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史记》里提到“利”,大概有两种涵义:一是宽泛意义上的利益,比如“利令智昏”;另一种是相对比较狭义的赢利、财利,上面这段千古名言中的“利”,就这是第二种意思。
这段名言,视野弘阔,仿佛是司马迁身处高空,俯视红尘所摄的一卷长镜头。
这段名言,又冷峻异常,把人生一切的温情面纱,彻底撩开。
《史记》的《货殖列传》里,刻划人性,数此语最为深刻。
但因为这段名言的前边,司马迁引了谚语“千金之子,不死於市”,并深表赞同,谓“此非空言也”。紧接着这段名言之后,又说:“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直白地表露了对于人追求财富的肯定,所以后来颇有人对他的贫富观加以指责。
批评最激烈的,是东汉的班固。他在《汉书》的《司马迁传》里,说司马迁有几大缺点,其中之一,就是“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一句话,司马迁嫌贫爱富。
但也有很多学者注意到,司马迁的个人境遇,可能跟他这种独特的重“利”观念的形成,不无关系。
因为,司马迁一生中最为屈辱的经历——遭受腐刑,就是在他无钱赎罪的困境下发生的。
他对于“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深表赞同,并不是说家有千金的富家子弟,犯罪了就不应该被拉到闹市上处决,而是在陈述一个客观的事实:有钱人家的子弟犯法,往往因为有钱赎罪,而不会发生死于闹市的情形。
他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数语,也是一种陈述。只是从这陈述的底下,我们还隐约可以听见一份慨叹,对于社会的人必然追逐赢利的无奈慨叹。
这名言,跨越了历史的天空,直到今天,依然逼真地刻划着芸芸众生的世相百态:商界,股市,赌场,房产……一切追逐赢利地方,跟司马迁当年所描摹的一样的场景,都持久地重复着。
“熙熙攘攘”这一成语,也源于这段名言。
原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10/3256)
今译
天下热热闹闹,都是冲着赢利而来;天下叫叫嚷嚷,都是冲着赢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