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与众不同的可爱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他经历的事情各不相同。因为这种生长环境和经历的不同,以至小到每个人的思维和喜好各不相同,大到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千差万别。
不同的世界观形成了不同的做事风格,古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其实如果要从各种差别上对人进行细致的分类,何止一百种。
有句话说得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很多人认为,凡要成就一番事业,必定要有很高的个人修为,要在个人品质上臻于化境。事实却刚好相反,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的人,往往是独辟蹊径,为常人所不为,置世俗的繁文缛节所不顾。
楚汉之争中的刘邦和项羽,就是很明显的两个例子。单是论个人素质,刘邦和项羽有着天壤之别,不管是读书写字,还是带兵打仗,如果没有刘邦的最后胜利,我们单独地把刘邦和项羽放在一起比较,可以说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在世人看来,刘邦出身低微,是个市井无赖,虽然做了亭长,但是就算放在今天看来,也是个东游西荡,整天游手好闲的人物。
而项羽却刚好相反,项羽出身贵族,自幼习文学武,即便最后败于韩信的十面埋伏之下,也是败英勇无比。
有些人认为刘邦是使用流氓手段才获得成功的。有人举出刘邦和项羽相争之时,项羽要杀掉刘邦父亲煮来吃,而刘邦不为所动的例子来说明刘邦的残忍。这事摆在任何人面前,都是件为难的事情,却被刘邦轻轻化解了。刘邦对项羽说:“我和你是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你的父亲吃,就请分我一杯羹。”
刘邦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对项羽很熟悉,项羽自视甚高,之所以想出用刘太公来威胁刘邦,是因为求战不得。刘邦深沟壁垒,而项羽又急于求战,所以才出此下策。本来以为刘邦会因此而乱了方寸,没想到刘邦不为所动。这事放到普通人面前,可能马上就会大哭投降;或者是咬牙切齿,任由项羽杀掉自己父亲,然后大骂一定要为刘太公报仇。但是刘邦就是刘邦,轻轻的一句话就化解了项羽的威胁。
还有一件事,也经常被人拿出来诟病刘邦。那就是彭城之战后,刘邦带着几十个随从,还有他的儿子急于逃生,后面项羽的人马就要追来了,刘邦竟然要把他的儿子扔下车去,好轻车逃走。后来部下力劝,甚至违抗刘邦命令,刘邦才没有扔掉他的儿子。
后人提起刘邦时都会说到这两个故事,说刘邦对上不孝,对下不慈。但是这两个故事讲出的正是刘邦过人的一面。刘邦当皇帝后,封刘太公为太上皇,而且恭敬有佳。至于刘邦的儿子,后来也成了太子。自古成大事者,在面临危急之时常常能想常人所不能想,为常人所不能为。优柔寡断、遇到事情不能下定决心者,常常面对的是失败的结局。世俗的想法,常人的心计,常常会让我们失掉很多机会,走错人生的道路。三国时的曹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魏主曹睿临死的时候,托孤曹爽、司马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子曹芳。为争权,曹爽和司马懿争斗,司马懿装作老病昏庸骗曹爽不加防备,然后趁曹爽出外狩猎时发动政变,控制城中的羽林军。
曹爽手下的智囊桓范设法逃出城外告变,司马懿听说大惊。太尉蒋济劝司马懿说:“弩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意思是说曹爽就像只想待在马棚里吃豆饼的劣马一样,贪图安逸,没有远大的志向,肯定不会用桓范的计策。
桓范见到曹爽后,建议曹爽用手中的兵权,调外兵来讨伐司马懿。但是司马懿派人通知曹爽:只是要削去他的兵权,不会伤害他和他的家人,还会保证他的荣华富贵。
结果曹爽果然不听桓范的计谋,而说:“我不起兵,情愿不当官,做个有钱的人就够了。”曹爽让司马懿骗回城中,兄弟三人、家人及所有的跟随他的人全被杀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有些时候,成大事者之所以为常人所不为,其实为时势所逼。比如刘邦,假如当初项羽用他老爸来威胁他时,和曹爽一样,投降项羽,依项羽的残暴,很难想象他会有什么好结果,最后也就是落个为人耻笑而已。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如果你要有所成就,你的想法和行为,就不能遵循常理。
再说刘邦,他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刘邦兄弟三人,大哥早逝,大嫂带着侄子早年守寡,刘邦却喜欢到处结交狐朋狗友。这些人在一般人看来,也就是酒肉朋友。刘邦朋友多,但是没钱,就算是酒肉朋友,人家来了总得请吃顿饭吧。可是自己又没钱,于是刘邦经常带着这些朋友到大嫂家蹭饭吃。
日子长了,刘邦大嫂不高兴了,自己家本来就不宽裕,小叔子还常常带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来吃饭这样怎么行。于是有一天刘邦又带朋友来吃饭时,他大嫂用饭勺把锅弄得哗哗响,表示锅里面没有饭了。客人不好意思,就离开了。
客人走后,刘邦去厨房掀开锅盖一看,发现里面有一大锅粥。于是刘邦对大嫂心怀不满。
因为不事劳作,刘邦也没有置下什么家业,他父亲刘太公也常常责骂他,说他不如他二哥顾家。
当了皇帝后,刘邦因为记恨大嫂当年不肯让客人吃那锅粥的事,就封他侄子刘信为“羹颉侯”。这是个让人好气又好笑的名号,“羹”是粥的意思,“颉”是完了的意思。用白话说,就是“粥完了侯”。
刘邦大宴群臣,他的父亲也在座,他给他父亲敬酒说:“当年您老经常说我不如老二本事大,没有置下什么产业。现在您当着群臣的面说说,我和老二谁置的家业多?”群臣大笑,山呼“万岁”。
非常者行非常事,这两件事非常好笑,但是也看出了刘邦不同常人的一面,虽然也有平常人所有的忌恨心理,但是他仍然能大度地给侄子封侯,也能把当初老父亲责骂自己的事拿出来笑谈。
从众的行为,和众人一样千篇一律的思考方法,在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个性湮没在人群中,找不到发挥的机会。有一名青年去拜访一位大企业家,他向这位大企业家请教怎样才能出人头地。这位企业家说:“很简单,你只要穿上红色的衣服就可以了。”
这位青年有点莫名其妙,穿红衣服和成功有什么关系呢?
这位企业家指着他工厂里的一群工人说,你看到那群工人了吧,他们互相之间有什么区别?这位青年表示他看不出来。
这位企业家说,我和他们之间也不熟悉,不知道他们的做事能力,个人情况。但是我现缺一个领班,我只对他们中间穿红色衣服的那位小伙子有些印象,所以我现在准备提升他做领班。
穿上红色衣服就是让你显得与众不同的方法之一。当年,这位企业家说的不全是指红色衣服,他说的意思是,如果你要成功,就得想办法展现你的个性,让你能够显得与别人不一样。
而显得有个性,肯定不是指在很多人眼中显得道德完善。虽然道德过人也是让人记住你的办法之一,但是通常在我们很多人眼中,有个性者常常会具备若干道德中的缺陷。虽然是缺陷,但是常常因为有了它们,而让这些有个性者显露出一份与众不同的可爱。犹如玉之瑕疵,最美的玉常常不是那些无任何瑕疵的玉石。
做自由自在的自己
时尚没错,过分追求时尚和追赶潮流就会让人变得无所适从。据说,时尚和风水一样,是轮流转动的,但是什么时候流行什么,中间不一定有规律可循。否则,靠时尚的催化来取得利润的制造商们就会个个都成暴发户了。
单从实用性上来讲,时尚的东西不会比一件老古董更为有用处。曾经看到过一张张爱玲的照片,照片上她穿一件袖子十分宽大的喇叭口花形状的对襟衣服。据说这件衣服是张爱玲的外曾祖母曾经穿过的。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她的外婆就是李鸿章的夫人。所穿的衣服虽然不敢说是引领她那个时代的潮流,但也肯定不是非常老土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