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研究机构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英国的未来基金会(Future Foundation)指出,大约有1/7的英国人在夜间消费,预计这个数字在未来会增加到1/4。未来基金会在调查报告中预测:由于工作时间的改变和延长,再加上收入的增加,人们花在家务上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同时,人们在外出用餐、旅游、看电影、进酒吧和俱乐部等这些方面消磨时间的机会将更多。
24小时生活延长了人们的生活时间,为工厂提高了效益,也为零售业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收入。但是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24小时社会将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调查显示,有3/5的人认为24小时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会更大,人们认为,传统的朝九晚五社会已经被彻底地打乱,取而代之的是24小时的工作制度、实时的服务、网络文化,还有全球化的时间概念。
在欧美这些率先进入24小时生活的地区,人们一边兴奋地享受着24小时生活所带来的方便,一边却又担心着24小时生活会破坏掉以往安宁平静的生活。
在很多地区,人们认为,虽然24小时营业为大家带来便利,但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当沃尔玛商场决定进入底特律的小城LIVONIA时,遭到那里的居民的投票反对,理由是会增加噪音、交通混乱和犯罪率。同样,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易购(Tesco)在苏格兰地区也遇上了几千居民请愿反对,理由是影响环境、阻塞交通,让本地的小型商店关门。同时,24小时商店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多人认为,24小时商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传统的商店的两倍以上。
除了反对24小时商店之外,研究者们还发现,24小时社会对健康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类影响最多的表现在严重的失眠、肠胃病、心血管疾病。更有甚者,24小时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人们的社交能力,让人们出现社交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24小时生活对健康的影响最多的表现在失眠症方面。都市像一台24小时不停运转的机器,人们在里面不停歇地奔波着,长时间的日夜颠倒的生活,让人们的生物钟彻底紊乱了。由于实行24小时工作制,现在都市中的很多人都是实行轮班制,许多人的工作时间常年是倒班的;还有些人耽于玩乐,经常通宵不睡。这种种的原因打乱了人体本身的生物规律,从而导致失眠,而失眠又会引起精神不振、心情烦躁、头晕无力;白天也会昏昏欲睡等种种情形。失眠除了让人精神不振外,还会影响大脑功能,引发冠心病,引起高血压,让人过早衰老,降低机体免疫力,导致性功能障碍等等对人不好的影响。
除了引发失眠和各种疾病外,24小时生活对家庭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上班和休息时间与家人的不合,经常家里人休息了,你要赶去上班;等你回到家中,房子里空荡荡的,家人早已离家去上班或者学校。很多轮班族都发现,在排班时,同事之间总会引发一些争执,大家都希望能获得在节假日休息的机会,因为节假日能够和家人在一起。这甚至成了引发同事间矛盾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无法避开24小时生活方式,但是你可以想法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尽量地离24小时生活远一些。
远离24小时生活,得保持生活的规律性。有些人经常会上夜班,或者工作时间在夜晚,为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就得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让作息时间保持规律性,这样可以避免失眠,能够有充足的睡眠。
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喝浓茶、咖啡,爱逛夜店,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经常在电视机旁边一直坐着,打麻将等等这类的活动,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现代社会中,这类的诱惑远较传统社会要多,很多不良的习惯很容易养成,但是要戒掉就非常难。
最好不要服用安眠类的药物。安眠类的药物虽然可以暂时让你进入睡眠,但是长时间使用会产生依赖性。
也许没人可以完全逃离24小时生活,但是我们能尽量选择一种我们愿意,更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
曾有人试验过“无电生活”,关掉手机,远离电视,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试着过一种原始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多数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尝试,但是它最少是向这个社会表明:现代生活让我们过于疲倦,我们希望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那些曾经的田园诗般的生活哪里去了,曾经的青山绿水哪里去了?
现在我们宅在家里就能看到全世界,如果科技一直向前发展,是否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出去旅游,不再需要亲身去体验这个世界?只是待在家中就能体验所有近似自然的东西?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童话,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时候,人类已经退化到只用思考就行了,慢慢地,连思考也不用了,因为电脑已经能代替人为思考了。
如果真有这个时候,那该是科学的骄傲,还是科学的悲哀呢?
不完美又如何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话,“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任何事情,不做则已,如果要做,我一定要做到最好!”
真的能够这样吗?怎样做才能算是完美,怎样做才能算是做到最好呢?
每个人都明白,不管我们怎样努力,甚至加上最好的运气,也不一定能让事情真正达到最好。
当然,我们尊重那些事事追求完美,力图让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的人,但是我并不认为那种对完美生活的追求就一定是对的。
一位医学教授最近离开了人世,原因是他在个人生活方面太过追求完美。因为职业的原因,他对卫生要求特别高,家里所有的家具必须是一尘不染;所有的蔬菜在下锅之前必须用水清洗七次以上;房间经常需要消毒,如果刚好有客人来过,那么所有的地方必须消毒一次……因为他的专业原因,他清楚地知道各种病毒是怎样侵入人体的,也知道那些不好的卫生习惯会带来怎样大的危害。
后来这位教授发现他自己所食用的大多数日常食物都不能达到他所制定的食物标准,(请注意,是他自己制定的标准,而不是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于是他开始拒绝进食,除非找到他自己检测合格,或者他认为合格的食物,否则他是绝对不肯吃东西的。
后来,这位医学院教授离开了人世。当然,他不是饿死的,但是他的确是死于自己对生活方面过于苛刻的追求完美上面。
同这位教授一样,很多人在追求完美上面都带着一些近乎偏执的想法。
韩国是整容之国,据说有近百分之八十的首尔年轻人接受过至少一次的整容手术。这种应该算是追求外表的完美吧?
看金庸小说,常常看到那些侠义之人,为了不伤害无辜而不敢轻用自己的武功,即便有盖世神功,也任人宰割,任由坏人作恶。这种应该为追求道德上的完美。
中国有句古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完美的过分追求,常常让人不自觉地多了一份偏执,少了一份宽容。不管于人于己,都会成为一种束缚。
释迦牟尼舍身饲鹰,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柳下惠坐怀不乱。不管是道德上的完美,还是信仰上的完美,都是我等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这每一种完美都达到了凡人所不能及的境界。这也是释迦牟尼之所以是佛,耶稣之所以是神,柳下惠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原因。
为什么所说的和所做的常常会不一样?并不是因为当初的承诺本身就是谎言,而是世事变迁,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做人如此,做事也是如此。
不完美,又如何?少了一份完美,就多了一份包容之心,就能够体谅那些身不由己的存在,能够真诚地面对不如意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