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忠言逆耳”这两句,今天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名言。只是“毒药”一词,大概因为过于刺眼,唐宋以后被改成了“良药”。并且“良药”句多在前,“忠言”句多殿后,以显示这名言的重心,全在“忠言逆耳”上。
这两句话在《史记》里,是西汉帝国的著名军师张良说的。
那年汉军经过艰苦的征战,终于攻入秦国首都咸阳。秦的末代皇帝子婴,也向沛公刘邦投降。
胜利了,流氓无产者出身的刘邦,进到秦宫,眼见宫室帷帐、狗马重宝,还有女人数以千计,看得有点傻掉了,就想:哪儿也别去了,就住这宫里头罢。
后来在鸿门宴上立功的樊哙,头脑还算清楚,当即劝谏,说:“沛公您是想要拥有天下呢,还是只打算做个富翁呢?”
“我当然是要拥有天下啦!”沛公的回答,倒很爽快。
樊哙就此告诫道:秦宫里的这些居室、珠宝和美人,可都是秦国之所以失去天下的根源。希望您还是赶紧回到部队原来的驻扎地——霸上,不要留在秦宫之中。
但是刘邦不听劝告。
就在这相持不下的时刻,张良登场了。
他接着樊哙的话头,跟刘邦说:秦国无道,沛公您才得以有这样的成功。为天下除残贼,还是朴素一些比较适宜。现在咱们才开进秦宫,就贪图享乐,这可是“助桀为虐”。
他还引用了“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的老话,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谏言,不要呆在这里。
张良引用的这段名言,也见于《孔子家语》。逆耳的忠言,则自然是指樊哙的劝谏。
军师开口了,沛公只好接受,即刻还军霸上。
说起来,“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现在没有谁会怀疑了。即使小儿,到患病吃药时,放声痛哭也罢,身体抗拒也罢,最终总会在父母、医生的利诱乃至威逼下,吞食或饮下“苦果”。
然而“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人虽然从理智上能够理解并同意,感情上却依然难以接受,尤其是那些自信心较强的人。
反过来,倒是很可能成为“疾”的“甘言”,也就是其实并不善意的甜言蜜语,在人们的私心里,还是大受欢迎的。单看古往今来溜须拍马的层出不穷,就可以知道,人其实更喜欢听的,还是好话。
原文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卷五十五《留侯世家》6/2037)
今译
忠告的话往往听着刺耳,但对行事有好处;毒药吃在嘴里很苦,但对治病有好处。
原文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卷六十八《商君列传》7/2234)
今译
浮在表面的话是花朵,蕴涵着哲理的话是果实;听着痛苦的话是可以治病的药,甜蜜的话是会带来麻烦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