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在用嘴探索
“哎呀,你怎么拿什么都往嘴里放呀?不能吃呀,哎呀!”“多不卫生啊,怎么什么都吃呢?”当家长看到宝宝什么都往嘴里放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并感到无所适从。首先,家长应该知道吮吸是每个婴儿一出生就具有的本能,是他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也是他开始对外界新鲜事物进行探索时所运用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婴幼儿探索活动要经历口腔探索和手的触觉探索两个过程。口腔探索是婴儿最原始,也是最先拥有的探索方式,之后逐渐发展到手的触觉探索。也就是说,宝宝不是在“吃”东西,而是通过舌头对物品的接触来探索那个物体。一般在宝宝1岁以后由于手指灵活性的发展,已能由口腔探索逐渐过渡到用手探索,用口腔探索的行为也大大降低到5%~10%。
排查出原因,才能正确应对
如果你的宝宝现在拿到什么东西都还先直接用嘴舔啃一番的话,那么就请你自己来排查造成此现状的原因了,其原因大概有三种。
一是,没有母乳喂养,缺乏安全感。由于没有母乳喂养,使用安抚奶嘴的机会也少,造成了孩子吮吸的刺激不足,于是习惯性地拿什么东西都先往嘴里放。
二是,家长无意识地将婴儿口欲期的行为,培养成了习惯。家长听说口欲期应满足孩子,就任由宝宝吃,却没为宝宝用手探索做任何引导,以至于宝宝将用嘴探索变成了用嘴满足。
三是,强化误导的结果。如,家长经常如此提醒孩子:不要吃手、不能吃手、吃手很脏……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触觉发展迟缓或滞后,所以现在亟须解决的就是激发宝宝多用手,为他创造用手的机会,即使是用手抓饭、捏菜都是可行和有效的办法。
提高宝宝用手探索的能力
如果家长陷入了以上的误区,那么就请您尽量调整方法,从而使宝宝用手探索的能力得到最快的改善和提高。在为宝宝提供物品把玩时,家长需要这样做:
一、注意物品的卫生安全:及时地把供宝宝玩的物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一般一个星期用开水烫一次,在太阳下照射两次,不建议用化学洗剂来处理,因为残留的化学用品可能会被宝宝吮吸进腹中。
二、学会“三步探索”引导法:从概念确认、玩法探知、用途探知三步来支持宝宝的触觉探索发展,最终达到从口腔触觉探索成功地过渡到用手来探索。
下面来具体说说“三步探索”引导法。
第一步,概念确认,用“喇叭”引导法——家长学会做“喇叭”、做播音员(看见啥,说啥)。当宝宝把东西放到嘴里“吃”时,及时地把这个物品的名称、质地、用途等特征告诉他。这一步很重要,家长不得用任何方式干预宝宝的探索,也没有权力剥夺宝宝的探索权和体验权,否则,后果很严重!至于会有什么后果,在《玩出来的智慧(0~1岁)》中我已有详细的讲解。
第二步,玩法探知,用“逗玩”引导法。当宝宝用口腔探索1~2分钟后,开始引导他用手来摸、来玩。而对于10个月左右宝宝的家长,就要学会用“正话反说”夸张逗玩法。就是当宝宝把钥匙放到嘴里时,我们用夸张、惊奇的表情逗他:“别摇,别摇,哎呀,怎么又响啦!”至少重复逗玩3次以上,宝宝会很开心、很投入地故意要摇响钥匙,很快乐地大笑。遇到有的宝宝依然“猛啃”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旁边有一位家人配合,跟宝宝耳语并辅助他做:“妈妈说不要摇,我们就要摇响,来,铃铃铃!”即可。
第三步,用途探知,用“实地操作”引导法。从物体的用途着手,带宝宝实地去操作和运用物体。
案例示范:宝宝拿了一串钥匙在啃,第一步,我们说:“这是钥匙,钥匙,钥匙是用来开锁的,是金属做的,硬硬的,凉凉的”;第二步,“宝宝拿出来摇摇(轻轻地把宝宝拿钥匙的手拿出来),哈哈,铃铃铃,再摇摇,铃铃铃,真好听,摇摇!摇摇!宝宝真能干”;第三步,“哈哈,走了,钥匙是用来开锁的,我们去看看,钥匙是怎么开锁的,怎么把门打开呢?”
别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能干着呢!多说几次就明白了。
游戏26 小手变变
两只小手拍拍,
小狗小狗快出来。
两只小手拍拍,
小兔小兔快出来。
两只小手拍拍,
小狗小兔藏起来。
目标:
建立“2”的概念,提高宝宝自我控制身体的能力,从而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黄老师教你做:
1 “两只小手拍拍,”:依句意拍手即可。
2 “小狗小狗快出来,”:两只手手心向前,拇指放在耳朵两边,其他四指一伸一弯做小狗的耳朵,跑一跑。
3 “小兔小兔快出来,”:两手拇指扣住无名指和小指于掌心,食指、中指竖起来放在头顶,做小兔的耳朵,跳一跳。
4 “小狗小兔藏起来。”:两手藏在背后,保持安静,家长故意说:“哟,小狗和小兔呢?怎么不见了?去哪了呀?”可由另一位成人悄声告诉宝宝:“别出声,藏起来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