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是著名学者王国维逝世(1877—1927年)的日子。他论述道: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实家庭教育也有三个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的境界。
家庭教育的第一境界是“晓”。这是求真的境界。“晓”是指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知晓,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孩子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这个境界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长朋友,不要以为是您的孩子,您就理所当然地了解他。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千人以上调查发现:56%的人认为当下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不了解。
如果家长不能预见孩子的变化,那么家长的行动就会被这种变化所左右。如孩子学习的成就动机与其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您如何了解孩子的成就动机呢?以下几点是对家长在观察孩子学习行为时所提供的建议:是否主动并持续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独立完成指定作业并获得较好成绩;是否害怕遭受失败挫折并对成败有积极归因。
家长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才会到达这一境界,到达此境界后,可以避免家庭教育中的轻率与偏见。而如果对了解自己孩子的事情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便前功尽弃了。
现实中的孩子都是现实的人,是发展的人,是有优点也有不足的人,是有个性的人。当然,家长只达到“晓”的境界只是家庭教育初步的基础,对做好家庭教育来说,还远远不够。
家庭教育的第二境界是“巧”。这是求善的境界。“巧”是指家长胸有成竹,不乏妙笔,时有创见,巧施教育。千变万化,贵在因人因势因时因地施教,要有教育机智,掌握家庭教育的时机,巧妙地实施教育。
“巧”得靠创新,从俗但不失独立性,容纳他人,永葆好奇心,可以使自己焕发创造性思维。
家庭教育达到“巧”的境界,是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随机应变,常有巧招,但对全局的掌握还难成竹在胸,离最高境界尚差一步。
家庭教育的第三境界是“少”。这是求美的境界。如果家庭教育达到了如此境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可神游宇内,意在行先,以少胜多,炉火纯青。至此,家长对家庭教育中的千变万化便可了然于胸,驾驭自如了。让我们再听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如何说的。
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不是教育。”
那些成功家长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学习环境,家庭生活很从容,并不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这第三境界“少”,是家庭教育高水平的体现。“少”的境界与“无为而治”有几分相似。家长以自身的模范作用,施不言之教。
孔子曾经说过:“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意思是完美的人生应当这样度过:不断地追求知识,以至于不再对世上的事物感到困惑;真诚地待人如己,以至于不再为个人得失而忧愁;勇敢地实践前行,以至于不再畏惧任何困难。这“知、仁、勇”为君子的“三达德”。
叫孩子在非兴趣的基础上去学习,就是在春天的时候摇晃一棵果树,你不但不能摇下果子来,相反使得花朵纷纷落地,以至于到了秋天应该收获的时候,反而不再能收获到果实了。至此,家长对家庭教育中的千变万化了然于胸,驾驭自如。“晓”境,“巧”境,“少”境,让我们的家长不断地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