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心碎了,从此不再琢磨去拉升曹植的行情,“悔而罢之”,垃圾股就垃圾股吧,自找的!曹植从此沦为政治垃圾股,至于以后打骂曹丕使者,只是加速滑落行情而已。
曹子建有一个好爸爸,却没有一个好哥哥,没有一个好侄子。没有了爸爸的曹子建,好惨好惨!他的哥哥侄子爷儿俩轮番修理他,而整他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停地调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点。刚刚装修完房子,买好家具住下来,一声令下又得挪地儿,也不怕累死这位大才子。此刻曹植的心态是明显的垃圾股心态,他说自己是“无益之子,无用之臣”,业绩方面,“无德可述,无功可纪”。
曹植写的《吁嗟行》这首诗很能反映他的心态以及他的政治前途走势:“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本来以为自己行情一路走高,上了青天,前途无量,没想到一下子跌落到深渊!跌宕的走势,跌宕的人生。
为了摆脱沉沦在垃圾股行列的困境,228年,他这个做叔叔的,厚着脸皮给当皇帝的侄子、自己当年暗恋的情人甄氏的儿子——曹睿写了封信,要求复出参加工作。他在这封名为《求自试表》的信里面强调了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臣昔从先武皇帝(曹操)”,跟着你的爷爷我的爸爸参加过南征北战,见过打仗的场面,所以工作会很快上手的,不用临时培训。至于工作的职务,不敢要求太高,能当个营长,带四五百个兵就行了。至于业绩嘛,也不敢奢望能抓住孙权诸葛亮,“虽未能擒权馘亮”,但总能给敌人以相当的打击。总之要洗刷我垃圾股的耻辱,在三国的大盘上重振雄姿,“以灭终身之愧”。
子建啊子建,你早干吗去了!当年你六十五岁的老父亲给你一笔大业务,你醉酒不做。如今再在小字辈面前讨工作要业务,晚矣!
对叔叔诚恳沉痛的复出要求,侄子曹睿很礼貌很冷漠地回了一封信说:亲爱的叔叔,您太谦虚啦,“何乃谦卑”。您关于边防的建议,侄儿我都听到啦,希望您还说点别的吧,“朕敬听之……思闻其次”。意思很分明,您的意见,侄儿我都听着,再多一点都没问题,至于复出工作嘛,没门。彻底将自己的叔叔压在垃圾股里。
在垃圾股里待久了,曹子建连身体状况都呈现出垃圾股的特质。侄子曹睿发了条微博问候这位倒霉的叔叔,装作很关心地问:叔,您肠胃还调和吧?一餐吃几碗饭呀?吃几块肉啊?见叔叔您这么瘦,“吾甚惊”,叔叔你“宜当节水加餐”,要少喝酒多吃饭。看了这张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条子,我总疑心曹睿这小子是在提醒他叔:叔,你快不行啦,去死吧。
我这样怀疑是有道理的,从曹丕父子给他的配置就看得出来。既然将曹植当成垃圾股了,那么就给予垃圾的配置。从级别上而言,曹植好歹是个王,是要配置警卫和勤务兵的。
看看中央政府给他配备什么样的警卫兵力。曹植有一年给中央打报告这样诉苦:“现在我的警卫、勤务兵,都是老弱病残。其中躺在床上喘息,没了牙齿只能喝粥的有三十七人;得了风瘫,眼睛瞎耳朵聋的有二十三人;原来配备了一些十六七岁的孩子,你们也不放心,全部撤走了。留着这帮孩子,虽说不能保卫祖国,但帮我除一除杂草,驱赶一下鸟雀也好呀。如果说彻底将我当成平民看待,让我曹子建去生产劳动养活自己,也行;但既然中央给了我级别,那还是恳请政府给我应有的人员配置。”曹睿大概觉得虐待叔叔到了实在说不过去的地步,于是将那群几乎是孩子的勤务兵和警卫遣回了曹植的单位。
可怜曹子建,活生生从一只潜力股、绩优股,滑落成一只工作上、生活上的垃圾股,一直到死。曹植死后,似乎有反弹迹象。政府恢复其名誉,收回了对他生前的一切指控,并将曹植同志的著作收入国家数据库。
而更大的反弹在后面,曹子建在政治上堕落成垃圾股,他的儿子曹志却在他的精心培养下成了绩优股。我想曹植一定是很后悔自己当年的孟浪行为,于是将自己的优点、自己的教训总结起来,用来教育后人。曹志在父亲极度下跌的行情下,缓缓拉升起来。他结交了一个叫司马昭的铁哥们,二人一见如故,彻谈通宵,司马昭也很重用他,后来在晋朝混到了散骑常侍的职位。在这走高的行情里面,除了曹志公子本人的素质以外,也和司马昭刻意拉拢政敌曹家中受打压的一派不无关系。
风水轮流转,曹植下半辈子行情受打压,没想到在儿孙手里触底反弹。世事无常,在最倒霉的时候也要坚持再坚持啊。
刘哥曰:曹植死后百余年,有个叫谢灵运的才子,将天下的才气进行量化,总结说:天下的才气,共有十斗。曹子建占八斗,我占一斗,剩下的大家去分。而我们这些连剩下的一斗都没资格去分的人,也没有资格去评说八斗才子的教训,只能感叹一句:才华很重要,但不犯错误、不出事,有时更重要!
那些能玩到最后的赢家,不一定是最强的俊杰,不一定是最棒的英雄,他过关的最后诀窍就是:憋着,不犯错误,不出问题。
人事的奥妙,一言难尽。
巴山夜雨其实是人鬼对话
如果让女生给唐朝诗人设一个排行榜,我想,排行第一的应该是李商隐。
因为女性喜欢浪漫,浪漫源于爱情,爱情就是一种纠结。而李商隐的诗,在唐诗里最浪漫、最爱情、最纠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的一生,一直都很纠结。尤其是他的职场,在关键时候站错队伍,抱错大腿。因此,他的职场生涯,在纠结中走向失败,而他的诗歌,在纠结中走向辉煌。他不懂职场,幸运的是,他懂爱情,懂文学,懂艺术……
就让我们来听听他纠结的心,从巴山的那一场夜雨开始吧。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职场如同迷离雨夜
随着唐诗的地图,沿长江西上,穿越重重险阻、惊涛骇浪的三峡,落脚在山城夔州的江面上。
这是唐朝大中六年,即公元852年,可能是七月到九月的某一个夜晚。当时坐镇江山的,是至圣至明、具有“小太宗”之称的唐宣宗,辅助他的国相中,有一个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令狐绹。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炙手可热的令狐国相的一个朋友,此刻却冷冷清清在一条漂泊的船上。贤明天子没有照顾他,一代国相也没有眷顾他,只有巴山上空的积雨云,在浓浓的夜色中倾泻下来。落在巴山上,打在江面上,敲在船篷上,落在他落寞的心里,纠纠结结,连绵不息,涨满秋池,溢满心怀。
李商隐的人生确实如迷离的雨夜,从走入仕途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没晴朗过。他想从事业职场的风雨中走出来,此次乘舟西行,就是去西川寻找“风雨后”的阳光。哪晓得自然界的风雨,也欺负他,戏谑他,在他的头顶满满地倾泻下来。人在落寞时,那些愁风愁雨,总爱跟着跑。
李商隐被包围在冷色调中。他思念着暖色调:远在长安的家,西窗前摇曳的蜡烛,美丽的烛花,比烛花还美的人儿,比烛花还温馨的对话,冷暖的交战,让他hold不住了,于是在淅淅沥沥的漫天雨幕中写下《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雨中想家,在异乡想她。她是谁?这费了很多专家的考据,或者说是北边的朋友,或者说是家中的妻子。然而,读诗不是研究诗,读诗要感受。在西窗边和你共剪烛花的,不是家中那位,不是孩子他妈,还能是谁?我愿意理解为李商隐的娇妻——王氏。
职场不顺,在外找出路的男子,当然会想念家中的妻儿。事业场上不给你温存,当然就想念娇妻的温存。四十岁的李商隐在漂泊的船上,对时空做了一次变形,一下子穿越到将来:“何当共剪西窗烛。”将自己和妻子拉到将来的时空,一起在家中西窗前剪烛花,刚剪着烛花,又将时空拉回到当下:“却话巴山夜雨时。”时空交错,是对未来甜蜜聚首的期待,是对当下寂寞的排遣。现在凄凉一点不要紧,等回到家中,聚首话旧时就变得甜蜜了。
我们过去对《夜雨寄北》的理解,到此结束。然而,谁曾料到,这一切甜蜜的预期,却是建立在一个虚无悲凉的基础上:李商隐写此诗前一年,他的娇妻王氏已经去世。想娇妻,娇妻已死,念前途,前途渺茫。公元852年夔州那一个雨夜,那一条扁舟,那一位诗人,就这么彻底困在纠结中。
而李商隐的纠结,从娶娇妻王氏开始。
君问归期未有期:奔走在功名路上没有归期
如果截取李商隐结婚之前的历史,我们会说,他是一个在政治上前途无量的后生。他出身苦,年幼丧父。为了糊口,他给人抄书,给人舂米,然而出身苦并不是功名路上的拦路石。唐朝是一个给人机会,允许励志哥存在的朝代。李商隐一面苦读,一面想办法找关系。
他的努力有了回报。唐朝的穷苦读书人想要有出路,就得送帖子给达官贵人看,这个叫“行卷”。感谢大唐帝国的文化底蕴,那时候的官员还是有文化的,会看帖子,懂得从专业角度去看帖子。十六岁左右的李商隐发的帖子,让当时的天平节度使令狐楚看中了。于是,幸运的李商隐进入了令狐总司令家族的势力范围,几乎成了令狐楚的干儿子。“拼爹”是一种永不磨灭的时尚,有个好爹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李商隐“拼爹”这道程序完成了。
令狐楚是个好“爹”,虽然自己是一方军事行政长官,但并没有仗势让李商隐三岁就有小学学历,十三岁就读完大专。他手把手地教李商隐怎么写好看的文章,写时髦的文章:骈体文。他还给李商隐积累人脉的机会,凡是令狐家的朋友,都是李商隐的朋友,这当中包括令狐楚的公子:令狐绹,后来的宰相。领导的朋友就是你的朋友,这前途还用说吗?
李商隐很快尝到甜头。837年,二十五岁的李商隐第四次参加大唐“高考”。主考官是令狐绹的铁哥们,他问令狐绹:你有什么铁哥们要照顾的?问了三次,令狐绹次次回答:李商隐。领导的朋友就是你的朋友,前程还用考虑吗?OK,录取。套用现在一句话,地球人已经阻挡不了李商隐的职场成功之路。
然而,政治的游戏就是站队的游戏。晚唐时期实行“两党制”:牛党和李党。当然,这两个党派没有竞选纲领,不拉选票,而是尔虞我诈,暗中捅刀,是一种劣质的党争政治。牛僧孺和李宗闵是牛党党魁,李吉甫、李德裕父子是李党党魁,而李商隐的恩公令狐楚则是牛党的骨干党员。
李商隐可能思想上不是牛党党员,然而,外界却将他贴上了牛党党员的标签。贴上这么个标签也无所谓,有恩公令狐楚和好兄弟令狐绹罩着,做牛党也无所谓。李商隐同学,你可要站稳啰,一旦站不稳,那可风大浪大呀!
然而,李商隐还是有点站不稳。就在他中了进士,前途一片光芒的那一年,恩公令狐楚去世。在这节骨眼上,李商隐似乎做了一件“坑爹”的事:令狐楚尸骨未寒,他就娶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氏。而王茂元是李党党员,是恩公令狐楚的死敌。
李商隐站错队伍了!也许他只是个逍遥派,也许只是爱情使然。然而,在政治战争中,永远没有逍遥派,爱情永远是政治的死敌。李商隐那太过于脆弱的党员忠诚度让牛党成员愤慨,报复紧接而来。
政治打击从来都是立眼现报。李商隐虽然已是进士,但要戴上乌纱帽还得经过选拔考试。在第二年的人事选拔考试中,李商隐初试过关,但把持复试面试的牛党,二话不说就把李商隐同学刷下去了。通过复试灭人太容易了。
一次站错队伍,终生不得翻身,李商隐从此戴上职场失败的魔咒。我们来数数李商隐职场上的纠结。
839年,李商隐总算通过选拔考试,当了个秘书省校对。不要小看校对,这队伍里头卧虎藏龙,王昌龄、白居易、杜牧、钱起、元稹和朱庆馀全是校对出身。不过,以上诸公当完校对后,都是朝上发展,李商隐却是一根线黑到底。他当了一阵校对,在地方当一阵县尉,混得遍体鳞伤;三年后又回来当校对,职位却比三年前低了半级,三年前是正科,三年后杀回来却成副科。
晚唐似乎也玩两党轮流执政。就在李商隐当副科的时候,李党又拿回执政权,李德裕春风得意执政了,早已被贴上李党标签的李商隐应该要出头了。结果李妈妈就在这时撒手人寰,按照大唐法令,母死子女要守三年孝。就在这三年,李德裕总理辅助唐武宗,做得风生水起,李商隐只能做个局外人,看着,欣赏着。命运似乎觉得打击还不够大,就在这三年当中,李商隐唯一的政治资源——岳父王茂元,也没了。
等到守完母丧,该出来了,可又一轮政党更替上演了。李党下野,牛党上台。李商隐的政治作息规律正好与两党的轮替错开,见过命运这么开玩笑的吗?
既然在中央混不开,那就去地方混。广西还有个叫郑亚的哥们,是个实权派,也是李党党员,咱去广西找组织去。五千余里,千辛万苦,李商隐到了桂林,在郑亚手下混,总算混到代理太守的程度了。事业地平线上的太阳刚刚露出头,乌云就来了。这块乌云就是牛党,具体到人就是他当年的好兄弟——令狐绹。
令狐绹着手实施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好哥们郑亚自个也保不住了,被贬到惠州,李商隐的代理太守也泡汤了。在这样的打击中,李商隐实在无法保持最后的矜持了,他写信给旧日的哥们——令狐绹,哀求,哭告。令狐绹大发慈悲,恩赐给他一个县尉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