住,”卡内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别说得太严重了。”警察很温柔地说,“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卡内基精于水的风起水涌之道,先发制人,主动认错,警察反而因此原谅了他。这是水道风起水涌的策略在为人处世上的成功运用。
风起水涌——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今湖北房县)举起了义旗。
消息马上传到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一听,左右为难。因为按一般程序,举行重大军事行动要获得朝廷的批准,自己应请示报告,得到皇帝诏书才可对孟达进击。但那样一来,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回有1200里地,快马也要十来天。若孙、刘兵再来相助,那就难征讨了。怎么办?自行采取行动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权势过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对国家不利。
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为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1200里地八天就赶到了。
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原来计划,司马懿请示朝廷后率兵至此,少说也要一个月。孟达已按一个月的时间安排了加固城墙的任务。新城内粮草充足,而司马懿劳师远进,粮草不可能带多。待坚固工事修成后,则坚壁不出战,等司马懿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时再突发袭击,定能取胜。哪知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目前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挥师杀来。孟达部将邓贤和李辅等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朝廷嘉奖。
风起水涌,兵贵神速。《孙子·降地篇》也说:“兵之情主速。”可见用兵打仗中抢时间争速度的重要性。经营中也要争时间和速度,珍惜时间资源。
现在人们常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商品销售时,如果能运用水道的风起水涌,能迅速卖出货物,资金周转越快,则得利越多。反之,若商品滞销积压,资金周转缓慢,就会得不偿失。货物或货币若被闲置,不仅不能获利,而且会产生自然耗损。货物长期库存积压,不仅商品本身自然贬值,还要支付仓储等费用。过时库存物品无疑是一堆废物,而且是一堆要消耗费用的废物。因此生意人都不断地尽量把手中的商品尽快推销出去,不断实现商品的价值,即由商品变成货币,使获利的可能转化为现实。从而又能迅速地把货币再次变成商品,以期推销出去实现再次获利之目的。而这种周转速度越快,获利的总量亦越大。
生意人经营优质廉价,适销对路的商品,研究市场和顾客状况,以及各种吸引顾客的经营之道和行销策略,其目的都是为了迅速地按价格把商品卖出去。时间短则意味着效益高。
国外有一种叫做“7—11”便利商店,以便利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种便利商店是昼夜24小时连续营业、销售各种生活日用品的零售商店。商店内货品齐全,服务周到,各种生活日用品应用尽有,供应充足。便利商店由于没有下班的关门扣节假日关门时间,因方便消费者而大受欢迎。便利商店的商品价格一般都比“超级市场”贵30~50%,有的甚至更多。例如,罐装的可口可乐在“超级市场”上每罐只卖35美分,而在便利商店却要花65美分。尽管如此,便利商店仍然顾客盈门,彻夜不息。这种商店在商品销售和资金周转上无疑是相当快速的,其获利亦相当优厚。
犹太商人的重要格言之一是“勿浪费时间”,他们持彻底的“时间就是金钱”的立场,把时间看作商品。因此浪费时间,便等于浪费他们的商品,也等于浪费了其保险柜里的金钱。他们常以一分钟多少钱的概念来工作,假设一个犹大人月收入为24万美元,每天的收入就是800美元,一小时则是100美元,一分钟为17美元。当然在他工作时间内不愿为会见一个无聊的人而耽搁一分钟。因此犹太人不欢迎那种没有预约的不速之客,并且在谈生意中犹太人常会将会晤时间进行压缩,比如,半小时压缩为10分钟,10分钟压缩为5分钟或1分钟。因此迟到当然是不容许的。用犹太商人的话来说:商业谈判,就好比快车相互错车那一瞬间一样,假如你不牢记彼此都处在争分夺秒的急道上的话,你永远做不了犹太人的贸易伙伴。犹太人对时间珍惜,又善于运用水道风起水涌的智谋,难怪犹太商人掌握着巨大的财富。
风起水涌——懿贵妃先人一筹斗肃顺
清咸丰年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咸丰皇帝抱病逃到热河避暑山庄(今河北承德),连气带惊,体染沉疴,自知不久于人世,便着急起承嗣问题。正宫娘娘贞治皇后无子,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倒有个儿子叫载淳,年已十五。
通过这十数年的接触,咸丰觉得懿贵妃虽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但却总让人有不放心之感。她过分热衷朝政,野心时露,若一旦她母凭子贵,甚至像历史上的武则天那样,那么江山不就是叶赫那拉家族的了吗?怎么办?最后咸丰咬下牙来,准备将懿贵纪赐死,然后再封载淳为太子。哪知贞治皇后是仁慈之辈,坚决不同意此事。咸丰只好退而求其次,写下一道诏书,交给皇后。若日后懿贵妃一旦凭载淳的关系把持朝政,就在朝廷上当众宣读处死懿贵妃。另外,又召来肃顺等老臣,嘱他们监国,防懿贵妃胡闹。
肃顺等老臣早就对懿贵妃代咸丰批奏章之事心怀不满,得此诏令,心中暗喜,想及早置懿贵妃于死地。等咸丰驾崩,北京也光复了,便要求与载淳扶皇柩回京,想把懿贵妃留在避暑山庄,日后就做她的“冷宫”。
懿贵妃在十数年的宫廷生活中逐渐磨练出一身政治斗争权术。她看透了肃顺的计谋,于是施展伎俩,用眼泪骗得皇后的同情,传懿旨让她随柩进宫。肃顺等计议,觉得这样也好,可在路上相机行事,杀死懿贵妃,便同意了。
哪知懿贵妃早有防范,已派人进京调自己的亲信荣禄带兵来接。柩车刚上路,荣禄的兵马就迎来了,日夜在懿贵妃身边保护,使肃顺难以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