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4300000014

第14章 观察雪人(2)

我想,《看黑鸟的十三种方式》这首诗展示的正是“词义的暗示之美”。在这首玄而又玄的诗歌中,最为经典的一节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是一回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和一只黑鸟/是一回事。”“黑鸟”作为一种黑的、阴沉之物和“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发生着联系,而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诗歌没有将它们点破,短章式的诗歌具备戛然而止的张力和暗示,《看黑鸟的十三种方式》也即是将“黑鸟”这个词与其他遥远的事物发生某种魔力般的联系的方式。我认为,斯蒂文斯的这些长短不一的诗歌断片是即兴的,连斯蒂文斯自己本人也承认,他在诗歌中“塞进去”的“康涅狄格州”这个美国滨海小城的地名也是在写作时任意选的,但只要把握住“Black”这个基调就行,有了“黑的,邪恶的,阴沉的,机密的”的这个基调,这幕由“黑鸟”唱主角的哑剧就能演下去:“有人坐玻璃门马车/穿过康涅狄格州/一次,他惊恐万分/因为他/把马车的影子/当做了黑鸟。”“马车的影子”是作为“黑鸟”的联想物出现在此节诗句中的,并且构思了情节化的场景,读构思如此精细的诗,我们非得小心翼翼才行,请注意该段中出现的“马车”是一辆“玻璃门马车”,它也是“黑鸟”衍生的一个产物,“玻璃”这种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是“乌黑”的反证物。太乌有了,就派出坐马车的人;太玄了,就摆出康涅狄格州这个具体而真实存在的地名。

在飞白编译的《现代诗歌史纲--现代卷》中,我所读到的也是将“乌鸫”翻译成“黑鸟”的诗歌作品《以十三种看法看黑鸟》,题目不同,赵毅衡翻译的题目更接近于诗歌文本本体,“看黑鸟的十三种方式”这种译法更加客观和机智,它是对这首诗歌创作方法的一个诠释。关于“Blackbird”,飞白是这样说的:“‘黑鸟’--Blackbird学名为黑鹂,是一种似莺而黑的鸣禽,因在诗中完全是一种象征性意象,我想不必求学名之准确,故按原文字面译作‘黑鸟’。”--这和赵毅衡的译法是一致的。呜呼!Blackbird,乌鸫,画眉,黑鸟,一种鸣禽,在老谋深算的斯蒂文斯那里变成了哑剧里的一个不做声的黑色道具。

楮树

我没见过楮树开花,我所看到的开花的楮树是在残雪的小说《苍老的浮云》中,小说的开篇就提到了它:“楮树上的大白花含满了雨水,变得滞重起来,隔一会儿就啪嗒一声落下一朵。”这样的开头注定了这是一篇被植物的气息所笼罩的小说。能听见楮树的花“隔一会儿就啪嗒一声落下一朵”的人肯定是患了焦虑症的人,当植物对人的影响成为一种“影响”时,那正是焦虑症发作的时候。我读《苍老的浮云》时感到植物的气息浓郁,那楮树的大白花发出呛人的香气。

我没见过开花的楮树这是事实,楮树在我们这里十分常见,它那在炎热盛夏因为腐烂而招来苍蝇和金甲虫的杨梅般多汁的果实曾经吸引了我。楮树是作为一种杂树在我们生活的街巷里存在的,没有人关注它们,而只有它挂满红彤彤的果实时才招来人们的瞩望。人们对果实的关注有时甚于花。在我们这里,几乎没有人问过楮树是否开过花,是否会开花,人们在楮树旁经过时轻轻地提醒说:小心那些腐烂的果实。我们所过的是一种有很多杂树陪伴的生活,居住在旧城区窄巷里的人更是如此。我的岳父家至今还龟缩在一片等待拆迁的老城区里,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春夏季节是植物们生长的旺盛期,那些肆无忌惮地以各种方式闯入当地人的生活内部的植物,很容易让人想起残雪所写的这部被植物气息笼罩的小说。比如,我们随便就可以看到爬山虎只一夜工夫就覆盖了一座灰色的楼房,一对新婚夫妇在春天洒下的牵牛花的籽瞬息间已变成了爬满锈铁栅门的叶和藤,而在屋顶上的空脸盆里栽种了很多年的仙人掌也会开花,院子的红砖墙因为长在它上面的一棵枫杨而慢慢裂开一个口子,泡桐树在屋顶上的瓦片中显得瘦弱而病态……很多杂树都不是人有意去栽种的,它们土生土长,自生自灭。这里也是有楮树的,枝叶浓密,就像一个腰肢肥大的女人。当楮树的果实红彤彤地挂满枝头时,我们这里的孩子多半是不敢去吃的,他们似乎知道,楮树不是我们种的树,他们对楮树似乎有一种怀疑。

我没见过楮树开花,更无法体会那大朵的白花“含满了雨水,变得滞重起来”。我在暮春的夜晚失眠的时候,往往是因为院外的那棵高大的泡桐树,泡桐树的花也很大,淡紫色,喇叭状,香味极其浓郁,它们成堆地落下来也往往是在一场夜雨之后,景象壮观,因其花多、花大。尽管失眠,而我也不至于能够听得见它们“隔一会儿就啪嗒一声落下一朵”,“啪嗒一声”--那应该是一种巨响,只有残雪小说中的人物“更善无”和“虚汝华”们听得见的巨响。小说中是应该藏有一只听筒的,并且这听筒能够将细微的声响放大。现实生活中不能发生的,在小说中发生,现实中不能听到的,在小说中听见。让我们再看看植物对残雪小说《苍老的浮云》中人物生活的影响吧:“‘街上的老鞋匠耳朵里长出了桂花,香得不得了,’他再一次试着提起精神来,‘我下班回来时看见人们将他的门都挤破了。’他挨着她伸出一只手臂,作出想要搂住她的姿势。”也是的,桂花细碎且香,正适合长在一个人的耳朵里。人往往向往植物的那种安静,那种自然的状态,人在欣赏植物的时候往往渴求植物进入其身体和内心,而不是渴求进入植物里。

在希区柯克的电影《鸟》中,我们惊悚于“群鸟”对人的攻击,而在残雪的小说《苍老的浮云》中我所看到的是植物对于人的侵犯和对生活的干扰,在一个惶恐不安的年代里,植物失去了其安分的本性,竟也出现动物的特征。不是吗?细观安静生长的众多植物,大多有一种缓慢的蠢蠢欲动,牵牛花、爬山虎是如此的,那么青苔呢?我曾经去过的一个年代久远的粮库墙壁上的青苔呢?它们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它们是从不做声的绿色的壁虎,窥视着每一个到访者的一举一动。在粮库里,我所见到的除了白花花的从麻袋里泄露出来的大米,几只巨大的生了锈的磅秤,再就是四处逃窜的老鼠。缺失了人的活动,青苔--这种极其弱小和细微的植物竟也在这里繁殖得壮观无比,那种肥厚和毛茸茸的绿只能用壁虎来形容。当植物的存在成为人们日夜不安和惶恐的因素,那么,人们所处的必定是一个彻底没有安全感的世界,失去庇护的完全敞露的生存,《苍老的浮云》中描写的就是这样一群几近于疯狂和崩溃的市井人物:“她听见枯叶沙沙地掉在屋顶上、地下,她听见体内的芦秆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她必须不停地喝水,否则芦秆会燃烧起来,将她烧死。”

从小说看来,楮树的大白花也应该是能食用的,不管我们见没见过、愿意不愿意,小说开篇的章节里就写到了“更善无”的老婆“将那花儿一朵一朵钩下来,捣烂,煮在汤里”的情景。“捣烂”一词里有一种愤恨、恶毒和恶狠狠的意味,完全不同于我们小时候爬到高高的槐树上摘下洁白的槐花塞进嘴里的感觉,那种芳香、甜美和蜜意。“捣烂”是为了更好地消化,“捣烂”同时也是对大白花的一种否定和摧残。将楮树的花“捣烂”后“煮在汤里”是一种虚无,只有“更善无”的老婆会干这种漂亮的活,并且她“喝了那种怪汤夜里就打臭屁,一个接一个,打个没完。”看来,楮树从一开始就难以对付。

据说,楮树是分雌雄的,雄株与雌株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苍老的浮云》中,我无法断定小说中的楮树究竟是哪一种,因为它不仅可以开大白花而且可以结多汁的红果子,在小说第二章的开头,我们期待的楮树终于可以结果子了,而且同我在日常所见的楮树无异:“第一枚多汁的红果掉在窗台上时,小屋的门窗在炎热里噼噼啪啪地炸个不停。天牛呻吟,金龟子嗡嗡,屋里凝滞的空气泛出淡红色。”腐烂而多汁的红果子--这是我对于楮树的最日常的印象,我在夏日从楮树下经过时总担心它那些湿漉漉的果子掉落下来,弄脏我的白衬衫,这和我们大多数人对于植物的态度是一致的,即,它们最好安静,最好不要像动物那样张狂。

埋在土里的麻雀

将一只麻雀埋在土里,那是我五岁时干的事。其实那是一只刚刚从鸟蛋里孵化出来的小麻雀,浑身光秃秃的,样子十分丑陋。我小时候很乖,属于那种听话的好孩子,衣服也总是很干净。将一只死去的小麻雀埋在土里,符合我自小就有的那种敏感的个性。是一群调皮的大孩子将一棵高大的槐树上的鸟巢打翻在地,随之被砸落在地的是那些脆弱的鸟蛋和刚刚孵化的幼雏。我是一个胆小的孩子,我悄悄地跟在后面,并且偷偷地捡起了其中的一只。它死了,我当时无比伤心。

真不知道,一个五岁的孩子竟然有着一颗如此多愁善感的心。一个人在童年经历的小事件虽然微不足道,但往往有时会影响他一辈子。这些小事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重大起来。将一只不幸死去的小麻雀装进火柴盒里,并且把它埋在土里这件事,使我逐渐成为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害怕伤害他人的人。将一只小麻雀的尸体埋起来,有点儿近似于一种庄严的仪式,在这小小的仪式中,一个孩子的童年寻找到了对于时间、死亡和消逝的恐惧的慰藉。

在我五岁以前,我根本不可能亲身经历关于死者的入殓仪式,也没有目睹过这样的过程,因此,将死去的小麻雀埋在土中,没有向大人们模仿的成分。在我身上一定有着某些与生俱来的东西,任何人都是如此。将那只死去的小麻雀小心翼翼地埋起来的细节,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我有时回忆那些细节,品味其中的某种令人留恋的气息。哦,那个简单的为一只鸟而举行的入殓仪式。

我们在时间的幽暗通道里缓慢前进。在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参加了我母亲去世后所举行的入殓仪式,那个仪式同样简朴而又安宁。母亲去世后,我们请来了两位本地的入殓师,说他们是入殓师,其实他们是两个已经进入风烛残年的老人,两个一边抽着烟一边咳嗽着的干老头子。他们住在一条老街上,只要有人病逝,他们便被请来,手脚利索地干完他们应该干的事。我们异常敬畏这些和死者打交道的老人。我记得那天,在短短的半小时里,他们为母亲擦拭身体,整理遗容,更换寿衣,最后将母亲安稳地停放在门板上,而我们静静地站立在一旁,追忆着母亲,追忆着那些平淡而欢欣的往昔。

一切都成为体验,在为母亲举行的简朴而庄重的入殓仪式中,我们在悲痛中获得了安慰,并且能够在这种宁静的心绪中为亡灵送行。对于活着的我们,死,也许是最不了解的事。我们只能尝试着去接近死,去体验死。参加入殓仪式,它可以让我们懂得,一个人活着,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

是的,向死而生,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爱读村上春树的小说的原因。在村上春树的所有小说中,死亡几乎是一个永远的主题,其间纠缠着爱欲、青春和迷失。在《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这篇小说中,村上春树讲述了一个行为怪异的女孩子,和我五岁时一样,她将一只陪伴了自己八年的病死于“肠堵塞”的小狗,连同自己的所有生活用品一起埋进了土中,一年后,她为了帮助一位缺钱的女友不得不重新掘开泥土,打开了那只装着死狗的木箱,翻出自己的存折,但存折已经沁入了一种气味,包括她的手。“单单这气味永远剩了下来”--村上春树在小说中借用女主人公的话不无伤感地说。

气味,无论是埋在土里的麻雀还是狗,它们都以一种看不见的形式在时光里得以保留,无法洗刷,也无需洗刷,它们已经深深地沁入了我们生存的根基之中。

臭鼬·黄鼬

午夜,读诗,读爱尔兰诗人西默斯·希尼的《臭鼬》,总感觉外面有一些黑影一闪,但一闪也就不见了。

臭鼬这个小东西,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外国人写的诗歌中遇见它。臭鼬应该是有难闻的气味的,翻一翻新华字典,老版本的,上面关于“鼬”字的解释如下:“黄鼬,俗叫黄鼠狼,毛黄褐色,遇见敌人能由肛门附近分泌臭味自卫,常捕食田鼠,毛可制狼毫笔。”而同属于鼬科的臭鼬与我们这里的黄鼬毕竟不同,它是美洲特有的动物,据说它所释放的臭气为鼬科动物之最。作为一个同样喜好写诗的人,我对臭鼬的特点总结如下:其一,臭鼬必定是臭的,因为它能够释放臭气;其二,臭鼬同时是美的,它的美在于它拥有华丽的皮毛。作为一种以语言为本的文学样式--诗歌,它所展现的也应该是美的。所以,作为一个写“臭鼬”的诗人,西默斯·希尼选择了“臭鼬”的皮毛之美,并以此来比喻自己的妻子:“直立着,黑条纹的锦缎如同神父/在葬礼弥散上穿的十字褡:臭鼬的尾巴/炫示其为臭鼬。我一夜又一夜/盼着她如客来访。”(西默斯·希尼《臭鼬》)

同类推荐
  • 东坡谈艺录

    东坡谈艺录

    《东坡谈艺录》由蔡国黄编著。苏轼(东坡)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他对各种文艺形式都有深透的理解和领悟,在他的诗文和尺牍中有许多关于文学艺术的精辟论述。《东坡谈艺录》择其要者摘录300余条,分为文论、诗词论、绘画论、书法论、音乐论、作家论、杂论等七类,并汇集诸多学者解读的心得,写成简要明白的注释,便于广大读者特别是文艺爱好者阅读鉴赏。苏东坡论艺见解之高,在于他敢于对前贤成就和流行观念的驳正。他从不人云亦云,而是依据事实与情理,检验其是否能够成立;倘有抵迕不合,必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编写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以62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的历史,深刻总结了军旅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以系统的理论规范和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诸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文体的创作悉数纳入研究范围,以客观的批评品格和敏锐的审美视角将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家、作品和独具艺术特色却被长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纳入研究的范畴。
  • 唱出我们的沉默

    唱出我们的沉默

    成长的真理是—— 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认识一个人很容易,见个面,通个话,或经人介绍握下手,通报姓名,打了声招呼,那就算认识了。有个性的,印象可能要深一些。表现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淡忘的可能也会很快。可若想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或是走进他的内心,让他的睿智、聪慧、感知和你的思想一同碰撞,那就不太容易了。于是,有人总结出探入一个人内心的捷径:认识的,多交往,勤探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于言谈举止间捕捉他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没见过面的,就要读他的文字,从他的文字里,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学识,修养,体会他的思想情感。我和杨涛的熟悉,就是属于后者,是通过她的文字,让我们心有感应的。
  • 忧伤的情欲

    忧伤的情欲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剖析两性心理的理性+诗性的经典作品。分别从人与社会、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心灵境界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当今社会、现实人生中成功与智慧、生活与情感、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内涵与关联。他的语言体现着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
热门推荐
  • 孤云朗境

    孤云朗境

    从小异于其它狐妖的狐妖公主,借朗境悬空之时逃出妖界奔赴人间。在人间遇到身负孤云之力的轩辕孤云,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 终极装备

    终极装备

    未来神明为守护人类智慧结晶穿梭到2046年,却因为穿梭神核核心大成度受损,自己生命不足以维持神核,宁死前放出神核粒子,而神核筛选随意挑选的少年作为传承者,这会给少年带来怎样的命运!?
  • 笑忘心

    笑忘心

    我敲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我心中的山水,你若能读懂,我愿陪你一起修行!这是一本结合我自己的修行之路整理出来的书,请你多看几章,或许不经意间,你就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山水。热血激情,一样也不会少!
  • 羞答答的玫瑰悄悄绽放

    羞答答的玫瑰悄悄绽放

    我们都在寻找着爱和被爱的感觉,寻找着一种亲情般的爱情;我们都使劲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为了别人拼命地奔波;我们都在努力的活着,即使一切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我们。。。。
  • 如果爱是未来

    如果爱是未来

    (短篇小说)如果爱是这样,如果爱有一见钟情,希望你我的未来,像爱一样,美好幸福。
  • 重立规则之血泣

    重立规则之血泣

    当世界被破坏,规则破碎不堪,出现了本不应该存在于世上的一切。当出现了丧尸,出现了吸血鬼,出现了希腊神话中的众神,还有华夏的守候神兽,和佛陀,这一切究竟是阴谋?还是必然!夏凌身为四大神兽之首“龙”,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血战丧尸城

    血战丧尸城

    士杰克公司里,一种恐怖的病毒快速地扩散开来。接触到这种病毒的人无一幸免地变成了丧尸,继而攻击人类,传染病毒。丧尸横行,全城紧急封锁,世界变得暗无天日,天灾降临,又有谁能阻挡?
  • 圣域君使

    圣域君使

    上古封神年代,阐教与截教各为其主展开斗法,结局以截教惨败而告终,截教门人被诛杀殆尽。乾隆年间,黄河泛滥,人们无意从黄河岸边挖出一尊石鼓……数十年后一群道士为此而亡,仅仅活下来一个书生和道士……几百年以后,石鼓的制造者突然出现。这不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却发生在遥远的时候。这是一个遥远的传说,然而这个故事里的人,已经无法回头……加书友群:33917151
  • 仙魔谭

    仙魔谭

    天地之间,仙魔鬼怪。传闻尘世浮生,有无血之人,生不走轮回,死不入地狱。一世存活,一世罪恶。天道不允,一生阴霾。所谓前世何为果,今生受者是……------------------------------------开启码子之旅,感谢书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