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3400000025

第25章 口的文化,耳的文化

善说与善听

在日本的留学生或在日本住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包括中国人、韩国人甚至西方人,经常说,要想猜到日本人的想法简直不可能。

如果西方人说无法猜透日本人的想法,这可以理解,但同属东方文化圈的中国人和韩国人也这样说,其中是否有文化上的原因?

最近一个中国朋友K陪一个日本人N一起到中国滞留几天,一回来见到我就吵嚷着说:“哎呀,累死了!”我问他理由,K 回答说:“是啊,我带着N去旅行,却始终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真是很累!”K一边吐着唾沫星子一边诉苦说累。

我和日本人N也是很好的朋友,但N也意外地说很累,因为中国导游K的话太多,所以要边听他说话边附和他,怎么会不累呢!

据N讲,日本人很难与话多的中国人真正地进行交往。日本人与韩国人之间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中国人和韩国人都猜不透日本人的内心呢?为什么中国人、韩国人在与日本人交往时会感到很累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也只能从民族文化上寻找答案。日本人本来就不喜欢多说话,而是喜欢听别人说,这与总喜欢各抒己见的中韩两国人形成有趣的对比。

中国有“口才好”的说法,韩国也有“口才好、有口才、演说家”之类的说法,两国都没有“听才好”的说法。但是日本有“善听”的说法,意思是善于倾听的本领强,即听力好,善于听人说话。

如果说日本人善听是“耳的文化”的话,那么韩国人与中国人善说则是“口的文化”。中国人与韩国人在听对方说话之前,总是先把自己的主张摆出来,试图借此压制或说服对方。

现在韩国的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为说服对方而展开舌战的场面,而日本电视剧中则很少有像中国和韩国那样的舌战场面,甚至给人太静的感觉。大概因为日本人不愿说话而更喜欢听对方说话,所以中国人和韩国人认为想猜透话少的日本人的内心十分困难。

中国人和韩国人必须满脸表情、语调抑扬地大声激辩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日本人却是话少得令人讨厌,只是边听边不断地点头微笑,这样自然就会让人猜不透心思了。

如果知道了日本人的这种性格和行为方式,我们就可以不再胡乱臆测对方了。日本人这种耳的文化充分发挥了其善于倾听的才能。日本人就是通过不声不响地学习中国文化和朝鲜文化,并把它们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才创造了新的日本文化。

据说,隋唐时期,到中国留学的日本名僧空海听讲时精力特别集中,因此,中国青龙寺高僧慧果尽管门下有很多中国弟子,仍然把“金胎两部密教”(佛教的一种密教)的秘诀传授给了空海。

耳的文化就是这样放低自己的姿态,贪婪地吸收其他文化,从而起到“学习的文化、吸收的文化”的作用。与此相对,口的文化不是听别人说,而是通过教授别人东西从而发挥“教的文化、传播的文化”的作用。

这是十分自然的现象。因为有需要教的,所以产生了教的文化;比起教来,需要学的东西更多,所以形成了学的文化。总而言之,有着中华思想的中国和东方礼仪之国——韩国是师傅级,而日本是徒弟级。

直到近代化之前,日本一直奉行“和魂汉才”(注:以日本人固有的精神学习中国的知识、技术),努力向中国和韩国学习,近代以后,则是“和魂洋才”(注:以日本人固有的精神学习西洋文化之意),转而学习西方文明。有一个体现日本人学习本领的故事。假设日本人从德国进口了精密机器,德国人会得意洋洋地说:“日本人知道了这种机器的先进功能后,一定会继续来订购的。”但是左等右待,日本人也没来订货,德国人大惑不解,跑到日本一看,原来日本人早就研究制造出了相同性能的机器,而且外观比德国货还要精美。

这种不耻下问的文化创造了今天的日本。但是近代以来,教与学的师徒关系发生了180°的大转变,中日韩三国演义的悲喜剧交叉上演。因为一直处在师傅位置的中国和韩国突然跌落到了徒弟的位置上。

但对于历经明治维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的日本奇迹,中国人心服口服,中国也曾企图从日本的维新方式中寻求富国强兵之梦。因此,当时曾掀起一股留学日本热。韩国近代史的情况也与中国没有太大差异。

日本学者曾指出,日本人好奇心旺盛、能虚心学习文化虽然不错,但另一方面也有过于好奇及精力易分散的缺点。日本人总是从外部学习吸收,只热衷于新的刺激,以后如果没有了刺激,就会患上一种不愿思考的中毒症。

不是有这样的笑话吗?英国人作诗,法国人作曲,德国人演奏,意大利人唱歌,美国人付钱来听,而日本人只会一边鼓掌一边喊“再来一次”。这个笑话正好讽刺了日本的模仿文化中缺乏创造性的一面。

那么中国人和韩国人干什么呢?坐着不动就是傻瓜。至少也要从日本人那里要曲谱复印件看看嘛!

不像话?!如果不愿意这样,自己重新作词赋曲来演唱不就可以了吗?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热门推荐
  • 带着精灵球闯异界

    带着精灵球闯异界

    pokemongo异界版,圣兽?神兽?吃我一发精灵球!
  • 倾城执念

    倾城执念

    一座城,是命运的眷顾,是欲望的源泉。他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这里,他们是命运的宠儿,他们是世界的巅峰。心中的执念,是他们毕生追寻的执着,还是沦为命运的一场游戏。
  • 晚辞朝阳:重生病娇很软萌

    晚辞朝阳:重生病娇很软萌

    朝阳永远也不会想到,原来这个世界是那么的悲哀。所有人,只是再陪她这个小丑玩攻心计而已。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一次次的打击让心崩溃。没有心如何?没有情又如何?既然你们没有忏悔之心,那么,我也继续的当个病娇好了。朝阳&暮晟(时间组)
  • 漂在北京的女人

    漂在北京的女人

    北京,新移民一族的寻梦园。这个城市包容了她们,也给了她们机会。本书所描绘的是一群漂在北京的女性,为了生活得更好,她们在爱与恨、道德与欲望之间不停地挣扎、追求、忙碌,因为她们深深懂得,人只有往前走,才能找到新的希望……
  • 异界工程师

    异界工程师

    在星光大陆上,这里有各个种族,有预知未来的魔兽族德鲁伊,还有狡猾的妖族,更有强大的神族,人族的生存空间........
  • 轮回殿黑白图

    轮回殿黑白图

    浩瀚的宇宙中,一个完全漆黑的角落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光点,散发出剧烈的光芒,其亮度超越了所有星体,光点一直在那里徘徊了近万年,突然一天,光点似乎是找到了目的地,下一瞬间万年中四散的光芒聚拢来围绕着光点形成了一个光球,然后光球便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飞向它的目的地。
  • 水城旧事

    水城旧事

    欧阳悟是一名大学教师,同时也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他的朋友韩落霞的班级中有一个问题学生,于是就邀请欧阳悟帮忙,欧阳悟答应了韩落霞,便一个人去了水城。一段水城的经历就这样开始了。
  • 绝爱之凤翱江湖

    绝爱之凤翱江湖

    他,武林世家丰家独子,富贵逼人。她,武林世家凤家少爷,声名狼籍。尊主退位,武林再起波澜。他与她相遇,二人相望,都有些震惊。那双眼,空蒙明亮却是高傲无比。哼,虚伪!那双眼,风流蕴集实则幽暗深邃。呵,妖物!高傲如他,腹黑如她,龙凤斗,谁赢?
  • 神魔之界灵

    神魔之界灵

    以天下众生为棋,下一场生死之局。万般算计,千般筹谋,只为你谋一步生之棋。在这里一场惊世谋局已然开盘,棋子一颗颗落下,困局已生。
  • 寂神赋

    寂神赋

    讲述亡城遗孤南宫无忧的成长之路。灭妖道、驯神兽、等经历最终磨砺成一个举世无双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