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48900000002

第2章 导论:高全之,学院外文学批评的筑路人(2)

乍见本书的书名,也许有人会觉得用《张爱玲学》有点夸大,但当我读完这本立旨明确、议论精严、视野广阔的力作,我不禁要说,称张学,此其时矣。事实上,张爱玲作品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它作为一门学问的条件早已完备,问题还不仅是如何将它理论化、体系化,而是积极地对张著作更深的开掘、更多的发现,进而有所承继、拓展与创造。高全之的这本书,无疑为我们勾绘了一张初步的蓝图。当然这并非意味以后的人都得按照他的思路来建构张学,别的人也可以理出不同的研究脉络与秩序,来丰富它的内容。中外文学史称得上学问的如曹雪芹的红学、莎士比亚的莎学,都是积众人之力,一代一代地经营筑造起来的。

高著《张爱玲学》中的每篇文章,都写得平易质实,温敦典重。他论说的方式,通常是每篇先确定一个显豁的主旨,然后以此为中心展开阐述论证,将纷繁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统摄在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中,进而做更广的生发,更深的开拓。通篇没有自以为是的骄气,也没有放言高论的威势,只是立论一层深一层,引证一段接一段地从容辨析,使对所要论述的问题褒贬自见。但如果碰到“论是非、定从违”的关键,他绝对不做乡愿而人云亦云,一定挺身而出,直言纠正。特别对一些误解、曲解张爱玲的评论,他必定细密考察,小心求证,务使史料的真伪、史事的是非得到公正的判定。而行文措词,虽不是字字风霜不可犯,但也自然予人不容置疑的说服力。这种本着文学良心、敢于表明立场的胆识,是属于知识分子的特色。

文学作品是一个作家主体生命体验,与外在环境融会升华的产物。文学现场的追踪、考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在怎样的时空条件和生活氛围下进行写作,以及可能遇到的压力与限制。张爱玲主要的写作现场在上海,但一般论者对上海“孤岛”与“上海孤岛”两个定义不同的时段总是弄不清楚,以致无法把上海的张爱玲(现实生活)与张爱玲的上海(文学意象)做对比思考,找不到缘事而发的因由,也就无法得到正确的价值判断。高全之在本书中专章讨论这个问题,把两种不同认定下的“孤岛”加以区隔,使我们了解到,张爱玲所面对的,是上海与大后方完全切断、不能公开抗日的处境。在异族的占领下,一个像张爱玲那样的知识分子心情的郁闷是可以想见的。她没有像周作人那样参加由日本支持的文艺活动,也没有写过任何亲日、媚日的文章,而竟然有人忍心把她与胡兰成的那段恋爱拿来做文章,说她有汉奸之嫌,这对她实在不公平。而柯灵说上海沦陷提供了张爱玲大显身手的舞台,这样的说法,也暗藏了贬抑的成分。

文学的对抗,是一种长期的韧性的斗争,它往往是沉潜的、静默的,绝对不是受到刺激立即反应那么简单的方式。文学是永恒的艺术,一个作品可以是但不必一定得是战斗的檄文,张爱玲没有去做上街头散发抗日传单的地下工作者(如果她真的那么做,恐怕发挥的力量也不会太大),而隐忍着痛苦,在暗夜的孤灯下继续写作等待天亮,对一个作家来说,此乃最睿智也最勇敢的选择。

高全之的解读如拨云见日,透过他的深入论难,误解澄清了,迷思扫除了,一个“上海孤岛”时期出的张爱玲,一个在强敌环伺下“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句)的张爱玲,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有了这一层的理解,我们就可以为早期张爱玲文学生活的研究,找到一个起点。

五○年代初红旗漫卷沪上,张爱玲在大环境改变的困顿下,曾经以《小艾》等小说,做过所谓无产阶级文学实验,这个转折,后来也造成争议。有些人认为此项写作实验是为了表态。事实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不深入到作家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仍然只是一个粗暴的认定,而有失公允。

高全之在本书中以三个专章来讨论《小艾》的问题。他对文本赏读之细、思考之深、对比论证之严谨,恐怕很多学院的批评家也会感觉自叹不如。《文心雕龙·附会》所说的“依源整派,循干理枝”,他全都遵循做到了。高全之发现,张爱玲是以平常心面对无产阶级文艺理论,以开阔的胸襟将之吸纳包容。“写所能够写的,无所谓应当”(《写什么》)、“文艺没什么不应该写哪一个阶级”(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张爱玲的文学观,在接纳与坚持之间,她自有掌握。

高全之的识见称得上目光如炬。他解决了两岸文坛长久以来对张爱玲《小艾》等一类的作品过于褊狭的“各自表述”,摘掉政治标签,还诸文学。这些所谓无产阶级文学实验,绝对不是张爱玲文学生命以外的艺术或变体,它有充分的条件,作为她整个创作世界的一个侧面。至于《小艾》的版本,经过高全之版本学家一般周密的勘误与校正,原始的文本已经呈现。《小艾》等作多年来受到涂改、删节、割裂等不公平待遇之冤,也得到恢复。

在本书《张爱玲的政治观》这一章的文前,高全之引了胡适“狮子老虎永远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结队”几句话,我在笔谈中问高全之可不可以以此来说明张爱玲的离群索居。他说:“如果我是张,受人无端攻击人品、政治立场,遭人在公寓偷窥,我也会离群索居。其实早年在上海不会如此。这不是个性使然……晚年她不写了,嫌别人烦。连善意的朋友也不理了。”张爱玲当然有她的政治观,她的作品师承五四,不过这里所说的五四,乃是一个广义的五四,高全之用思想家荣(Jung)“民族回忆”的说法来解释这种广义性,认为文评家不可用单一的政治立场来褒贬张爱玲个别的作品,忽视小说艺术的整体考虑,而造成误读现象。说《小艾》是亲共之作,《秧歌》有反共倾向,《十八春》还涉及汉奸问题。高全之认为这些论者大多对史料史实的陈述考证不够精严,有些还无中生有,道听途说。为避免以讹传讹,必须加以匡正。

“张爱玲是好作家,但并非伟大作家”,我问高全之,对这样常听到的评语有何看法?他说:“欲论张‘伟大’,先得定义‘伟大’。这是个没有结论的议题。夏公(痖弦按,指夏志清)最早肯定张,也最早说张不够伟大。不过后来在《张爱玲给我的信件》里再说,以西方文学来衡量张,或是不公平的,张应该在中国文学传统里去定位。……拙著《张爱玲学》避免这个议题,不过我曾引用夏公那个自我翻供,其他人提出的‘不够伟大论’,我觉得不值得回应。……我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看见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苦难与奋斗,看见中华文化如何帮助支持她的文思,看见移民美国的困顿。她的作品距今已五十年,有多少评论家的高见能禁得起半个世纪的考验?我非常尊重夏公,但是已经有人开始谈他的张论限制了。其他‘伟大论者’的论述有多少年的寿命?”

高全之这段话说得峻伟雄辩,掷地有声。一个评论家,就应该具有这种就事论事,直言不讳的态度。同时代作家与作家间彼此的称赞总是比较悭吝,前几年柯灵来台北开会,会后几位文友同他一起吃饭聊天,谈到张爱玲,柯老对张的评语是:“写得嘛也是好,捧得嘛也是凶。”如果我没有会错意,他的意思似乎是说,张爱玲有今天的地位与名声,除了“写得好”,与大家“捧得凶”也不无关系。可见高全之的想法是对的,伟不伟大的问题,还是不谈的好。特别在“伟大”这个字眼被人滥用的今天,尤其不必谈,免得“显学”变“俗学”。我看张爱玲是否“已经到达伟大”或“距离伟大还有多远”的丈量工作,还是留给五十年、一百年以后的人去做吧。落实于张著文本的研究,把她当做一门学问来建构,毋宁是更重要的。读者不妨细读本书中写得最好的一章,《张爱玲小说的时间印象》,就知道高全之,这位谦称自己是文学界、学术界圈外人的文评家,是怎样深入张爱玲文学的核心,通过意象追求明晰、冷静的人生及人性观察。那不只是考证、评点与诠释,而且是一种创造。一开始可能是科学的、逻辑的、社会学的,最后转化为哲学的、神话的甚至是诗的了。这种生发、深化的工作,比华而不实的在张爱玲头顶上加上一个“伟大”的光环,有意义多了。

这里不妨回顾一下几十年来学院内(或可称体制内)文学批评界的情形。远在一九三二年,鲁迅便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所需要的,就只得还是几个坚实的,明白的,真懂得社会科学及其文艺理论的批评家。”鲁迅的话是有针对性的,是有感于当时批评界的误导现象而发的。他曾经表示他最厌恶的,就是所谓的“符咒”气味。鲁迅叹道:“新潮之进中国,往往只有几个名词,主张者以为可以咒死敌人,敌对者也以为将被咒死,喧嚷一年半载,终于火灭烟消。”

鲁迅的一声长叹,六七十年的岁月过去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坛出现过各色各样的批评,各自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路数,但我们最感欠缺的,仍旧是鲁迅所强调的“坚实的,明白的”文学批评家。

在台湾,光复以前文学批评的情形我不清楚,光复以后,鲁迅说的符咒气味始终没有散去。抛开五六十年代中西文化论战、新诗论战不说,即使近二十年,尽管沈谦所说的“期待一个批评时代的来临”的批评时代已经来临,但那个迷信符咒的老毛病,似乎一直没有痊愈。君不见一些所谓批评家,平常很少虚心研究社会学或与文学相关的学术,也从不细心阅读文本,写起文章来不是卖弄西方批评术语,生搬硬套舶来的新兴文学理论,就是流于毫无实质意义的逻辑游戏。

高全之《张爱玲学》的出现之所以令人惊喜,就是这部书完全符合鲁迅提出的坚实、明白的要求,也充分体现出“文以辨洁为能”、“事以明核为美”(《文心雕龙·议对》)的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精神。而更值得玩味的是,张爱玲学的第一本著作,不是出自学院内而是出自学院外,不是出自“学者”而是出自“读者”,不是出自在朝而是出自在野。虽属小试、初探,读者不难从中体会其所代表的不寻常意义,以及想象未来学术高墙外无限的可能与整体的辉煌。此所以为荒江野老培养之功也。

对于这部书,高全之在与我的笔谈中有一段自我期许的话,这段话说得极好,极有趣。

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觉得自己重要。大学图书馆里站着靠着躺着千千万万本书,积灰埋名等着读者。二十年三十年,偶尔一个大学生,研究生,教授为了写论文来翻阅一下,成为其他灰头土脸的书籍同伙钦慕的对象。一阵欢喜之后,又是二十年的寂静,凝视窗外天色变化。这还是幸运的一堆书,还没有被战火或其他天灾人祸消灭。

我的书,如果侥幸,也会跻身进入图书馆,在那里苦候。不自傲,无所谓自卑,心平气和地等。与左邻右舍私语作者尸骨的灰飞散尽。庆幸偷生(小人得志得可以),回忆承读(一遍一遍地重复回味),梦想再度受阅(好香好甜的梦),那群书们都在偷笑。……我写故我在,我不写就不存在了。

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在《幼狮文艺》见高全之,他给我的感觉是梁任公写徐志摩“临流可奈清癯……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那几句话,因而误猜他是我的同道——写诗的。读者分享了他在这部书中创造的审美经验,又看了这一段诗意的自白,一定会觉得当年我没有猜错。

如今全之的新书既成,我的劣序也勉强完篇。胸中无事,日月静好。如果老友在此,我一定邀他出游,休管是不是海棠花季,我们吹笛子去!

痖弦,名诗人,现任《创世纪》诗刊发行人,旅居加拿大温哥华。著有诗集《痖弦诗抄》、《盐》、《深渊》,评论集《中国新诗研究》等。

同类推荐
  •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要说中国四大名著影响最为深远的,首推《三国演义》。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它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 诗建设

    诗建设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杂志的常设栏目有:《开卷》、《诗选》、《跨界》、《细读》、《笔记》、《建设》、《译介》等。
  •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卷)》主要收录了余光中的算命瞎子、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对我一笑、祈祷、珍妮的辫子、新月和孤星、西螺大桥、招魂的短笛、新大陆之晨、呼吸的需要、我之固体化、我的年轮等诗歌。
  • 烙印的灵魂

    烙印的灵魂

    一个漂泊者的内心独白一段异乡人的情感历程一幅人性善恶的风俗画以此书和亲人朋友道声问候,与父老乡亲打个招呼。这辈子你一直作客他乡,睡梦里都在遥远的地方在漂,在流浪着……一个漂泊者的内心独白,一段异乡人的情感历程,一幅人性善恶的风俗画。作者将多年流浪闯荡的经历、沉淀蓄积于心的情感不时诉诸笔端,在花甲之年把三十多年来写成的感悟随想收集整理,完全透明地呈现了生活的真实感受、心灵的彻底表白。
  • 坐看云起

    坐看云起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宁夏杂文学会隆重推出了“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这套丛书遴选了宁夏十位杂文作家的作品集。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独跨巅峰

    独跨巅峰

    主角冷天辰,重生到灵幻大陆,国家被灭,亲人被杀,靠自己努力走上世界巅峰,得到丹神(秦昊)的传承,“哈哈,和我比药,老子拿丹药砸死你”.....
  • 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

    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

    本书所选择的案例包括宁波得力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君禾泵业有限公司、宁波沁园集团、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宁波西摩电器有限公司、宁波高发汽车拉索有限公司、浙江企赢控股集团共八个“单打冠军”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个头不大,但各具特色,他们采取了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追赶道路,在一个个细分市场中确立了优势地位。在对8家宁波“单打冠军”企业追赶历程分析的基础上,并借助所构建的后发企业追赶理论分析框架,从具体到一般,本书最终归纳出三种不同后发企业追赶模式及其特点,包括得力文具和音王集团创造的“基于品牌塑造的追赶模式”,君禾泵业、沁园集团和九龙物流创造的“基于创新推动的追赶模式”,西摩电器、高发拉索和企赢控股创造的“基于价值链拓展的追赶模式”。
  • 恩恩情缘之三见钟情

    恩恩情缘之三见钟情

    有没有一个人第一次见面会让你反常,第二次见面会让你迷恋,第三次见面会让你忍不住立刻拥有她。叶恩恩在去包间的途中撞到一个结实的身体,本想好好理论一番,奈何尚总气场太强大……
  • 腹黑王爷:调戏帝王妃

    腹黑王爷:调戏帝王妃

    她颜笙,二十一世纪北京法院新上任的法官,因遭遇妹妹的毒手,掉下海里穿越执月皇朝。她是执月皇朝帝王的一位妃子,宴会相遇后遭遇六王爷的调戏!自此他就像橡皮糖一样甩不开了!他很腹黑,每次都让她非常无奈!她一心想要逃离皇宫,可是离了皇宫,他还是追来了。他用时间算计了她的心,最后却离她而去!自古江山美人,难两得!天下和她,他会选择谁?——————————————————她言:“你为什么要给我吃忘情草,忘了我们之前的事,那是因为你在利用我对不对?”他说:“这万里江山,其实都抵不过你的一颦一笑!我算计了这个天下,算计了一切!但是我对你真的不是算计!”
  • 次元子

    次元子

    天陨大陆。谢熙在冰冻的世界里面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片冰雪之原。记忆里面是只有她、詹晨月。他想不明白自己如何来到了这个地方,凭借自己寥寥无几的记忆,他猜测自己可能夸界,到了七大次元界的其中一个,事实真是如此吗?在天陨这片天地里面将有怎样的经历,凭借自己两阶的修为,看他如何冲破十二兽道,破开十二等阶,揭开这片天地之谜,破尽七大次元的秘密,寻出自己的归处。他进入天陨大地上的陨天学府,这所强大而神秘的学院。又将带给他怎样的一段生活历程,研究学院的目的是探寻天陨了大陆,还是为了陨天而生。一切都是扑朔迷离,难觅踪迹,谢熙的到来将是怎样的结果……
  • 逆骨封天

    逆骨封天

    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权。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不管你是哪条道,在我面前装逼,我打的让你走道都不会。
  • 青春杂忆录

    青春杂忆录

    青春只有一次过去了遍再也不会回来。那年春天少年少女们用青春谱写出最美的文章
  • 睡修

    睡修

    一个尘世的九世善人,自出生时便被陈抟老祖选中.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老祖特有的本领:睡觉!当然.此睡非彼睡.这睡觉是老祖特有的睡功法.一个不知不觉学会仙法的少年,两个半吊子的道士,几个三流货色的世家子弟,再加上几个高手后人.一系列修行路上的故事就此展开.鬼王钟馗,判官崔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云台高卧的陈抟,倒霉的姜尚,阴险的魔王.这些人究竟会对几位少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们的修行之路又会走向何处?一切尽在:睡修!
  • 仙妻:跨过银河来爱你

    仙妻:跨过银河来爱你

    作为娱乐大亨的继承人,神马明星大腕不都是她的麾下之臣?作为天界骨灰级的上神,神马神仙妖怪不得对她三叩九拜?人生第一次触电,即将完美收官之时,用了三个月的专属休息室竟被人占用。那个一身黑色冷酷危险的男人,神通广大的她竟无法窥探他的内心。天上地下三界六道查了个遍没有结果,就连地藏菩萨的神犬谛听都分辨不出来某神握拳磨牙——本尊亲自出马,一定把他的前世今生都翻个底儿朝天!于是,一场以侦探之名开始的亲密接触拉开帷幕。***他被外界称为隐形富豪,拥有千亿资产,却从来不照相,神秘,低调。他拥有比白雪还明艳的俊颜,比冬夜更冻人的冷酷,比猎豹还危险的气质能窥探人心,预知未来,但这样的超能力让他看到的全是虚伪,丑陋,谎言和血腥。于是他将自己与世界隔绝起来,低调而安静地生活着,不插手任何事物,但是,遇到一个叫宇文无双的女子之后,什么光怪陆离的事情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