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82100000006

第6章 心量定律

我们说,心量大的人,比较大气、从容、善忍、谦和、通脱,这类人比较容易成就事功,比较能体验生命的愉悦,没准,还能够活得相对长一些。

我们说,心量不够的人,比较气促、敏感、易愁、固执、自我,这类人比较容易陷入困局不得而出,容易感染灰色情绪而不能自拔,相对来说,成就事功比较困难些。当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生命的愉悦度,甚至生命的长度。

这个简单的规律,老夫且名之为“心量定律”。

考察历史,确实,能够成就事功的人,同时又能够善始善终的人,多是虚圆之士。所谓虚圆,即心量大,能变通,当然还要有些脸皮厚的功底。比如说,三国时候的刘备,本事没有多大,但是心量大,能容各种各样的人,为他所用。他比较善于干的,也就是哭而已。再如唐朝的郭子仪,那真是个有大大的心量的人。郭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立奇功,却遭到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鱼朝恩的忌恨。郭子仪率兵在外征战,鱼朝恩竟派人毁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抛骨扬灰。郭子仪领兵还朝,大家都以为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不料皇帝提及此事时,郭子仪伏地大哭,说:“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这是天谴,不是人患。”这么大的仇恨竟被他宽容的泪水熄灭。郭子仪手握兵权,鱼朝恩担心早晚会被郭子仪收拾,想来个先下手为强,在家中埋伏刀斧手,然后请郭子仪赴宴。鱼朝恩的险恶用心连郭子仪的下属都看得一清二楚,都劝他不要去。但郭子仪还是带上几个家童从容赴宴。鱼朝恩见了惊讶不已,阴毒的奸臣竟被感动哭了,此后不但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郭子仪这招硬得比谁都硬(能打仗)、软得比谁都软(善谦退)的本事,让他在险恶的环境中,不但建功,而且得享天年。相反的一面,我们比较熟悉的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人品、文采、才干、识见都是一等一的,但惜乎心量的匹配度不够,导致一些措施的配套不够,急于实施,霸王硬上弓,产生了很多负面效果。特别是在政治上,不问人品,凡是支持变法的就提拔,不支持的靠边站,让许多小人借机混进来,占据要津,排除异己,欺上瞒下,致使变法失败,王安石也因此郁郁而终。

就这个心量问题,本文着重谈两个历史人物,一是贾谊,二是谢安。

贾谊,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政论家、文学家。他的《过秦论》,我们可能都学过。他年纪轻轻就很有学问和见识,汉文帝很赏识他,二十出头就让他当博士、太中大夫。他提出了很多治理国家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重农抑商,削弱藩王势力,取缔私人铸钱等,不少好的意见得到了朝廷的采纳。但是由于这些政策触及了权贵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周勃、灌婴等权贵的忌恨。另外,由于他的恃才傲物,不太看得起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历史上著名的守着金山饿死的那个家伙,皇帝太喜欢他了,让他私人铸钱),因此又得罪了这个小人。由于贾谊太有才了,皇帝打算让他去做公卿这么大的官。不料这下捅了马蜂窝,遭到了许多权贵的反对,纷纷说贾谊的坏话,而邓通这家伙说得最起劲。所以汉文帝有点迷糊了,不但疏远了他,而且把他贬到长沙去做异姓王吴芮的太傅。当时的长沙是一个还没有开化的地方,贾谊在那儿感到又愤怒又郁闷。好在贾谊十分喜欢给皇帝上书,所以几年之后,汉文帝又想起他,随即又把他召回。这个时候反对他的灌婴已死,周勃也啥事不管了,情势对贾谊来说,相对好些。但汉文帝不知道是听了别人的坏话,还是认为贾谊还年轻,还要继续锻炼,仍然没有给他公卿的位子,而是让他去当自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上任后,贾谊上了著名的《治安策》(又叫《陈政事疏》),谈居安思危、弱化藩王力量的策略等问题,虽然皇帝没有立即采纳他的建议,但是给皇帝不少启发。这篇策论影响很大,以后的几代帝王都采用了他的策略。可惜的是,在太傅任上,梁怀王刘揖入朝,不慎骑马摔死。贾谊感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经常无端哭泣,心情十分忧郁。没有多久,三十三岁的贾谊便在忧郁中死去。

我们考察这个贾谊。他饱读诸子百家之书,更兼才气纵横,目光敏锐,用世之心强烈。应该说,他这短短的三十三年,还是挺有光芒的,一是文章流传千古,二是用世抱负基本上也得到实现。虽饱受谗言,受到贬谪,没有做到公卿那么大的官,但他的很多建议皇帝都采纳了,正如王安石诗所说的:“一时谋议略实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王安石认为,皇帝对臣子之厚薄,不在于爵位之高低,而在于是否用了他的主张。用了,就是恩深;否则,即使爵位再高,也只能算薄待。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贾谊是够可以的了,因为,他毕竟是小年轻呀!

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好像总是不高兴,以至于短命夭亡。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说,问题出在他的心量小了。或许是年轻的缘故?也许,老天太早地赋予一个人高才,不一定是好事情。少年心量,还来不及拓展,容易冲动、偏激。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人还是要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大器晚成比较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性逐渐成熟;随着阅历的积累,心量逐步拓展,更有益于成就事功。看我们的大学少年班制度,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似乎没有造就几个“绝世高手”。

贾谊的问题出在:一是报恩心切,急于求功,只问目标,不及其余。他没有把得失利害考虑得十分清楚,就贸然向领导提出“变法改制”的建议,一下子就让那些恪守祖制的勋贵、老臣气得吹胡子瞪眼,好在领导还比较清醒,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贸然实行。第二,少年心性,不会做人,恃才傲物,眼高于顶。就拿那个领导的宠臣邓通来说,这号人显然是小人,成事不足,坏事有余,一般来说大家会敬而远之,虚应故事,不去得罪。比如,张居正他就从不得罪太监,徐阶也不会在面子上与奸臣严嵩过不去—尽管心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但是贾谊不是这样,他经常在人面前对邓通冷嘲热讽,让邓通心里气得打结。是呀,我是不学无术呀,但是领导喜欢我呀,他喜欢我总有喜欢我的理由呀,我也不是一无是处呀!小人就是这样,你要招惹我,就有你好果子吃。我一向是朋友妻,不放过,恩可放一边,仇可是一定要还的!于是惹得邓通经常在领导面前编派贾谊的不是。第三,心胸不宽,敏感易伤,患得患失,随想入阴。贬到长沙,贾谊总是咽不下这口气,无才的小人达官厚禄,逢迎的臣子志得意满,有德的圣贤落魄倒霉,正直的君子遭贬受罪,这世道还正常吗?我一个让领导这么赏识的才子,就这样让你们这些小人整到这个卑湿之地喝凉风,郁闷啊郁闷!在湘江边上,他写了《吊屈原赋》一文,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大发了自己的牢骚怨愤。其实,屈原也是一个心量不开阔的人,贬到湘楚,整日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众人皆醉他独醒,众人皆浊他独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实在想不开了,就投了汨罗江。对贾谊来说,为成就大事,当初就不应该招惹小人;受小人之陷害,又摆脱不了对小人的怨恨之心,大好年华总与小人纠缠不休,多不值。想想后来的苏东坡,如果也像屈原、贾谊一样,恐怕在黄冈的时候就投长江喂鱼了。在太傅任上,梁怀王摔死,他责任是有些,但基本上属于意外事故,皇帝也没把他怎样,但贾谊还是过度自责,忧郁难解。我以小人之心猜度,他的忧郁,有自责,是不是也有患得患失之心,生怕皇帝领导因此疏远他、不重用他,生怕今后公卿之位不果,生怕今后抱负不展呢?现代有个才子柳亚子,新中国成立以后也颇感没有受重用,写诗给毛泽东,抱怨“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毛泽东不客气写诗回敬:“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贾谊能够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就不会这么短命了。

总的来说,贾谊的遭际,还是深可同情的。毕竟,他没有错呀,他只是想发挥才能,安邦定国,实现抱负。只不过,他还不老到、不世故,心量小,是个悲剧人物。也难怪数百年之后的李白还为他抱不平:“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说完了一个心量小的,我们再来说一个心量大的,他就是谢安。

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文学家,东晋江山的扶持者。李白这么一个骄傲的人,对王侯将相高力士等均是不屑一顾,但对谢安可是佩服得一塌糊涂:“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谢安声名早著,崇尚道家的无为自然,隐居东山,不愿做官,本质上是一个隐士、学者、诗人、音乐家,本来不愿介入世事纷扰,打算优游一世的,“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这个妓,是懂音律、会乐器的婢女,不要想歪了),做隐士做得比谁都踏实。但他一旦被迫出山,卷入仕途,他又能够躬身入局,把官做得炉火纯青,成为一个无人可及的宰相、国家独一无二的擎天柱石。特别是淝水之战,以区区十万的兵力击溃了来犯的前秦九十万大军,彻底扭转危殆的国运。他拥有许多常人所不及的特质,比如风神秀彻,雅人深致,名士风流,待人真恳,气度笃定,但同时又有着深不可测的绝大心量。如果说他没有这个绝大的心量,在动荡不安、险恶万端的局势中,也难成气候。

谢安四十岁时做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为家族利益所迫,不得已出来的,开始是在大将军桓温手下做司马,一个小官。谢安的气度心量一开始就展现出来。一天,有人给桓温送来了一味草药,叫“远志”,又名“小草”。桓温不解这草药为何有两个名字,他的参军郝隆眼瞟着谢安意有所指地说,这味药,隐在山石的那部分,叫“远志”;长在山石外的,叫“小草”,以此讽刺谢安也不过尔尔。但谢安神色泰然,既不辩解,也不记恨,一如既往,以礼相待。让你讨点嘴头的便宜,又能如何呢?

桓温是拥有实力和实权的军阀,对东晋司马家一直存有篡位之心,而王、谢等大家族和东晋皇族是命运的共同体,所以本质上谢家和桓温在国家大事上,始终是对头,但奇怪的是,他们之间又维持了很好的私人关系。就在这么一个亦敌亦友的险恶环境中,谢安隐忍苦熬,韬光养晦,一步步熬出头,终于做到宰相。咸安二年(公元372年),晋简文帝司马昱死,谢安和侍中王坦之与桓温巧妙周旋,不动声色地组建“抗桓统一战线”,使其达不到做摄政王的目的。桓温大为恼怒,率兵入京师,摆出要杀掉王、谢的架势,命人召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闻召甚惧;谢安则神色不变,答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及与桓温相见,王坦之倒执手版,汗出如浆。而谢安则从容就席,从容陈明利害关系,使桓温不敢轻举妄动,让这个内部斗争弓弦紧绷的情势缓和下来。在这里,谢安表现出超人的定力和胆魄。当然,这一定是建立在谢安精准的判断之上。

宁康元年(公元373年),桓温得了重病,逼迫朝廷赐给他“九锡”。谢安故意屡次修改诏令草稿,使其迟迟等不到结果,终于拖死桓温,不动声色地把他给玩残了。桓温死后,谢安全面执掌朝政,组建自己能主导的军队,重用谢玄、谢石等谢家子弟,一步一步构建“荆扬相衡”的战略格局,终于保全了司马氏的天下,更难得的是赢得了稳定的局面,为对付北方的强敌赢得了主动。他在与桓温的斗争中,惊险万端,但始终有理有节,以退为进,关键时刻,又能坚持原则,毫不动摇。比较有意思的是,桓、谢两家斗得你死我活,结果是桓家一族失败了,但谢安硬是有本事把失败的桓家整成了朋友关系,人家不但不恨他,而且和他推心置腹。桓温的儿子桓冲死了,不找别人,只找谢安交代后事。

谢安的心量功夫,谢安的手段,确实了得。他恪守老庄之道,以弱制强,以柔克刚,不动声色,不用强力,折冲樽俎,化解矛盾于无形,解决问题于双赢。要是贾谊碰上了桓温这样的主,三言两语不投机,说不定“乱臣贼子”就要骂出口了,正气凛然是正气凛然,痛快淋漓是痛快淋漓,只怕脖子上这个吃饭的家伙,却要与身体分家了。更难得的是,谢安在官场争斗中,仍然保持名士风度,始终光明磊落,以智慧、身段、隐忍、真诚赢得了声望,赢得了主导。这就是谢安,高人谢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历史上谢安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在淝水一战中的笃定风采。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投鞭断流,志在灭晋。军情危急,建康一片惶恐。晋军主帅谢安却镇定自若,运筹帷幄,行营布阵,派了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问策,他回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不谈军事。谢玄心中还是没底,又让张玄去打听。谢安仍然闭口不谈军事,却拖着他下围棋。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雀跃入室。

谢安自始至终“如如不动”,目的是以静制动,安定人心,并以此去动摇敌人的军心,削减敌人的气焰。东晋上自将领官员,下至士兵百姓,都被他笃定从容的神态和胸有成竹的举止所感染。将士们也增加了必胜的信心,斗志旺盛。在战役中,由于被晋军这种不动声色、寂然异于常的氛围所震慑,秦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心生恐惧,士气大挫。晋军渡水后,一鼓作气发起猛攻,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千年之后,我们分析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这场战争,可说关系到东晋的社稷存亡,也关系到时谢家的荣辱兴衰。这么大的干系压在谢安身上,他的压力可想而知。从某种情况上来讲,在这场战争中,付出最多的,压力最重的,心里波澜最大的,就是谢安。所以说,当捷报传来,客人告辞,谢安抑制不住狂喜,踉跄之中,居然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我们想,这个时候他再不释放自己,真的就不是人了。这样的战争,这样的从容,需要多大的定力、多大的心量呀!古往今来,也许只有诸葛孔明的空城计可以与之一比了。悠悠千年,我们仍可想到谢公当年的风采。

讲了那么久的心量,心量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是搞心理学研究,没有精确的概念界定,总的来说,心量包含了心志、心力、心智、心机、心胸、心怀等多重因素。很多情况下,这些要素是随物赋形,交叉互用。要问心量从哪里来?我觉得要从实践中来,从磨砺中来,从传统儒道佛的思想中来,从对历史使命的承担中来,从对心的修炼和降服中来,从先天禀赋中继承而来。我们以谢安为例,他绝大的心量来自哪里?来自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来自他多年的隐忍磨炼,来自对历史使命义无反顾的担当,当然,有一部分是来自天赋。

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我也有句话叫做:心量决定成败。

天天菜根谭: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气度和节操。普通人遇到了难以忍受的事情时,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决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对于意外事件的突然降临一点也不惊慌,对于被无缘无故加以侮辱能够不被激怒,这就是他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张良在圯上接受一位老人赠兵书的传说,这件事确实太怪诞不经了。那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看他们各自都有不便道破的深意,是有大智者在相互进行着揣摩和试探。世俗之见把圯上老人看做鬼神本来就已经错了,还把老人的用意看做是向张良授书就更不对了。当韩国灭亡,秦国正处在强盛的时候,秦国用刀、锯、鼎、镬等种种酷刑,来对付天下有才能的人。平白无故遭到杀戮的人,真是不计其数。那时即使有古代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他的锋芒的确势不可当,但是等到他疲惫的时候却有机可乘。然而少年张良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用个人的力量,在一次阻击之中逞强。张良虽然侥幸没有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那是何等危险啊!贵族子弟,不愿死于盗贼之中,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屑于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像张良这样出类拔萃的人才,不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去深谋远虑,却只想采用荆轲与聂政那样行刺的小计谋,企图在侥幸中保存性命,这正是圮上那位老人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地方。正因为如此,老人才故意在他面前摆出高傲无礼的姿态,让他受到狠狠的刺激。如果能够忍受下去,他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他真的忍受下来了)。所以,老人才说:“这小子是可以教好的!”

楚庄王在宣公十二年讨伐郑国时,郑襄公曾袒露着上身,牵着羊去迎接他以表示臣服。楚庄王说:“一国之君能这般屈己尊人,他的百姓必定信服他并为他卖命。”于是,他下令退兵言和。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于会稽山上,被迫带着臣妾到吴国去做人质,在那里整整三年没有流露出任何厌倦与不满。少时张良虽有复仇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那位圯上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但缺乏度量,所以才无情地挫伤他那年轻气盛、刚强暴躁的脾气,让他能够忍受那些微不足道的愤怒,而去实现他远大的谋略。圯上老人与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却傲慢地命令张良去替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就说明张良已经成熟了,秦始皇已经不能惊扰他的谋略而使其盲动,项羽也无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险了。

现在来看刘邦、项羽争夺天下,最后刘邦之所以能胜、项羽之所以失败,完全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正因为不能忍耐,虽然所向无敌,但他滥用武力、任性暴怒,终归失败。刘邦却能够忍耐,保存实力发展壮大,等待时机而最后消灭项羽。这完全是张良给他谋划的结果。后来当淮阴侯韩信夺取齐地之后请求刘邦封他为假王时,刘邦大怒,立刻从言语和面部表现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及时劝阻,他能最终获得胜利么?

司马迁曾想象张良是一位高大奇特的人物,后来才知道他长得相貌和妇人女子一般,觉得相貌与他的志向和气节一定也不相称,其实这正是张良的过人之处。

珍珠天堂:阴毒的奸臣竟被感动得号啕大哭,此后不但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会感动,会改变,特别是能改善,可以“教育”好的人,都是好人,心量也不算太小,属于一时脑缺氧才做的恶。

大音希声:“如如不动”,以静制动—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性格决定命运,心量决定成败。

人解决了衣食问题之后,究竟快乐圆满与否,在于此心是否得到安顿。如何安顿此心?以出世之心入世,以入世之心出世,佛家讲,即相离相,入尘而出尘。

第二卷 菜根无限意

同类推荐
  • 不生气:心平气和的幸福生活智慧

    不生气:心平气和的幸福生活智慧

    一生气,幸福就远离!笑出来,怒气就消失!本书从被前人反复印证的哲理以及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入手,搭配日常中的小例子,循序渐进地告诉读者如何成为一个不动怒的人。首先,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愤怒,让读者真正明白什么是愤怒;然后,引导读者去认识愤怒的害处——愤怒是幸福的杀手,明确远离愤怒的必要性;接着,在读者已经充分了解、认识愤怒的基础上,介绍“怒气退散”的妙招,照此实行便能击退怒气,从而活在幸福的氛围里;最后,告诉读者怎样才称得上是个“不动怒的人”。
  • 智读三国谋略高手

    智读三国谋略高手

    本书从以上四方面立意、引证的史料简洁而生动,同时辅之以现代社会的事例,力求做到史有所出,论有所证,例析结合。品读三国,借鉴古今。以此你可以获得一个历练人生的机会。历史的追述与人生的体悟在这里可以重合,可以结晶。
  • 智慧攻心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攻心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戴帽”,取俗语“戴高帽”之意,即劝说时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褒奖,使对方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减轻其挫败的心理,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
  •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并且社交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本书讲述了很多在社交礼仪上需要注意的方面,内容详尽,通俗易懂。
  • 放松1001

    放松1001

    本书以“早晨”开头,以“夜晚”收尾,按照时间、场所、人际、精神、身体等主客观因素编排,通过1001种放松方法,使你最终进入自信、安宁和宽容的状态。从口诀到姿势、从内心到外表,从西式技巧到东方智慧,本书堪称一本丰富的身心自助教程。
热门推荐
  • 嫡女风华:重生嫡女之琴瑟和鸣

    嫡女风华:重生嫡女之琴瑟和鸣

    叶浅韵在现代遭遇义妹的背叛,蓝颜的欺骗,最终选择同归于尽灵魂穿越到已经被狠毒庶妹害死的丞相嫡长女身体,她发誓要为她报仇……奇怪的是在现代自己的哥哥叶昀之,夏晨庭,秦菱都在这里既然不是穿越。遇见暮连城这个油盐不进的冷面王爷,他无心皇位,她一心只想逃离他……
  • 追魂者筑梦人

    追魂者筑梦人

    序言:天地有数,轮回不止。无上仙家依旧摆脱不了上古成界规则的束缚,终冥灭于成界的宇宙暴乱中,但那无上仙法却被仙家用手段将其尘封。终有盘古开天地之初,而后历经无数轮回变迁,仙法已逝,高超武术失传,古医世族的神秘消失及医术手段遗失;科技在高速发展,将会引领各族走向什么,毁灭新生亦或是再次的规则重演。
  • 火纹同人之胖子的后花园

    火纹同人之胖子的后花园

    穿越烈火之剑的世界,身为历史军事游戏宅的胖子开始了在这个火纹世界挣扎求存、勾搭妹子。胖子:穿越不开后花园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但是咱们要走纯情流,避免鬼畜柴刀。(新人新作,先来个喜欢的火纹练练手,不喜可以喷,但是请轻点!
  • 霸道总裁独宠白萌妻

    霸道总裁独宠白萌妻

    黎小萌,一个萌的不要不要的小白,说她笨,她却又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说她不笨吧,她又是一个做起事来总让人觉得她是个小孩子;南宫夜,明面上他是一个叱咤商业界的龙头,私底下他是人人畏惧的修罗。两个本不应该有什么交集的人,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特工狂妃很嚣张

    特工狂妃很嚣张

    第二次见到就叫娘子!我好像不认识你吧!某男:我认识就好了!先亲一个水蕠:滚!
  • 一叶飘羽

    一叶飘羽

    细语心结,斟聊温情。闲言诉肠,一鸣为生。
  • 那些年我们玩传奇的日子

    那些年我们玩传奇的日子

    挥之不去的记忆,心中永远的经典,热血的游戏,一辈子的人生。在那个年代我们为之欢呼鼓舞,伤心流泪的一个崭新世界里,承载了多少的美好回忆。兄弟,姐妹,朋友,恋人,还有我们的敌人,我们为了一个小怪,一堆金币,一个兄弟,一个女孩子,甚至于一句话而大打出手的日子里,与多少兄弟的出生入死爆的满身裸奔,而后因为干掉了对手而哈哈大笑,我们多少次的伏击,才从对手爆出了值钱的装备而后又被爆掉了气愤摔掉了自己用生活费买来的新键盘,又有多少个日子我们省吃俭用的攒钱只为了去遥远的城市里与相恋的人见一面,或者与一块出生入死的兄弟喝一杯酒,那个让人一辈子都怀念的一幕幕,在经过了过少岁月的磨砺之后依然漂浮在眼前。
  • 网游之真游戏

    网游之真游戏

    这里是一个正真的游戏世界,没有超神兽,没有超神器,没有超级初始属性点,没有以一敌万,也没有跟11Cxxoo。主角不是古武世家接班人,不是杀手,不是胖子,不是生化人,等等一切的狗血情节这里都没有。没有永远的神器,只有适合自己的装备。看一个平民怎么样成长为另所有大佬都颤抖的“平民”。
  • 鸿蒙天演诀

    鸿蒙天演诀

    鸿蒙天演,造化鸿蒙。一把神剑闯天地,一曲情歌任逍遥。既然天地不仁,视万物如蝼蚁,那我便遮了这天,破了这地,走出自己的逆天之路。天道苍苍,唯我鸿蒙!
  • 王的魔妃

    王的魔妃

    她是二十一世紀金牌特工從無敗績一朝穿越相府三小姐懦弱無能未婚被休天下嗤笑逐出家没事姐是佣兵会老大跟我炫富可以国库都没我的多派人杀我没事我灭了你说我废柴没事丹药当饭吃不过这位长的跟妖孽似的美男子跟着我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