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从少校连升两级,被破格提拔为上校师参谋长,率领“彩虹”师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是美军中获得奖章最多的人。战争结束后,麦克阿瑟在军界显露头角。破格提拔为师参谋长
1914年7、8月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大战之初,美国宣布严守中立。但一年之后,随着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于爱尔兰海域,导致1200人(其中多为美国人)死亡这一事件的发生,美国国内公众舆论逐渐转向支持协约国。1915年12月7日,威尔逊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宣布美国有必要“进行战备”。此后,美国开始加紧战争准备,陆军部和海军部开始制订和推选扩军计划。
此时,麦克阿瑟已经晋升为少校,给陆军部长牛顿·D·贝克尔担当助手。麦克阿瑟与参谋部的其他成员一起,主要负责扩建陆军的各项工作。因为麦克阿瑟工作认真,积极肯干,参谋长任命他兼任陆军部的新闻检察官,负责向新闻界解释陆军的各项工作,大力宣传陆军的工作。麦克阿瑟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在陆军大规模扩编,面临很多问题之际,需要广泛的支持和理解。向新闻界解释有关政策,通过他们向外界寻求支持,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麦克阿瑟走马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记者们召集在一起。他诚恳地说:“诸位先生们,对这项工作,或者说对你们的工作我一无所知。我已做好接受法庭制裁的准备,带诸位观看我们的一切,没有任何阻拦。你们将会知道,为我国的最高利益应在报刊上发表什么,不应发表什么,我是一只小羔羊,恳求诸位保护我。”麦克阿瑟的一席话,获得了记者们的好感。
1917年4月6日,美国借口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击沉了美国的舰船,对德国宣战,正式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争初期,美国之所以采取“坐山观虎斗”的中立政策,一方面这可以使它在“中立”的名义下同交战双方(特别是协约国方面)做买卖,大发战争财;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削弱之后,实现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到1916年底,特别是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战争形势出现了对协约国方面不利的局面。一旦同盟军取胜,美国对协约国的债主地位便会崩溃,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同时,在远东,日本的扩张野心日益暴露,假使德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美国,美国称霸世界的希望便会落空。此时,大战接近尾声,美国为了在战后国际分赃中占有一席之地,觉得参战的时候到了。恰好在这个时候,1917年1月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后,德国潜艇多次击沉美国商船。美国立即以此为借口,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方面对美国可能参战估计不足,德军总参谋长曾断定美国至少在两年内不可能对欧洲地面战争产生影响。德军副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更是信誓旦旦地说:“它能做些什么?它们不可能到这儿来!……我们对美国根本不在乎。”
美国政府原来的打算是象征性地派一个师到欧洲。但协约国不干,他们已经在战场上耗尽气力,迫切需要美国出兵。美国遂决定派出大规模部队到欧洲参战。
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不得不紧急征兵。国会修订了有关征兵的法律,把征兵的权限下放给地方征兵局,要求适龄青年必须到当地征兵局进行登记。
为了尽快完成征兵任务,陆军部在全国范围展开大规模的宣传。这项任务落到了主管新闻工作的麦克阿瑟肩上。他一直与新闻界保持着良好关系,这回终于起作用了。在麦克阿瑟的组织下,全国报纸社论大造舆论,连篇累牍地进行宣传。仅仅用了6个星期,征兵工作就在全国各地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大批青年踊跃参军。麦克阿瑟工作成绩突出,再一次得到表扬。
战争激发了麦克阿瑟的才能,他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了超人的认识和见解。参谋部的很多军官认为,在广泛动员后,正规部队可以满足战争需要,根本用不上国民警卫队。麦克阿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这种想法很愚蠢。因为正规部队受员额编制限制,数量和规模有限,单靠它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国民警卫部队迟早有一天会被派往欧洲战场,因此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一次,参谋部送来一份有关正规部队和国民警卫队的研究报告。负责接送文件的麦克阿瑟把自己的意见写在研究报告上,送给陆军部长。
令麦克阿瑟没有想到的是,不一会,陆军部长贝克尔亲自召见他。贝克尔全身陷在沙发里,嘴里含着烟斗,抬头说他刚刚看了那份报告和麦克阿瑟的意见。麦克阿瑟不知道部长是否赞同自己的意见,因此很紧张。
还未等麦克阿瑟回答,贝克尔站了起来说:“我同意你的看法。”
麦克阿瑟长出了一口气,陆军部长终于同意自己的意见了。随后,贝克尔拿起他的帽子,把麦克阿瑟领进了隔壁的白宫,向总统面呈此事。陆军部长和麦克阿瑟向威尔逊总统解释了一个多小时。
总统仔细地听着,终于被说服了。
得到总统的批准,陆军部立即扩大征召国民警卫队,并从正规部队抽调大批军官到国民警卫队进行指导。
随着很多军人陆续被派往欧洲前线,麦克阿瑟的心也痒痒起来。他渴望到那里参战,一想到待在华盛顿的办公桌旁,度日如年,他就受不了。他的目标不在这儿,而是在战壕和掩体里,在战场上肮脏的泥泞里和想像的光荣里。一天,麦克阿瑟陪同几名记者,当他们穿过陆军部、国务院和海军大楼时,他说:“你们看到这条走廊边办公室里的那些将军了吗?几个月后他们一个个都不会在这儿了。更年轻的人将替代他们。战争是年轻人的游戏。”
其中一名记者问道:“你会待在这儿占据总参谋部的那些重要位置吗?”
“不,”他答道,“到法国去的人才应该加官晋爵。”
不久,麦克阿瑟的机会就来了。各州的国民警卫队动员起来后,纷纷要求成为派往海外的第一支部队。这给陆军部长贝克出了一道难题,他对麦克阿瑟说:“但愿我们能有这样一个师,兵源来自各个州。这样,每个州都会因为在第一批送往海外的人员中有他们的男儿而感到骄傲。”
听到这,麦克阿瑟灵机一动,他建议将全国26个州的国民警卫队编余部分合在一起,正式编成一个师,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并说这个师来自全国各地,就像一条横跨天空的彩虹一样。
贝克尔听后,也顾不上保持尊严,他一拍大腿,站起来说:“是啊,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贝克尔接受了麦克阿瑟的建议,并把新组建的师(后来美军的彩虹师)取名为“彩虹师”。他决定由参谋部的威廉·曼准将担任该师师长,并让麦克阿瑟任参谋长。
麦克阿瑟惊恐地说:“部长先生,我现在只是少校军衔,按照级别至多只能担任营长,担任师职还不够格。”
没容麦克阿瑟说完,贝克尔却说:“你错了,你现在就是一名上校,我马上签发你的委任状。”说罢,拿来一张命令表,将麦克阿瑟的名字添上去。
转眼之间,麦克阿瑟从少校连升两级,变为上校,从一个小小的参谋跃升为师参谋长。面对瞬间发生的变化,麦克阿瑟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从心里感谢战争,是战争给了他机会!
由于师长曼准将年事已高,不久就要退休,因此,部队的工作实际上全部交给麦克阿瑟负责。
参军14年后,麦克阿瑟终于等到了机遇。参加真枪实弹的战争,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战斗、负伤、英勇、痛苦、成为不朽的战士。
受领新任务后,麦克阿瑟放下参谋部的工作,一心一意地组建部队,准备出征。在各个州加紧征兵的同时,麦克阿瑟也紧张地选调军官。他利用与陆军部的关系给彩虹师配备了陆军中一些最优秀的军官。根据同盟国的要求,美国政府派兵海外之前必须完成对部队的训练。9月份,“彩虹”师征集的士兵随后被送往长岛亨普斯特德港外的密尔斯军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训练。当时,不仅征集的普通士兵没有军事基础,就连初级军官也没有多少经验。因此,麦克阿瑟首先集训了部分军官,然后让他们再去集训刚刚招募来的士兵。这样,很快收到了成效。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打仗了。宣战后,军事工业一时间无法满足大规模扩编的军队。为了使部队在出发前尽量装备齐全,除了选调有能力的军官、进行军事训练,麦克阿瑟还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了部队所需的各种装备。
经过2个半月时间的紧张繁忙的组织和训练之后,1917年10月,麦克阿瑟率领齐装满员、有2.7万人的“彩虹”师出征欧洲。部队以团营为单位,分别乘坐六七艘运输舰,前往战火弥漫的欧洲。麦克阿瑟乘坐一艘由货运轮船改装的运输船,随同首批部队出发。经过2个多月的航行,1918年初,他们踏上了法国寒冷的土地。
此时的欧洲战场荒冢累累,尸横遍野,协约国正在盼星星盼月亮般焦急地等待美军的到来。当麦克阿瑟随同美国大兵出现在巴黎街头时,街道两旁的群众用他们最熟悉的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昵称高呼:“特迪万岁!特迪万岁!”
“勇者中的最勇者”
到1918年初期,美军派往欧洲战场共有4个师:第1师、第2师、第26师以及麦克阿瑟率领的”彩虹”师。这4个师中,由于麦克阿瑟事先准备充分,所以只有“彩虹”师齐装满员,其他师平均缺编7000人,而且各种装备不足。
美军远征军司令部有些参谋本来对麦克阿瑟担任师参谋长就不服气,一些人借机向远征军司令潘兴建议,将“彩虹”师作为补充师,拆散充实第1师、第2师和第26师。由于“彩虹”师长曼准将已经期满,即将解职回国,所以他对解散“彩虹”师的问题不是十分关心。
得知司令部准备解散“彩虹”师,麦克阿瑟非常恼火,他想:一定是司令部那些与自己年龄一样的参谋嫉妒自己。不行,这是对自己的侮辱和排挤,因此一定要坚决回击。
麦克阿瑟深知自己势单力薄,他越过司令部直接给国内的陆军部发了一封电报:
潘兴拟拆散“彩虹”师作补充师。这意味着毁掉一个团结一致的优秀师,破坏那些因身为“彩虹”师一员而骄傲的官兵的士气。请求陆军部迅速采取行动,拯救这个由威尔逊总统亲自组建的师!
麦克阿瑟
最终陆军部直接给潘兴发出命令,不允许拆散“彩虹”师。
麦克阿瑟赢得了胜利。但是他越过司令部将事情直接捅到陆军部,却得罪了远征军司令潘兴。潘兴认为麦克阿瑟目中无人,夜郎自大。本来他曾在麦克阿瑟父亲手下干过,对麦克阿瑟本人的第一印象还可以。不仅如此,这件事使麦克阿瑟与潘兴手下的参谋人员也结下怨恨。对此,有人非常形象地说:“麦克阿瑟指挥‘彩虹’师打胜了在法国的第一仗,但代价是得罪了美国远征军的参谋人员,惹恼了总司令潘兴。”
1918年2月中旬,“彩虹”师配属给法国第7集团军参加作战。麦克阿瑟率“彩虹”师开到洛林南部吕内维尔一带布防。这里是整个美军防区的西部。吕内维尔是李日山脉脚下一座高墙四围的城镇。在这里,“彩虹”师只隔五六里地,与德军对峙。战争已经进入僵持阶段,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以便发动新的进攻。“彩虹”师到达防区后,与敌人只发生过零星的战斗,偶尔也发动小规模的袭击。
到达前线不久,麦克阿瑟便在一次夜袭中证明自己是远征军中最引人注目、最英勇无畏的军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在法国前线与法军军官在一起。2月20日,麦克阿瑟亲自指挥一支小分队对敌人进行偷袭。下午2点,重炮开始轰击,为袭击行动提供掩护。傍晚时分,袭击组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了袭击行动。同其他士兵一样,麦克阿瑟脸上抹着泥巴,一只手拿着一根轻便手杖,另一只手拿着一把铁丝网锉。命令一下达,他就和士兵一起跳出了战壕。
袭击组在无人区的泥地上蜿蜒前进,用铁丝网锉剪开德军布设的铁丝网。德军大概发现了什么,不停地向阵地前发射曳光弹。曳光弹咝咝作响,一边降落,一边发出刺眼的火焰,冷冷的白光照在无人地带。袭击队员们被迫匍匐不动,因为一旦被发现就招致灭顶之灾。
在曳光弹熄灭的间隙中,在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刺耳的嗒嗒声和炮火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麦克阿瑟与袭击组其他成员一起冲进德军的战壕。他们边向敌人投掷手榴弹,边向敌人逼近。
很快,双方就绞在一起,厮杀起来。士兵们在黑暗中挣扎呻吟,在徒手搏斗中相互厮杀,用手枪顶着对方的头或肋骨。凭借炮火的光芒,麦克阿瑟在黑暗中看见一个敌人冲出掩体想逃跑,他立即从后面用轻便手杖顶住他,敌人马上乖乖地举起双手投降。1小时以后,袭击组撤离敌军阵地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