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但是,他同时发现,在自己的头顶上,有一只老虎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还有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进程中,当不幸、痛苦、危难,甚至绝望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顾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
凡事善解,福心常在。
喜的情绪也有负面
每一种情绪都有正面的作用,也有其负面的影响。但是,一般人多认为喜的情绪就是好的情绪,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其实喜的情绪也有不良的效果,俗话说“乐极生悲”,凡事往往过犹不及。
(1)太过乐观,就会失去警惕性,容易出差错;太过正面的想法,容易失去危机意识,面临危机而不自知。
(2)太过安逸,就会乐而忘忧,对任何事都不担心、不忧心,出现乐不思蜀的现象。
(3)无欲寡欲,没有诱惑之事,没有驱策力,没有努力奋斗之事,就会失去斗志和毅力。
(4)太过得意,太过顺利,总是被恭维、被宠爱,容易产生骄傲而不自知。
(5)太过自信、狂傲,容易显现傲慢的情绪,产生嚣张的态度,说出狂傲的话,行为也会变得狂妄,从而得罪他人,走向失败。
喜悦的心态
快乐的情绪是来自心识作用的自然现象,它是从潜藏心的内心想法、认知经过觉知心产生出来的觉知现象,不是显意识所能控制的。没有人能够想要快乐就能够快乐,想要高兴就能马上高兴起来。
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总是表现出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这样的人怎么能不痛苦!
俗话说“知足常乐”,要想保持喜悦的心态,就应该知道各种能够带来喜悦的满足点。
(一)顺意(顺心、称心如意)
通常,人们内心想的每一件事都达到预期目的了,或欲望需求的东西得到了,就会高兴,这就叫事事顺心。
长期工作很忙的人,难得休息一下,结果每当想到能在单位周年庆典活动结束后放假一天,就会很高兴。
(二)满足
通常,人们内心认知的需求达到了就能够满足。潜藏心认知满足,觉知心就会快乐。
很贫穷的人经常三餐不济,偶尔能够吃顿好的就很高兴;富贵人家,餐餐大鱼大肉,但内心仍不满足,就无从觉知快乐。
(三)预期心
人们对事情的结果都会有预期目标,一旦实现或超过预期目标,就会快乐。同时,“愿大力大”,《转念》也说:“有希望才有行动,有目标才有驱策力。”
学生考试后,如果内心预期会得80分,但公布成绩时却是90分,往往就会很高兴,如果只考了70分,心中难免就会有挫折感。当然,如果他们自己预期这次考试不及格,结果公布成绩尽管只得到65分,他们也会很高兴。
(四)比原有认知更佳
关于味道,内心认知淡,却尝到浓,就觉知有味;关于获得,内心认知少,然而得到多,同样会感到高兴。
一般人吃甘蔗,先从甘蔗梢吃起,味比较淡,越往中间吃味越浓,就会觉得越来越甜。
(五)被肯定,被赞美
求好求佳,是每一个人内心都想要的结果。因此,听到被肯定或被赞美,觉知心自然会产生喜悦的情绪,这是心识作用的自然现象,而不是装出来的。
成绩被人们肯定很成功,就会很有成就感,因其内心很在乎自己的努力是否有回报;女孩儿被别人赞美很漂亮、很温柔,心里也会很高兴,因其内心很在意美丑。同理,一般人被称赞为好人,心中也会很高兴,因其内心很介意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