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感表达手段。
英国剑桥大学的西蒙·伯龙·科恩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几张人物照片拿给不同的实验对象看,但是每张照片都只能看到眼部,眼睛以下的所有部位都被遮住了。然后,博士要求实验对象根据他们所看到的照片,为照片上的主人公匹配合适的心理状态,如“友好”、“放松”、“不怀好意”、“忧虑”等;此外,实验对象还要判断照片上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如“渴望你的喜爱”或是“渴望其他人的关爱”等。
如果单纯从统计理论上来说,纯粹依靠猜测完成的试题,正确率应该是50%左右。但是这个实验所提供的25道题目里,男人们的平均成绩是答对了19道,女人们的平均成绩是答对22道。
这个结果表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于眼睛所传递的信号,都具备很强的解读能力。
在我们和陌生人交谈时,有的人会带给我们舒服愉悦的感觉,有的人则会让我们感到别扭,甚至还有一些人会让我们觉得不可信赖,不想与之继续交谈下去。这些感觉的产生,都是从眼神开始的,而且往往取决于对方注视我们的时间有多长,或者面对我们注视的目光对方有着怎样的反应。
顾杰是某重点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有一次,他参加一个大公司的面试。面试官在听完顾杰自信满满的自我介绍后,对他非常满意。但是在接下来的自由讨论单元,顾杰却失掉了优势。
并不是顾杰的观点不新颖,也不是因为顾杰的知识面不够广,而是因为顾杰在听同组的面试者陈述观点时,无意中露出了鄙夷的表情。表现是顾杰在看着其他面试者陈述观点时,眨眼频率延长,几乎有闭上眼不想睁开的倾向。
而有丰富阅人经验的面试官自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觉得:一个自大又瞧不起同事的人,显然不是一个好员工。结果,顾杰失去了很好的工作机会。
人的眼神能够传递许多信息:被别人注视而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大多自卑,似乎相形见绌;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看别人一眼就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大多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显示当事人对对方及所说的话题不感兴趣。很显然,这些行为表现都不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证明,当两个不熟悉的人相对而坐时,注视对方的眼睛,远比注视其他部位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因为当我们与某人相互注视时,大脑中与接收奖励信息有关的区域便会受到刺激,从而使对方产生好感。因此,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千万不能眼神呆滞。我们要善于通过眼神的交流,把友好的信息传递给对方。那么,怎样注视才是最有积极效果的呢?
(1)微笑着注视对方,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通常会认为那些微笑着注视自己的人更具有魅力。心理学家要求志愿者评价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的两张人脸图片,哪个更有魅力。为了消除人脸的物理特征对偏好的影响,每次呈现的两张图片都是同一个人的照片,只是面部表情或者眼睛的注视方向不同。实验结果发现:志愿者认为那些微笑的脸更有魅力;并且那些注视志愿者尤其是异性志愿者的脸,比注视其他方向的脸具有更高的“魅力指数”。
这说明,人们很注重她(他)的眼睛注视的方向。伴随着微笑而注视对方,是融洽的会意;伴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不安。
(2)不回避别人的目光,也不要一直盯着别人的眼睛
要建立彼此对等的关系,绝对不能回避对方的目光。如果别人和你说话时,眼睛不看着你,只顾忙着手里的事或者东张西望,你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是,交谈时也不能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那会让人产生压力。所以,正确的方式是微笑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保持6~7秒;然后微笑着移开眼神,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草草了事。
(3)要注意注视的时间和部位
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60%~70%的谈话时间你都要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不要死盯着人看,目光要在对方的面部有一些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