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成功学家陈安之研究了世界上100多位成功人士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成功=30%的知识+70%的人脉
陈安之称之为成功的秘诀。
乍一看这个公式,很多人都会感到迷惑。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像“时间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这样的口号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而且实践已经证明了知识的重要性,为什么在陈安之的公式中,人脉占的比重却比知识更大呢?
如果你质疑陈安之教授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再拿出另外一份研究报告来看看,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对成功者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在事业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家庭背景,而人际关系则占69%。
从以上两个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知识(工作能力)和人脉(人际关系)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是三七开,甚至人际关系所占的比重还要大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关系决定成败,人脉就是命脉。
在美国有这样一句流行语:“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在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是说,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成功就必须有足够的人脉资源。人脉的竞争力在一个人的成就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相互之间看似很远,其实很近。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的人做起事来,左右逢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有的人却处处碰壁,举目四顾一片茫然。两种不同的际遇,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人际关系所决定的。善于经营人脉的人,就比别人多了一个成功砝码。
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是因为他掌握了世界的大趋势,还有他在电脑上的智慧和执著。其实比尔·盖茨之所以成功,除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比尔·盖茨的人脉资源相当丰富。
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在他20岁的时候,就签到了一份大单。
假如把营销比喻成钓鱼的话,是钓大鲸鱼,还是钓小鱼比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鲸鱼。因为钓大鲸鱼钓一只可以吃一年,但钓小鱼的话得天天去钓。比尔·盖茨在25年前创业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一点。他一开始就钓了一条大鲸鱼。
让我们来领略一下比尔·盖茨的人际关系法则。
第一,利用自己亲人的人脉资源。
他20岁时签到的第一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第一的电脑公司—IBM签的。
当时,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他怎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来,比尔·盖茨之所以可以签到这份合约,中间有一个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妈妈介绍儿子认识董事长,这不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相信他今天绝对不可能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第二,利用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
大家知道比尔·盖茨最重要的合伙人—保罗·艾伦等人。他们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他们的人脉资源。
第三,发展国外的朋友,让他们去调查国外的市场,以及开拓国外市场。
比尔·盖茨有一个非常好的日本朋友叫彦西,他为比尔·盖茨讲解了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为比尔·盖茨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以此来开辟日本市场。
第四,雇用非常聪明、能独立工作、有潜力的人来一起工作。
比尔·盖茨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如果您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您通常可以获得成功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呢?下面的故事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布兰特的朋友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次布兰特问他事业成功的秘诀。朋友没有直接回答布兰特的问题,而是出了一道游戏题:假设可乐2元钱1罐,2个空罐可以换1罐可乐,给你6元钱,你最多能喝几罐可乐?布兰特推算起来:6元钱可以买来3罐可乐,先喝掉2罐,再用2个空罐换1罐可乐,于是有了第4罐可乐,再喝掉剩下的2罐可乐,接着用2个空罐换来1罐可乐,这样可以获得第5罐可乐。
布兰特说:“最多可以喝5罐。”朋友说:“我可以喝到6罐。”布兰特说:“怎么可能呢?”朋友说:“怎么不可能,喝下第5罐后,你还有1个空罐,说明你手中还有资源。”布兰特说:“1个空罐并不能换来1罐可乐呀!”朋友说:“你有1个空罐,就有增值的资源。别人可能有闲置的空罐,你可以先借1个,用2个空罐换来第6罐可乐,喝完之后你再把空罐还给人家,你不就可以喝到第6罐可乐了吗?”
是的,利用人脉,你就能比别人多喝一罐可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又善于借助外力使自身资源得到增值,这样的人,怎能不走向成功?
人脉,是门票,让你通往巅峰、通向成功;人脉,是存折,让你积蓄实力、把握机会。如果你想成为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就必须注意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经营好自己的人脉。人脉竞争力提高了,你才会在工作生活中找到机会,展现自己的竞争能力。