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也不能例外。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谋反,把他下了大狱。这个时候的形势比他小时候在家中读书面对差佬严峻多了。狄仁杰要面对生死荣辱四个关节。来俊臣拷问狄仁杰:说,你谋反没有?狄仁杰该怎么招供呢?否认?那好,等待你的就是一连串致死的严刑。这是生死考验。承认?士大夫讲究的是气节,你屈服淫威,出来还好意思混吗?这是荣辱的考验。
狄仁杰表现了惊人的定力和应变能力。他的供词如此:“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
这个供词有讲究。首先,他承认“反是实”,就是说“谋反是事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是斗争的底线,先保命。这个就是能分清主次,识大体。
但在承认的前面还有话,意思是:武氏的周朝新建,用的都是新一套,我是唐朝旧臣,甘心接受诛戮。但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在新政权眼里,只要是唐朝旧臣就是谋反者,不管有没有实际作为,这不就正好说明我狄仁杰也没有主动与新政府作对,谋反罪是被动犯的吗?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被“谋反”了。这又等于没有招。
这段逻辑严密、波澜暗生的供词表面招供了,其实又没招供,既保命又保名节,过了生死荣辱这个大关口。
混在职场:凭能力立身,善打心理战
趁着已经招供、主审官麻痹大意的当口,狄仁杰将自己的冤情写在棉被布里头,设法托人带出去,传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得知,释放了狄仁杰,并恢复其官职。
狄仁杰怎能保证获得武则天的信任,重新走入职场呢?这就是狄仁杰的心理功夫了。武则天正处于一种矛盾和尴尬的地步。一方面,武媚娘固然为了清除异己不惜杀人如麻,但是另一方面呢,她接手李家王朝,也打心眼里想打理好它,要打理好就需要人才。而当时能担当大任干点事情的管理层都是李派人马。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只能小心翼翼起用夫家留下来的官僚系统。
狄仁杰就是李家王朝遗留下来的优秀官员,他吃准了武则天这种内心里顾着为娘家夺江山,但又不得不倚重夫家旧管理人员的媳妇当家心理,相信自己最终能安然渡过难关,重新被起用。
狄仁杰政治生命中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武则天时期翻过的,当然也是武则天给了他最大的发挥余地。
但在那个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狄仁杰处于这样的境遇是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的。如果他不将武则天对帝国的控制权夺回来,再转移到李家,他可能将遭身后骂名,这也是一个危机。
狄仁杰此时只能以无形的手法实现自己的目的。此时的情况就是:武则天年纪大了,心思从对娘家的扶持渐渐转向自己的儿女。这是每一个小媳妇都经历的心路历程。狄仁杰抓住这一点,长期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反复渲染母子恩情,一位老母亲哪里经得起这样的亲情攻势?
狄仁杰又很有节奏感。在长期细致的工作之后,他猛然一击,将武则天的心理防线彻底击垮。公元698年2月,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要求立自己为太子,武则天犹豫着。狄仁杰说:“陛下,请您想想,百年之后,是您的儿子给你立庙,还是您的侄子给你立庙呢?”
狄仁杰提醒武则天,你再怎么伟大,还是处在男权社会的包围当中,身后的待遇还是按照男权社会的游戏规则进行。年事已高的武则天越来越重视身后待遇,她的心理防线终于被狄仁杰击溃,向男权规则让步,不久接回来自己的儿子——庐陵王李显,作为国家的储君。
刘哥曰:狄仁杰一切职场智慧都来自于他的定力。如今的孩子终究也要走入职场,怎样去面对职场的压力和变数?我们没法设定将来职场的形态,但可以设定孩子进入职场的状态。淡定就是最好的状态。有定力才有应变能力,有应变能力才有工作能力,有工作能力才有说服力。定力的培养比才艺更重要。
明朝的淡定经适男是怎样炼出来的
虽说娃哈哈老总宗庆后四十多岁才开始创业的事迹,一次次鼓励我立志不要在财富上甘于平淡,然而,当我也年过四十的时候,在内心深处还是偷偷给自己贴上了“经济适用男”的标签。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格也决定财富,像我这样性格懒散、不善商业经营、只喜欢埋头读书、写点文章的老男人,对于财富,就不要做奢求了。
带着这种心态再去读《儒林外史》,目光就不再为骤然暴富的范进师兄停留,而是格外留意书中那种恬淡而坚强、不太在意功名、但做人很执著的儒林经适男。
我们来看看儒林经适男的人生轨迹。
二十四岁以前:至少有个过得去的文凭有一门吃饭的本事
今天的这位主角,姓虞,名育德,字果行,世代生活在江苏常熟一个叫麟绂镇的小村镇。爷爷是经济适用男,教私塾教到八十岁;老爸也是经济适用男,还是教私塾,教到生命的尽头。到虞育德同学这一代时,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命运轨迹的迹象。时机未到,功力不足,励志也白搭,还是继续在教私塾的道路上发展下去吧。
虞同学十四岁没了爹,但虞老爸的雇主——祁太公,本着人道精神,继续雇用小虞同学当家庭教师。生存不成问题了,十四岁的经适男,接下来该怎么发展呢?
尽管只是区区经适男,但在他的人生中,照样少不了导师。这位导师就是祁太公。祁太公给小虞同学定下了以后人生发展的规划:
一、虽然是经适男,但要有文化品位。常熟有个诗词大家叫云晴川先生,文笔天下第一。祁太公赶紧地送小虞同学去云晴川先生那里学古文诗词。文艺才华,最好在十八岁以前就能搞掂。虞同学正是在十七八岁具备了较高的文艺修养,经适男不会太俗了。
二、要有找饭吃的本事。祁太公见小虞同学的文艺修养差不多了,于是适当地泼一盆冷水:诗词虽然好,但当不了饭吃,学点特长吧。于是,小虞同学跟着老祁伯伯学了点地理风水之类的玩意。好,虞同学在二十岁以前有了吃饭的本事,经适男不会挨饿了。
三、要有一份过得去的文凭。虽然教的是私塾,但总得有教师资格证。祁太公指示小虞同学,赶紧地考个童生秀才之类的文凭,“你还该去买两本考卷来读一读,将来出去应考”。也就是说买些模拟试卷,应付功名科举。别以为明清两朝考科举就是读《四书五经》,那时候的参考书和模拟试题也是很重要的,甚至还出现专门编参考书和模拟试题的行业。小虞同学埋头复习,到二十四岁那年终于有了正式文凭,当了秀才。
有了证书果然不同,邻村的人也来聘用他教书,年薪三十两银子。这下就应该叫虞老师了。
四十岁以前:家庭稳定,收入不高但细水长流,适当回报社会到虞老师二十六岁时,祁太公做主,娶了早年定好的黄家女儿。结婚资金从哪里来?虞老师很具备经适男特色:祁太公替他在财务上做主,拿出当年薪水中剩下来的十几两银子,再从明年薪水中预支十几两银子,两个数目一凑,就把婚事给办了。
居住方面,小夫妻首先是借住,寄宿在祁太公家里。接下来是租房,到二十八岁那年,手头有二三十两银子的盈余,于是在祁太公附近租个三房一厅。这一阶段是经适男虞老师一生中最艰难的阶段,本来这点收入居家过日子还尚可,但要考虑到虞太太生儿育女,体弱多病,常年吃药,将医药费一项算进去,生活质量大降,“每日只吃三顿白粥”。
好在虞太太的身体似乎也在贫穷中磨砺得强大起来,到三十二岁那年一下子好了,把医药费给省下了。这边一省,那边却没了。虞先生在新的学年里没有接到新的聘用书,生活费没了着落。
经适男倒是很淡定,做了一段很经典的总结:每年的收入固定为三十多两银子,有一年却只收到二十多两银子,心里就着急,明年的开支该怎么办?结果到明年四五月份时,意料之外地又多收了两三个学生,那学费正好补上原来收入的不足。如果某一年讲课多得了几两银子,超过年均水平,心里正高兴,结果又意料之外地来几件事情,把多赚的银子给花掉了。这其实也是靠技术吃饭的人的财富规律,不会骤然暴富,但细水长流,靠自己的技术及时换取生存资本。
虞老师感叹:“可见有个一定,不必管他。”虞育德意识到自己的财富进出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足的时候,会来一个额外的补充;盈余的时候,会来一个额外的消耗。既然如此,不妨淡定些,“不必管他”。
虞先生说准了,正当他三十多岁那年没有接到新的聘用通知时,却有远村的一户人家请他看风水地理,酬金是十二两银子,业务是祁太公介绍的。一个季度的生活费有着落了。虞老师揣着十二两银子正高高兴兴坐船回家,却看到一个佃农因为无钱葬父而跳水自杀。虞先生毫不犹疑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很诚实地对农民兄弟说:兄弟,你要葬父是天经地义的,可千万别跳水。我帮你,但是我只能帮你四两银子,因为我自己也要居家过日子。有四两银子,乡亲们帮一帮,估计也够了。既照顾到自己的生存,又毅然帮助应该帮助的人,这是典型的经适男公益行为。
虞老师拿着八两银子的生活费回到家,正愁着下半年怎么揭锅,结果马上有新的聘书到了,这一年的生活,又不愁了。经济男也是技术男,虽然没有财富上的安全感,但至少有技术上的安全感。
六十岁以前:有了自己的事业,看淡功名
人生似乎总有一个积累阶段,这个阶段发展比较缓慢,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尤其是接近或跨过四十岁之后,人生事业的发展就会加速,各方面也相对比较顺手。当然,必须是建立在自己认真准备的基础上。
可能是前面的积累已经足够了,虞育德老师一过四十岁,他的事业发展开始缓缓加速。
四十岁那年,虞老师中举人;五十岁那年,虞老师中进士。人生渐入佳境,虞老师却还是把持得住,保持经适男的心态,不骄不躁,成绩来了就淡然接受,从不让自己的情绪像同一本书的范进那么夸张。
考中举人那年,祁太公事先对他说:虞相公,你这次肯定要高中,因为你慷慨仗义,助人葬父,这样的义举是你的“阴德”。我猜想,这个“阴德”大概有点跟广东人说的“阴功”相似吧。
虞先生却没那么迷信,把所谓的“阴德”看得如同浮云。他大笑说:所谓阴德,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如今您老人家都知道了,还能叫阴德吗?做好事不求回报,遵循的还是经济适用原则。
虞老师在五十岁那年中了进士,进入大明王朝最高教育系统:国子监。具体是到南京当国子监博士,即大明王朝最高学府的教授。
面对别人不愿意要的分配结果,虞老师却欢欢喜喜地去上任了。这一去,虞老师在南京这个文采风流之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交往圈子,和一批文化名人朝夕往来,他在十八岁以前那些学来的文艺素养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可见经适男早年的才艺培养并不是偶然的,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总会发挥作用。
从孤儿到乡村教师,从贫寒秀才到白发进士,虞育德这个经适男一路走来,虽然人生境况渐渐改善,地位一步步提高,但他不改经适男本色,而且发展到了一种无往而不乐、无往而不安的恬淡境界。
到任南京后,只不过是官衙里一株红梅开花,他就乐得像个什么似的,邀请朋友来梅花树下喝酒,这是典型的经济适用男娱乐消费方式。
这种恬淡境界往往至醇至深,能对世道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当他的一名学生有赌博嫌疑而被关押时,他没有板起脸孔训人,也没有半句说教,而是叫这个有赌博嫌疑的学生搬过来校长办公室,和自己一起吃饭,一起睡觉,把嫌疑人当成客人,将该学生感动得痛哭流涕。这也是典型的经济适用男的教育方式。
刘哥曰:从虞育德的人生轨迹来看,他的前半生是被迫做经济适用男,就那么点家业,就那么点事业,你不做经适男你做啥?了不起的是,他在人生上升到一定层次,有家业和事业后,他仍然坚持经济适用男的人生路线:淡定!这样的经济适用男才是真正的、本色的经济适用男,要学就学《儒林外史》的这一点。
总之,做经适男,也是个人品格,技术活。
都八卦曹操慈禧
在历史的长河里,为什么只剩下那么一小撮人可以传诵千古?当然是大部分人不够努力,不够幸运,混不到进入史书和小说的资格。然而,光是努力还是不行的。同样是很有成就的人,一个名扬千古,一个几百年后默默无闻,那就可能是后者不够八卦。
要混好,真的可能要八卦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